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泾河龍子
長安城,乃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浩蕩天威,威震四夷,堪稱天下第一都城。
此時正值早春時節,只見輕風吹柳綠如絲,時催鳥語,暖烘花發,遍地芳菲。海棠庭院來雙燕,紅塵紫陌,绮羅弦管,鬥草傳卮,一片春日景象,叫那游人流連忘返,不知歸處。
桃紅柳綠之間,一汪碧水環繞長安城外,層層濃浪,疊疊渾波,照映盈盈水波,也不知養育多少生靈。
卻說此地,乃是長安八水之首,名喚泾河,乃是黃河支流渭河的一級支流,也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源于六盤山東麓,蜿蜒數百裏,乃是秦川一帶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尋水而下,在哪層層煙波之下,也不知穿過多少水浪,幽深的河川之下,一座宮殿憑空産生,怎見得:
朱宮貝闕,與世不殊。黃金為屋瓦,白玉作門樞。屏開玳瑁甲,檻砌珊瑚珠。祥雲瑞藹輝蓮座,上接三光下八衢。非是天宮并海藏,果然此處賽蓬壺。長鯨鳴,巨蟹舞,鼈吹笙,鼍擊鼓,骊颔之珠照樽俎。鳥篆之文列翠屏,蝦須之簾挂廊庑。八音疊奏雜仙韶,宮商響徹遏雲霄。青頭鲈妓撫瑤瑟,紅眼馬郎品玉簫。鳜婆頂獻香獐脯,龍女頭簪金鳳翹。非是人間真景色,當屬龍宮第一妝。
臨近宮門,便見那朱紅翠綠之上,一尊金匾上書泾河水晶宮五個大字,龍飛鳳舞,筆力蒼勁,自有一股浩蕩天威隐沒其中。
如斯勝景,泾河龍宮之中卻不聞絲竹管弦之樂,龍宮中央,一方巨大的水晶棺擺放其中,周遭靈龜落淚,魚鼈哀愁,蝦垂眸,蟹咧嘴,貝女泣淚塞孟姜,魚郎白绡似雪淩,一衆水族,如喪考妣,按次排班,跪在正殿之中。
為首的,是一個身穿白衣的青年公子,只見這人,一副好樣貌,豐姿英偉,聳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規蹈矩。語言遵孔孟,禮貌體周文。身穿玉色羅蝠服,頭戴逍遙白金冠。額上一對龍角非凡不顯怪異,反倒更加襯托的此人俊朗不凡,不似尋常之人。
只不過,此刻這俊朗公子,卻是一臉恍惚,七葷八素,雙眼之中茫然一片,一副如墜夢中的模樣,讓那一副好樣貌折損不少。
好在此刻整個泾河龍宮之中都是一片素缟,各方水族垂淚悲痛,并未察覺這青年公子的不對勁兒,便是有少數幾個察覺的,也只以為對方悲傷過度,才會神情恍惚,如此失态,便也沒有放在心上。
事實上,這青年公子之所以會如此神情恍惚,并非是如一衆水族所想的那樣,悲傷過度,而是另有原因。
沈信,原本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個浪蕩公子哥,家裏頗有資産,雖然不能和廣大小說中動辄撼動全球經濟的太子黨相比,但要想日日歡歌,燈紅酒綠,混吃等死一輩子也不是什麽難事。
不過,沈信雖然出身富貴人家,倒也沒有多少富二代為富不仁的毛病,生活上不能說節約,卻也不至于太過追求于象征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和一般人并沒有什麽不同,高檔餐廳吃的了,街頭路邊攤也吃得下,唯一要說比較燒錢的愛好,也就是搞搞收藏,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僅此而已。
結果,這一次他剛剛收了一件少見的古物,聽說大有來歷,幾經折騰才得到手,因為得到的時候是深夜,太累的他也沒有來及的鑒定是個什麽東西就睡下了,結果一醒來差點兒沒有被吓死。
任憑那一個出身在無神論社會的現代人,一朝醒來,眼前就出現一個蒼老的烏龜腦袋,帶着一個官帽,一臉悲苦,眼睛鼻子揉成一團的時候,恐怕不被當場吓死,也會被活活吓暈過去。
Advertisement
不過,沈信并沒有被吓死,也沒有被吓暈,不是因為他鎮定,膽色過人,而是因為,就在他吓得差點兒心髒驟停的時候,一陣龐大的記憶洪流便在他的腦海中炸裂開來,浩如煙海般的記憶瞬間将他淹沒,仿佛要把他的腦海沖破一樣。
那一瞬間,沈信的腦袋就好像置身于萬丈深淵之下,四面八方湧來的壓力幾乎将他的腦袋撐爆,那種感覺,仿佛被無數鐵錘鑿子敲打刻鑿一樣,劇烈的疼痛成為了沈信唯一的感覺,也因此,讓他連昏過去都做不到。
好在,這股洪流堅持的時間并不長,而且,通過這股記憶洪流,沈信才知道自己穿越了,而且穿越的人還不一般。
要說原身的身份,卻是大有來歷,乃是這八百裏泾河水府之主,泾河龍王敖裕的獨子敖信,妥妥的仙二代,正兒八經的龍太子,按理來說,也算是個人物了。
可是,不久之前,花果山水簾洞齊天大聖孫悟空盜丹偷逃,擾亂天宮,惹得玉帝大怒,當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其中,就有敖信的老爹,泾河龍王敖裕。
可惜,敖裕雖說是一方龍王,但在這個金仙不如狗,大羅滿地走的神仙世界實在是不算什麽,連孫悟空的面都沒見到,就死在花果山七十二路妖王的手中,連個全屍都沒有留下。
敖裕在這個神仙世界雖然算不得什麽,但到底是這八百裏河川,泾河水府之主,堂堂的泾河龍王,泾河龍宮的頂梁柱,泾河龍王一死,泾河龍宮便如天塌了一樣。
所謂池淺難養真龍,泾河龍王都不算什麽,更不要敖信了,得知泾河龍王死了,敖信道心失守,導致修煉的時候走火入魔,魂飛天外,結果給了沈信可乘之機,順勢取代了敖信,成為了新的泾河龍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