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自然:神奇世界1 始皇捕鯨,武帝獵鱷……
李世民可以直接從遣唐使那裏薅羊毛,劉徹和始皇就不行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畢竟劉徹這個時期倭國還是彌生時代。簡單點說,就是原始部落時期。
這個時期的倭島幾乎相當于無主之物,過去就能占領。土著想反抗都很難,組織不起大規模的人手來。
所以開采銀礦的唯一問題就是,要怎麽盡快找到那座島,然後建立穩定的海上運輸路線。
此時的衆人對于倭島上的土著還是沒太大感覺的,除了嫌棄他們妨礙自己挖礦之外,別的就沒了。
但這只是暫時的。
系統發現因為銀礦的出現,進度推得比它預計的快。已經開始考慮下一輪的娛樂頻道,播放的電影直接上和倭國那次戰役相關的了。
它打算自己剪輯兩個時長比較短的電影,第一個把近代經歷大概講一遍,第二個就專講倭國。
天幕上未央看了一眼時間,感覺差不多了。她沒有拖堂的愛好,所以不打算再講第三個案例。
宣布了一聲自由活動,她就提前下班了,非常任性。
明明是電視節目,給她搞得像上課似的。好在觀衆們并不知道電視臺員工搞遲到早退是可以舉報的,所以看她走了就自己乖乖結束了這一點的觀看。
一夜過去,白天不少人都迫不及待打開天幕,查看錄播版。
未央說錄播版裏有更多細節,金融方面的細節他們也看不太懂,所以很多人不是沖這個來的。他們跑去看了風景節目,想多瞅瞅後世的景點。
當然,也有人是單純上心自己的陵墓情況,想看看有沒有更多消息的補充。
結果還真有。
比如當初挖明十三陵的考古隊一開始想挖的是朱棣的陵墓,結果沒找到。退而求其次,決定去挖朱高熾的,結果又沒找到。
最後為什麽挖了萬歷的定陵呢?因為定陵的外表封土突然自己斷裂了,暴露了位置。于是考古隊決定,就你了!
剛剛蘇醒的萬歷:……
萬歷再一次被氣暈了過去。
所以他真就是主動跳出來給祖宗擋災呗?氣死了!
又比如三國衆人二次圍觀武侯祠的時候,意外發現那個膽大包天對着塑像念雷文的小姑娘居然在離開的時候摔了一跤,把她手裏那個像天幕一樣的東西摔壞了。
三國衆人:看滿離。
甭管這是不是報應吧,反正他們心裏舒坦了。
除了這個,天幕還展示了一個信箱。
說是後世景點特意設置的,讓喜歡諸葛亮的人可以寫信塞進裏面。雖然不能真的寄給諸葛亮,但可以聊表心意。
諸葛亮來了興趣:
“可以把那些信遞送給在下嗎?”
他很好奇後世人都寫了什麽給他,應該不會是和那些三國雷文一樣的東西吧?
結果天幕就給他展示了一下信箱裏有什麽東西。
信那是沒有的,後世人懶得動筆寫,所以往裏頭塞了好多錢。
沒信,直接寄錢吧,省事。
諸葛亮:……
可他們給的是後世的紙鈔,甚至連貴金屬都不算,拿到三國事情壓根花不了。更何況系統根本不會同意運送貴金屬,所以錢就只能繼續留在信箱裏頭了。
好在沒有錢和信,有別的小禮物。
客服給他送來了一張車票,說是他的仰慕者特意送他的。
這是一張從成都去長安的車票,車程只有三四個小時。随着車票一起送來的,還有客服幫忙帶的話。
〖丞相,現在回舊都只需要兩個時辰啦。雖然你用了一輩子也沒能還于舊都,但是希望你在亡者的世界可以有機會回
去哦。〗
諸葛亮哭笑不得。
這到底是來安慰他的,還是來紮他心的?
除了車票,還有一些其他的禮物。估計是他發明創造搞得有點多,所以不少人都給他送了各種機關小玩具。
諸葛亮看完,感覺可以留着以後給他的孫子玩了。
其他三國人士也收到了一波禮物,比如周瑜的後世樂譜、荀彧的香水等等。
大家都以為昨天那一撥禮物送完以後就沒了,沒想到還有後續。
最離譜的要數春秋時期的孔老夫子,收到了一大堆适合老人吃的食物,以及一瓶換了包裝的健胃消食片。
客服幫忙傳達留言:〖夫子我最懂你,這麽多供奉吃完肯定肚子特別撐,來點消食片吧。〗
孔子:……
晚上戌時,大家帶着各種稀奇古怪的禮物準時收看自然頻道的節目。
自然頻道的節目主持人沒有出鏡,大家只能聽到他低沉磁性的聲音。聽着是位男性主持人,自我介紹叫申猴。
申猴充分發揮了一個解說工具人的作用,不像其他主持人一樣愛給自己加戲。
【春天來了,萬物複蘇,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諸位好,我們是你們的自然頻道主持人,申猴。】
【接下來将為您播出《神奇世界》節目,本期節目會帶您探尋海洋的秘密。】
鏡頭一轉,出現在一片廣闊海域上。攝影師似乎正漂浮在海面,它拍攝了一番周圍的景色,然後帶着鏡頭沉入了水中。
随着鏡頭的下沉,許多人第一次見到了海底的模樣。
【這裏是臨近海岸的位置,屬于淺海區。這裏生長着五顏六色的珊瑚蟲,還有和珊瑚共生的小魚們。】
鏡頭推進,詳細展示了珊瑚蟲的細節。
衆人的眼睛都快不夠用了,他們想象過海底是什麽樣子的,但大多數人都沒有親眼見過。沒想到大海中有這麽多奇幻絢麗的生物,顏色比陸地江河中的魚豐富得多。
權貴們盯着珊瑚看個不停:
“海中的珊瑚居然有這麽多顏色。”
他們家中收藏的珊瑚多為紅色和黃色,但是現在一看,其他顏色的也挺漂亮的。
衆人剛升起每種顏色收藏一個的念頭,就聽主持人說:
【這些珊瑚蟲是一種動物,人們喜歡收藏它的外骨骼。】
權貴們:……
骨、骨骼?聽起來有點驚悚。
主持人的語氣不帶一絲情感,反而讓人覺得有點瘆得慌。
【鮮活的珊瑚是色彩缤紛的,但它們并不總會鮮活着。】
【在不遠處的另一片海域,因為海水水質問題與全球氣候變化,那裏不再是适合珊瑚生存的地方。】
【它們因為适應不了環境,紛紛選擇死亡。】
畫面一切,将失去顏色變得蒼白的大片珊瑚骨架展現在了衆人面前。
有了之前彩色的珊瑚對比,突然一片荒涼的海域出現一大片蒼白的珊瑚骨架,沖擊還挺大的,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
這個時候,有人想到了一件事:
“既然珊瑚死亡之後會變得灰白,那我們的珊瑚擺件?”
該不會是活生生掰下來的吧?
雖然這些珊瑚看着不像動物,像植物。而且他們平時摘花、甚至是打殺小動物的時候,也不覺得有什麽。
但,面對着一大片的白色骨骼,突然就覺得有點心裏不适了。
這些骨骼乍一看,真的很像人骨堆,容易産生不好的聯想。
這一個鏡頭,不知道傷害了多少人對珊瑚的熱愛。申猴也沒管,繼續帶着衆人觀看其他海域。
接下來,他們來到了
一片海帶林。
【這裏的海水深達百米,海帶從海底長出,一直長到了接近海面的位置。】
【這是一片不許船只靠近的禁區,因為船只的螺旋槳會卷入海帶,帶來致命危險。】
系統模拟出了一艘船駛入這片區域的畫面,結果螺旋槳被纏住,整艘船卡在這裏動彈不得。
困在海上走不了會是個什麽結果,大家都很明白。
哪怕古代的船只大部分是靠風力和人力前進,沒有螺旋槳一類的部件。航海者們也紛紛記下了這件事,以後遇到海帶林得繞開走。
【海帶林中生活着一些有趣的小家夥。】
鏡頭靠近,畫面裏出現了一只儒艮。它俏皮地用腦袋頂着海帶海草,在水裏歡快地滑行。
畫面遠遠跟着它,越跟越遠,越跟越遠。當儒艮來到海面上時,鏡頭已經距離非常遠了,只能看清楚一個像是長發人型搭配魚尾的生物在朝遠處游去。
衆人忽然有了一種微妙的預感。
下一秒,他們聽見旁白說:
【看,它像不像一只鲛人?】
【常有沿海人民說看見了鲛人,但我們并沒有在海域中尋找到鲛人的足跡。科學家推測人們看見的鲛人,其實是喜歡頂着海帶海草玩耍的儒艮。】
真情實感相信鲛人存在的所有人:……
回想起儒艮那灰白色胖乎乎的外形,頓時一切有關鲛人的神秘傳說都蒙上了一層沙雕的色彩。
沒辦法,儒艮看起來真的太憨了。
旁白似乎并不打算放過他們,鏡頭很快又捕捉到了一個在海中翻身的龐然大物。
有人激動起來:
“那個是鲲鵬嗎?!”
他身邊的人神色微妙,總覺得好友要被打臉。
果然,旁白開口了:
【哦,那是什麽?原來是一只藍鯨。】
鏡頭來到了藍鯨身邊,它龐大的體型将身邊的魚類對比得毫不起眼。
【這是一只還沒成年的小藍鯨,它只有十米長。它的家長一定就在附近,我們再找找。】
始皇:……
大秦的四丈便是十米,這麽大一只居然還沒成年。就這已經能夠吊打陸地上幾乎所有的動物了,更別提成年後。
不過即便如此,它和《逍遙游》裏描繪的鲲鵬體型也相差甚遠。但百姓們隔着海遠遠看見巨鯨翻身時,完全無法估量它的真實體型,只會下意識覺得它就是和鲲鵬一樣大。
【古人對鯨類不夠了解,遠遠看見巨大的鯨魚便會以為這是海中巨怪,或者将之稱為鲲鵬。】
始皇:別說了,朕已經知道朕認錯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曾以連弩射殺過一只“蛟”,《太平禦覽》中提到這條大魚死後“膏流九頃”。能有這麽厚的脂肪,後世學者推測他射殺的正是某一種鯨魚。】
還在尴尬的始皇一愣。
“朕日後居然能射殺如此大魚?”
一般人還真做不到這個,雖然始皇大概率是有士兵幫忙的。但對于古人來講,這樣的事情足夠記載到史書裏吹一波了。
【漢武帝也曾經射殺過一只江上的“蛟”,晉代學者曾經形容過這只蛟的樣貌,說它像蛇,有四只腳,頸部稍細,卵生,能夠吞食人等。生活在江中,且符合這個描述的,顯然是鱷魚。】
然後插播了一段鱷魚的紀錄片,并且壞心眼地和鯨魚放在一起做了體型對比。
同樣是射“蛟”,一個那麽大,一個還不如人家五分之一長。
劉徹:……
朕輸了!怎會如此!
劉徹立刻不高興了:
“朕也要射殺海上的蛟,不要江上的,江上的太小了。”
TOP癌這不就來了。
隔壁李世民琢磨了一下,覺得不太對。
“秦皇漢武都射殺過蛟,天幕卻沒有提到朕,看來朕沒射殺過。”
啊這,大家都是排名前三的千古一帝,他們兩個不約而同搞活動,自己不搞豈不是很不合群?
李世民有點蠢蠢欲動。
結果客服天真地告訴他:其實你未來也殺過野生動物的!
李世民好奇:是什麽動物?比鯨強嗎?
客服:是野豬啊!一口氣殺了四頭呢!
李世民:……
李世民決定假裝沒有聽過這件事,扭頭去看天幕了。
然而主持人也用一句話澆滅了他對于捕獵大型動物的熱情:
【由于人們的過度捕撈,鯨魚的數量日漸減少。如今,捕殺鯨魚已經成為了違法犯罪行為。】
過、度、捕、撈。
說明後世捕撈鯨魚非常輕松且常見,李世民頓時就覺得沒意思了。
他想了想,說:
“始皇那個時代都能捕殺鯨魚,這麽多年過去,朕要是還捕殺鯨魚,顯得朕實力很差。”
貞觀群臣立刻附和。
陛下說得都對,陛下果真睿智英明。
李世民便詢問大家:
“那朕射殺個什麽比較好?”
群臣被問住了,他們也不知道有什麽動物比那鯨魚還要大啊。
這時就聽見主持人說:
【鯨魚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則是鯨魚中最大的一種。陸地上無法長出這麽大的動物,因為它們會被自身的重力壓死。】
雖然聽不懂後一句的邏輯,但是前一句大家是聽懂了的。
鯨魚已經是最大的了,不可能再找到更大的,所以他們陛下的願望只怕無法達成了。
李世民果然傻眼了。
片刻後,他說:
“算了,捕殺這個沒什麽意思,也不能證明什麽。朕不是那種濫殺生靈之人,這種事情也讓始皇和武帝去做就行了。”
始皇&劉徹:???
他是不是在內涵朕?
不過李世民能想到的內容,兩人自然也能想到。劉徹一聽沒有比鯨魚更大的生物了,也對捕殺蛟失去了興趣。
始皇則是在思考。
費勁吧啦地捕殺一只鯨魚,真的會讓後人感嘆他厲害嗎?後人随随便便就能殺鯨,會不會嘲笑他為了殺鯨搞出那麽大的陣仗?
不行,還是不殺了,不能再留下新的黑歷史了。
後人對黑歷史的定義實在是太寬泛,始皇摸不準他們怎麽想的。最後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少做少錯比較好。
但這并不妨礙始皇對史官表示:
“把漢武帝捕殺鱷魚的事情記錄下來。搞出那麽大的動靜,就殺一只小小的鱷魚。”
始皇勾了勾唇角,心說這就叫拾人牙慧、東施效颦。
無獨有偶,漢朝的史官也在奮筆疾書。
劉徹叮囑:
“始皇居然捕殺鯨魚,太過分了,鯨魚那麽可愛,為什麽要殺鯨?記下來記下來,一點都不愛護海洋生物,朕才不和他一樣。”
如今他還沒去殺鱷魚,也不打算去殺了。這樣很容易被人拿出來比較,說始皇能殺巨鯨他不能。
所以必須把始皇的行為批判成不好的,這樣後人就不會拿這件事出來對比了。畢竟,只有長臉的事情才需要比較。
劉徹算盤珠子打得太響亮了,奈何他很快就聽到了旁白的補充。
【不僅稀有的鯨魚是保護動物,不能随意捕殺,鱷魚也是一樣。】
劉徹:……
李世民眼前一亮:
“快快快!記下來!始皇和武帝都殺生,這樣多不好啊。而且殺的還是稀有動物,啧啧啧。”
主持人申猴看的一腦袋問號。
他還沒努力宣傳愛護環境愛護動物呢,怎麽這些皇帝自己先放棄捕獵鯨魚了?不過也算是個好事。
鯨落對海洋非常重要,少死一頭是一頭。而且現在他們把這件事記入史書批判了,日後為了龍涎香去捕殺抹香鯨的行為,或許能稍微減少一點。
申猴見狀便順勢科普了一下後世的動物保護條例,重點強調保護動物的前提是人類自己的生命安全。
如果動物攻擊人類,那就別傻傻不還手了。還有在快餓死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吃這些動物肉的。
不過這是現代的法律,古人并不需要遵守。
申猴特意提醒,像鱷魚這種會吃人的危險生物該殺就殺。但鯨魚就算了,它們和人一般井水不犯河水,對海洋生态還很重要,最好和珊瑚一樣別動。
【接下來讓我們去看看生長在深海中的生物。或許是因為深海漆黑一片,看不見的緣故,這些深海生物長得都非常随意。】
說着畫面一切,來到了黑漆漆的海底。
一只深海鮟鱇魚游過,因為鏡頭離得近,顯得體型極大。在它的頭頂有個發光的小燈籠,和它那大而醜陋的體态形成了鮮明對比,有種醜萌的感覺。
小孩子們第一反應不是被吓到,而是:
“哇——好神奇!”
會發光的魚唉!
朱厚照也在那裏:
“哇!腦袋上長燈籠的魚唉!”
緊接着問道:
“為什麽腦袋上要吊着個燈籠?是因為海裏太黑看不見嗎?原來深海魚會自帶燈籠的?”
居然還能在自己腦袋上長個燈籠,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這是鮟鱇魚的誘捕器,也就是誘餌。深海中的許多小魚小蝦具有趨光性,會本能地靠近發光的物品,這樣鮟鱇魚就可以坐等食物上門了。】
朱厚照失望不已。
“原來不是用來看路的啊!”
【……深海生物不需要光來輔助看路,它們擁有獨特的視覺系統,沒有光也能看清前路。】
小孩子們可聽不懂什麽用燈籠誘捕食物主動送上門,他們聽了和沒聽是一樣的。
于是孩童間流傳起了這樣一則消息:
“你看了天幕嗎?聽說海裏有一種腦袋上長燈籠的大魚,走到哪兒照到哪兒。好方便啊,都不需要占用一只手來提燈籠。”
“要是我腦袋上也能長燈籠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大晚上也出去玩了!不像天幕,晚上一離開家就不亮了,都不能用來照明!”
然後他們就被家長揍了屁股。
大晚上還想出去亂跑?果然是打挨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