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教養嬷嬷
京城裏發生的這一切,遠在揚州的林海師徒是不知道的。二人除了鑽研學問之外,就是同心合力的将黛玉給掰回來。
就在司徒遠回京後的一個月,京城的忠睿郡王府送來了中秋的年禮,整整一船的物件,晃得賈環眼花,随船而來的還有兩位穿着打扮格外與衆不同的嬷嬷。這二位,正是忠睿郡王替林海向今上求來給黛玉的教養嬷嬷。她們之前可都是太後娘娘身邊的老人兒了,如今被放出宮榮養,司徒遠聽說了,便求了今上,為林黛玉求了來的。
一聽這二位的出身,賈環不由感嘆:朝中有人好辦事呀!想想賈家的三春和薛寶釵,都只有兩個一等大丫鬟,教養嬷嬷倒是有四個呢,還都是自己的奶娘,或是榮中府中的婆子們充當的,實在寒碜了。
林海也很滿意,他表示,忠睿郡王很上道嘛,的确是自家徒弟的益友!然後他回頭,對文梅說道:“去請姑娘來。”
文梅恭身退下去,找了個小丫頭去黛玉院子尋人不提。不久,黛玉便帶着文竹和新提上來的綠竹一起随文梅進來了。
衆人行禮見過後,黛玉坐下了。林海瞧着自家姑娘越來越紅潤精神的小臉兒,十分滿意:“這二位嬷嬷是為父為玉兒求來的宮中出來的嬷嬷。”
林海指着兩位嬷嬷為黛玉介紹。黛玉慌忙起身行禮。兩位嬷嬷并不敢受她的禮,起身正要避開,林海道:“二位嬷嬷就受了玉兒這一禮吧,嬷嬷教導有責,與玉兒有師徒之誼,受她一禮也可。”二人方坦然的受了。
“這位是蘇嬷嬷。”林海指着一位面容整肅,看着嚴肅的嬷嬷說道,“蘇嬷嬷對管家理事很在行,玉兒當多多向嬷嬷習學。”
說完,又一指另一位一臉慈和的說,“這一位是沈嬷嬷,沈嬷嬷對藥膳調養很有一套。她二人原先都是太後老聖人身邊的老人兒了,玉兒須得對二位嬷嬷恭敬有加。”
黛玉恭敬的站着聆聽父親的教誨。最近林海有些嚴厲,黛玉卻明白,這是為了掰正自己有些被賈母養歪了的規矩才會如此的。多年來,父女相離,此時父親的教誨也是如此的讓人懷念。
見黛玉受教,不說林海滿意,就是兩位嬷嬷也很滿意,到底是四代列侯,書香門弟出來的姑娘,那底蘊可不是那些從莊稼漢一朝登天,成就勳貴的人家能比的。先前還有傳言說,這位被賈家那老太君養得不知規矩。如今看來,這位林大人家的小姐并沒有歪得太嚴重,狠下心來教導,很快便能給掰回來的。
斯見過後,林海便讓黛玉親自帶二位嬷嬷去整理內務了,女兒已經十歲了,是時候教她管家理事了。
衆人離開後,林海帶着賈環去了外書房。
“忠睿郡王信中有言。今年底,聖上便會下旨将為師調往京城,到時候環兒也一同歸京吧。”
“是,師父。”
“至于榮國府。”林海搖頭,“若是有辦法,你還是早日從那裏分家出來吧。”
Advertisement
“師父是看出什麽了?”
林海擡手點點賈環:“小滑頭,明知故問,這世間,最快獲得的榮華富貴便是從龍之功。同樣的,最易被皇帝惦記上的,同樣也是從龍之功。正所謂,成王敗寇。榮國府不僅參與了儲位之争,還不止支持一位皇子,可他們最大的敗筆卻是沒有在今上,也就是中宮嫡子身上下本錢。而今,皇位之争塵埃落定了。今上可是有時間騰出手來收拾這些牆頭草了。”
“啧。”賈環腹诽:不愧是官場中的老油子,看得忒明白。今上是中宮嫡子,排行四,并不得上皇的疼愛。衆朝臣只看到了大皇子的戰功無數,二、三兩位皇子母族的顯赫,上皇的疼愛。卻看不到上皇對這嫡子的磨練,當上皇退位,今上登基時,除了少數幾個精明的臣子之外,其他人都是良久都回不過神來。
“如今,今上出了個宮妃省親的主意,打頭的三家卻都是勳貴人家出身的。這省親別墅建下來,得掏幹多少勳貴之家的家底?這些人家還不知收斂,真以為今上的餌那麽好吃的嗎?”林海十分不屑。似乎離了賈府,這位前探花郞先生,那智商也是回來了?
“師父還少說了一樣。”賈環提示。
“哦?少了什麽?”林海好奇了。
“賢德妃!”賈環點到為止。
林海若有所思,“是了,從來這雙字的封號可都是給死人的。那賈元春原是皇後宮中的女官,今上登基不足兩年,這位便被太後賜給了今上,說是德才高遠,選了鳳藻宮尚書,又加封賢德妃。這女官和妃位一起封于一人的,還是是前無古人了。這是妃子呢?還是奴才呢?只怕那位賈賢德娘娘在今上的心中,已是死人一個了。”
“師父高見,您放心,最遲明年秋天,便會有一個機會能讓徒兒可以脫離榮國府的。”
“哦?什麽機會?”林海真的好奇了。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賈環搖頭晃腦的,逗笑了林海。
“鬼靈精!”既然愛徒有了章程,他也就不操心了,左右還有他和無名道長、忠睿郡王護着呢,不怕賈家出什麽幺娥子。
接下來的兩個月,師徒二人依舊過着深居簡出的日子,現在中秋已經過去了,若是依照書中的描寫,九月初三這一日便是林海死亡的日子了。雖說如今書中的軌跡已經改變了,可是賈環依舊有些擔心,因此在這九月初三日之前,賈環都是小心又小心的。
林海雖說不明白自己的小徒弟為什麽會突然如此焦慮,可是也明白,賈環是真心待他的,也便沒有反感,好在他也只是去府衙,或者回府教導賈環,也是宅得不行的,倒也沒有多少影響。
好容易平安的度過了九月初三,賈環才終于松了一口氣。
休沐時,無名道長同賈環去義診,林海也一同出去,在道觀旁支起了施粥的攤子。一時間,揚州的百姓對這三人感恩戴德,甚至給三人立了長生牌位。
果然,在十一月初的時候,聖上一紙旨意下到了揚州巡鹽禦史府,擢升林海回京,任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正二品!接旨後,林家便有條不紊的收拾着。
好在提前得了司徒遠的示意,有些事情先前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只是将一些用不了的人員發賣的發賣,打發到莊子上的打發人過去,沒多久,便收拾完了。
本來照一般的官員的行事,原先所在的任所買下的莊子、鋪子啥的都要賣了,然後到新任的地方再重新去買,這樣便于管理。只是當賈環知道林家在南邊的那些個莊子,鋪子都是極好的,甚至裏面還有一個出珍珠的大莊子,當下就滿眼金閃閃了。
他向林海提出了合作,拉來司徒遠,賈環和林家各占三成,司徒遠和當今則各占兩成。賈環将學自後世的人工産珠的方法教給了莊子上他們信得過的人,就這一項,等來年收成的時候,不要錢太多哦。
也因為這件事,賈環的大名直接印進了今上那顆日理萬機的金腦袋上了。剩下的莊子,賈環也沒有閑置,用來試驗從海外尋來的糧食種子,比如紅薯,比如馬鈴薯,又比如西紅柿。還有雜交水稻……
關于這個雜交水稻嘛,賈環只知道個大概,可架不住民間多能工巧匠啊,他只提了個大至的方向,人家就可以自己去完善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又一次讓賈環贊嘆不已!
如果這雜交水稻能試種成功了,從此後,天下百姓無饑者矣。
随着聖旨一同來的是準備來接手林海工作的今上的心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交接任務,之後,因為天冷運河上凍,林海決定等來年的二月再上京,反正今上給了他半年的假期呢。這麽些年,林海在這巡鹽禦史的位子上如履薄冰,一刻都不敢放松,如今有此機會,當然是要帶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好好的逛一逛這揚州城了。
如今的景朝并沒有閉關鎖國,與海外各國的交往十分頻繁。走在揚州的街道上,時常能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在那裏好奇的看着。
當日大興商行的海船可是帶回了不少西方的書籍的,使得賈環知道了如今東西在科技之上的差距。因為如今沒有鎖國,景朝的先祖也留下重視能工巧匠的遺旨,這科技的發展倒也不比西差多少。有些地方,甚至是如今的西方比不上的,比如火器。
賈環心想,也許這一世,這個神奇的東方大國,再也不會經歷前世那種任人欺淩的日子了。
之後便是新年了,這是賈環自重生以來過得最團圓的一個春節了,有兩個師父,還有一個姐姐,真是想想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