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出手
這是個武俠世界,皇宮大內、皇帝身邊,總養着些高手以作防備。
別的不說,《葵花寶典》可就是某位大內太監的傑作。
大宋有高手,可這金國,難道就沒有高手?
如果金國真的沒有高手,對面大宋下定決心來個斬首行動,萬軍從中取上将首級,豈不簡單?
完顏亮當初就是直接夜入皇宮幹掉先帝才得來的皇位,所以他對自己的人身安全非常上心,光是私下裏唐無易聽到的傳言,就知道有三隊大內高手,日夜不分,在護衛完顏亮的安全。
這還只是拿到明面上的,暗地裏的不知道有多少。
完顏雍那邊拿不定主意,于是這出手的髒活就落到了全真教的頭上。
不要說什麽大事成功之後必有重謝,要唐無易來說,是必有防備還差不多。
全真教如今的勢力本來就大了,要是和完顏雍合作之後,真的成功地在萬軍護衛之中幹掉了完顏亮這個皇帝,完顏雍上臺之後,肯定頭一個清算他們!
老趙家的老祖宗說得好啊,“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有全真教這個影響深遠的教派在,金國國君怎麽能安心?
歷史上,全真教在丘處機、尹志平二人擔任掌教時期達到鼎盛,元朝授予全真總領宗教、管理天下宗教事務的資格。
鼎盛時期,全真教“東盡海,南薄漢淮,西北歷廣漠,雖十廬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岳”。
那還是人家沒有存心造反,而唐無易早早就讓現在的全真教達到了這樣的程度,當然不是為了明面上好看而已。
歷史上的全真沒有心思反叛,都受到元朝統治者的猜忌,在全真與喇嘛教辯論戰時故意黑幕,讓全真輸掉了總領天下宗教的職務。
唐無易覺得,如果自己真的接受了完顏雍的這一單,估計這也是全真教接的最後一單了。
但是,那又怎麽樣呢?
他提前創立全真是為了什麽?當然是了名正言順地幹自己的事了!
有什麽,比建立一個道國,更能名正言順地掌控一個國家呢?
僅僅從宗教方面入手,崇道多年的大宋,依舊是儒家治國,獲封國師之位的道士不少被斥為妖道,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全真教快速發展到如今,信徒有不少,官宦之家的人與之接觸的,更是不少。
唐無易表面上走的是歷史上全真教的發展路線,實際上,他想走的,是太平道的路數。
山東那邊的起義,霎時間便如星火燎原,燒得比歷史上還要快,還要旺,當然有全真的一份功勞,唐無易吩咐了下去,做事的都是王重陽,他培養這弟子,不可不謂盡心盡力。
完顏雍的委托,唐無易收了,但是這不僅是全真接的最後一單,也應當是完顏雍下的最後一單。
被別人當木倉使多累啊,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當然是要全都幹掉啊!
既然已經定了方略,唐無易囑托王重陽鼓動其餘地區的教衆做好準備,便施施然起身出門,施展起了輕功。
雖然唐家堡被人戲稱為“斷腿堡”,但是唐家的輕功效果真的很強,很強,很強,重要的事情強調三次。
兔起鹘落之間,唐無易就消失在山林深處。
完顏亮領兵六十萬,號稱百萬大軍攻宋,縱然如今在位的宋帝趙構在登位之後怎樣卑躬屈膝,亡國之危,由不得他不妥善安排。
完顏亮此去,攻破宋境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有其餘女真貴族在後方拖後腿,連去了戰場都有人逃去遼陽府投奔完顏雍,只要唐無易按照完顏雍的安排,在完顏亮回去之前幹掉他,那就沒問題了。
計劃簡單就簡單在這裏,所謂斬首行動,然而,難,也是難在這裏。
軍營駐紮之地,雖人心浮動,但不得不說是防備森嚴,完顏亮被人保護于萬軍之中,若是一擊不中,除了防備追擊的對手,還要防備大軍的利箭。
他還沒入先天,這也不是個高武世界,武林高手無翻山倒海、摘星拿月之能,被大軍包圍,也要小心自己的性命。
所以雖然作道士模樣,唐無易在這個世界卻要操持一下自己唐家人的老本行了。
完顏亮率軍六十萬,這浩浩蕩蕩的大軍,自然不是全擠在一處,而是要按所屬、所統分配好駐地的,離完顏亮的帳殿最近的,是他頂親近的心腹所率的護衛,離得近的也是他能信任的心腹所統率的兵馬。
行軍打仗,生火做飯,也并不是全擠在一處,否則若是有什麽事兒,反應不及,那就完了。
完顏亮用飯的時間說不準,外頭的護衛、兵馬,多觀察幾天就能确定時間,這都是固定,有定數的。
唐無易要動手,如果要先廢掉最有可能發現動靜、做出反應的這幾支兵馬的話,最好從飲食、用水方面着手。
如果下毒或者針對衛生情況搞事情,很容易波及整個大軍,完顏亮強征民夫,大軍裏頭還有許多漢人,或者是不願再起兵戈的金人,他要是把所有人都掃進去了,名聲壞了不說,民心也要失掉了。
蒙汗藥的話,又要講究藥量和發作時間,大軍是分批次吃的飯,這個量該怎麽扣,才能讓所有人發作的時間都差不多,不會打草驚蛇呢?
唐無易雖然想要有對手,但絕不會把自己往死路上逼,邊上有無數敵人虎視眈眈——他這個高手再怎麽厲害,這個世界,還是會存在“蟻多咬死象”這樣的事的——他卻和單獨的一個或者幾個對手硬抗,難不成,他的腦子有坑?
所以計劃開始之前,必定要小心斟酌才好。
這個時候就顯出系統的功用來了。
唐無易穿了那麽多個世界,腦瓜子越來越靈光,但是讓他做“閱讀理解”,精研典籍也就罷了,做算術題,他是真不樂意。
身邊這個除了世界穿梭和資料儲存之外,毫無存在感的系統,終于又一次發揮了它的功用,須臾之間便确定了人數、時刻、分量,還能實時調整,這實在讓他欣慰。
以唐無易的身手,神不知鬼不覺地給大軍的飯竈下蒙汗藥,實在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唐某人幹這件事的時候,頗有升爐煉丹的感覺,私以為他若是穿去的是仙俠世界,煉丹把控分量火候之類的,鐵定難不倒自己。
唐無易來的路上耗費沒幾天時間,又等了幾天,挨到遼陽那邊完顏雍被群臣、宗室推舉着登基為帝之後,才準備開始動手。
他不樂意選夜深人靜的時候,雖然許多人都已經睡熟了,但是清醒着的人反而是最機警的。
大白天的開打,他還沒傻到那個份上。
所以得等大軍吃完這一天的晚餐,天半昏半明的時候來辦大事。
天光好一點,他也能看得更清楚,若是有幸棋逢對手,體會得更明白,那就再好不過了。
快馬日夜不停傳來的加急件已經擺在了金國國主完顏亮的禦案上,饒是他怎樣“龍顏震怒”,都逃不脫一個事實。
現在的局面,該怎麽辦呢?
完顏雍反叛,并不只是他一人的作為,而是諸多“國人”的作為,有多少完顏宗親、女真權貴站到他那裏去?
在這一點上,一向對這些人秉持着猜忌之心的完顏亮,猜也能猜到局面不會有多好。
然而他手上有兵馬,心中并不慌張,整整六十萬大軍,若是現在就調轉兵鋒,完顏雍等人,縱然有兵力支持,也不過“癬疥之疾”耳。
可是江南的大好風景已然在望,這樣調轉馬頭,自己甘心嗎?
縱然完顏雍能把控得了後方的糧草供應,但是只要自己打下宋人的地方,糧草,小事而已。
可是,可是!
若是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樣發展該怎麽辦?
萬一,就敗給宋人,不能攜大勝之勢歸國平亂,反倒動搖了軍心呢?
完顏亮是知道的,大金承平日久,對宋用兵,已不如國初的時候那麽堅決了,且自己這皇位來得不穩當,不服氣的人,不只完顏雍這一個,他離開國都親自統兵,本就犯了大忌,明知道有人造反了還不平亂,就更是縱容對方的嚣張氣焰。
完顏亮久決不下,若是按照歷史進程走,他就會在自己的心腹紅人的勸谏之下,繼續對宋用兵——可見他自己的心裏,手上有六十萬的兵馬,無論是完顏雍還是宋人,都沒被當成回事兒——直到被宋軍重創,鬧得軍心動蕩,終于被大将完顏元宜謀弑。
這大将還去信一封給了契丹同族——這位大将雖被賜姓完顏,實際上乃是契丹人,姓的還是耶律——連鎮守汴京的太子也一道做了亡魂。
不過在這裏,他這人生的最後一個月,就不用過得那麽跌宕起伏了。
唐無易光明正大地進了帳殿——這實在是軍中最好找的地方——順手甩出從某路人小兵身後拿來的羽箭,就幾乎悄無聲息地穿過了完顏亮的腦殼,殘存的勁力一震,此君的腦漿就真的成了一團漿糊。
“逆賊好膽!”一聲尖嘯響徹整個帳殿。
唐無易不僅不避,雙眼亮起,反倒應了一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