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石頭會生猴子麽
講故事就是這麽難,沒辦法,各個細節都要注意,免得惹火上身。要避開各種帝王禁忌,還要避開能夠和唐代産生關系的歷史設定。理清楚思路,此時陳方開始講,安定公主聽着聽着,漸漸入迷了,盯着陳方,那眼神中仿佛在說,你繼續講,真有意思。講了一陣,安定公主竟然不自覺将手臂放在旁邊桌子,用手肘支撐着下巴,微微靠近陳方。顯然聽的入迷,陳方已經講到那只石猴和一群花果山的猴子發現了瀑布下的水簾洞。“陳愛卿,你說那些猴子會飛!”“不算真正的飛,只是爬雲而已!”“那真正的飛是什麽?”“殿下,真正的飛後面就會講到。”“哦,殿下,時辰到了,微臣該去為陛下準備膳食了!”“嗯,你去吧!明天我還會來!”陳方終于松了口氣,此時總算找了理由離開,不過安定明天還會來,明天又是難熬的一天。這丫頭不會是聽上瘾了,以後都會來吧!卧槽,陳方瞬間感覺到無比頭大。好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解決吧!陳方離開住處,而安定公主則若有所思的走向自己的住處。“石頭裏能長出猴子,而且猴子還會飛?”安定公主此時想着陳方給自己講的東西,不免有些偏神。啪,安定公主剛進自己宮殿,沒注意,直接被人撞了一下,差點撞倒。“安定,你怎麽走路不看的!”“啊,皇兄,你怎麽來我這裏了?”安定公主撞到的人正是自己哥哥,當朝的皇太子李弘,他是武則天和李治的長子。不過在李治的兒子中按歲數只能排到第五位,第五子。因為比李弘大的兒子都是庶出,而李弘是皇後親生,所以立為太子。沒辦法,在這個時代子以母貴,嫡出庶出僅僅一個字不同,以後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一個登臨九鼎,一個最多只是同姓親王。大唐是一個極為重視血緣門第的時代,所謂的門閥政治,在這個時代被演繹的淋漓盡致。門閥貴族,隴西權貴,五姓七望,大唐新貴,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而在皇室,同樣是兒子,臨幸宮女生的和皇後親生的肯定是不同。嫔妃生的和皇後生的也不同。而嫔妃之間,不同家族出身的,所生的皇子又不同。這就是血緣和門第,門當戶對是這個時代絕對的主流。而武媚娘來自的家族恰恰也是地位不低,她的父親武士彟是荊州都督,拜工部尚書,封應國公。當年五姓七望的隴西李氏在太原起兵,武士彟可是第一波資助李淵起兵之人。開國功臣,大唐的新貴,正兒八經從龍開國之人。而李淵駕崩以後,武士彟也是內心悲痛,因以成疾,卒于任上。“安定,我不能來你這裏嗎?”“當然不是,皇兄能來看安定,安定高興還來不及呢!”“看你心思恍惚,剛才在想什麽呢?想要什麽,皇兄派人去給你找來!”同為武媚娘的親生兒女,而且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兒,自然以後不會有什麽争鬥,此時關系都極好。而且這個時代本身宮裏的奪嫡之争就沒後世那麽厲害,類似大清養獒的那種政治格局還沒形成,可以說相當平和。“沒想要什麽,對了,皇兄來安定這裏有什麽事麽?”“沒什麽事,就是想你和太平,過來看看。”“哦!”“對了,太平剛才說她想去湖裏泛舟,你去麽?”“啊,這麽冷,湖邊風大,小心着涼了!”“我也是這麽勸太平的,她非要去,我想我還是跟着去為好!那丫頭沒人跟着總是生事。”“那我也去!皇兄等等我!”太極宮的宮殿群後,是碩大的皇家園林,過了臨湖殿,清涼的秋風裹攜着水汽迎面撲來。放眼望去,西海,南海,北海此時波光潋滟,微風吹出層層細浪,早有宮人知道太子和兩位公主要來,在湖邊早備好游船。此時李弘将一件狐裘大氅為太平披好,又拿了一件,那裏,安定從哥哥手中接過。上了游船,早有禁軍兵士充作的船工開船,游船破開細浪,向着湖中緩緩而行。銀色細浪在秋陽下閃爍着細碎的光芒,太平早跑到船頭,被擔心她安全的李弘抱住。“太平,不要亂跑,這船首颠簸,快回去。”李弘拉了妹妹,卻看到安定此時竟然有些出神。“姐姐,你在想什麽?”安定走神,此時連太平都察覺了。“哥哥妹妹,你們說這世上有能生出猴子的石頭麽?”“傻妹妹,石頭怎麽能生出猴子!”“姐姐,哪裏的石頭能生出猴子,快帶我去看看。”“陳愛卿講的,我也不知道哪裏有!”“是陳方?”“嗯,他以前在鴻胪寺當值,應該是聽某些使節說的。”陳方此時忙完皇上的午膳,哪裏會想到安定将他的故事當真了。還講給了太子和太平公主。下午去了趟掖庭宮,果然油坊将需要的人都招到了。健婦八人,兵士六人。知道陳方要來,孟菲早早将人招到一起,分男女站在陳方面前。陳方看了看那八位健婦,年紀都長些,有二十七八到三十多歲。在這個十四五歲都能結婚生子的時代,二十七八都是絕對的大齡女子了。武媚娘就是十四歲進的宮,結果和李治一下子就對眼了,要不是如此,兒女也不會已經這般大。陳方看了看這些健婦,一個個身材都健碩的不得了,不得不說宮內的夥食好,即使是罪臣女眷,可也不曾餓着。這一個個虎背熊腰的,幹活肯定都有一把子力氣。孟菲找的人,很合陳方心意。而那六個兵士,也嚴格按照陳方要求的,身體壯碩,一拳能打死一個嘤嘤怪那種。陳方很滿意,人已經招到了,陳方的計劃也就可以開始了。陳方要做的自然是代替粗鹽刷牙的牙膏。這些日子用粗鹽刷牙,實在讓陳方不能忍受了。陳方做夢都能夢見自己用中華刷牙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