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蘇采青地位
而如今, 蘇采青也算得上是人大代表中的熱門人選了, 許多人見她終于提出了一個關于經濟的建議, 不免多關注幾分,吉陽本地的各大媒體也多有報道。
蘇采青這次提出的也很簡單, 就是搞活經濟。
怎麽樣讓經濟活起來,自然是想辦法讓經濟全面開花性的發展。
因為吉陽對外來人口的政策不錯, 教育政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範例, 所以吉陽湧入了不少的外來人口, 不少周邊鄉鎮的多餘勞動力, 都想來城裏賺錢。
可是因為國企效益變差, 下崗的人也變多, 城裏也提供不了那麽多就業崗位, 閑散人員不僅造成了勞動力資源的浪費,也會給社會治安帶來極大的壓力。
蘇采青提出的想法, 就是要盤活經濟。
“在國家政策和法制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鼓勵個人探尋新的創收渠道。要鼓勵微小單位, 特別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本經營的發展。我個人的建議是, 注重鼓勵發展享受型的供應。”
“享受型, 就是包括吃喝玩樂在內的經濟。比如說吃,鼓勵街頭小吃的發展,在加強對衛生狀況的監督的前提下,鼓勵勞動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和經驗,給大家帶來豐富的用餐選擇,比如說喝, 除了茶館茶樓,夏天的冰棒冷飲,冬天的紅糖茶熱飲,都是好的選擇。再比如玩,簡單的套圈游戲,故事說書等……”
“這些小而微的産業,一個小窗口,一個小推車,就能經營起來,投入成本低,營收也不高,但是能解決一些無收入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經濟問題,緩解一些家庭的經濟困難,促進消費的流通,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随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将來,人們不再只滿足于在家吃好喝好住好,還想提高生活品質,注重一些精神享受型的消費,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去到別處感受風土人情,将是一種新的消遣娛樂方式。到那時,吉陽的吃喝玩樂經濟,将會成為一個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資本,也會為吉陽的經濟發展,再增添一個強勁的推動力。”
吉陽其實是一座工業型城市,而且是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都不多見,機械一廠和二廠,就已經是少數重工業産業了。
而輕工業産業,也是極為容易被替代和淘汰的,想要長足地發展,還是要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和方向。
蘇采青的這個提議,和一直提倡的艱苦樸素的作風,有些相違背,因此不少人都不太認同這個議案。
好鋼用在刀刃上,人也要為切切實實的國民經濟努力工作,才是正道,搞什麽吃喝玩樂,确實是令人有些難以接受。
但是這些人的想法,蘇采青是不會去在意的。經濟的發展規律,和人心理的發展需求是客觀規律,不是以那些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蘇采青覺得,如果上面的人,有足夠長遠的見識,就應該能夠明白自己的議案的可取之處。
不過,他們都是有任期的,任期一到會調走,會不會願意為後面的繼任者,埋下一個需要時間才能開花結果的種子,蘇采青也不知道。
議案交上去,就不是蘇采青能決定的事情了,她現在也是有許多盤算的。
梁學超突然主動邀請蘇采青去他家吃飯,還說只要她一個人過去就好,蘇采青還有些奇怪。
但梁學超對她也照顧挺多的,她便欣然前往了。
到了梁家,蘇采青才發現,氣氛有些嚴肅,沒有往日那樣的輕松,裏面也還有一些眼熟的人。
“采青,來了呀!快入座吧!”梁學超說。
蘇采青一一招呼:“黎主編,爸,孫校長……”
黎陽就是吉陽日報的總編輯,孫校長則是梁學超供職的大學的校長,婚禮上是見過,還特地打過招呼的。
至于坐在主位上,還帶着一個秘書模樣的人,蘇采青覺得眼熟,心裏對他的身份有模糊的猜測,卻又不敢十分确定。
“這位是李書記,和袁秘書。”
蘇采青腦中有光一閃而過,竟然是吉陽市現任市委書記李書記!
難怪她看着眼熟,這位李書記是調任過來不久的,她也只在大會上掃過幾眼,沒近看過真人。
“嗳,今晚就是小聚一下,什麽書記校長教授的,都放一邊。”李書記倒是顯得随和。
蘇采青卻深知,上位者可以這麽說,這麽做,但是下面的人卻不行。
她入座以後,看了梁學超一眼,梁學超只微微點了點頭。
在這桌上,确實也不适合說什麽話。
他們幾個都是男性,還都算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蘇采青一個女性能和他們在一桌坐着,在外人看來有些違和。
而蘇采青在猜測到了幾分李書記的用意之後,心情也平複了許多,以哺乳期為托辭,婉拒了喝酒的事兒。
這樣在別人看來,是不識趣,和人家領導喝酒是多麽難得的機會啊!可是蘇采青為了自己的身體,也為了孩子們,并不打算喝。
想來,李書記想怎麽樣她,也做不了多大的動作。
若是為了這樣的小事,要來逼迫她一個女人,今晚的談話就更要小心一些了。
曾經一個教育部的小小主任可以讓蘇采青吃癟,現在蘇采青卻可以審時度勢地拒絕書記的酒了。
黎陽看在往日的合作上,也提到:“李書記當年讀書時,就對女同志抱有同情,覺得她們相對于男人來說,非常不易。現在也是如此啊!”
提醒蘇采青,他們和李書記以前是同學,也告訴李書記,這個後輩與自己和梁學超關系不錯。
“嗨,那時候是看到我娘和家裏的姊妹,才有那樣的感覺,現在過去這麽多年,看的事情多了,也就覺得這種事已經不僅局限于她們了,而是廣大的女性同志了。”
這也算是表明接收到了黎陽的意思。
黎陽給了蘇采青一個安撫的眼神,蘇采青心情也放松了許多。
李書記果然問起了,蘇采青的那份議案。
議案的內容挺長的,蘇采青也把觀點論述的挺清楚了,可是李書記還是有不少問題要問。
蘇采青也盡可能解答了。
那些大道理之類的,蘇采青也不用多說,從政多年的李書記,對政治經濟上的熟練,應該比蘇采青出色一些。
黎陽和梁學超也時不時插幾句話,也都是問蘇采青問題的,他們也對蘇采青的意見很有興趣。
聊了兩三個小時,楊雪中途還加了好幾個菜,又拿出了兩瓶新酒,才應付了這一晚上的聊天。
到最後,李書記似乎有些醉意了,眯着眼睛問蘇采青:“你的生意大多在上海,你有沒有想過,在吉陽做點什麽呢?”
蘇采青的生意在上海,那也是因為,市場主要是在上海。
這樣點着名問,蘇采青如果不能說點什麽,似乎不好過關。
作為生意人,開辦任何企業,都是能夠解決就業的,都是能夠創造稅收的。
像蘇采青這樣的商人,也是許多地方政府夢寐招攬的對象。
蘇采青想了想,說:“以前的商業布局,确實是使得我的産業大多在上海發展,不過現在吉陽的環境也好了,我也在考慮回來做點事。”
“哦?有什麽想法了嗎?”
似乎是要個明确的說法了。
蘇采青無奈,知道今晚是不好敷衍過去了,便說:“我大哥,是從事建築行業的,兩年來業務上沒聽到什麽差評,我二哥是搞養殖的,也發展的有聲有色,我想我會加大對他們兩的業務的投入,将業務擴大,為咱們吉陽的發展建設,貢獻一些力量。”
“不錯,可以!”
這樣的回答似乎令李書記比較滿意了。
見李書記已經醉了,袁秘書忙道了歉,帶着他回去。
幾個人把他們送到了門口,看着他們上了小轎車,開走了,才松了口氣。
梁學超嘆了口氣,說:“今晚為難你了。”
人家是打着敘舊的名義上門來的,梁學超也不好把人家拒之門外。
其實他是借着梁學超是蘇采青的公公這層關系,想和蘇采青私談而已,他和黎陽都只是陪坐的。
蘇采青搖頭:“還好,還能承受。”
見過世面的蘇采青,當然也不畏懼這樣的場合。
“你答應的那些事情,會不會影響你的生意?”
“不會,我會量力而行的。李書記也不能逼迫我在吉陽一定要投資多少吧?”
倒也是,蘇采青算是吉陽商人的一個标杆性人物,上面對她做點什麽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想法和看法的。
“哎呀,這世界果然終究是你們的,你好好加油吧!”
蘇采青回了家,過了幾天,蘇大壯和蘇二壯也陸續來了,除了來見見蘇采青,也來看看孩子們。
蘇采青把事情跟兩個哥哥說了。
蘇大壯還有些懵:“我們接了活兒,也只能一個一個幹啊,不可能一次性把活兒都幹完的。”
“所以你要搞個完善的公司體系,提拔幾個可靠有能耐的人幫你,不同的人帶着不同的隊伍去幹不同的活兒。”
蘇二壯倒是顯得挺高興:“這樣一來,咱們養豬場就要擴大了?”
蘇采青點頭:“這是必然的,總要讓上面的人看到一些動作,不然還以為我敷衍人呢!”
養豬場那邊還好,賺的錢投入再生産就是了,就是工程隊,蘇采青還有點摸不準了。
沒想到,李書記的意思是,讓蘇大壯的工程隊參加政府的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