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下午第三節課是無聊的班會課,又是改選班委之類無趣至極的事情。
何子涵一點也不想參加,但是又沒有辦法逃出去。他們這所中學是市裏排名前三的重點中學,優等生一大堆,何子涵所在的8班,是成績比較中游的一群人。
一般能進這所學校的孩子,家裏非富即貴。因為另外兩所更好的中學,都是在市郊,而且實行的是軍事化的管理,必須住校。
對于那些從小嬌生慣養的少爺小姐們來說,那種生活無疑是人間煉獄,家長們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們送進那麽嚴格的地方。
因而現在這所中學的部分班級就成了廣大權貴家的、學習比較無能,但又不是完全廢柴的孩子們的聚集地。
像陳啓然所在的那個班級,以及排在前面的一班、二班,則是成績拔尖,将來要考清華北大,或者直接出國留學一類的尖子生居多。
學校的班級是按照成績來排的,一班的進校成績比二班好,二班又比三班好,以此類推。整個年級也就9個班級,所以,何子涵所在的8班,進校成績是全校倒數第二的。然而就算是倒數第二,哪怕是這所學校的最後一名,也不至于考出一個很爛的成績。
舉個例子,高一會考那幾天,何子涵每天下完工後回到家裏,就開始做作業,包括每張六頁的會考複習大卷子,一直做到天快亮的時候也還沒做完。
不是他做的慢,而是卷子實在太多。他從12點開始做,做完數學、物理、化學這三門大頭的,就已經快兩點多了。而剩下的,一共有8張大卷子……
不做作業的後果就是第二天被叫進校長室,下一次再不做,就請直接回家。
沒人敢去挑釁那條規定,因為校史上被勒令退學的人,沒有一個不在事後後悔萬分。
不過,話說回來,就連何子涵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考上這個中學的。
初中是因為自己家那個棚屋的位子比較好。何子涵非常感激他的外婆在上戶口的時候,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家那個小棚屋也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那個棚屋雖然很小,但它确實是一個建築。所以,上戶口的時候,何子涵的居住地,寫的就是那個棚屋的所在地。
後來門牌被一次臺風中被風刮走了,何子涵也漸漸忘記了自己家的地址到底是哪條路哪個弄,哪個號……
只有戶口簿上清清楚楚地有記載,可是何子涵從來不刻意去在意那些,因為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地址無非是用來通訊,而他在這世界上毫無親朋,自然不會有人給他寄東西。
小學畢業後,徑直根據地理就近原則,進了市裏第二好的初中。錄取通知書是統一寄到小學,在統一的日子裏,由班主任一一登記确認後,發放給各個學生的。
在何子涵的觀念裏,沒有用功與不用功的概念,也不知道認真努力拼命是個什麽概念。他只知道他必須會做那些題目,全都解答正确了,才能進去好的學校,才能有機會考上好的大學,直到成功地離開現在這座城市,去開始全新的生活。
他長年在各種各樣的地方打工,每日下課便是去上工,自然沒有多餘的時間留在學校裏去請教問題。
一切都是自己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得出來的答案——其過程就不言而喻了,自然不會太過于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