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考功名?你那死鬼老爹考了十七年, 連個秀才都沒中。你以為自己能強到哪去?先把今年的田租交了再說。”
“宋大郎,你妹妹長得倒是水靈。你要用她抵債,我田租可以再免兩年。”
“咱東莞縣又不是人傑地靈的地方,出個袁知縣就已經是頂天了。你以為自己還能高中不成?”
……
萬歷四十八年, 一望無垠的稻田裏。三個藍衣粗漢看着面前的少年, 調侃說道。大漢是周大戶家的長工,橫野鄉裏, 欺軟怕硬。
“三位大哥, 今年雨水不足。稻米不足往年的三成。你看,這田租可否寬容半年?”被稱為宋大郎的少年聞言, 面色有些難看的賠笑道。在他懷中是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此時小女孩正怯生生的望着衆人。
“這要每戶都寬限半年, 那周大戶家的生意還做不做?哼,你們宋家不是書香門第?這拖租可是有違風骨, 要我看,就把你妹妹抵押過來好了。”大漢冷哼一聲,接着擡起右手, 準備捏一下宋妹的臉頰。宋大郎連忙捂住,宋妹也被吓的泫然欲泣。
宋大郎名為宋易朝,自宋父年前去世後,宋易朝便和宋大妹相依為命。至于大漢口中的書香門第……
宋家曾在兩百年前出過一個解元。之後日薄西山,宋父愛好吹捧,時常在外人面前将宋家的陳芝麻爛谷子翻出來。再加上宋父十七年來,連個秀才也沒有中上,這就更成了鄉裏眼中的笑話。
宋易朝厭惡讀書人, 他此生也不願讀書入仕。
“宋大郎,今天要麽将三兩八錢結清,要麽将你妹妹帶走,二選其一吧。”大漢見宋易朝躲開,臉上的不悅之情更重,接着冷哼威脅道。
宋易朝臉上更加難看了,現在宋家就剩他和宋妹二人,他斷不能讓其帶走。今日之事怕是不好善後了。
三個大漢冷哼一聲,接着上前準備将宋妹拉走。宋妹不過十歲的年紀,長相水靈,賣于大戶人家作妾也是十分可行的。
“光天化日,爾等可真是好大的排場。”就在宋易朝暗自思索之際,一道冷哼聲從不遠處傳來。衆人擡頭。
只見一輛棗紅色的馬車款款前來,馬車上坐着一個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男子身着一件藏青色的闊衣長袍,不怒自威。馬車旁還跟着三個小厮,從其衣着和氣勢來看,馬車中的男子應該非富即貴。
“敢問閣下是?”三個大漢有些面面相觑,其中一個抱拳問道。
Advertisement
“邵武知縣,袁崇煥。”男子将衆人環顧一眼,接着擺了擺衣袖道。
“原來是袁知縣,失敬失敬。”
“中式三甲……居然是袁知縣!”
………………
大漢聞言,先是一愣,接着忙不疊的說道。
袁崇煥乃東莞縣石碣鎮人士,去年剛剛高中三甲進士。是整個東莞縣的大名人。袁崇煥雖然只是個知縣,但明眼人都知道,不出三年,袁崇煥定會被召喚京師,是大明的新起之秀。
“這兩兄妹相依為命,孤苦無依。爾等不伸援手就罷了,沒想到還雪上加霜。哼,這就是我東莞縣的風氣?”男子皺了皺眉頭,不悅說道。
他已經從探查小厮口中聽出了前因後果,這兄妹二人父母雙亡,辛辛苦苦的種了三畝薄田,還未秋收就被周大戶的傭工上門逼債……
“福全。”想及此處,袁崇煥對小厮喊了一聲。小厮上前,接着從懷中拿出五兩碎銀,遞給大漢三人。
“袁知縣,這使不得。”三個大漢見狀,連忙推辭道。現在袁崇煥是整個東莞縣的名人,他們就算想收下這五兩碎銀,也是沒有膽氣的。
“我袁崇煥也不是仗勢欺人之輩,五兩銀子就算兄妹二人的田租了。”袁崇煥皺了皺眉,略有不耐道。
袁崇煥是面過聖的大人物,自有一副不怒自威的氣度。三人見此,也不好多說什麽。
緊接着,袁崇煥将車簾放下,馬車繼續緩緩前行。
“大哥,這……”三人見袁崇煥走後,有些不知所措道。袁崇煥出現完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回去,先向周大戶回禀。”被稱為大哥的男子聞言,似乎斟酌一番,接着咬牙道。三人揚長而去,也沒再注意宋易朝二人。
“哥哥,我們是不是不用交田租了?”宋妹躲在宋易朝身後,有些顫顫巍巍道。
“嗯。”宋易朝點了點後,看着袁崇煥的馬車,若有所思。
這是宋易朝第一次見袁崇煥。彼時袁崇煥邵武知縣,而他不過是一個十三歲的農家郎。第二天,宋易朝正和宋妹在田地裏檢查農苗,只見三輛梨木馬車浩浩蕩蕩而來。
馬車在宋易朝的農田前停下,一個體型富态,手帶紫玉扳指的中年男子下車。
“宋大郎,是這三個傭工考慮不周。宋德兄是我東莞縣德才兼備的教書先生,尊師重道亦是我等美德,現在宋德兄故去。這田租是萬萬不能收。”中年男子下車後,拉住宋易朝的雙手,十分熱情道。
宋易朝認得,這是東莞縣有名的周大戶,而宋德正是宋父的表字。接着,周大戶留下十缸米面和五十兩碎銀後,和藹的告辭。
宋易朝雖然年幼,但不癡傻。周大戶能前來道歉,肯定是馬車男人的威嚴所致。
待周大戶走後,宋易朝想了想,接着換了一件幹淨的衣服,朝東莞縣城走去。
………………
從宋家茅屋到縣城約有百裏山路,宋易朝年幼體弱,足足走了多半日才走到。
宋易朝接連打聽,也終于找到了袁宅。
袁宅大門打開,出入其中的富商名賈不計其數。宋易朝看了看身上的新衣,跟他們一比,當真是寒酸的不能再寒酸了。
宋易朝繞着袁宅轉了一圈,接着走到後門,順着洋槐樹爬上。只見袁宅後院裏歌舞升平,這裏面有周大戶,有王員外,有趙縣令……每個人都是東莞縣手握重權的存在。
此時,這些人都模樣殷勤的恭維着上首的男子。男子依舊一副淡淡的表情,充滿威嚴,正是袁崇煥。
這就是讀書人的力量啊。
在樹上趴了一會後,宋易朝像只猴子一樣跳下,接着頭也不回的按照原路返回。他本想感謝袁知縣,但現在一切想法都淡了。
他要讀書,然後以讀書人身份,堂堂正正的站在袁崇煥面前。
宋妹不解大哥為什麽想讀書了,但在唯有讀書高的大明,宋妹對其還是十分支持的。
宋易朝目不識丁,以十三歲的高齡重拿書本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但宋易朝天資聰穎,為人堅韌,用了常人百倍努力也漸漸有了成果。
天啓二年,袁崇煥到京述職,被封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宋易朝挑燈夜讀,《小題貫》初有理解。
天啓六年,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複設遼東巡撫,風頭無二。宋易朝年方十九,也終于鄉試高中,成為了舉人大老爺。
崇祯二年,就在宋易朝準備會試之際,噩耗傳來,袁崇煥叛國通敵,锒铛入獄。
宋易朝焦急萬分,要是沒有袁崇煥當年的随意之舉,他和宋妹也無法安然逃脫。現在十年已過,宋妹已為人婦,婚姻美滿。
宋易朝本想等自己高中貢士,再向袁崇煥道謝。但現在,一切已晚。
宋易朝內裏悔恨不已,到最後,他也有了一個決定。那就進京……
東莞縣到京城的路途遙遠,再加上得到信息時的時間差,等他到達京城後,已經是崇祯三年的秋天。袁崇煥被判淩遲處死。
袁崇煥共被刑夫剮了一千三百多刀,宋易朝隐在人群中,大聲呼喊袁崇煥的名字,卻被隐沒在了陣陣聲讨中。
百姓們生食袁崇煥的鮮肉,似乎這樣這才表達心中憤怒。到了最後,宋易朝看着整個刑場,一陣茫然。
要是十年前,少年沒有那麽高的自尊心,是不是就沒有這麽多的遺憾了?
狂歡過後,整個刑場一片狼藉。宋易朝将袁崇煥的白骨撿起,一個個的撿在麻袋中。心中遺憾尚在,宋易朝打算把骸骨帶到東莞縣,好生安葬。
計劃尚可,不料在回鄉的途中,他陰差陽錯的找到古籍,得到了長生的奧秘。
被澆滅的心火再次被點燃。
也許……袁将軍可以複活,而他也能将那句道謝當面說出。
作者有話要說: (づ ̄ 3 ̄)づ麽麽噠~
謝謝雪花的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