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趣談:名人外號4 豬爸的扮演資格被始……
劉徹居然妄圖修改答案,當然是不會成功的。說書人冷酷地宣布了他回答錯誤,作為大漢棋聖的兒子,他應該懂得落子無悔的道理。
劉徹:但是我爹那個棋聖稱號的來源,和下棋也沒太大關系啊!
由于劉徹貢獻出了正确答案,所以一直重點關注漢武唐宗的始皇當機立斷搶答,撿漏得到了一次獎勵。
系統送來了劉啓的木雕和游戲資格,以及非選擇題提供的特殊獎勵“漢景帝政治全策”。
雖然這個特殊獎勵對于比劉啓所在位面晚的人來說沒什麽用,翻翻史書就能看到。但始皇并不是後頭位面的人,他是前頭的。
所以始皇沒看過這個,他愉快地收下了“全策”,打算明天和群臣一起研究。
漢朝位面。
劉恒忍俊不禁地看向兒子劉啓:
“你這個稱號……”
劉啓擡頭望天,拒絕做出任何回應。
劉邦好奇死了:
“快告訴乃公,為什麽這個小子外號棋聖。朕知道肯定和下棋沒什麽關系,快說快說。”
【劉啓之所以被稱為“大漢棋聖”,是因為他曾經和某個有謀反之心的諸侯王太子一起下棋。然後借口是對方出言不遜激怒了自己,自己才會一怒之下用棋盤砸死對方,并非有意害人。】
劉邦:6
有乃公的風範,不愧是乃公的兒孫。
【後世調侃劉啓做出這件事之後,應該就沒人再敢和他下棋了。這樣一來,他就成為了大漢實際上的棋聖。下棋從來不會輸,畢竟能下嬴他的人都有生命危險。】
劉啓:……誇張了啊,不許造謠!
劉啓扭頭就把太子劉徹逮過來揉了一把腦袋:
“看你幹的好事,還把為父牽扯出來遭人笑話了。”
太子劉徹不服,分明是父皇你自己的外號先被提出來的,他只是答對了而已。
劉啓不聽這個,他把兒子的頭發揉亂,這才心滿意足地放過了對方。
舒坦了。
雖然劉啓和太子劉徹受到了傷害,但其他人通過劉徹的這個騷操作,到底還是學到了點東西。
劉秀&劉淵:學到了!
劉備:學……算了,這個還是不學了。
劉備還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的,不想在祖宗們面前通過這種方式刷臉。
此時,劉邦和蕭何的腦殘粉、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也在躍躍欲試。
他對皇後說道:
“我努力搶劉邦的身份,你搶蕭何的。天幕沒說女人不能扮演男人,應該可行。”
耶律阿保機一向崇拜劉邦,又覺得自己的皇後是女版蕭何。若是他倆能成功搶到這兩個身份,他必要去找客服問一問,能不能和妻子聯機進入游戲,再共同打一次天下。
劉邦蕭何:咱就是說,你自己有沒有覺得哪裏不對?
他倆純潔無瑕的君臣情,怎麽到你們這裏變夫妻了!
【下一題。】
說書人的聲音把衆人拉回來,大家趕緊正襟危坐,随時準備搶答。
【迷路侯是誰的外號?】
劉秀唰地搶到了答題權:
“是高祖!”
劉徹:噗!這個光武帝要倒大黴!
雖然這次劉徹馬失前蹄沒能拿到答題機會,但他很快意識到了不對勁。那個迷路侯既然是“侯”,就肯定不是皇帝了,劉秀亂搶答什麽呢。
而且,說高祖是“迷路侯”,高祖鐵定要不高興。
主要是高祖打過那麽多次仗,誰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迷路過?秦末那麽亂,萬一真迷過一兩次,那不就是在紮他心窩子?
劉邦:…………
劉邦倒是沒有因為迷路侯而生氣,但他因為這群兒孫一個兩個都學劉徹瞎搞,現在就是一整個大無語。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
不等劉邦感慨完,已經有人開啓第二輪搶答,猜測迷路侯的身份了。
因為總是答錯,此起彼伏的回答蓋過了他的聲音。劉邦覺得他們真的很吵,但是也沒辦法阻止。
就是生氣。
終于,有人想起了李廣:
“是李廣将軍吧?打匈奴的時候因為迷路沒能及時和衛青彙合,最後羞憤自盡。”
景帝位面突然被劇透死因的李廣:!!!
說書人點頭表示答對:
【草原上太容易迷路了,建議李廣将軍回去好好學學高數。等學會了靠天上的星辰算經緯度辨認方向,就不用擔心迷路了。】
李廣:……聽着就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東西。
【當然,這邊還是不建議李将軍率軍出征的。根據後世學者的分析,李将軍擅長守城戰而非主動出擊,其鎮守邊郡時匈奴數年不敢入侵。】
《漢書》記載:“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将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所以飛将軍一開始是匈奴給李廣的稱號。
劉啓若有所思:
“既如此,那将軍日後還是好好守城吧。”
守城就不用擔心迷路了。
【下一題,秀兒是誰的外號?】
這次輪到劉淵搶答:
“是高祖!”
劉邦:麻了,這群人真的管不了,随便吧。
劉秀:……劉淵你腦子瓦特了?答案這麽明顯你不知道拐個彎?他劉徹都知道中途改口說是他爹!
劉秀這輩子沒這麽無語過,他開始懷疑和劉淵一起搶名額是不是會拉低自己的檔次。但是想想武帝也在搶,又覺得還好。
劉淵:呵呵,那你還說高祖是迷路侯呢,你咋不也不懂中途改口?好意思說朕。
此時,隔壁的武帝在幹什麽呢?
武帝眼睛噌地就亮了:
“這劉淵傻的,秀兒一看就是那個什麽光武帝劉秀啊!這機會不能放過,朕得趕緊搶答!”
很快,劉徹成功答對了這道題,趕在劉秀本人之前拿下了劉秀的名額。
劉徹覺得自己這波賺了。
劉秀四舍五入也是開國皇帝,東漢的第一個皇帝嘛。有了他當保底,自己這一輪就可以放開來浪了。
不過秀兒這種有什麽必要算成是外號?這不就是正常的小名嗎?就像他小名徹兒(重讀)一樣。
後世人:雖然你重讀了徹兒,但我們還是想叫你彘兒。
【秀兒這個外號來源于後世一個梗,後世人會用“你太秀了”來感慨某個人做出的操作優秀到令人震驚,或者奇葩到令人震驚。】
【慢慢的就衍生出了一個稱呼,叫做“秀兒”,專門指代那些優秀的奇葩。不過漸漸的,大家發現劉秀也很符合這個形容,所以親切地給他安排了這麽一個外號。】
劉秀:……那朕大概知道後世為什麽覺得朕符合形容了。
但不管如何秀兒都是他的正經小名,被一群後世人追着喊小名,還是讓他覺得心情複雜。
唐朝位面。
李世民之前在扒拉自己的游戲資格,因為他仿佛記起自己其實早就有了朱允炆的扮演資格。所以之前他搶答是白搶了,壓根不用搶來着。
翻了半天,還真翻到了朱允炆。因為有人寫過他穿成朱允炆的小說,直接給他開了對應權限。
不過很快李世民又發現,朱允炆那道題附贈了一個李景隆的身份。
這麽一看他也不是白回答,好歹多個李景隆作為選擇。李景隆似乎是前線戰将,扮演他比扮演躲在後頭的朱允炆有趣多了,還能和明太宗正面對決。
李世民滿意了。
接着,他認真記下了名單裏都有哪些人,打算回頭挑着沒有的那些再進行搶答。
結果大漢這邊的題目,開始讓人猜對應外號的都是誰了。這樣一來,李世民就沒辦法提前篩選。
他困惑地看着天幕上搶來搶去。
這群漢朝皇帝也是有趣,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說高祖。這搞得他也有點蠢蠢欲動,想摻和一腳了。
好在他及時打住了自己的危險想法。
之前已經被劉徹記了很多次仇,沒有必要的話還是少去招惹對方。萬一真的搶到了劉邦的游戲資格,那就糟了。
迷路侯的出現給李世民打開了思路。
皇帝的題目太容易翻車,但這不還有臣子的?哪怕後頭的“秀兒”看起來分不出是皇帝還是臣子,但李世民覺得問題不大。
因此在下一道題出現後,他積極搶答了。
【下一題,衛皇後的嫁妝具體指的是哪幾人?
注:此題答對一個即可獲得對應的一個獎勵,直到全部答對為止。】
李世民先等到那波“是高祖”的行為藝術過去之後,靈機一動,迅速回答道:
“衛青!霍去病!”
然後成功獲得兩個扮演名額。
李世民:耶!!!衛霍盡入我囊中~
衛子夫:……
兩位當事人:……
比他們三個還郁悶的是高祖劉邦。
劉邦實在是忍無可忍,見這道題的搶答機會還沒用光,也準備不回答問題了,直接上去就是罵人。
“你們有完沒完?乃公是個屁的嫁妝!好好聽題行不行!”
罵完他爽了,松開按着搶答鍵的手,消失在語音頻道內。
劉徹不痛不癢,還好意思上去答題:
“還有劉據和劉病已。”
并且順勢和高祖對話喊冤:
“後頭三回可不是朕搶答的,高祖你要罵就罵他們兩個去。”
說書人給出叉叉:
【劉據和劉病已屬于婚後財産,不算入嫁妝中。】
衛子夫再次:……
兩位小輩也:……
劉秀抓住機會也搶答:
“是霍光!”
并且同樣為自己伸冤:
“武帝此言差矣,嫁妝這次可是劉淵答的,朕也是無辜的,高祖您去罵劉淵吧。”
劉淵被氣了個倒仰,明明禍是大家一起闖的,憑什麽他一個人背鍋?劉徹可是足足說了三次“是高祖”呢!
他也想上去給自己正名,奈何這次主持人宣布回答正确了。搶答通道暫時關閉,他沒有機會上去發言。
劉淵:!!!氣死朕了!
說書人一本正經:
【正确答案是衛青、霍去病和霍光。雖然有人覺得霍光和衛皇後沒有血緣關系,不應該算進去。但也有人認為沒有衛子夫,劉徹就關注不到霍去病,沒有霍去病那霍光也沒機會發光發熱,因此依然把他算進嫁妝之中。】
——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子夫的二姐,而霍光則是霍去病的異母弟弟。
【不過嫁妝這個說法就是個調侃,大家不要真情實感地為此吵架,一笑而過就可以了。】
大家都在專心吵架,只有說書人認真批改答案。他真的,我哭死。
衆人并不想聽衛皇後的嫁妝二三事,他們就想讓大漢的四位天子上天幕好好吵一架,吵得越熱鬧越好。
可惜說書人并不打算滿足他們。
【接下來的問題是,廟號守門員指的是誰?】
因為劉邦表達過不滿了,這次劉徹和劉秀都乖乖選擇了不再折騰。畢竟他們總不能當着全天下的面忤逆高祖,表面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
劉淵倒是想不管不顧,只是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放棄。
他現在打着漢朝和親公主後人的名頭在征戰天下,建立的國家也叫“漢”,總不好公然和漢高祖對着幹。
他們沒動,就給了虎視眈眈的明朝皇帝們機會。
他們這些後頭朝代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點漢朝的事情。雖然不見得能完全對得上後世人的腦回路,蒙個幾次,蒙對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明朝皇帝們苦思冥想,發誓要一報之前劉徹他們胡亂搶答的仇。
然後他們挨個提名了一大堆臣子。
衆人的思路非常清晰——廟號守門員,可能是說有誰想上廟號,被這人給撅回去了。那這人八成是個臣子,要求特別嚴格的那種。
衆所周知,西漢時期廟號很難得,不是誰都能上的。必須是功績卓然的皇帝,才能獲得廟號。
不過到東漢就慢慢放寬了條件。
然而大家都這麽努力地答題了,依然沒有猜中正确答案。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點其他的思維方向了。
李世民沉思許久,忽然靈光乍現:
“應該是漢景帝劉啓!”
如果不局限在臣子的話,劉啓真的很像個守門的。
說書人給出了肯定的答複:
【回答正确!漢景帝被後世譽為廟號守門員,皇帝當得比他好就可以上廟號,不如他就不行。但他自己本人很不幸地沒有獲得廟號,因為沒趕上東漢放寬要求的好時候。】
被二次紮心的劉啓:……
劉啓又把兒子抓過來狠狠揉了一把腦袋,完全不顧兒子的掙紮。
太子劉徹抗議:
“父皇!我剛剛才整理好的頭發!”
劉啓:“那再讓人給你理一次。”
他廟號都沒了,兒子的發型有什麽要緊的?臭兒子,也不知道給他爹争取一下。
雖然劉啓當初恢複廟號制度,給高祖、文帝上廟號,都是帶有目的的。他想借此顯示自己正統性,順便威懾諸侯王,為後期的削藩做準備。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他自己其實早就做好了沒廟號的準備。甚至設想過等他一死,廟號又成了個沒人在乎的空頭銜。
但是!後頭大家都開始上廟號了啊!而且還覺得廟號是給好皇帝的!
他這個好兒子肯定得到廟號了,就他一個人夾在中間沒有廟號,像話嗎?
臭兒子,拉過再揉一遍。
于是太子劉徹第三次被弄亂了剛整理好的頭發。
劉徹大怒:
“父皇你好過分!”
劉啓:“呵,你都不給你爹上廟號。”
劉徹:……
這話題聊不下去了。
劉徹決定以後上位了不管朝臣給的阻力有多大,都得幫他爹把廟號給安排了,省得他整天念叨。
漢武位面。
武帝劉徹也在思考廟號的問題。
其實漢武一朝确實沒把廟號當回事,是真當成個擺設了來着。畢竟誰不知道誰,劉徹作為親兒子,太了解他爹恢複廟號是為了什麽了。
既然政治目的都達到了,劉徹就覺得沒必要瞎折騰,也就沒有給他爹定廟號。誰能想到呢,後頭其他皇帝把廟號這事兒當真了,他爹成了純純大冤種。
劉徹自認自己還是很孝順的,所以決定彌補一下。
雖然今晚沒有叫朝臣集體開會,但是他把一家人都叫上了,包括劉據衛青霍去病。
所以這會兒還是有人可以商量的。
他向衛霍劉據提議道:
“你們說,朕給先帝上個廟號如何?”
三人當然沒有意見。
畢竟天幕都說了,先帝純屬倒黴,本來按照他的功績應該是有資格上的。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麽好阻攔的?萬一這會兒拒絕了,回頭給其他位面還活着的先帝知道他們曾經試圖阻攔,那個位面的他們肯定要倒大黴。
先帝脾氣可不怎麽好。
所以聰明人都不會站出來唱反調的。
但衛青還是忍不住提醒劉徹另一件事:
“陛下,唐太宗答對了題目。”
劉徹點頭:
“朕知道,剛剛看見了……草!他答對了我爹的題目!”
劉徹終于反應過來了——
那豈不是說,李世民這家夥以後随時都可以用他爹的身份進入游戲,然後給他當爹???
劉徹裂開了。
他正想說點什麽,突然意識到還有一個漏網之魚。
“等下!之前那個大漢棋聖是誰答出來的?朕似乎記不清了?”
當時劉徹光顧着懊惱自己答得太快,後來改口也晚了,沒拿到獎勵,壓根沒有去注意是誰撿了漏。
畢竟天幕放出去的游戲資格太多了,多到劉徹直接麻木了,完全沒意識到新一輪的資格裏有他親爹是個什麽概念。
現在回想起來,劉徹更加郁悶了,他當時怎麽就嘴快了呢?但凡慢一點,他爹的資格就落他手裏了,他可以少一個互聯網野爹。
衛青同情地看向自家陛下:
“大漢棋聖是秦始皇答出來的。”
劉徹:……
劉徹:???
劉徹:!!!
三個千古一帝,兩個當了他爸爸,另一個是他自己?這個待遇之前不是李世民的嗎,為什麽落到了他頭上?
劉徹開始後悔之前嫌棄李世民給他當兒子的事情了,有這麽個兒子總比有這麽個爹好啊。
尤其是他猛地想起來大漢棋聖這個還是他親口說出去的,是他自己給始皇送上的正确答案。
啊啊啊啊!
劉徹要氣炸了!
“為什麽我父皇會有兩道題目啊?這不公平!就不能合并成一道題嗎?!”
這樣的話,就只會有始皇一個人當他爹了。
始皇好歹年紀比他大呢,是前頭朝代的人。那個李世民比他小了那麽多,給他當爹像話嗎?!
而且他當時要是嘴慢一點,還能把始皇那個資格也拿回來。這樣一來,唯一的爹就是他自己來扮演,沒有其他人,一切都非常完美。
可惜。
劉徹:朕覺得朕被命運玩弄了!
嗚嗚嗚嗚嗚嗚!
不行,朕也要給始皇和李世民當爹。天幕趕緊出秦莊襄王和唐高祖的題目,不要不識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