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太虛幻境
沈信閉上雙眼,神念一顫,便穿過萬水千山,橫渡虛空幻象,迷迷蒙蒙之間,來到一處境地,一路帶着甄士隐的魂魄前往太虛幻境的一僧一道并未察覺,在甄士隐混沌的雙眸之中,一道微不可查的光芒一閃即逝。
只見虛空之中,混混沌沌,一處境地隐沒于現實與虛幻之間,孽海情天彙聚無量因果,衆生欲念于一體,化作一方汪洋大海,橫跨虛空之中,上不見青天,下不見蒼生,唯有無盡迷霧,籠罩在昏暗的海水之上。
好一片墨色海洋,層層濃浪翻烏潦,疊疊渾波卷黑油。近觀不照人身影,遠望難尋樹木形。水沫浮來如積炭,浪花飄起似翻煤。牛羊不飲嫌深黑,鴉鵲難飛怕渺彌。溪源澤洞世間多,誰見情愁灌海河。
看到這一片汪洋大海,隐藏在甄士隐魂魄深處的沈信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眼前這一片汪洋大海并非普通海,而是由天地欲念與因果孽報彙聚而成紅塵之水,每一滴水中,都是一對癡男怨女的幸酸淚彙聚而成。
洪荒天地中,有亘古以來,衆生污穢彙聚而成的幽冥血海,眼前這片灌愁海,雖然遠遠比不上血海,但對于修道之人而言,同樣是一個莫大的殺氣,若是那個修行中人不慎跌入海中,被那無盡欲念侵染,怕是輕則道心有染,重則心魔鵲起,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沈信怎麽都沒想到,所謂的太虛幻境,居然會建立在這樣的一片紅塵欲海之中,幸好自己先寄身于甄士隐的魂魄之中來探查情況,否則,如果真身前來,怕是一個不慎就會折損于此。
想到這裏,沈信越發小心,将自身的靈力波動壓到最低,避免被人察覺。
好在,一僧一道修為不濟,加上進入太虛幻境之後警惕性明顯降低,根本沒有察覺到甄士隐身上這微弱的變化。
一僧一道挾着甄士隐的魂魄一路在符箓寶光的護持下渡過這萬裏汪洋,便來到黑海中的一處山峰寶島之上,五彩祥光放光明,雲蒸霞蔚溢炫彩,一座石碑聳立島上,上書灌愁海放春山六個大字,這裏便是那警幻仙子的道場所在。
一路上山,便見各色奇花異草,琳琅滿目,簡直是人間仙境,若是那個凡人在此,怕是要流連忘返,沉淪其中了,可惜,沈信乃是天仙境界,更是玉帝親旨冊封的泾河龍王,雖然地位卑微,到底上承天命,自由天命護身。
因此,一眼就看出,這所謂的奇花異草,珍奇異寶,不過都是欲念幻化,籠絡人心之物,整個山島之上,充斥着大量的紅塵之氣,便是比不上灌愁海之水,也絕非善類,待得久了,同樣能侵蝕人心,壞人道行。
也不知道那警幻仙子到底是何來歷,居然能夠在這一片孽海情天之中立下道場,恐怕手段不俗。
正想着,一座巨大的白石牌坊出現在沈信眼前,牌坊上雕欄玉砌,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除此之外,牌坊之上,還有一面圓鏡,沈信定睛看去,只見那寶鏡之上一黑一白,生死之氣輪轉其中,看不清其中虛實,鏡面銘文之上,‘風月’二字清晰可見。
看到這面雙面銅鏡之時,沈信的心跳頓時漏了一刻,整個人猶如遇上天敵的貓一樣,全身上下的寒毛在這一刻都倒豎起來,一股極度危險的感覺湧上沈信的心頭。
沈信毫不懷疑,如果一僧一道将甄士隐帶進這太虛幻境之中,那面銅鏡能立刻發現自己的所在,這面銅鏡,和南天門上那面照妖鏡,絕對有異曲同工之妙。
好在,那一僧一道似乎并未将甄士隐帶進太虛幻境的打算,只見兩人停在牌坊下,癞頭和尚輕輕的吹了一口氣,一陣清風拂過,處于渾沌中的甄士隐立刻迷迷糊糊蘇醒過來。
見狀,癞頭和尚立刻朝跛腳道士使了個眼色,跛腳道士當即會意,故作姿态地開口,“你攜了此物,意欲何往?”
甄士隐迷糊間聽到這話,不由自主朝跛腳道士看去,便見眼前一僧一道,自顧交談,似乎并未在意與他,只見癞頭和尚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幹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機會,就将此物夾帶于中,使他去經歷經歷。”
跛腳道士忙說:“原來近日風流冤家又将造劫歷世,但不知起于何處,落于何方?”
癞頭和尚道:“此事說來可笑,那西方靈河畔有株绛珠仙草,因受赤瑕宮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得以化形,今神瑛侍者遭遇情劫,于警幻仙子案前挂號,绛珠仙子因傷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心懷郁意,言及自己無水可還,便雖神瑛侍者一同下界為人,講一生眼淚還他,當作了結。”
“原是如此。”跛腳道士點點頭,随之開口道:“既然如此,你我且去仙子宮中,将此蠢物交割,好讓那一衆風流孽鬼下界功成。”說着,兩人便要步入那太虛幻境之中。
這甄士隐,天生秉性淡然,雖有大才不喜功名,反倒是對佛道之說甚感興趣,如今見到這等神仙所在,夢幻之之語,哪裏還坐得住,連忙開口:“二位仙師且慢。”
甄士隐高喊一聲,急忙上前,恭敬一禮後開口道:“二位仙師請了,适聞仙師所談因果,實人世罕聞者,但弟子愚拙,不能洞悉明白,還請二位仙師慈悲,指點迷津,免了弟子沉淪罔顧之苦。“
兩人聞言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得意,癞頭和尚開口道:“天機不可洩露,不過你也算有心之人,日後我等二人當去度你,只要你銘記此心,自有根果。“
甄士隐聞言大喜,當即便要應下,沈信卻知道,甄士隐若是答應下來,便是同意二人引他入道,先天靈慧必定有失,連忙掐動印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