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Chapter 104 采訪
一身黑衣, 簡單馬尾。
明明是最低調的裝扮,卻依然能吸引無數目光。
她的身體裏仿佛藏着一輪炙熱的驕陽,透過舞蹈與跳躍來釋放那巨量的光與熱。
最後所有運動員共同上場表演, 群舞的時候,聞遙被讓到了最中間的位置。
追光不由自主地追逐着她的身影。
即便場上數十名選手共同獻舞, 她依然是最耀眼的一個。
每年世錦賽上的表演滑上總是聚集了世界上最優秀最頂尖的花滑選手, 被稱之為是國際大聯歡也不為過。
明明正式的比賽已經結束了, 表演滑主要是欣賞與享受,可此時現場觀衆卻依然感受到了激情澎湃。
聞遙的這一套表演滑與她之前的幾套節目略有不同。
如果說之前的幾套節目都是她在極盡展現自己在技術與藝術上卓越的天賦, 那麽這一套節目似乎又拔高了一大截, 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
她在表達自己的态度。
永遠不服輸, 永遠目視前方,永遠追逐愛與夢想。
她的人格魅力仿佛在發光。
……
表演滑結束之後,是針對中國隊的媒體混采。
這一次中國隊表現不錯,甚至可以說在中國花滑歷史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各國媒體來了十幾家,都等着采訪中國隊選手。
十來名選手身穿鮮紅色的中國隊隊服陸續上臺。
這一次帶隊的李啓鵬教練簡單主持了一下采訪, 很快就輪到了媒體自由訪問的環節。
不出所有人意料,聞遙成了這次媒體的主要采訪對象。
首先提問的是中國央視的媒體。
作為給這次采訪起頭,并且定基調的主流官方媒體, 央視記者非常有禮貌, 開口先祝賀道:“聞遙,恭喜你獲得這次世錦賽女單金牌。”
聞遙接過李啓鵬遞過來的麥克風, 笑道:“謝謝。”
央視記者微笑問道:“回顧這一整個賽季,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麽樣?”
聞遙笑起來,想也沒想地說道:“其實我挺滿意的,因此我必須要感謝幾個人。”
“首先是我的老師諾亞·伊萬諾夫,這個賽季, 包括上個賽季,每一次在節目的選擇和編排上他都給了我很多的重要的建議,和鼓勵。他幫助我不斷提升與完善自我,我很感謝他。”
“其次是這次兩套節目以及上個賽季兩套節目的編曲師伊戈爾·烏蘭諾夫先生。伊萬諾夫老師經常跟我說:一套好的花滑節目需要由方方面面很多因素綜合在一起,如果說技術動作是節目的骨架,那麽音樂、考斯騰,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細節就是這套節目的血肉。我想,伊戈爾的音樂幫助我塑造了最重要的血肉。”
“然後就是《珍珠》的編舞師安德烈·烏蘭諾夫先生,他在芭蕾上的高超造詣令我獲得了很多關于芭蕾上的新的領悟。甚至他還非常大方的帶來自己的服裝團隊,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珍珠》的考斯騰。”
“還有則是托馬斯威爾森教練。這個賽季最初的時候,威爾森教練來到了中國國家隊,他幫我制定了新的跳躍計劃,他告訴我,這個賽季末他會幫我完成後外點冰四周跳。很高興這一次世錦賽上我順利完成了他的期待,完整跳出了之前丢失的後外點冰四周跳。”
“最後就是李啓鵬教練和我的隊友還有家人。他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與幫助,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聞遙侃侃而談,說得流暢又落落大方。
現場還有不少其他國家的媒體,因此這次采訪還配備了英文翻譯。
她說話的時候,英文翻譯在旁飛快記錄,頻頻想打斷她。聞遙一口氣說得太長,翻譯完全來不及跟上,一臉崩潰地表示再往下說他真的記不住了。
聞遙笑着擺擺手:“沒事,我來吧。”
說完就用英語流利地又說了一遍。
聞家人大多都非常有語言天賦,聞爺爺雖然外語不咋地,但是年輕時候就是辯論隊的一把好手;聞鴻更是了不得,大學時期讀法律專業的同時去俄語系蹭課,幾乎是自學了一年就初步掌握了俄語日常交流,大學二年就申請進了俄語系讀第二專業。
聞遙的成長環境得天獨厚,中文是母語自不用說,後來去俄羅斯之後掌握了俄語,後來由于冰場裏常常會有外國花滑選手往來,又跟着掌握了英語。
小時候她和聞鴻剛去莫斯科沒兩年,家裏餐桌上總是三種語言夾雜着交流,大概也就只有聞鴻能夠做到與她完全無障礙的溝通。
面對媒體,聞遙毫不怯場,口齒伶俐,表達上言之有物,令現場各國媒體都十分驚喜。
媒體采訪最怕的就是問不出什麽有價值的內容去寫報道。
更怕被采訪的人三句話問不出一個屁來。
特別是采訪一些在語言交流上需要翻譯的外國選手,經常幾個問題抛出去,對方詞不達意地回答一些不知所雲的內容。
采訪聞遙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随即歐美的記者也跟着提問。
有一個歐洲媒體提問道:“聞遙選手,我注意到這一次世錦賽上你的自由滑拿出了兩個四周跳。這是在目前女單成年組上都非常罕見的高難度,你覺得這次你在技術難度上的提升有體現在得分上嗎?”
這話問得,就有點明知故問的意思了。
聞遙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李啓鵬在旁下意識拿起麥克風,想要幫聞遙攔下,結果就聽見聞遙非常坦蕩地反問道:“那你覺得呢?”
那個歐洲媒體尴尬地笑笑,沒有回答。
聞遙聳聳肩,想了想,說:“其實作為花滑運動員,我只要盡了自己的全力就好。花滑是打分項目,而打分是裁判的事情。ISU制定了非常複雜而細致的評分規則,每一個加分,每一個扣分,其實都應該有跡可循。我們運動員在編排動作的時候,也會根據這些規則去制定一套花滑節目。一切編排都應該建立在規則之上,所以裁判打分自然也該建立在規則之上。”
聞遙是用英語回答的,整段話她用了三個“should be”,應該,結合之前自由滑上令人大跌眼鏡的烏龍,這三個“should”就顯得有些別有深意起來了。
一個俄羅斯媒體幹脆直接用俄語問道:“感覺今天的答謝表演上,你帶來的這套《Only The Young》似乎是想表達自己的态度。可以具體說說,你是想要表達什麽樣的态度嗎?”
聞遙對着俄媒微微一笑。
非常坦蕩地用俄語回答道:“我想要為中國拿下一塊冬奧花滑金牌。”
她用英語和中文分別又說了一遍。
聞遙顯然心情很不錯,狀态也很好。
整個采訪下來她基本都用輕松幽默的狀态去回應媒體的提問。
後面有媒體訪問其他選手,聞遙幹脆直接擔下了翻譯的工作,直接在臺上負責為隊友們翻譯。
甚至幾次有媒體在提問上出了錯,她都能及時糾正過來。
随後采訪的麥克風又回到了央視記者手裏。
央視記者連續提出了幾個問題:“這個賽季結束之後是不是要開始準備下個賽季的節目了?之前表演滑上出現過的兩套節目會計劃當做下個賽季的節目嗎?”
聞遙:“啊,這個嘛,暫時還沒有考慮。到時候再看吧,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肯定會優先選擇更合适的節目。”
“所以世錦賽結束之後就會開始這方面的準備了吧?”
聞遙眨眨眼,一臉理所當然地否認道:“不啊,我要準備高考了。”
央視記者一愣:“啊?”
聞遙這個答案顯然完全不在記者的預料之內。
像是聞遙這種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的運動員,還需要煩惱高考?難道不是國內所有頂尖體育大學都搶着要的嗎?
聞遙握着麥克風想了想,目光下意識地掃過靠在采訪廳後面牆上的南川。
老實說,她現在的想法挺堅定的,就是想憑自己的實力考到A市去。
第一目标是A大。
一方面自然是想離南川近一點,另一方面她也想看看自己盡全力能不能考上國內最好的學校。
最重要的是——
“偶爾我也會想要看一看冰場之外的世界是什麽樣的。”
花滑這條路她不可能走一輩子。
或許幾年之後就會退役了。
到那個時候她又能幹什麽呢?當教練嗎?
或許,她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
采訪結束之後,中國隊選手先行退場。
南川直起身跟在隊伍的最末一起離開,聞遙放慢腳步到他身邊,南川非常自然地牽起她的手,十指交纏。
南川問道:“接下來什麽打算?歐洲玩一圈再回去?”
聞遙本來是這個計劃。
不過,今天來之前她偶然聽到南川在跟A大的同學打電話,似乎在溝通一個論文的內容。
南川最近挺忙的,考試雖然結束了,但是他還得将在賽季期間落下來的作業內容一一補上,老師雖然體恤他為國争光,在賽季期間一直免了他的作業,但是賽季後該交的作業還是得一項不落得補上。
一想到他手頭壓着那麽多任務,還得陪她放松散心,她就有點于心不忍。
聞遙搖搖頭:“不玩啦。回國好好準備複習考試了呗。”
南川挑眉:“比賽剛結束,先休息兩天恢複狀态不挺好?”
聞遙笑了笑:“剛才采訪時的大話剛放出去,轉頭就去玩,仔細想想好像有點微妙啊。不過我現在的确是蠻想快點開始專心複習的。”
南川沒接口,笑着揉揉她腦袋。
牽着她一路往外走。
“想好考哪裏了嗎?”
“唔……A大外文系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