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南山子本子
第二天蘇雯慧特意早起做飯, 去外面的大街上買了包子、油條,還打了豆漿回來,長輩愛喝粥, 另炖了一小鍋米粥, 給孩子們準備的是煮的爛爛的面條, 用雞蛋吊湯,不加調味料,孩子剛開始吃輔食以清淡為主, 忌鹽忌糖。
等忙好了這些, 剛好孩子們都起了。
婆婆陳美鳳說,“我聽到你早上起來忙,剛好佐佐喝了奶睡了, 我就沒出來。”
“媽,沒事的,你們有空啊就該多歇歇,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太操勞把身體操勞壞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唐彩芹也說, “是啊,咱們有多大力氣就幹多大的事, 能不給孩子們增加負擔就好。”
蘇雯慧把早飯一樣樣擺上桌, 要喂孩子們吃面條,這次老人家沒讓她喂, 叫她先吃。
“媽,我回來的時候看到院裏就有個超市,賣的東西挺齊全的,吃的用的都有,還賣蔬菜肉食, 咱們吃過了飯推着孩子一塊去看看吧。”
當然,離大院不遠的街口就有個農貿市場,但一圈轉下來走路得花二三十分鐘,如果大院裏的超市食材齊全,自然是在大院裏買方便,家裏缺個什麽腳一跨就到了。
“行,咱們吃過了早飯都去逛逛,這周圍有什麽商店有什麽玩的吃的,咱們都得弄明白,往後住的時間長着呢。”
吃了飯,蘇雯慧洗鍋碗,兩位老人準備孩子們出門要用的東西,手推車、遮陽帽、水壺,怕出去時間長孩子們餓,還帶了奶香味十足的小餅幹,既好吃又磨牙,最近佐佐和悠悠就愛吃這口。
等蘇雯慧收拾好廚房,三個大人帶着兩個孩子,“浩浩蕩蕩”出發了,他們昨天下午剛來,除了幾個鄰居并不認識其他人,但大院裏的人都很熱情,路上看到他們,特別是推車裏的佐佐和悠悠,都會好奇的看幾眼,也有上來攀談的,話茬自然就起開了,因此原本去超市的路只要幾分鐘,最後走了十來分鐘才到。
大院裏的超市并不大,但貨物齊全,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賣,應季的蔬菜、雞鴨魚肉、果汁牛奶、速凍食品不缺,只是種類單一,不如大型超市選擇豐富。
老人們挺滿意的,“可以,日常買買是夠了,想吃新鮮的魚啊蝦啊再去市場買。”
孩子們現在還不認識商品,只好奇着四處看,等他們大點了或許會要吃的。
蘇雯慧問,“媽,咱們今天中午吃什麽?是在這買了回去做飯,還是去農貿市場買?”
李翰東中午不一定有時間回來,晚上也待定,但他說了,去過下午不開會能按時下班,就接他們出去吃。
Advertisement
陳美鳳跟唐彩芹看貨架上擺着的新鮮蔬菜,還有收拾幹淨的雞、鴨、肉等,笑道,“就在這買吧,我看這些菜都挺新鮮的,今天給佐佐和悠悠做肉泥吃。”
買完菜後看時間還早,又推着孩子在大院裏四處轉了轉,院裏有個小公園,他們找了塊陰涼的地方坐下,怕孩子們渴,從包裏拿出水壺給他們喂水,還拿了小餅幹給他們吃。
陳美鳳拿蒲扇給孫子孫女扇着風說,“首都的天氣跟武漢不一樣,沒那麽蒸熱,不過我還是喜歡咱們江城的氣候。”
唐彩芹贊同道,“那當然,老話都說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不過能四處走走也挺好,如果不是跟着孩子,咱們肯定一輩子窩在江城不出來。”
蘇雯慧聽着老人們閑話家常,心裏覺得有些對不住老人,讓她們跟着自己東奔西走,決定等李翰東回來商量,看能不能找個保姆幫着看孩子,這樣婆婆或者她媽如果想家了,也能回去看看。
中午的飯很簡單,三菜一湯,吃了飯老人家帶着孩子們午睡,蘇雯慧回房繼續寫作,這一次的作品她不準備繼續供給江城晚報,要在首都尋找一家出版社,不為別的,就為了能夠融入到首都的圈子裏來。
上輩子一起創業的朋友這輩子還是陌生人,不管進什麽圈子,總要有一個契口才行,待在家裏肯定是不行的,當然,這件事她會寫信跟張書鑫解釋,屆時希望他能夠理解。
傍晚李翰東打了電話回來,他手頭的工作一時不能結束,不回來吃晚飯了。
陳美鳳心疼兒子,嘆氣道,“哎,他現在可比以前忙多了。”
唐彩芹安慰道,“那也是沒法子,年輕人肯定是要工作的,工作越忙就說明越受器重,這也是好事。”
縱然心疼兒子,也只能這麽想了。
李翰東九點多鐘到家,蘇雯慧正在寫東西,聽到他進門的動靜擡頭問,“你吃飯了嗎?沒吃我去給你做。”
李翰東按住她的肩沒讓她動,“吃過了,你接着忙,我先去洗個澡。”
說完,他低頭親了下媳婦,拿着換洗的衣服就進了衛生間。
睡覺的時候,蘇雯慧跟丈夫說了自己請保姆的想法,問丈夫怎麽想。
李翰東将她摟在懷裏,撫着她的肩說,“可以是可以,不過值得信賴的保姆并不好找,我明天先去打聽一下。”
他們剛來,人生地不熟的找個合适的保姆确實難,不過這事他既然應了,肯定會解決好,蘇雯慧也就放心了。
“那就交給你了,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李翰東用力将她帶進自己懷裏,緊箍着她的身子吻上了她的唇,眉眼中滿是笑意,灼亮的看着她,看的蘇雯慧像新婚的小媳婦一樣臉紅了。
只有愛一個人才會有那樣專注而深情的眼神,她無比希望這樣的深情能永遠保持下去。
等到八月份,李翰東手裏的工作理清楚了,在家的時間也多了起來,偶爾回來的早,還會跟蘇雯慧一起,推着孩子去附近的公園遛彎,而保姆的事情也在八月中旬有了着落,是李翰東總參的戰友介紹的,曾經在戰友家做過兩年,是個很和氣、勤快的嬸子,飯也做的好吃,戰友專門打聽了她最近沒在別家做,這才跟李翰東提了這個人選。
“咱們給她打個電話問問怎麽樣?只要人幹淨利落咱們就請回來。”
其實一開始家裏的長輩并不同意找保姆,覺得她們兩個人用不着另外請人,還是蘇雯慧好說歹說,打了各種同情牌才讓她們松口的,但她們也有要求,家裏有兩個孩子,請來的人一定要可靠,也要愛幹淨、講衛生才行。
隔天那位孫嬸子就來了,五十來歲,中等身材,身上的衣服雖然是半舊的,但幹幹淨淨,一個褶都沒有,一看就是愛收拾的。
蘇雯慧請對方坐下喝茶,由婆婆陳美鳳和她媽唐彩芹問了些問題,等她們點頭同意了,這才開口邀孫嬸子來家裏做事,孫嬸子一口答應下來。
“我在前頭那家做了兩年剛撂手,本來也是想接着找份活計的,熟人介紹就更好了。”
她是本地人,家住的也不遠,蘇雯慧跟她商議好,一個月做二十五天,每天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離開,工作內容包括一餐午飯、收拾屋子和照應孩子。
因為孩子有人帶,她只需要孩子跟前離人的時候幫着看看就好,一個月薪資一百六,陳美鳳感慨,這工資跟她的退休金差不多,蘇雯慧解釋道,“媽,人工費很高的,而且這是首都,各行各業的工資都比其他地方開的高,要是在江城,八十塊錢就能找一個好保姆。”
“可不是,大城市消費高,什麽東西都貴,要不是你們能掙錢,這日子可沒這麽好過。”
如果真那樣,兩位老人就不會跟着來首都帶孩子了,肯定建議把孩子帶回老家照顧。
孫嬸子第二天就正式上工,有了她幫忙,婆婆和媽媽都輕松下來,只要安心帶好孩子就行,中午吃飯,大家嘗到了孫嬸子的手藝,味道不錯,是首都這裏的口味,也會做東北菜,一家人吃的都挺高興。
下午清閑下來,孫嬸子還主動做了晚飯才回家,炸醬面、蔥油餅,還有中午的剩菜熱熱,李翰東回家順路買了只烤鴨,晚飯就非常豐盛了。
“今天怎麽樣?嬸子在家還習慣嗎?”
“媽她們輕松多了,嬸子幹活挺利索的,說好了只煮午飯,下午她看事情做完了也不願意閑着,把晚飯做好了才肯走的。”
有了孫嬸子,蘇雯慧就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創作上,很快就完成了四十萬字的作品,這天她把整理好的文稿放進檔案袋裏就準備出門了。
“媽,我要出去一趟,佐佐和悠悠就拜托你們照顧了。”
陳美鳳跟唐彩芹點頭應下,“行,你去忙你的,中午回來吃飯嗎?”
“回來,不過你們不用等我,我不定什麽時間到家。”
她列了幾個不錯的出版社,也有上輩子有過合作的,準備一家家走一趟,希望能順利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場。
她去的第一家是首都出版社,說明來意後,由負責出版事務的鐘主任接待了她。
“蘇女士你好,聽說你的筆名叫‘南山子’?”
雖然蘇雯慧的幾本小說是在江城發表的,但出版後小說流向全國,除了正版外,還有無數盜版,這位鐘主任還真的看過其中兩本,因此聽說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自稱“南山子”非常詫異,他在潛意識裏認定“南山子”是位男士。
“你好,‘南山子’是我的筆名,我叫蘇雯慧。”
在說明來意後,蘇雯慧将自己的稿子遞了過去,不管對方信不信,她用作品說話,對自己的作品她還是很有自信的。
對方接過稿子認真看了起來,十目一行掃下來,不過兩頁紙就已經确定了蘇雯慧的身份,這個敘事風格,這個文字表述,确實就是“南山子”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