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拍攝
老家過年很熱鬧, 不斷的走親訪友拜年,家裏的客人也多,佐佐和悠悠最招人稀罕, 收到了不少壓歲錢, 蘇雯慧把這些錢用信封包好, 準備年後去銀行幫他們開戶頭存上。
蘇雯慧跟婆婆說,“壓歲錢和周歲的禮金加起來不少呢,都給他們存着, 等他們長大了用。”
孩子周歲辦酒收的禮金原本該是給長輩收着的, 但長輩們沒要,宴席結束後把所有的禮金交給了蘇雯慧,說是給孩子們, 蘇雯慧推脫不過只能收下。
陳美鳳道,“那是,咱們家幾年了才有了這麽一件大事, 平時親戚間往來走的禮從來沒少過。”
親戚間的人情關系就是你來我往,不過李家在衆親友間日子屬上層, 大家自然更樂于交好。
正月初九,李翰東的休假快結束了, 夫妻倆帶着孩子和長輩一起回到首都, 開始了新一年的生活,到大院後, 首先帶着特産拜訪了平日裏關系不錯的人家,少不得寒暄一番,一晃就到了天黑,又到了吃飯的時間。
孫嬸很有心,今天提前上崗, 過來打掃衛生、買菜、做飯,因此他們來的第一天就能忪快的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出于習俗和禮貌,家裏也給孫嬸包了個開工紅包。
她接過紅包時驚喜的不得了,擦着手裏的水珠說,“我都這麽大年紀了還能收紅包呢,這哪好意思?”
“這叫開門紅,有寓意的,祝咱們大家新的一年都紅紅火火順順利利。”
回來後生活漸漸規律起來,李翰東工作,蘇雯慧寫稿,兩位老人幫着帶孩子,佐佐和悠悠不再是之前吃吃睡睡的狀态,開始學着說話、認字了,做了幾十年教師的唐彩芹沒有浪費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外孫外孫女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小時。
通常是蘇雯慧在屋裏寫稿,孩子們在屋外學習、玩鬧。
“跟着姥姥念,1,2,3……”
唐彩芹說一遍,孩子們也跟着說一遍,奶聲奶氣發音不夠标準,有時候能把大人逗樂半天。
“不是我自誇,咱們家的孩子就是聰明,不管學什麽,我只教一兩遍他們就會,他們才多大啊,只要好好學,以後肯定有大出息。”
孩子是自家的好,縱有六分才做姥姥的也能誇成十分,但學東西快這一點姥姥可絲毫沒有謙虛,因為佐佐和悠悠很快就能磕磕絆絆的背古詩了,要知道他們話還說不利索呢,相當于沒學會走路就先學會跑了一樣。
三月份,制片人陳夢生打電話找蘇雯慧,告知她《大宋奇案》即将拍攝的消息,并詢問,“開機儀式你參加嗎?”
Advertisement
開機儀式就定在首都郊區的一個簡易電影城裏,蘇雯慧自然是要參加的,其實這幾個月,她斷斷續續接到了不少劇本邀約,但她都以暫時沒時間寫拒絕了,除了第七本小說的創作外,她還會寫一些随記、美文之類的稿子發表,跟各大雜志社、報社結下了不錯的情誼,這就是她在首都經營的人脈關系。
“陳哥,你都邀請了我自然要去的,這部作品能拍攝也多虧了你。”
“我就撿一現成,還是你寫的好,你那本《大名訴訟師》圈裏有人看上了,請我做中間人聯系你,既然你來參加開機儀式,那正好咱們見了面再聊。”
開機儀式當天,蘇雯慧穿了套職業風的衣服去了現場,陳夢生給她介紹了劇組的主創們,好些人蘇雯慧上輩子認識,不是結交過就是經常在電視、新聞裏看到,不過對衆人而言,她是新鮮而陌生的。
縱然她在圈子裏籍籍無名,但看在陳制片的情面上主創們對她挺客氣,合照的時候她站在陳制片身側,這張合照還上了報紙,合照下方有各人的姓名,蘇雯慧對應的身份是“作者南山子女士”幾個字,書迷們這才知道,原來他們追了那麽久的作者竟然是女人,還是個年輕漂亮的女人!
這年代咨詢傳遞不像後世那樣發達,很多讀者無法在網絡上發表意見,紛紛寫信到了江城報社和首都出版社,在江城的信蘇雯慧看不見,挑了部分首都的信看了,發現大家的看法分為兩類。
一類是對南山子的推崇,覺得她年紀輕輕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很不容易,何況她顏值高,站在名人堆裏一點都不遜色,長的好看的人永遠都是受矚目的。
另一類是基于性別的偏見,覺得女人就該像瓊瑤、張愛玲、亦舒一樣寫言情小說,不該涉足武俠和歷史類,甚至連“牝雞司晨”這樣的話都在信裏飙出來了,可見這部分人是有多看不慣。
蘇雯慧看了這些言論不生氣,倒是把家裏的長輩氣的夠嗆。
“女人怎麽了,憑什麽女人不能寫歷史寫武俠,這種人就是貶低女性。”
“是啊,看書看的是內容又不是看作者,不知道的時候怎麽沒那麽多意見呢,這些人也夠有意思的。”
蘇雯慧安慰道,“媽,你們為這種事犯不着生氣,咱們不看就清淨了,日子照樣過,以後這些信我就不拿回來了,專門找個地方放着。”
要說全部都銷毀吧,其中一部分是友好的讀者寫的,她對那些支持她的書迷是非常珍視的,但讓她每一封都看完也不大現實。
再說,相比幾十年後的網爆而言,這種簡直是小兒科。
電視劇拍了整整五個月,蘇雯慧去劇組探了幾次班,跟主創們也從陌生到了熟悉的關系,她的第七本小說《大唐盛傳》也順利發表。
飯局上,陳制片帶了另一位制片人一起來,跟蘇雯慧商議影視版權的事。
“《大宋奇案》的初剪我看過了,非常不錯,以我這麽多年的經驗看,收視率不會差,現在已經在加緊後期制作,争取年底沖跨年檔。”
另一位江制片笑道,“蘇女士的本子如今在圈子裏算得上炙手可熱,有了這個成功案例在,相信以後版權只會越來越搶手。”
蘇雯慧謙虛的笑着說,“一部電視劇拍出來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果,我可不敢攬下這個功勞。”
但既然有人擡愛,蘇雯慧也不會拒之門外,兩本小說的電視版權分別以十六萬和二十三萬的價格賣出,這還是看在陳夢生的面子上給出的“友情價”,蘇雯慧的存款再次上了五十萬,加上稿費,去年買房的錢全回來了。
晚上睡覺時蘇雯慧跟丈夫說,“我們現在經濟挺好的,幾乎是沒壓力的,我想給佐佐悠悠建個基金,每年往裏面存一筆錢,咱們還可以認領幾個山區的孩子,出錢供他們上學。”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自己條件好了就該回饋社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李翰東摟着她的背,手撫着媳婦圓潤的肩頭,對她的提議表示贊同,“這方面的事你來決定就好,反正咱們家經濟大權掌握在你那。”
從确定跟她結婚第一天起,他就沒動過管錢的念頭,何況媳婦在賺錢這方面比他強太多,更得她來管理了。
第二天蘇雯慧就去咨詢了相關機構,簽訂了兩種基金的運轉模式,一種是成長基金,每年存入五萬,滿十八歲可支取,另一種是助學基金,每年存入三萬,幫助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
家裏的長輩知道他們成立了助學基金後非常高興,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可是積德行善的好事。
“你們這樣做很對,咱們家雖然不是頂頂富貴,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想要日子過的順利就得多做好事。”
“我也是看不得那些可憐的,平時上街看到年紀大出來乞讨的老人就心酸的不得了,還有餓的咕咕叫沒飯吃的孩子,要是他們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該多好。”
長輩們都是善良而感性的,蘇雯慧想跟她們說有的乞丐或許是騙人的,但她不想打擊老人們的善心,她們每次上街看到乞讨者必給零錢,并不知道有一個叫“團夥”的存在。
随着佐佐和悠悠一天天長大,他們的活動範圍也變的大了起來,只要蘇雯慧和李翰東有時間,就會帶他們去動物園、博物館、公園等,夏天的時候還爬了長城,不過他們沒力氣爬,完全是靠李翰東背上去的,蘇雯慧的作用就是給孩子們拍各種各樣的照片,記錄他們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張照的最好,兩人笑起來多高興?”
照片裏,佐佐抱着悠悠臉貼臉,兩人對着鏡頭笑容燦爛。
“這張也好,佐佐像個小大人,知道怎麽照顧妹妹呢。”
照片裏悠悠摔了一跤,佐佐過去扶她,學着大人幫妹妹撣身上的灰塵,表情專注認真,悠悠原本是要哭的,吃了哥哥給的糖破涕為笑。
“這些照片啊都得放好,等他們長大了看才有意思呢。”
陳美鳳就說起了兒子女兒小時候的趣事,姐弟兩雖然打打鬧鬧但關系很要好,從來不肯讓別人欺負對方,誰欺負了必定要幫着讨回來的那種。
“這多好啊,雯慧小時候一個人挺孤單的,她就特別羨慕人家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總讓我們再給她生個弟弟妹妹,可惜我身子不好一直沒懷上,這個願望也就沒法實現了。”
或許是老天給他們彌補了遺憾吧,女兒竟然生了一對龍鳳胎,這下是不用羨慕人家有兄弟姐妹的了,兩人一起陪伴着長大多有意思啊,就像這些照片,單個拍好看,但拍合照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