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終于站在了北京的土地上。
紫禁城巍峨雄壯,金碧輝煌。在夕陽的映照下,凝重而壯觀,簡直是如同仙境。
這裏,即将成為他的。這個天下,全都是他的!福臨的呼吸忽然粗重起來。做為一個男人,天下盡握的感覺實在是太過誘惑,讓福臨從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豪情。
自從占領了北京後,清廷便想着遷都。多爾衮一直留在北京處理相關事宜,并派了輔國公屯齊喀等人去盛京迎駕。同時,他還忙着修整被戰火波及到了的紫禁城,同時要撫慰北京極其周邊的民衆。
經過将近兩個月的準備以及長途跋涉後,福臨終于名正言順的入宮,祭告天地後舉行登基典禮,大赦天下。加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衮為叔父攝政王,免行叩拜之禮。另加封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羅豫郡王多铎為和碩豫親王。
一個新王朝的奠定是異常辛苦的,福臨小小年紀,卻一絲不茍的參與了所有祭拜、賜宴等儀式,累得随時随地都能睡着。
“來,叔父抱着你。”下朝的時候,見小皇帝已經開始搖搖晃晃了,多爾衮心疼,一時間忘記了這是在燕京的大殿,還像以前那般準備抱着皇帝走。
福臨點點頭,小手一伸,多爾衮将他抱起來,發現居然沒有重多少,不由得唠叨道:“皇上正在長身體,可要多吃些才好。”
福臨摟着他的脖子,很乖巧的回答:“叔父那麽久不在,我有想叔父嘛。”
“叔父也想皇上。”多爾衮心裏一片柔軟,“等有空了,叔父帶皇上去街上玩。燕京可比盛京熱鬧多了。”
“嗯,說好了哦。”福臨将腦袋埋在多爾衮的肩膀裏,兩人就這麽無視旁人的往內宮走去。一幹宗室大臣們對這君臣二人的種種肉麻行為早就習慣至極,倒是一些剛剛降清的明朝臣子目瞪口呆,心內鄙夷這種蠻夷的做法,嘴上卻不敢說出分毫。
此時的叔侄兩個,卻在悠閑的逛着禦花園。多爾衮這些日子戰功赫赫,自然也想與人分說,正好福臨也好奇,連連發問,引得多爾衮不管大事小事都講給他聽,說到精彩處時,福臨不由得拍掌叫好,一派天真的少年模樣。
多爾衮不禁搖頭道:“皇上,在別人面前,可不能這樣,會讓臣子們小看的。”
福臨心裏一暖,剛想說些什麽,就聽到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在一旁響起:“奴~才~見過皇上,見過叔父攝政王~~”
兩人扭頭,卻見是豪格。之前福臨登基之時大赦天下,豪格也放了出來,只是依舊是一個光頭阿哥,沒有任何封號。
不過就算如此,他也沒有必要自稱奴才的,他的這聲“奴才”明顯就是用來諷刺福臨和多爾衮,畢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若是他都成了奴才,那福臨和多爾衮也好不到哪裏去。
Advertisement
“大哥!”福臨感受到多爾衮身上明顯散發出的怒氣,當即甜甜一笑,“你是進宮看烏拉那拉太妃的嗎?”
豪格一愣,伸手不打笑臉人,他也不至于沒有風度的去和一個笑得甜蜜的小娃娃計較,便點點頭,又陰陽怪氣的說:“我不過是個庶民,是沒有資格進宮的,還請攝政王和皇上勿怪。”
他故意将攝政王放在皇上之前,多爾衮皺了皺眉,道:“大阿哥不用妄自菲薄,只要你安分一些,皇上自然不會虧待你。”
“皇上虧不虧待有用嗎?只要攝政王一句話,皇上還不是照聽?”豪格瞥了眼福臨,“小九弟,你還是一直不要長大比較好些。”
說完,他便長笑一聲,揚長而去。多爾衮看着他的背影,神色陰冷,過來一會兒後才看向懷裏的福臨,愣了一下,将他放下,道:“大阿哥說的是,我對皇上确實少了些尊敬,還請皇上恕罪。”
福臨歪着腦袋看了看他,忽然笑起來,又伸出兩只小手:“福臨累了嘛,叔父抱抱。”
多爾衮見他笑得開懷,重重嘆了一口氣,再次将他抱了起來:“真是拿皇上沒有辦法。”
福臨認認真真的道:“我只知道叔父是對我好的,大哥是在挑撥我們。若是我連這種小小的挑撥都要相信,叔父一定會覺得我是‘孺子不可教也’。”
“就你嘴甜。”多爾衮這才笑起來,“走,我們去看看你額娘,不知道她住得好不好。”
由于紫禁城的重修工程還沒有完成,兩宮太後暫時都住在儲秀宮。因為住在一起的原因,也由于布木布泰的刻意讨好,再或者她也看清了自己對皇太極的感情沒有那麽深,哲哲也從佛堂走了出來,和布木布泰一起治理後宮的諸多事宜。
照理說,兩宮太後和好如初是件好事,只是對多爾衮來說,這簡直是難以忍受。有哲哲在,他便不能肆無忌憚的和布木布泰說話,更別說時不時的牽牽小手什麽的了。
兩人向哲哲和布木布泰請安後,多爾衮便和福臨又回到了書房。福臨見他失望的表情,壞笑一下,解下腰帶上的荷包,向多爾衮炫耀道:“叔父,這是額娘親手做給我的哦,她還縫了暗袋,做了好幾天呢!”
多爾衮掃了一眼,見那個荷包顏色鮮豔做工細致,明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他自然不能跟小孩子一般見識,只是呵呵笑了兩聲。無奈福臨根本不肯放過他,接着道:“額娘還給我做了一身常服呢。本來蘇茉兒姑姑說她可以幫忙的,可額娘一定要親手去做,明天我穿給你看!”
多爾衮越發不爽了,偏偏臉上還不能顯露出來,只能淡淡的嗯了一聲,然後立刻岔開話題,講起公事來。
被刺激到的男人傷不起啊,福臨這下是正式明白了什麽叫做自作孽不可活。接下來的半天,多爾衮就像要将這輩子的經驗統統裝到福臨腦袋裏一樣,說得又快又多,好不容易等他說完了,又要帶着福臨去學騎射,絲毫休息的時間都不給。
若不是刑部侍郎黨崇雅求見,估計福臨還會被多爾衮的怨念折磨到晚上。黨崇雅生生的被小皇帝看救星的眼神吓了一跳,然後頂着攝政王陰森森的目光,有些遲疑。
清廷現在處于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包圍中。說實話,這些滿洲貴族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會勝利,福臨遷都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情願呆在盛京而不願意跟着來燕京。福臨一直認為多爾衮是個很有政治眼光的人才,在大部分滿洲貴族已經心滿意足的情況下,只有他堅持要遷都,要統一中原。
說實話,滿洲貴族們打仗行,放馬行,管理就不怎麽樣了。而照搬舊的國家體制也不合理,所以便需要降清的那些漢臣們來進行一番改革。一個公司要運行,必須有規章制度,而一個國家要運行,則首先要有相應的法律。
黨崇雅便是提出先沿用明律,然後按照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多爾衮和福臨都同意他的看法,他這次入宮便是提出一些細節方面的事情。
“有貴族在燕京大街上肆意打馬飛馳,京城乃國之重地,臣乞于新制添禁跑馬之令。”
八旗貴族在燕京跑馬還是輕的,他們還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習慣,看到個漂亮姑娘就搶到馬上帶回去之類的事情也沒有少做,這些讓福臨很是頭疼。
在這一點上,多爾衮和福臨是站在同一戰線的。滿洲貴族們放蕩慣了,若要管教,就必須下狠手。他點點頭,道:“如果皇上沒有異議的話,明日早朝便要訓斥他們一頓。”
黨崇雅又道:“八旗事多用靠例,如律殺人者抵,而例有義憤自首減免之條;給主埋葬,而例有賠人之條;盜賊未獲贓,而例有追産賠主之條;律有五刑,而例自大辟以下,皆止鞭一百。如此類頗多,律例不符,滿漢互異。”
多爾衮皺了皺眉頭,在他看來,滿人高人一等是理所當然的,漢人的事情就是多。不過,律例之間有所沖突也是一個不妥的地方,就他所知,已經有許多八旗貴族随意搶掠殺人後,随便交點錢或者交個奴才出來打幾鞭子就完事了的。長此以往,對一個國家的治理絕對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那黨侍郎有何看法?”福臨倒是覺得他說的非常有理。
黨崇雅道:“乞皇上敕滿漢堂官專領其事,慎選司員一一商榷,疑難者請旨裁定,靠例可更者一準于律,不可更者即載入律條,以為令。”
福臨看了看多爾衮,眼神裏的同意很是明顯。多爾衮也點頭,別的不說,就是“請旨裁定”一條就很對他的胃口。進京以來,那些八旗貴族們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忙着分好處,而他也忙着跟這些人打交鋒,這些人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
黨崇雅見目的達成,立刻知趣的退了下來,回家準備折子去了。福臨便看向多爾衮,笑道:“八旗旗主們定然是不會允許叔父這般作為的。”眼裏盡是挪揄。
多爾衮見他這一臉調皮的小模樣,又恨又愛,忍不住在他腦門上彈了一個腦瓜崩:“叔父還不是為了你,小沒良心的。”
福臨偷偷笑了,決定大發慈悲,以後幫着多爾衮多見自家額娘幾面吧。
第二日的朝會上,黨崇雅果然上了折子,滿洲貴族們自然都反對,這可是明晃晃的剝奪了他們的部分權益,就連多铎和阿濟格都有些不滿,只是在明面上沒有表現出來。
福臨歡樂的看着下面一幫人馬打嘴仗。滿洲的貴族們論口才真的是不如明朝的知識分子啊。一個黨崇雅,一個孫襄就把這幫人壓得死死的,洪承疇寧完我範文程這些大牌根本都不需要出場。
見幾個滿族武官都快擄袖子打架了,多爾衮的臉色也越來越差,一直縮在後面裝背景的索尼忽然站了出來,對着福臨長長一揖:“還請陛下聖裁!”
這裏還有他的事啊,他不是個蓋戳機器嗎?福臨頓時覺得壓力山大,下意識的看了眼多爾衮,卻見後者正滿臉鼓勵的看着他,不知怎的,福臨便有了信心,正色道:“黨侍郎所言甚是。爾內外有司官員,應敬遵成憲,務使萬民百官畏名義而重犯法,以昭我祖宗好生之德。”
福臨此言一出,衆人皆驚,都用眼去瞅多爾衮——這種話不像小皇帝這個年紀該說的,定然是攝政王先教好的吧?多爾衮卻很是鎮定,率先彎下/身子:“吾皇聖明!”衆臣也都随着他行叩拜大禮,福臨感激的看了叔父一眼,索尼與多爾衮不和,這個時候冒出來根本就是想要借自己的手給多爾衮難看。這一點多爾衮不可能不知道,可他卻絲毫沒有反對的意思,福臨承他的情。
有了多爾衮的默許,有了兩黃旗的造勢,福臨明白,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正正式式的站在了政治的舞臺上,得到群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