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直到李德明跑第三趟的時候,才看到寧雲晉開始動筆,他一瞧時間居然都已經申時三刻了。為了探得多一點消息好回報皇上,他有意無意地走過寧雲晉的的桌子邊,掃了一眼之後發現這位寧公子居然直接落筆,根本沒有拟草稿!
這也太……李總管實在太過才疏學淺,已經找不到形容詞,只得憂心地看了眼正奮筆作答的寧雲晉,怏怏地走了。
他的動作雖然自認為做得隐蔽,但是又哪裏躲得過那三個火眼金睛似的主考官。不過他們自己也十分關注寧雲晉的情況,畢竟如果殿試的成績好,這屆說不定就能出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他們作為座師也面上光榮。
可是一整天寧雲晉不是發呆就是東張西望地表現實在讓三人失望,等到見他居然直接在卷子上落筆,都搖了搖頭,只當寧雲晉畢竟還是年紀太小駕馭不了這樣的題目,早就放棄了!
寧雲晉當然不是真的在發呆,他只不過是直接在腦海裏将自己構思一遍一遍的完善而已,對于有着過目不忘能力的人來說,這樣的效率比直接動筆要高上不少。然而之所以鄉試省試還拟了草稿,只是為了所謂的“科場必具其稿,以防代作之弊”這樣的規定而已,只有到殿試這樣衆目睽睽之下,才不需要避嫌!
這個題目他并不覺得難,實際上有不少弊端都是以後會爆發出來被大肆讨論的,即使是他那樣的武将也知道不少。寧雲晉只不過是想要再用後世的經驗想出一條更妥善,更不得罪人的解決法子而已。
雖然被稱為殿試,但是文禛這個皇帝不可能真的陪着舉子們考上一天,實際上他只需要在結束前來保和殿講幾句話而已。為了看看寧雲晉的情況,他這次特地提早了一點。
等到他來的時候寧雲晉都已經擱筆,只等墨跡幹透,一副想要提早交卷的樣子。一看寧雲晉那胸有成竹的表情,文禛便也不再替他操心,轉而看其他舉子的情況。
時辰一到,考官毫不留情地開始收卷,其中居然有個倒黴鬼還沒抄完,卷子被收後頓時嚎啕大哭起來。
等到皇帝做完例行講話,衆舉子便紛紛離開保和殿準備回家了。
還沒步出保和殿,徐不用和孫本善便走到了寧雲晉身邊。
文禛并沒有走遠,見他們兩個默契地一左一右分別站在寧雲晉兩旁,那種保護者的态度讓他忍不住蹙起了眉頭。
徐不用笑容和煦,“看雲晉你的樣子便知道這次落筆如有神助,為兄就等着拜讀你的大作了!”
“至善兄也不差呀!”寧雲晉拱手笑道,“小弟可是瞧見你提前老早就完成了文章!”
見兩人相互恭維的樣子,孫本善嘆了口氣道,“以你們二人的文采至少要進一甲,我這次就糟咯,只怕三甲都摸不着邊!”
“怎會如此!”寧雲晉驚訝地問,“季卿兄可是當今才子!”
徐不用毫不同情地道,“要我說季卿是活該呢!你瞧他殿試前都不用心準備,這些日子都泡在作畫上,沒日沒夜的,連他家的雞打鳴只怕都聽不到,別說是時事了,你說他能考得好麽!”
寧雲晉好奇地問,“什麽畫讓季卿兄如此入迷?”
“就是上次的那兩幅!”對于殿試考砸孫本善根本不以為然,但是提起自己的傑作的時候,他的臉卻泛起了潮紅,興奮地道,“我在昨天終于完成了,連夜送去了王傳大師那裏去裝裱。”
寧雲晉忍不住在心裏翻了個白眼,這人對作畫的事情也太投入了吧,難怪之後為了畫畫連官都不做!不過對于這樣癡心專注自己喜歡之物的人,他向來佩服,也期待着看到以自己為型畫出來的作品,便道,“那小弟便等着季卿兄的大作了!”
孫本善自信地道,“沒問題,肯定不會讓雲晉你失望的。”
三人走出皇宮,約好殿試出結果之後再聚,便分道揚镳各自回府了。
殿試成績雖說是由皇帝欽點,不過實際上他的選擇範圍也不過只有十篇而已。
常規程序時殿試由八位讀卷官判閱,他們每人一桌輪流傳閱,閱卷的時候按照文章的好壞加上五種标記,其中得“○”最多的人為最佳。最後再在所有的卷中選出十張圈圈畫的最多卷子呈給皇帝,欽點出前三。
這樣一套延綿近千年的流程,嚴格、嚴肅,并不是某個皇帝那麽容易打破的,尤其是那些飽讀詩書的考官都會自覺維護,因此即使文禛急着查閱寧雲晉的文章,也只能等着。
好在參加殿試的人不過三百多人而已,很快那十本最好的卷子便選了出來,文禛一看擺在第一本,上面畫了一排圈圈的卷子,忍不住眼前一亮。他拿起那本,指着那八個圈圈問道,“衆卿都覺得這本為佳?”
主考官之一禮部侍郎黃治中摸着自己的美須連連點頭,只聽他贊道,“這位舉子見識不凡,文章又做得雄健簡練,着實為佳作!所以我等一致認為這本為殿試的最佳卷。”
文禛忍不住哈哈笑了一聲,雖然這時候卷子上的名字還糊着,但是那熟悉的筆跡他怎麽會認錯。他迫不及待地打開那本卷子,道,“待朕先看看,若是實在有衆卿說的那麽好,只怕本朝真的要出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了!”
說完他也不管衆人的驚訝,開始看起寧雲晉的文章。
寧雲晉的這篇策問對答,一共洋洋灑灑寫了近兩千字,厚厚的一本卷子,卻沒有改一個錯字,每個字都工工整整,可見其功底之紮實。抛開殿試最重視的卷面分不談,內容含量實在太過豐富,等文禛讀了近兩百字後就停止了一目十行的閱讀。
文禛幾乎是一字一句的慢慢品味着文字,當終于所有的內容看完之後,他又回頭将前面粗略看過一眼的部分再看了一遍。等到放下那卷子之後,文禛有種自己的心思被人看透了一般的恐懼感!
不過這恐懼感來得快,去得更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莫名的激動,那種思緒與人同步的感覺,讓從來沒有擁有過這種體驗的文禛覺得奇妙。
寧雲晉的這篇文章裏面至少有一半是文禛正在思考的帝國弊端,有些他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有些卻還不過是剛有所覺而已。
文禛知道自己雖然近兩年偶爾會和寧雲晉讨論一些朝廷上的事情,但是從未說得太過深入,至少沒有曝露過自己的意圖,因此必定是寧雲晉也與自己有同樣的憂慮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篇文章一開篇,就直接點題,帝王想要把國家治理得興旺,必須要實政與實心,上要定綱立紀,确定法規法律,有法可依,下才能目标明确視聽不亂,全國上下一呼百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國家。
接下來文章從十個方面洋洋灑灑地點出了帝國之弊,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官場中結黨營私賄賂成風、旗兵操練不齊綠營裝備陳舊、冤假錯案累積、國庫空虛、吏治與社會風氣日益敗壞、外敵環繞、旗民生計等,将大夏的局勢說的危機無比。
那危言聳聽的架勢将文禛看得渾身忍不住冷汗不止,裏面有一些問題他已經有所察覺,但由于眼界的不同,他自然想不到寧雲晉提到的一些內容,就比如文禛知道大商正打着這片富饒土地的主意,卻想不到那些漂洋過海而來的洋人也抱有不良的心思,這是從來沒有考慮的事情。
若不是在那些關乎國運的弊端之後,寧雲晉又寫了一些他認為可行的解決之法,文禛都忍不住想将人提溜過來好好訓斥一番,不帶這樣危言聳聽的,都快将自己治下的大夏說得國不将國了!?
只是文章上面粗略提到的方法,肯定不能形成政令,具體要解決這些問題還不知道要多久,但是光以文章來說,這确實是一篇無可挑剔的好文,難怪八位讀卷官不約而同地将寧雲晉這篇定為佳作。
黃治中見文禛對那卷子愛不釋手的樣子,便知道皇帝也被這篇文章打動了。他忍不住問,“皇上覺得這位舉子可否成為一甲第一?”
“若是這篇文章還不能出個連中三元的狀元,那就是朕眼拙了!”文禛笑道,拿着朱筆親自在寧雲晉那份卷子上寫下“一甲一名”四個朱字。寫完了之後他将卷子發還給黃治中,感嘆道,“沒想到本朝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會這麽年輕,看到他朕覺得自己都老了。”
衆人想到寧雲晉的年齡,也忍不住紛紛點頭,直道,“這可真是後生可畏啊!”
狀元的名次出來之後,榜眼和探花便十分好定了,文禛只是每份卷子掃了一眼之後,就按照讀卷官們的評點情況,定下來名次。
殿試的成績并不是先張榜貼出來,而是在出成績的那天,讓新科進士們與所有官員們一起參加早朝。
寧雲晉跟着父親爺爺到達宮門前的時候,宮門外已經站滿了文武百官以及本年的三百八十位新科進士。因為今天是大朝日,又要舉行傳胪大典,有資格站班的皇室宗親也都來了,他也不好再站在百官這邊,便準備與新科進士們站到一起。
寧陶煦點頭允了。他今天是特地與人換班了之後來參加早朝的,宗廟一般只需要派出一人意思一下參加早朝即可,都知道寧家有可能今天會出個連中三元的狀元,因此要上朝的那人也樂意也他交換。
寧敬賢則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二你不要有壓力,即使不是狀元,也很不錯了!”
父親您貌似比我更激動更有壓力……寧雲晉忍不住嘀咕着,面上自然是乖巧的答應。他剛走回新科進士之間,就看到宮門緩緩的打開!
只聽城門樓上一聲鐘響,有太監扯着喊道,“吉時到,百官率貢生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