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結局
“王上, 剛剛得到消息,柳将軍戰敗了。”黑伯疾步走進軍帳,臉上神情凝重。
“哐當”一聲穆辭手中茶杯瞬間掉在地上, 瓷片飛濺,一地狼籍。
他不可置信的失聲道:“怎會如此?”
東陵與楚國大戰之時, 已經大傷元氣。柳無寐的兵馬都是精兵良将對上東陵的兵馬綽綽有餘,再加上他老道的用兵手段, 收拾一個東陵輕而易舉, 怎麽可能會戰敗!
“可知是什麽原因?”穆辭此時是少見的急切。
柳無寐戰敗對他的影響頗大, 若是東陵趁此機會攻打西吳,腹背受敵之下, 北進之路必然受阻,到時談何橫掃天下, 成就霸業, 破這輪回之苦。
被問到關鍵, 黑伯的臉色有些蒼白,“是晉王鳳黎纾, 鳳乾救出了她……”
“為什麽……為什麽還是如此?”剎那間穆辭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頹廢的一屁股坐回椅子上, 喃喃地說道:“難道天命真的就……就不能逆轉……”
如果鳳黎纾活着從死人谷出來,那就說明他原先根據書冊推測的,他之所以會帶着記憶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是因為鳳黎纾的死和天下歸一的結論, 完全是錯誤的!
難道這個局就真的沒有辦法破除嗎?
穆辭臉上的微笑終于徹底的破裂,只剩下青白。
他慢慢地垂下眼簾,難受的心口一片冰冷。
他此刻忽然想到一個可怕的可能。
如果……
如果他的這本書冊是錯的呢?
當年此書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出現在他面前,雖說觀察字跡像是手寫, 卻因書上所寫的關于西吳之事,在日後都一一印證的絲毫不差,所以他漸漸對此書深信不疑。
Advertisement
也因前幾世,鳳黎纾死的過早,後這半部分的事一直沒發展多少,以至于時至今日他才察覺出問題。
或許他一直以為的天書,不過是有人設計他的一個圈套。
如果真是這樣……他怎能承受!
穆辭心中一陣陣的絕望,他費勁心機終于走到了這一步,卻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從頭到尾都在被人算計。他可憐蕭惟做了棋子,可自己又何嘗不是一枚攥在別人手中的棋子。
這一瞬間什麽稱霸天下,宏圖霸業,皆離他遠去。
穆辭徹底陷入深深地迷茫中。
“王上——”黑伯焦急的呼喚在耳邊響起。
穆辭卻還是一動不動,雙目悲涼麻木的看着地面。
就這樣過了許久,直到他往日的微笑再次回到臉上。
穆辭從容起身撣撣衣袖,擡頭看了黑伯一眼,“去告訴諸位将軍,三日後孤要看到北遼再無一個姓狄的。”
那一眼冰冷殘虐,黑伯心中凜冽。狄是北遼國姓,王上這是要屠盡北遼王室!
“是。”
穆辭擺手,示意他出去。
黑伯拱手退下。
此時已是黑夜,萬籁俱靜。
一夜過後,将殺戮再起。
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只要還沒到最後一刻,他就不能放棄,就算是死,這天下也必須争一争!
穆辭凝視着燭臺上跳動的火苗,昏黃的光暈照在他臉上,柔和而殘忍。
突然,他快步走到軍帳中擺放輿圖的位置,死死盯着某一點,思緒快速運轉。
如果他是晉王,在聯合東陵伏擊完柳無寐後,會怎麽做?
與東陵再度合作讨伐西吳?
還是趁東陵元氣大傷,直接吞了它?!
不!
都不是!
穆辭手指放在輿圖上劃拉,在楚國的位置頓了一下。
楚國——
他竟然把楚國給忘了!
鳳乾此刻只怕已經在楚國收攏土地,為晉王提供糧草。而他的西吳大軍身在北遼腹地,糧草需要從西吳運往前線……糧草……
糟糕!
穆辭一下想通鳳黎纾的下一步舉動。
立即下令,抽出一隊人去接應糧草。
不過,黎纾既然要動西吳的糧草,還會給穆辭護糧的機會嗎?
答案自然是:不會!
對于喜歡空手套白狼的黎纾來說,再沒有比劫糧草,更讓人心潮澎湃的事。
斥候們已經摸清的西吳運糧必經之路,黎纾在與東陵聯合滅掉柳無寐之後,根本沒多做停留,立即繼續北上進入西吳地界,好在她帶的人馬并不多,分成小隊行事也方便。
只要前期制定好路線和彙合的目的地,便能省去很多路上的麻煩。
當西吳運糧的隊伍出現在晉軍的視線範圍內時,随着短促的哨聲響起,鋪天蓋地的火箭雨頃刻間将整個運糧隊伍點燃。
運糧的領頭将領臉色大變,嘶聲怒喊:“有人劫糧!快!滅火——”
然而,黎纾鐵了心要把這些糧草留下,怎麽可能還給他救火的機會。
一輪接一輪的箭雨,無情的射向亂成一鍋粥的運糧隊伍,只一刻鐘,黎纾連面都沒露,就把糧草和人殺了個精光。
“王上,可要現在下去收拾戰場?”一旁的親衛問道。
黎纾看了一眼北邊,搖了搖頭,“再等等。”
“是。”
不過親衛還是有些納悶,這人也殺完了,糧草也燒的差不多了,還要等什麽?
難道王上不急着北上與西吳王一較高下了?
尤其當親衛看見黎纾拿出一個紙筒綁在箭上時,心中更是迷惑不解。
不由感慨,王上的心思果然神秘莫測,不是他這個小小的親衛能猜到的。
就在親衛感慨萬千的時候,忽然遠處再次出現一隊人馬,往此處狂奔而來。
黎纾神色一振,輕聲道:“來了。”
她将綁好紙筒的箭搭在弓上,淡淡一笑,“傳令,除了中間領頭的人,其他格殺勿論。”
“是。”
竟然還有援軍,王上果然料事如神,親衛心服不已,立即去傳達軍令。
少頃,當那隊人行至黎纾等人埋伏的地界,震驚的看着被燒成灰的糧草久久不能言語之時。
一旁的山坳裏突然沖出幾萬人将這千人隊伍團團圍住,接着一場短暫的屠殺就此開始。
半個時辰後,黎纾踩着一地屍體走到倚着樹幹茍延殘喘的領頭人身前,滿臉笑容的把手裏的箭硬生生摁進此人耳邊,笑眯眯地說了句:“喏,把這上面的紙筒帶給你家主子。”
說罷,拍拍手領着隊伍揚長而去。
此舉簡直無情的令人發指!
差點把剛撿回一條命的領頭人吓死。
等此人緩過勁來,也不敢多做停留,跌跌撞撞的站起來爬上黎纾給他留下的一匹馬,帶着箭上的紙筒揚起馬鞭朝北奔去。
幾日後,西吳軍帳中,穆辭拿着打開的紙筒,負手沉思。
夾在他指尖的紙上,隐隐約約寫着兩個字。
細細看去,似是嶺山二字。
嶺山,西吳地界。
亦是決戰之地。
晉王此舉确實是穆辭沒有想到的,他以為對方會趁他進攻北遼王城之時,三面夾擊抄他後路。
不曾想她卻想與他堂堂正正的正面抗衡,不知是另有緣由,還是藝高人膽大。
穆辭靜靜地站了一會,嘴角微微上揚,低低地笑,“這一切也該結束了。”
***
三月初,黎纾率領十五萬晉軍駐紮嶺山。
這十五萬乃三路兵馬彙聚而成,其中包括鳳乾和尹臻的兵馬。
同時這二人如今也在嶺山。
五日後,西吳二十五萬大軍也順利到達嶺山,與晉軍相距三十餘裏對持。
當夜西吳軍帳中,西吳王穆辭召集所有将領商定兵力部署。
子夜時分,天色昏暗之際,一隊隊人馬悄無聲息的離開西吳軍營,從左方右方繞路渡河跨山分兵偷襲對面晉軍大營。
而于此同時,晉軍軍營軍燈未熄,刁鬥聲不止,仿佛沒有察覺半點異常。
原本按照傳統,既然要堂堂正正的打,該是雙方同時往平坦遼闊之地開拔,接着紮住陣腳後,主将對話宣戰,之後沖鋒決戰。
然穆辭深覺比他先到的晉王,一定設計了天羅地網在前面等着他。
由此便有了兵分多路合而偷襲之法。
正所謂兵不厭詐,戰場之上何須講究什麽武德,自然以勝利作為首要條件。
嶺山并不十分險峻,其地勢一面是遼闊的平原,一面靠河。
只要過了河,越過嶺山山頭,晉軍大營就近在眼前。
說來也奇怪,此處并不是最為合适的駐紮之地,卻不知為何晉軍選擇了這裏,又或許晉王是故意露出破綻引西吳軍前來?
這一點穆辭也沒有想通。
不過聰明人一向想的多,穆辭最終認為這是晉王鳳黎纾故意布下的迷障。讓他以為這山後有陷阱,從而絕了這繞後偷襲之念,好讓他從平原進攻。
而這平原定然才是真正的陷阱。
穆辭看透晉王布局,斷然決定渡河翻山奇襲之計。
然而,此事真就如他所想嗎?
當然,如果穆辭知道鳳黎纾曾下令購置百餘桶菜油,萬萬不會選擇這條水路。
油浮水上,當西吳軍渡河渡到一半,河對面突然出現一隊手持火把的士兵,沒有半句廢話,立即分散開,火把輕觸湖面。
剎那間,熊熊烈火以吞噬之姿向西吳軍撲過來。
湖面之上慘叫聲響徹雲霄,不消片刻,西吳君三萬死傷大半,燒焦難聞的異味在河面上飄散。
得到消息的穆辭沖出軍帳,看着遠處火光沖天,面色鐵青,半響說不出一句話來。
而就在這時另一路西吳兵馬同樣遭受了重創,原本想從北面陡峭林子中抄晉軍右側的這隊人馬,正巧踏進晉軍挖的兩丈多寬的壕溝中,接着一聲尖銳的號角聲驟然響起,漫山遍野的巨型圓石從高處隆隆滾下,瞬間向壕溝中的西吳軍砸來!
領頭的将領大驚失色,喊了一聲:“收兵——”
然一切以及晚矣,随着越來越多的巨石,溝裏沉悶的慘嚎聲一聲接着一聲,血珠濺起,頃刻間便将着一萬多人馬盡數吞噬!
領頭的将領連滾帶爬的撿回一條命,回到西吳大營卻被盛怒中的穆辭一刀砍死。
這場短暫的交鋒,晉軍不費一兵一卒吃下西吳軍近五萬,一時間晉軍士氣大增。
趁着這股士氣,次日太陽初升,黎纾一身戎裝騎馬立與千軍萬馬之首,她舉刀大喝:“誅殺西吳,蕩平四海,殺——”
牛角號凄厲長鳴,晉軍鐵騎如潮水般向西吳大營殺去。
面對突如其來的晉軍,西吳士兵一時驚慌失措,如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竄。等聽到軍令,各司其責,心定下來預備用箭雨殺一波晉軍時,卻發現晉軍停在弓箭射擊範圍之外,開始叫陣!
此舉真是讓西吳士兵們恨的咬牙切齒。
雙方就此展開語言上的友好交流,各地區的标志性問候語開始向對方傳達。
西吳軍接連損失幾萬兵馬正是火氣大的時候,叫陣沒一會兒,就想拎起刀跟晉軍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關鍵時刻好歹有穆辭這個腦子清醒的老大及時安撫住軍心,才沒有打起來。
不曾想,晉軍就像個潑皮無賴。
至此之後,天天整這麽一出,各種勾搭西吳軍出來打一仗。
然穆辭被之前的兩場搞怕了,總以為鳳黎纾不懷好意,在前面挖了坑給他跳,幾次三番的阻止各将軍出兵。
這次數多了,漸漸的西吳軍中開始有一些聲音出現,一些人認為西吳王膽小怕事,像個縮頭烏龜一樣,還沒晉王一個女子有膽量。一開始還只是士兵說,到最後連将軍們也開始對穆辭有一些異樣的眼光。
而穆辭對這些聲音并不理會,他自認為只要贏下一場,這些聲音會立刻變成對他的誇獎。
卻沒想到,根本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
是夜,伸手不見五指。
西吳大營中,數隊人馬在夜深人靜之時,悄然無聲的向晉軍大營靠近。
行至距離百步之時,突然!
這些人瞬間消失在原地,慘叫聲以及突然響起的如山崩地裂般的喊殺聲,猛然驚醒睡夢中的穆辭。
穆辭臉色大變,慌忙披衣起身,奔出軍帳。
卻見遠處晉軍大營方向怒吼聲,殺聲震響四野,火光映照着整個夜空,仿佛血色漫天。
“王上……王上不好了,衆将軍奇襲晉軍卻被晉軍伏擊,王上——”
報信的士兵目露絕望,滿頭汗水。
穆辭聞言一腳踹翻士兵,怒發沖冠,嘶聲道:“誰!是誰讓他們去的!啊!是誰!”
士兵爬在地上,氣息微弱,顫抖着手微微擡起,“王上……救……”手落聲止,人去氣散。
穆辭冷冷地看了地上的屍體一眼,森然轉身,立即召集所有大營中剩下的士兵,竟然放棄前方與晉軍奮戰的西吳軍,帶着殘部往後退去。
撤離的西吳士兵們聽着遠處的厮殺聲,沉默的跟随着他們的王逃離,心中悲涼,再無鬥志。
而前方浴血奮戰的西吳軍,還在等待着他們的援軍。
卻不知道,這援軍永遠也不可能來。
黎明時分,晉軍大營前滿地死屍,幾個提前挖好的大坑中竹矛林立,俱是血跡與殘肢。
這便是讓西吳軍突然消失的利器,卻如穆辭所想,黎纾在大營前布制了天羅地網。
然而他知道又如何,既然是天羅地網,就不可能讓獵物逃走。
黎纾伫立在軍帳前,望着穆辭帶兵撤離的方向,冷冷一笑。
剩下的事,就看鳳乾的了。
此後的事,在史書只記載了短短幾句話。
太初四年夏,西吳王穆辭被困于舀谷山,糧盡援絕,大勢已去,憤然自缢。
同年九月,晉國橫掃六國,東陵滅。
永和二年元月,鳳黎纾登上帝位,定都盛京,國號為晉。
二月,承乾君留書一封悄然離去,自稱要雲游尋仙,走時将天書留給晉帝。
至此困擾晉帝許久的謎團徹底解開。
原來鳳氏一族可不止她一個穿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