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點、彩棋
電視機裏的李陣一身黑色的西服,完全沒有平日裏的不修邊幅,他的頭發剪得很整齊,臉上也有沒有胡茬子,身形被西服襯得有些顯瘦,但是衣服剪裁得體,讓李陣看起來很有精神。
記者想要攔住進場的李陣,結果被安排的保安攔在兩旁,卻擋不住記者們的熱情。
“李九段!請問李九段,大家都說你是最有望摘得此次陳氏杯桂冠的人,您對此怎麽看?”
李陣一邊往裏走,一邊微笑着轉過頭去,只是說了句,“專心下棋,其他還是後話。”
因為李陣并沒有不理記者,這讓記者們都有些興奮,追着進場的李陣追問,“如果摘得冠軍,您将會得到陳氏集團的五十萬美金,您準備把這些錢用在哪裏呢?”
李陣頓了一下,臉上似乎有些略沉,低聲說了句,“給我徒弟治眼睛。”
這一句話似乎激起了千層浪,記者們敏感的發現這是一塊好料,李陣九段有徒弟,似乎還是個眼睛有問題的徒弟,如果這能讓他們發掘,沒準能寫出一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頭版新文。
比如說第一個打敗日本九段的圍棋大師,有個眼盲的徒弟之類的……
大家聽到電視機裏的話,不約而同的轉頭看向李奕之,衆人都是一條胡同裏的鄰居,當然知道李陣所說的徒弟是誰,治眼睛對于這些小市民來說,或許是一輩子都賺不來的錢,李陣的這句話讓他們禁不住都有些感動。
陳璟坐在李奕之懷裏,回頭看了他一眼,李奕之的眼睛注視着電視,但他卻看不見。
李奕之嘆了口氣,心裏不知道是慶幸還是高興,他這輩子确實太幸運了,有個疼他的師父,不論自己喜不喜歡圍棋,能不能替他傳承他的衣缽,還有個善解人意的好徒弟,他或許一輩子都看不到東西,但能聽到這些,似乎覺得已經夠了。
李陣被記者團團包圍着,場面幾乎有些失控,因為這場比賽,不單單預示着一代棋王的誕生,也是國力的展現,無論如何,這是第一個,總是讓人亢奮的。
李奕之算了算日子,他早就該想到師父翹家是去參加陳氏杯的,這一年正好是李陣最輝煌的一年,由于李陣漂亮的一戰,輕松贏得了陳氏杯桂冠,全國上下一時掀起了不小的圍棋風,不只是北京、上海、四川,就連偏僻的小鎮子裏,圍棋也可謂是盛行一時,這一切都是因為李陣。
李陣的知名度,并不比之後的哪個明星要小,在這場比賽之後,街頭巷尾,幾乎每天的晚報早報上,都能看到李陣的身影。
因為記者的陣勢太大,安保處調動了人員,讓衆人都沒想到的是,陳氏集團的第二轎椅,陳松睿副董竟然親自來為李陣開路。
雖然平頭百姓不認識誰是陳松睿,但是記者的火眼金睛怎麽可能不認識,炮火立馬轉移了不少,讓李陣順利進了酒店,在安保人員的護送下,上了樓,到了比賽現場。
Advertisement
大家看着電視,有人感嘆道:“呦,是陳氏的副董哦,還沒到三十歲,人家怎麽那麽厲害?我兒子當兵一個月的補貼才十八塊錢,聽說陳松睿一個月能賺幾萬塊啊。”
“香港人嘛。”
“人家是董事啊,李陣九段真夠厲害的,董事給他開路啊,真是氣派,給咱們都長臉了。”
“說起香港,小陳似乎有點香港口音吧?”
陳璟眼睛都沒錯開電視,淡然的道:“不是,我是南京人。”
比賽的現場非常大氣,讓沒見過現場的胡同人都大吃了一驚,會場裏非常安靜,一共還沒有十個人,兩個比賽的棋手坐在大椅上,桌上是棋盤棋罐,和各自放在手邊的名牌,因為比賽時間很長,酒店人員專門精心的準備了舒服的椅子,另外每人手邊上還放了濕巾和水。
剩下的就是裁判,記譜人員,傳譜人員,兩個守門的保安,還有一個攝像的記者,一個拍照的記者。
比賽開始之後,會場裏非常安靜,地上鋪着厚厚的地毯,能進會攝像的記者也是精挑細選,自然小心翼翼,不弄出一聲響動來。
李陣看起來并不緊張,他起初端坐在椅子上,黑色的西裝,雪白的領口和袖口,微皺的眉頭,都讓人覺得這個棋手非常穩重,這和衆人平常見到邋裏邋遢的李九段可不一樣,大家禁不住感嘆,原來李九段是深藏不露。
電視機裏的兩人,每下一步,陳璟就報出一步,也微微皺着眉頭,似乎下得很膠着,因為陳璟的态度,衆人也漸漸緊張起來,雖然他們并沒有從棋盤中看出太多的玄機。
李陣中途離開了一次會場,似乎是去了衛生間,而對手的眼睛一刻也沒離開過棋盤,顯然李陣比對手要悠閑一些。
回來的時候陳氏副董陳松睿也跟着一起進了會場,遠遠地站在一邊,似乎在觀棋,因為陳氏家族都是愛棋之人,所以才會舉辦陳氏杯,顯然陳松睿也是個棋癡,站在那個位置上,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記者好幾次給了特寫。
一場比賽下了很長時間,李陣還時不時拿水來喝,這讓對手更是神情緊張。
陳璟一直在替李奕之解說,等雙方下完了棋,裁判數點,因為有黑白棋之分,黑棋先下,最後要貼八點,其中雙方沒有逾時,所以兩方都不罰點,最後李陣以執白三點取勝。
取勝的那一霎那,陳璟禁不住松了一口氣,從李奕之腿上蹦下來,臉上遮不住的欣喜,雖然口氣仍然是淡淡的,“贏了。”
李奕之點點頭,在陳璟說“贏了”二字之後,棋社裏的人都歡呼了起來,這裏大多數人是不會數點的,只知道誰占的地方大誰就是贏家,最後打下來,黑棋比白旗多了五個點,衆人還以為李九段要輸,結果竟然贏了,正是因為黑棋要貼八點。
高手之間只是差之分毫,李陣贏了三點,雖然不多,但是是絕對的勝利,場外的記者看到了轉播,都已經興奮的堆着門口,就要等李九段出來,好報道這第一個世界棋王。
這一天大家看完了電視都留下來躍躍欲試的下一手,陳璟也留下來下了一手,自然可想而知,這個十歲的孩子幾乎是所向披靡,也是由于棋社還小,沒什麽卧虎藏龍的奇才。
李奕之和陳璟第二天再去棋社下棋的時候,棋社裏幾乎人滿為患。因為李陣九段的事情,一夜之間棋友仿佛雨後春筍一樣,全都冒出了頭來。
棋社是一個四合院,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因為起初大家沒想着會有這麽多人來,所以只開了北屋,其他屋子都是當做老年活動所,還有幾間屋子是空的,或者被堆了過冬的煤和大白菜。
這幅人擠人的架勢,倒是把大家意外壞了。
陳璟道:“不如咱們把棋社開大吧,弄成正規模式的棋院。”
衆人都沒見過什麽是正規的棋院,陳璟解釋說,他在南京看到過正規的棋院,正規的棋院不止提供場所讓棋友們來下棋,還可以提供茶水,茶水五毛一杯,可以續杯,棋友來下棋可以自帶圍棋,也可以在這裏租圍棋用,押金五塊,等還回來的時候退還押金,自然圍棋不能少子丢子,也不能損壞。
來棋院的棋友可以單純看棋,也可以下彩棋,有的地方也叫挂耍,就是有彩頭的圍棋,雙方各拿出五塊錢來壓在桌上,誰贏了誰就都拿走。
這種年代一盒普通的玻璃圍棋六塊五毛錢,所以十塊錢的彩頭也不算少了,聽起來蠻有意思。而且棋院提供茶水提供午飯,這能賺不少錢,有了資金可以把棋院翻新,買更好的圍棋,規模可以越走越大,好像非常美好似的,沒準哪一天,提起棋院,這個胡同裏的四合院也可以首屈一指。
大家都覺着不錯,只不過有個難題,那就是前期資金的周轉問題,棋社的人大多數全是老人,沒什麽資金來源,一盒圍棋六塊多,買個三四盒就搭上了一個月的工資,如果棋社不準備多點圍棋,來這裏下棋的一般又都是受到李陣九段的影響,肯定家裏不會有圍棋,來了只能看,棋子棋盤緊張,這豈不是太過于掃興?
陳璟也沒有錢,他吃和住都在李奕之家裏,哪來的資金周轉,只不過看起來他很想幫忙把棋院建起來,偷偷拉了拉李奕之的袖子,“你能借我點錢麽……我會還你的。”
陳璟也覺得自己說出來的話沒什麽可靠性,畢竟自己才十歲,而且身無長物,離開了李奕之,說不定自己還會被餓死。
哪知道李奕之并沒有拒絕,而是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只不過他也沒有錢,自然先要用李陣留下來的存款。
李奕之帶着陳璟出去買了二十罐子圍棋,再加上大家拼拼湊湊,怎麽也有三十盒圍棋,然後順便買了些高末兒來,第二天一早,棋社就開張了。
五毛錢一杯的張一元高末兒茶,雖然是高末兒,不過好歹是老字號的茶,而且胡同裏的人就喜歡高末兒這一口,高末兒也變成了一種文化。
而李奕之就在棋院裏坐了下來,挂上了彩棋,起初一盤并不太貴,一人出兩塊五毛,贏了拿走五塊,畢竟大家也都沒什麽富裕錢。
沒過幾天,來的人很多沖着李奕之,見面管他叫李老師,有的竟是坐火車準們和李老師來一盤挂耍的,沒用七天,李奕之就把借用的前期資金全都補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