第69章 《女兒》29 可以設立一個獎項……
壓在主席心裏的貧困巨石忽然消除, 抵消了大部分生氣的情緒,他對沈嬌寧擺擺手:“算了,你們自己搞出來的舞劇, 團裏也沒幫上什麽忙,你們自己做決定吧, 別後悔就行。”
文工團有經費了, 以後還能排其他新舞劇, 《女兒》不進樣板戲也沒那麽生氣了。
沈嬌寧聽他說完, 胡亂點點頭,出去了。
她還在想樣板戲。
這個名詞在後來,其實是帶有一些貶義色彩的, 因為它意味着文學藝術在數十年間的停滞、甚至倒退。
她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樣板戲”這個詞令人感到不解,如果非要追根溯源, 究其本意, 樣板是一些地方對一種板狀模具的稱呼。
就算樣板戲再好,可整整十年, 泱泱大國,戲劇和舞劇相加, 總共只有二十幾部劇目,這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一件光彩的事。
開放以後,人們常用批判的語氣來評價這一段歷史,批判只允許上演樣板戲的做法, 以至于連帶這些作品也一起受到了批判, 作品中寶貴的藝術價值反而被人忽略。
她可以良好地接受跳樣板戲,是因為她不關心其他因素,只看作品的藝術性。但如果可以的話, 她還是不希望用這種名頭來評價任何一部作品。
她現在的能力還很難做到這一點,只能替自己的舞劇拒絕冠上這個帶着歷史特色的稱呼。
因為她所求的,不是這部舞劇熱鬧一年、兩年,而希望它像真正的經典一樣,到五十年後還有人去看電影,還有舞團不斷複排、上演。
從堕女胎,到長姐幼弟式家庭,重男輕女一直都存在。
她想真正改變這種思想,讓這個世界在二十年後,不會再有被人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女孩子。
就像上一世的她。
……
汪英毅挂完電話,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沈嬌寧說的每一句話,正好也是他的想法。他其實從最開始,就反對把人才送到鄉下接受再教育,讓舞蹈演員勞作之餘可以訓練,也是他提出來的。
可是結果并不理想,他派人調查了一下,下鄉後堅持訓練的演員,幾近于無。
他對着名單,心想,這初衷是要把優秀的劇目選出來,可現在最優秀的那個都沒有列進入,這如何能服衆?
他思前想後,去找了大領導,說了事情經過。
大領導聽完,很久沒有說話。
汪英毅以為他要動怒,趕緊替沈嬌寧解釋:“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思想上不太成熟也情有可原……”
大領導擺擺手:“我是想起年輕的時候了,那時候大家都是這樣敢想敢做,熱情澎湃。這個小同志很不錯,有舞蹈技術,也有思想,重要的是還年輕,你好好培養培養,以後會是文藝界的中流砥柱。”
其實早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他們因為對這位女同志好奇,提前看了樣片。當時大領導就非常欣賞。
汪英毅放心了:“我本來想把她調來京市,跟舞團一起排那兩部新舞劇,不過她考上部隊文工團了,馬上要去部隊。我想既然她自己有這份進取心,讓她去歷練歷練也好。”
“嗯,部隊出來是更好些。”
“那您看,這次擴增樣板戲……”
“你再問問她的想法,跟她好好聊一聊,她是不是對樣板戲有什麽誤解?如果不這麽做,如何保證大家看到的都是優秀劇目?”
汪英毅先是一愣,緊接着心中一喜,這,這是松口了啊!
雖然沒有說直接停止樣板戲,可是都讓他去問其他人的觀點了,聽了不同觀點,也許就會有轉機呢!
“好,我再去找她好好聊聊,看看年輕同志們的想法。”
汪英毅心裏覺得,沈嬌寧肯定能提出好意見。明明她還小,藝術上資歷也淺,但他就是打心底裏覺得信任。
他很想跟沈嬌寧見面聊,但她在南方,實在太遠了,擴增樣板戲的事情還等着他定下來,只好打電話。
電話過去的時候,沈嬌寧正在排練室裏,面色有些凝重地排練。她在思考,是否有可能早點改變現在列樣板戲的現狀。
電影上映,又廣受好評,文工團裏人人開心,她這個編創者兼主演前幾天還跟大家一起快快樂樂收集報紙呢,突然心事重重的,大家都感到費解。
就在這時,主席親自過來喊她了。
大家看着她被主席急急忙忙地拉出去,紛紛猜測是什麽事。
沈嬌寧接起汪英毅的電話,聽他說着,主席站在旁邊,看着她的大眼睛眨呀眨,然後聽到她說:“其實本質上不是叫什麽名稱的問題,而是模式,現在的模式是有限的,再擴增能擴增到多少?增加幾部就只有幾部。”
她聽着對面說了什麽,想了想,道:“如果是為了引導大家看好的作品,完全可以設立一個國家級的獎項,對演員、編劇、導演、作品本身等分別進行評獎,真正鼓勵更多人創作……”
……
沈嬌寧跟汪英毅深入地聊了聊,說完之後,帶着點不敢置信的驚喜:“主席,他說會跟大領導報告,很可能真的會辦這個獎!”
主席:“就算辦了,你幹嘛這麽高興?”
“那《女兒》就能入選呀!國家級的獎,要是在第一屆就能拿獎,哪本舞蹈史都要把它寫進去啊!”
主席帶了點笑意:“行了行了,還舞蹈史,現在書都被燒得差不多了,哪還有人寫書。算是個期盼吧,沒個準信兒,等真辦下來指不定要多久呢。你也別期望過高,省得到時候失望。”
“謝謝主席,不過我覺得還是挺樂觀的,他是主管文藝的,設個獎不算很難,要辦總能辦下來。”
真是瞌睡送枕頭,她正想着怎麽才能改變現狀,汪部長就找她了。
樣板戲會成為被歷史淘汰的産物,可獎項不會啊。
什麽級別的獎就代表什麽級別的榮譽,獎狀獎杯獎牌永遠都在那裏。
獎項還能一屆一屆地一直辦下去,只要還在辦,前面獲獎的作品就不可能被人忘記,它會一直被人拿出來觀看、學習,激勵後人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現在已經有好幾年停辦各類獎項了,要是能重新開始,對文藝界來說,無異于一場甘霖。
她期待着消息,留在綿安市文工團的日子已經開始倒計時。
此時,京市的姜玉玲和沈依依分別收到了一個巨大的包裹。
沈依依在北方的部隊文工團,包裹還是小戰士給她帶過去的,不少人看到了,都很羨慕地說:“依依,你家裏可真寵你啊,家就在京市,還時不時給你寄東西。”
她笑了笑,也以為這是她媽給她寄來的零食、衣服之類,就是不知怎麽的,今天這包裹特別沉,可能寄了不少好東西吧。她覺得還是要跟她媽說一說,以後別寄那麽多東西了,她拿回宿舍都吃力。
因為這麽想着,也就沒看寄件人和寄件地址,喜滋滋地打開了包裹,愣了。
裏面全是些報紙刊物,沒有一點吃的,更沒有衣服。
沈依依驚愕地看了看那些報紙,一瞬間血壓上升,差點噴出一口老血。
居然全是《女兒》的影評!
這部電影京市也上映了,團裏好多人跑去看,連指導老師看完之後都鼓勵他們可以去看一看,學習學習。
那些平時奉承她的人,最近都沒什麽心思跟自己說話了,全聚在一起讨論電影,還當着她的面說那個叫沈嬌寧的舞蹈演員跳得特別好,一人跳了三個角色,基本功比起他們部隊的人都不差。
她氣壞了,沒忍住說了一句,電影都是剪輯的,又不像現場那樣真正考驗舞者的能力,大家突然就冷場了,看她的目光還有點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不過大家知道她是首長家裏的女兒,過了幾天就如常地跟她說話。
沈依依看到大家的态度,心裏更生氣了,她不願意相信沈嬌寧會突然這麽厲害,她練功根本不勤奮,還怕吃苦,更別說跑去跳什麽芭蕾。
芭蕾練起來可比古典舞痛苦多了,她見過團裏芭蕾女演員的腳,都是畸形的。
可是電影都已經上映了,她只能奉行不看不理原則,屏蔽一切跟《女兒》有關的信息,沒想到居然有人把這些東西寄到她這裏來!
這些報紙上幾乎全部貼了沈嬌寧的巨幅照片,她想看不到都難。雖然是黑白的,但那個樣子就是沈嬌寧,跟前世一樣風風光光的,像被萬衆追捧的小公主。
沈依依閉了閉眼,咽下喉嚨裏的那股腥甜。一定是有什麽地方出問題了,不會的,這不可能!
她發現自己重生到六歲這一年開始,就給沈嬌寧洗腦,現在的沈嬌寧,應該是自高自大實則愚蠢,人生也根本沒有那麽順,進部隊文工團的機會也成了自己的,怎麽會突然這樣呢?
拍電影,這是連上一世的沈嬌寧都沒有過的,她怎麽就能拍上電影了?!
沈依依心裏嫉妒得發狂,想到媽媽告訴她聯系上了一位八一廠的導演,對方答應要攪黃這部電影,結果就是這樣?
她又酸又氣,幾乎失去神志,直接沖過去給她媽打電話。
才被接起來,都不等對面說話,大聲質問:“這就是你說的能攪黃?這就是你說的我可以放心?啊?全是她的報道,一大包!你什麽意思啊?是不是心裏覺得她才是你女兒啊!”
“依依,你怎麽了?媽媽怎麽可能把她當自己的女兒,我只有你一個女兒啊!”
沈依依已經什麽都聽不進去了,對着電話狂喊了一通:“啊啊啊啊啊!我看到那些都要瘋了!!!”
她是在一位老師的辦公室裏打電話,那位老師不在,她才敢這麽放肆。
但她沒想到,就在她怒吼的時候,老師正好回來,看到平時溫柔文靜的沈依依忽然這個樣子,被吓了一跳,心裏還有種隐隐的怪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