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布木布泰自然也知道了福臨在朝堂上暈倒的事情,也不管許多了,急急忙忙的便到了養心殿,制止住向她施禮的太醫們,問道:“皇上怎麽樣了,可有大礙?”
太醫院院首沈太醫回道:“皇上只是勞累過度,精神不濟,休息一下再吃兩劑藥便好了。”
布木布泰這才放下心,去到內室,就見福臨躺在床上,一副虛弱的模樣,心都揪痛了。一旁的多爾衮低聲道:“都是我不好,沒有照顧好皇上。”
“不,這不是攝政王的錯。”布木布泰搖搖頭,雙眼只是一霎不霎的看着床上的孩子。
她越是這樣,多爾衮越是慚愧。他知道福臨對漢學的喜愛以及對漢人的偏心,他個人認為,這樣寬和的作風說不定能夠得到漢臣的忠心,也是贊同的。可這次圈地明晃晃的打了皇帝的臉。自從皇太極逝後,多爾衮完全是以皇帝的保護者自居的,也是實際上手握大權的人,就算這樣,他一個人也無法和八旗相抗衡。
福臨也是心急如焚。若是他不裝暈倒,圈地令現在已經發出去了。問題是,總不能一直暈倒吧,圈地令依舊擺在他面前,八旗兵丁們都指望着他在這道旨意上蓋個戳。
到底該怎麽辦才好?福臨完全沒有了辦法。不過,多爾衮似乎對八旗也并不滿意,還跟他抱怨過,說濟爾哈朗冥頑不靈。或許,有的事情還可以商量?
想到這裏,福臨緩緩的睜開眼,看到布木布泰着急的面容,有些羞愧,拉住她的手,軟軟的喊了一聲:“額娘。”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布木布泰幾乎要念佛,卻又特意板起臉,“以後不許太過勞累,聽見沒有?”
“嗯,”福臨乖乖的點頭,“兒子不孝,讓額娘擔心了。”
布木布泰摸了摸他的光腦門,笑道:“說什麽呢,你是我的兒子,額娘為你擔心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太醫叮囑了,這兩天你只能吃點好克化的東西,可不要吵着再吃肉了。”
“那兒子要吃雞茸粥,炖得爛爛的那種。”福臨立刻提出要求,又看了一眼多爾衮,布木布泰見狀,便起身道:“好,額娘這就讓人去做。”說着,便帶着所有伺候的人退了下去。
沒有外人在的時候,多爾衮和福臨一直是很随便的,福臨拍拍床邊道:“叔父,過來坐。”
多爾衮卻遲疑了一下,對福臨深施一禮,道:“還請皇上下明旨吧。”
屋子裏的氣氛一下子沉默下來。半響,就聽到福臨清脆的童音響起:“濟爾哈朗對朕不恭,免其輔政大臣的稱號,另封豫親王多铎為輔政大臣,叔父你看可好?”
多爾衮一愣,随即明白了福臨的意思,苦笑着搖搖頭:“這次不單單是這麽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就連阿濟格都支持圈地,兩黃旗也一樣。其實,我倒是覺得這沒有什麽,無主之地,圈了就圈了。”
Advertisement
“這不一樣的。”福臨仰頭看着他,“叔父,你告訴我,你手下的精兵打仗會不搶奪嗎?滿朝文武,連一個貪官都沒有嗎?若是圈地令一發,他們圈的就不單單是無主之地了,恐怕連百姓的農田都要弄了去。到時候,百姓沒有地種,又要交賦稅,你讓他們怎麽辦?別忘了李自成是怎麽反的。”
多爾衮不以為然:“那只是烏合之衆罷了,不足為慮。我們總不能老是打仗,将這些無主之地圈了,設立皇莊,賞賜有功之人。這樣八旗士兵就能有土地,自然可以雇那些百姓來種地,又能為南征提供糧草,有什麽不好的?”
“叔父,那些人會種地嗎?他們估計就是把地圈了做牧場游獵吧?朕将明朝府庫打開,用財物厚賞八旗将士還不行嗎?”福臨堅決的說道,“至于圈地,朕不答應。”
“不行。”多爾衮斬釘截鐵的回絕了福臨的提議,“這是八旗共同的決議。皇上,你也好,我也好,都沒有辦法。”
說罷,多爾衮也不看福臨失望的神色,拱手道:“臣告退,還請皇上三思。”
八旗,又是八旗!福臨看着多爾衮的背影,驚覺這個叔父居然瘦了許多。多爾衮與八旗的抗争由來已久,互有勝負。可以說,多爾衮是在用兩白旗的力量來對抗其他幾旗,而理應中立的兩黃旗卻不能一心只忠于皇帝,還有着自己的種種思量。所以,多爾衮鬥不過他們,他們也滅不了多爾衮,就如同勢均力敵的兩方拔河一般,雖然有時會偏向左邊,有時又會偏向右邊,但總體來說,是平衡的。
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處境就更為微妙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能在朝堂上說幾句話,做幾個決定,也必須是不傷害八旗根本利益的。在這些小事上,八旗和多爾衮都願意讓着他。同時,兩方面也都在争奪他的支持,他就好像是一個砝碼,不管壓在哪一方都會對那一方有利。
可是,他偏偏不能壓,只能選擇站在中間。他是皇帝,若他選擇了八旗,那麽多爾衮失敗後,下一個失敗的就是他,八旗很可能各自為政,內鬥起來;若他選擇了多爾衮,那麽八旗失敗,多爾衮便會一手遮天,成為皇父攝政王,兩白旗将空前膨脹。
第二天早朝,福臨提出了一個要求,設立國子監,并強令官員子孫并入國子監就讀國書以及漢書。朝下衆人面面相觑,漢臣自然沒有話說,滿臣們卻一肚子意見。
阿濟格首先發難:“那些彎彎曲曲的字有什麽好學的,我一看見就頭疼,難道還要我的兒子孫子們去學不成?”
濟爾哈朗也不願意,上前一步道:“啓禀皇上,依奴才所見,應在國子監設滿洲先生,不可令子孫後代忘本。”
福臨道:“朕已有打算,設滿洲助教,子孫可學滿文,亦可學漢文。”
阿濟格叫道:“漢人的東西全是廢物,學來有什麽用,能打仗嗎?”
阿巴泰嘻嘻兩聲嘲笑他:“漢人的女子可是好啊,據我所知,英親王可是納了不少漢人小妾,寵愛得緊啊。”
阿濟格怒道:“我的小妾與你何幹,你又不是沒有納!”
多爾衮見場面混亂,大聲呵斥道:“英親王,饒餘郡王,現在是朝堂之上,不是讨論這種東西的時候!”
兩人同時閉嘴,多爾衮問一直裝背景的範文程:“皇上此議,範學士認為可行否?”
範文程撩了撩眼皮子,沖福臨行禮道:“此議惠及千秋萬代,我主聖明。”
多爾衮道:“範學士所言甚合吾意。凡官員子孫有欲習國書、漢書者,皆入國子監就讀。”
皇帝、攝政王和一個輔政大臣都這麽說,這個提案理所當然的被通過了。随即,多爾衮又提出圈地一事,福臨垂下眼簾,道:“只可圈無主之地,若是有人搶占民田,必将重罰。”衆人依從。
終于,下發了圈地令。福臨看着面前的奏折,心一橫,蓋上了玉玺。他用千萬百姓的流離失所換來了國子監的設立以及自己地位的穩定,在聖旨上強調無主之地又有什麽意義呢?官員做事古往今來就是欺上瞞下,把有主的地變成無主的,別提多方便了。
要想個辦法來遏制八旗的勢力才行。福臨明白,圈地一仗,他輸了,接下來還有更為嚴酷的剃發、易服、逃人等等。他不能一直被動的挨打,一定要掌握主動權。
福臨當即将多爾衮找來,道:“先皇薨逝之後,崇祯帝說我們自相殘殺,有內亂,想要乘機用反間計,現在想想,真是兇險啊。”
多爾衮也嘆道:“國家內亂是最要不得的。當時如果不是皇上順應天意登基,估計還會亂下去。”
“既然要不得,那他們為什麽還可以各自為政?”福臨追問道,“朕是皇帝,叔父是攝政王,他們全都不放在眼裏。”
多爾衮皺了皺眉。他也很不滿其他旗主們的為所欲為,只是兩白旗是他的個人勢力,若是削弱其他旗主的力量,兩白旗勢必也會受到連累。
福臨接着道:“若是能有個主次之分就好了。例如,兩黃旗和叔父的兩白旗只聽我和叔父的,比其他的都高一等,他們就不會這麽放肆了。”
多爾衮眼睛一亮:“莫不如設為上四旗,下四旗?”
“下四旗裏面也要區分。例如,正紅高一些,鑲藍低一些。”正紅旗旗主為兄禮親王代善,鑲藍旗旗主為鄭親王濟爾哈朗。
多爾衮道:“此計甚妙,皇上果然天資聰穎。”
福臨有些羞澀的笑笑:“還不是叔父的功勞。如果不是叔父日夜教導,我可能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呢。叔父的好,我一直都記在心裏。”
多爾衮覺得很是安慰:“如果不是皇上天賦甚高,叔父再怎麽教都沒有用的。”
福臨調皮的沖他眨眨眼睛:“我們就不要在這裏互相誇了吧?叔父一會兒陪我回儲秀宮好不好?我的身體已經全好了,可額娘還是要我喝好多好多補品。額娘最聽叔父的話了,叔父告訴她,讓她不要再炖補品了,我可是喝得害怕了。”
一句“額娘最聽叔父的話了”讓多爾衮心裏樂開了花,他笑着牽起福臨的手:“好,我們皇上已經大好了,叔父去當壞人,幫你說話,讓你額娘罵叔父好不好?”
“嗯,就這麽說好了哦!”福臨一臉孺慕,看得多爾衮心裏柔軟一片,揉揉他的小臉:“行,皇上說怎樣就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