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 一些人和事
勝利之後一夜慶典, 進行的歡笑與酣醉。
但放縱也只能一夜,第二日,大軍便拔營南下。
懸而未決的麻煩, 仍舊存在, 沒有時間去懶散悠閑着度日。
只是回程的路上,灼華莫名覺着, 好像也沒什麽解決不了的。
姜濯川看着嬌妻意氣風發的側顏, 突然覺着, 她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了。
具體是什麽地方不一樣,他也說不上來。
反正就是更可愛了。
姜濯川原本是沒什麽興趣當皇帝的,之所以不撂挑子走人, 純粹出于責任感。
直到遇見了灼華,就找到了興趣, 與她共享人世繁華的興趣。
這一點, 最早意識到的是趙回,第二個是如今病入膏肓的老皇帝。
第三個是灼華。
她一直能感受出一點,不過偶爾旁敲側擊的提起, 姜濯川從來不承認,還是老皇帝彌留之際, 叫了兒子兒媳去病床前時點破的。
然後,他如願以償的看到兒子窘迫的表情,含笑閉上了眼。
————
多年後, 天下太平到了文臣武官,都覺着十分無聊的程度。
北疆戰亂平息之後,将領們并未撤回,反而開始訓練當地的百姓,讓他們随時可以在異族來犯時, 有能力披挂上陣,守衛家國。沒有可趁之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消停了,甚至主動求和,希望能從此互不侵犯,甚至開放通商,互通有無。
Advertisement
而南邊麽……小國之間戰亂不休,少不得也會波及大邺的疆土,但那些地方都已經是昭王姜慕白在管了,就讓他跟他的王妃自己頭疼去罷。
至于姜慕白将他的封地治理的如何,金陵城幾乎無人關心,同時也沒人擔心——
他都這麽焦頭爛額了,也該知道謀天下容易,可守天下簡直難死了好麽!
放着富貴閑人不當,非要去奪權,那就是腦子不太好,給自己找麻煩!
外患沒了,再看國境之內,也算消停。
泰王舊部之前挑撥異族來犯,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最後手段。
之後北疆戰事平定,大軍回撤之後,敲掉了幾個占山為王的土匪窩,順藤摸瓜的找到了暗中支持他們造反鬧事的幕後黑手。
這些名義上要匡扶正統,實際上不過是為了私欲去造反幾乎被誅殺殆盡,偶爾還會蹦出幾個刺客,或者妖言惑衆搞些烏煙瘴氣的事,以此來質疑帝後的人,都揚不起幾滴水花。
跳梁小醜一般。
對新帝而言,唯一略值得擔心的,就是那姜和玉本人。
他以國師身份游歷大江南北,指不定除了這些跟他互相利用的叛黨之外,還結交了什麽能人異士,藏了什麽底牌。
否則,也不至于在泰王舊部幾乎被滅幹淨了之後,始終找不到姜和玉的下落。
朝廷為了穩定軍心,直說姜和玉已經死透了。
少數人知道,其實是生死未蔔,根本就沒露過面。
灼華勸姜濯川,既然姜和玉直到最後他都沒出面振臂一呼,痛訴先帝對泰王全族的坑害,那只能說明一件事,他已經走了,不跟那幫瘋球了的部下一起玩命了。
“他肯定是覺着那些人比自己還瘋,腦子又跟不上,帶不動,所以幹脆遠避海外,過逍遙日子去了。”
這正是平行世界裏,姜和玉跟那位穿書姑娘的heppy end。
如今身邊雖然沒姑娘了,總歸沒落得個原書中死無全屍的結局,也算可喜可賀。
孤零零的遠避海外,一葉扁舟,踽踽獨行?
根本不可能。
灼華再清楚不過,姜和玉又沒把家底也都交出去,他有錢着呢!
搞不好比姜濯川花起錢來都自由,至少沒有言官冷眼看着,随後上書逼逼皇室鋪張奢靡。
哎,究竟什麽時候才能讓姜濯川退位,當個潇灑閑散的太上皇,一起去游山玩水呢?
————
關于生死不明的泰王世子,哪怕灼華根本不在乎,但姜濯川還是不能放心。
畢竟姜和玉那小子,差一點就劫走了他的皇後,還是兩次!
最終他想出的辦法是:好啊,你不是可能遠遁海外麽,我也可以派人去海外暗中追查!
當然,真不至于趕盡殺絕,但至少要找到這人在哪落腳,确定他還會不會回來礙眼。
至于這去海外追查的人選,倒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這時,灼華給姜濯川舉薦了一個人。
很有能力,但忠心程度十分有限,不能全然信任,又能因為利益合作的,闫道蘊!
此時此刻,帝後都在煩惱于,如何廣開言路,拓寬官員的選拔範圍。
不光是男子,女性,太監,賤籍奴籍,以及身體有殘缺之人,都沒道理被排除在外。
這當然不容易,姜濯川跟朝臣們每天拉鋸,但始終沒有突破口。
但如今,讓闫道蘊成為直任的水師統領,而非監軍一類暧昧不明的位子,卻是誰都挑不出理來的。
正因為他是內侍出身,孤家寡人的,所以不至于突然就帶着人謀反自己找海外小島去當土皇帝,堪稱完美。
當然,就這還有人反對。
姜濯川則只是冷聲反問:“既如此,這差事交給你,你可願意?”
幾乎大半輩子都要搭在民風不通的海外,跟家人也是再無相見之日?
算了算了,父母在不遠游,這事兒還是讓那闫太監去吧!
于是,先後侍奉在二位皇帝左右的秉筆太監闫道蘊,被安排了這個“美差”,成了第一個跨越了品級,成為外臣的內侍。
闫道蘊下西洋,自然是會成就一番事業,名留青史,可喜可賀。
灼華麽,也因為終于兌現了承諾,而松了口氣。
否則每次被幽怨的看着,總覺着自己好像欠了他什麽似的!
萬一被姜濯川誤會是欠了感情債可怎麽辦?
————
政務上挑不出毛病,但後宮子嗣單薄,還是會讓言官隔三差五就念叨着,說帝王的責任就是廣設後宮,開枝散葉。
而如今,別說子嗣單薄……
是根本就沒有。
要說這件事,還真不怪朝臣跟着愁。
灼華的運氣,素來在在旺自己之前,永遠是先旺別人。
哪怕在子嗣上,也是如此。
先帝駕崩一年之後,她的二位兄長先後娶妻,兩個嫂子都是老熟人——大嫂是邱思雨,二嫂自然就是樂如是了。
沐文洲那個一開始最犯愁最擔心父親催婚的,這婚事反而一帆風順,據說二人就是在灼華的及笄禮上互相有意的。
雖然到現在,灼華還是覺着那二人與其說是夫妻,更像是合作夥伴,但就是這樣的關系才穩固。
這兩口子和諧到異常,成婚之後從沒吵過架,一年之後,邱思雨就誕下一對龍鳳胎。
到此,邱家因為之前邱太後作天作地而尴尬的地位,也就緩和下來。
至少不再是讓帝後都一提起來就頭疼的姓氏了。
至于沐家二公子沐文海,求愛之路倒是不順利。
他光是追姑娘就千難萬險,後來要過樂家人那一關仍舊很難,每次進宮來,灼華都能聽他說上一整天。
好在最後還是得償所願,而樂如是,如今是懷胎七月有餘。
在北疆策樂不思蜀的姜照月三年抱倆,五年開頭就有了第三個——
當然,這些娃娃到底全是她生的呢,還是其中有那麽一兩個是領養的,這不好說,反正她作為公主卻從來不回金陵,都是用養胎當借口。
就不知道到底她是怎麽一邊養胎,一邊還策馬揚鞭的。
就只有灼華,最先出嫁,肚子卻始終沒動靜。
太醫也來看過,表示身體健康得很。
勸皇帝選秀的文書,都被他給扔了。
有人找到皇後這兒,直着罵她狐媚惑主不敢,畢竟這是大邺朝的福星不是?
而旁敲側擊被灼華聽出來,她就長嘆一聲:“陛下政務繁忙,這本宮能有什麽辦法,他都已經半個月,沒來咱這兒住過了!”
畢竟,都是她去姜濯川那邊住!
直到很久之後,灼華收了一封北方來的信。
信上,姜照月勸她道,不生也沒事兒,反正她的娃娃多,随便過繼一個回去繼承皇位也是一樣的。
灼華一聽這話就來氣。
好家夥,自己在外頭野慣了,這是有當太上皇的心?
她氣的多吃了一碗冰酪,然後自作孽,肚子疼了起來。
再然後……
雖然只有一根獨苗,但有了繼承人,朝臣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
畢竟皇帝也說了,開枝散葉是皇帝的責任,但不是太上皇的責任,如果真聽的煩了,他就退位以太上皇的身份來主持朝政。
算了算了,真把皇帝都逼的撂挑子走人,這責任誰也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