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二月的時候,元妃海蘭珠終于正式下葬了。皇太極再次哭得如同淚人,其他人也不得不跟着掉眼淚。
時間已長,除了當年在海蘭珠身邊伺候的人以外,誰都哭不出來,福臨也一樣。還好布木布泰給他準備了一個香囊,只要稍微嗅一嗅,眼淚就會刷刷的掉下來。真是神物啊,福臨看了一圈所有哭得不能自己的人,估計其中大部分都配備了這種哭靈神器吧。
皇太極實在是傷心,等到靈柩下葬之時,恨不得撲倒在棺材上一起下去。陪同的阿哥們個個臉上悲痛,心裏不知多爽快,只有福臨在想着其他的心思。前不久,吳三桂給祖大壽的回信正式到了,言辭很是猶豫。據說這是個沖冠一怒為紅顏的主,不知闖王有沒有搶了他的陳圓圓?福臨擡頭,尋找不遠處多爾衮的身影,多爾衮似乎有心靈感應一般回頭,對着他眨了眨眼,福臨沖他點點頭,兩人繼續各自站好裝悲痛。
福臨已經六歲了,過了正月後,多爾衮也将他想要的書籍都送了過來,福臨便将這些書的外面套上《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書皮,自己偷着看。當多爾衮進來的時候,正看見福臨在練字,面前攤着一本《論語》。
“太子,你怎麽用這種方法練字?”多爾衮上前一步,抓住福臨的手腕,對上面吊着的小石塊大皺眉頭。
福臨笑道:“我年紀小,手上沒有力氣,字寫不好,只能這麽練了。我本來想着把紙放在牆上懸空寫的呢。”
多爾衮揉着他有些腫的手腕,心疼道:“你才幾歲,就這麽自律。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還滿草原跑着玩呢。”
“叔父是大英雄,和我不一樣。”福臨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就不行了,騎馬比不上六哥和七哥就算了,就快連博果爾都不如了。”
多爾衮拍了拍他的腦袋:“那也不能這麽拼命啊。我會讓人送些藥給你,每天練字完了以後,記得讓小華子幫你擦。”
“嗯。”福臨很乖的點頭,“叔父,書裏有些東西我不明白。隋炀帝弑父,唐太宗弑兄弟,為何一個是千古暴君,一個是一代明君?”
多爾衮一愣,苦笑道:“這種事情你應該問皇上。”
“可是,我只想問叔父。”福臨認真的看着他,“許多事情,我覺得叔父比皇阿瑪都強。”
多爾衮苦笑一聲。若不是當初他年紀太小,皇位說不定是他的,玉兒也會是他的,面前這個可愛伶俐的孩子就會是他的兒子,會向他撒嬌,叫他“阿瑪”,而不是叔父。
福臨繼續道:“唐太宗也是身上也有鮮卑的血,為什麽沒有人說他們是異族蠻夷?”
多爾衮一凜,蠻夷什麽的是他心頭壓得緊緊的一個問題。說實話,面對堂堂的大明,他是有點自卑的,不單單是他,所有的滿人都是這種想法。所以,他們用虐殺來表示自己的強大,可心底都知道,這種強大并不是真正的強大,沒有人會對他們真正的順服。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多爾衮斟酌着開口,“他推行新政,禮賢下士,重視農桑。百姓安居樂業,他自然受到萬民敬仰。而隋炀帝為了一己之利,強征橫斂,殺人如麻,醉生夢死,民不聊生,和唐太宗怎麽可能同日而語。”
Advertisement
“可是,隋炀帝開了大運河,也是他設立了科考,唐太宗才可以說,天下英雄盡入我彀。”
多爾衮覺得非常新鮮。在他看來,隋炀帝就是暴君,唐太宗就是聖明,暴君是錯的,明君便是仁義的。福臨的這種辯證的看待問題的方法,說實話,不在多爾衮從小受的教育之內。
“小小年紀,怎麽會有這麽多想法?”多爾衮揉了揉福臨的腦袋,“太子殿下是不是想要成為一個明君?”
“嗯,”福臨點頭,“叔父來看。”
他牽着多爾衮走到書架前,拿出一本《說文解字》打開,裏面居然是空心的。福臨從中拿出一張白絹緩緩打開,鋪在書桌上。多爾衮湊近一看,白絹上面密密麻麻的寫着許多人名,用各種奇怪的線條标示着,有的還染着顏色。
“這是?”多爾衮看了一眼後就明白了。白絹上記錄的是從努爾哈赤以來各個貴族、将領、漢臣以及蒙古草原,線條上标示着他們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
多爾衮忙用手掩了。福臨不喜歡有人在一旁伺候,書房裏并沒有別人,可多爾衮還是不放心,道:“這種東西最好燒了。如果被皇上看到,他定會不喜。”
“你不說,我不說,皇阿瑪怎麽知道?”福臨挪開多爾衮的手,“叔父,你看到了什麽?”
不得不說,多爾衮非常明白這些人之間的關系,他甚至可以背出來,根本無需這張白絹。只是,被福臨這麽一寫一畫,一些着意隐藏的真相便輕飄飄的浮出水面——赤/裸/裸的,毫無掩飾的,只是交易。
“我讀書的時候,記不得一些前後發生的事情,就喜歡用筆寫下來,慢慢的,就好像發現了什麽一般。”福臨抽出另外一張紙,“這是我讀《春秋》的時候寫的,還沒有讀完,所以沒有寫完。”
多爾衮将那張紙拿過來,連同白絹一起揉皺,高聲喊道:“拿個火盆進來!”
小華子很快就捧了個火盆進來,又盡職盡責的退了出去。多爾衮一把将這些東西都扔進了火裏,想想依舊不放心,問道:“除了我,還有別人知道這個嗎?”
福臨搖搖頭:“只有叔父你看過,就連額娘都不知道。”
多爾衮有些哭笑不得。他是應該開心在這孩子的心裏自己排行如此靠前還是應該憂慮這孩子如此沒有保密心态,連這種事都會跟自己說。
就算再成熟,都只是個孩子。多爾衮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
“或許你不記得了,當初你出生的時候,是我去找的産婆和太醫。只是你的洗三我沒有能去,一直很遺憾。”多爾衮感嘆一聲,“當年那個小小的只會流口水傻笑的孩子,現在已經成為了太子,還學會了自己思考。應該說,太子殿下天資聰穎,不愧是玉兒的孩子。”
“那叔父有沒有很驕傲?”福臨幹脆爬到多爾衮膝蓋上,大眼睛亮閃閃的。
“當然了,叔父很驕傲。”多爾衮摸摸他的腦袋,“叔父一直把你當做自己的孩子看。”
“這話可不能讓皇阿瑪聽到哦。”福臨調皮的笑笑。
是啊,這是他看着長大的孩子,愛如親子的孩子,卻因為身份的問題,他只能喊他一聲“太子”,而他也只能喊他一聲“叔父”。多爾衮捏了捏福臨軟軟的臉頰,心裏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大學士範文程表示很是郁悶。做為第一批投降的漢人,他的日子并不是這麽一帆風順的。一開始,他只是一個秀才,跟着李永芳一起降了努爾哈赤。當年努爾哈赤也應允過他們可以不剃發。但是,他畢竟是個漢人。在漢人看來,他是賣國賊,在滿人看來,他是需要提防的異類,不知吃了多少苦才爬到大學士這個地位,得以協理國事。範文程一直都很是謹慎,堅決不站隊,不卷進皇帝的家事。
可現在是個神馬情況?多爾衮,堂堂的睿親王,居然笑得跟一朵花兒似的,邀請自己去府上小坐片刻!
他們的交情沒有好到這個地步吧?範文程腹诽歸腹诽,也不可能真的去惹手握兵權作風強硬的睿親王,只好帶着和煦的笑容,步伐僵硬的上了轎子,吩咐轎夫去睿親王府。
“睿親王的意思,想要在下幫您尋幾個有才學的漢人書生?”範文程聽到多爾衮的要求後,整個人都有些反應不過來。
“有勞範學士了。”多爾衮鄭重行了個禮,吓得範文程回禮不疊,心裏懷疑多爾衮是不是吃錯藥了。
多爾衮卻是長舒了一口氣。範文程一直想在滿族貴族之間推行漢學,門下也有不少同樣理想的漢人學子,他們想的是教化。自己拜托他的事,他一定會盡力去做,請來的漢學先生也是會有真才實學的。可惜了,他現在還不能把手伸到宮裏去,幹涉太子的教育,只能自己先去學,然後再去教福臨,省得這個孩子看書看出一堆歪理來。
與此同時,皇太極失去海蘭珠的傷口重新被撕開,他再度陷入了悲痛中,一發不可收拾。不但不去逛後宮,就連政事都失去了以往的興趣,只是交給幾個議政大臣去做,自己整日整夜的泡在關雎宮,時不時的還去中宮和永福宮,話題永遠只有一個——海蘭珠。
很幸運的,福臨也成了皇太極的垃圾桶。在皇太極眼中,太子對海蘭珠是萬分懷念的,因此,可憐的福臨只要和皇太極在一起,總是會被灌兩耳朵的“海蘭珠往事一二三”。
“太子哥哥,你好厲害。”
做出這個感嘆的是博果爾。他出生的時候海蘭珠已經去世了,對他來說,元妃娘娘海蘭珠就是額娘嘴裏的“狐貍精”,皇阿瑪嘴裏的“仙子”。小胖子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大着膽子問自家太子哥哥元妃娘娘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卻不巧被皇太極聽見。皇太極立刻就跟打了雞血一般,絮絮叨叨了半個多時辰,吓得博果爾後來都躲着他走。
福臨笑笑:“不提這些,昨天給你布置的大字你寫了沒有?”
“又是大字!”博果爾立刻皺起小臉,“太子哥哥,我還小呢,還沒有到進上書房的年紀呢。”
“練字和年紀沒有關系,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就開始寫大字了。”
就算死過一次,福臨還是喜歡宅着,看書寫字,然後将不懂的東西寫下來,偷偷交給多爾衮,一般第二天便會收到回複。而博果爾跟他完全不同。小胖子好動不好靜,上蹿下跳,捉鳥掀瓦,最喜歡在哥哥們上騎射課的時候去旁聽,還混了一個名額,小馬騎得有模有樣。
“大将軍可是要文武雙全才行,走吧,先去寫大字。然後再去永福宮,小廚房今天炖了好香的羊肉。”
有美食誘惑,博果爾嘟着嘴,不甘不願的跟着福臨去了阿哥所。剛磨完墨準備下筆的時候,忽然感覺有些站不穩,桌子椅子都晃蕩了起來。
他不解的擡起頭:“太子哥哥,我是不是生病了,怎麽頭好暈?”
“不是,是地震。”福臨一把拉住博果爾的手腕,“屋裏不安全,我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