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財經:風景名勝9
【在去清東陵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朝的陵墓。位于南京的明孝陵和位于燕京的明十三陵都是非常熱門的景區,尤其是明孝陵,畢竟它的位置太得天獨厚了。】
未央仿佛就是故意的,丢下一個清東陵泡水的消息之後,偏偏不說具體情況,又跑去講明朝陵墓了,徒留清朝皇帝們在天幕外頭幹着急。
她切換場景來到了明孝陵景區外,或者說是鐘山風景區的山腳下。
在她的身側,是整個鐘山風景區的地圖。
未央指着地圖說道:
【這座山叫紫金山,這一整座山上數十個可供游玩的景點。
比較出名的有兩座大型陵墓,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和近代偉人的中山陵,其他小陵就不提了。
還有兩座山,分別是可供攀爬的紫金山本體,以及位于明孝陵內部的梅花山,春季花朝節前後過來賞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有其他數不清的景點例如海底世界、植物園、美齡宮等等。】
【說起海底世界,自然頻道應該有海洋相關科普,你們可以直接看那個,比去看海底世界更有趣。】
衆人:好的,明白了,又是熟悉的打廣告時間。
【明孝陵沒什麽好看的,關于它只有兩個比較有趣的點。】
一提到有趣,所有明朝皇帝都警惕了起來。對後世人和主持人來說有趣的消息,對他們來說就不一定有趣了。
未央惡劣地一笑:
【第一個消息,和三國時的東吳有關。】
東吳人們:……
Advertisement
明朝皇帝們:……
該警惕的人沒有警惕,與此無關的人倒是警惕了個寂寞。
【提醒大家一件事,南京不僅是明朝初期的首都,也是東吳的首都。所以在明孝陵內,有個東吳大帝孫權的墓,很合理對吧?】
孫權:???
不,朕覺得一點都不合理!朕的墓怎麽成了他明太祖的墓了?!
【有人認為,因為孫權的墓沒有被盜過,所以朱元璋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于是愉快地決定把自己的墓地也選在了這裏,還揚言要讓孫權給他守門。
哦對了,朱元璋還把除了孫權墓之外的其他墓都遷出去了,就單獨留下孫權看大門。】
孫權:………………
朱元璋!朕與你不共戴天!!!
【以上是民間流傳的說法,沒有官方記載。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為了安撫人心,不好擅動孫權的蔣陵,而且自古以來也沒有挪動帝陵的先例。】
孫權呵呵一聲:
“那又如何?他不還是把朕的陵墓圈到他的明孝陵裏頭去了?朕實際上不還是給他看大門的?”
堂堂東吳大帝的帝陵成了他明朝帝陵的一部分,說出去好聽嗎?
朱元璋卻振振有詞:
“咱把它圈進來了,有皇陵守墓人盯着,至少大明一朝就沒人能來盜他的墓了啊!”
說得有點道理,但是孫權不想聽。
畢竟沒被他圈起來的時候,自己的帝陵不照樣完好無損?
尤其是聽到主持人說:
【不知道是不是明孝陵選的位置真的不錯,總之後世勘探的時候發現明孝陵确實沒有遭遇盜墓賊的侵襲。
哪怕後來有不少盜墓賊跑去紫金山挖洞,明孝陵依然安穩如初。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大門這個說法應驗了,還是單純的這邊地理位置好。】
孫權簡直破大防。
孫權:(髒話)(髒話)(髒話)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其他皇帝們只在意一件事——讓孫權守大門的話真的不會被盜嗎?那他們可不可以考慮也把
帝陵建過去?
已經建了的不好重建也就罷了,沒建的那些就忍不住心動了。尤其是帝都距離南京近的,感覺很有操作空間啊。
這朱元璋反正也不挪帝陵的,紫金山那麽大,大家一起擠一擠,還是很夠住的哇。
南朝的皇帝們紛紛表示不介意加入明孝陵大家庭,明朝好歹是大一統王朝呢。上回那首歌最後還特意留了一句誇它,和秦漢唐一個排面。
甚至還有南朝皇帝喪心病狂地想,只要這裏葬的他們自家皇帝更多,那到底是明朝帝陵還是他們南朝宋齊梁陳的帝陵,就不好說了。
大明後頭不是遷都到燕京去了?剩下的明朝皇帝都葬在燕京,南京這邊朱元璋勢單力薄,肯定打不過他們的。
朱元璋:……滾!
【關于明孝陵的第二個小故事,則是和朱元璋本人有關。】
朱元璋心說,肯定不是什麽好事。
确實不是什麽好事:
【因為明太宗朱棣後來遷都到了燕京,之後大明都城就一直在燕京,所以自他以後的大明皇帝基本都在燕京建造帝陵。
這麽一來,就剩下個朱元璋孤零零待在南京,沒有任何兒孫陪伴,被戲稱為“孤寡老人”。】
朱元璋青筋跳了跳。
手癢了,又想打朱棣了。但是這小子最近管住了嘴巴沒有犯賤,找不到打他的借口。
不能因為他把老爹一個人丢在南京就打他,這沒有道理。
【有人問,朱元璋和朱棣之間不是還有個朱允炆嗎?難道朱允炆沒有葬在明孝陵?】
朱允炆猛然驚醒:
“對啊!朕呢?就算朕最後輸了,也該由朕陪着爺爺啊!”
難道朱棣喪心病狂到不給他以帝王規格下葬?還是說把他也一起帶去北京了?
【朱允炆确實沒有葬在明孝陵,史書對于他的記載是下落不明。
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之中發生大火,有人說找到了朱允炆的屍體,也有人說朱允炆失蹤了,還有人說在西南地區見過喬裝成僧人的朱允炆。】
朱允炆氣得摔了杯子:
“騙誰呢?還下落不明?肯定是朱棣這家夥不想給朕以皇帝的規制下葬!他狼子野心!”
正在和他兩軍對峙的燕王朱棣:
“呸!絕對是朱允炆自己亂跑!本王才沒有那麽小心眼!”
【總之,朱允炆暫時是沒有帝陵的,他的陵墓還未被找到。近些年出現過幾種說法,認為某某地的陵墓是他的,但都沒有得到考古界的一致認同,可能還要等待進一步的發掘。】
【不過明太祖也別太生氣,雖然你的其他兒孫抛棄了你,但你心愛的太子還是陪葬在你身邊的。好歹有太子朱标陪伴,也不算完全的孤寡老人,對吧?】
朱元璋:…………
不,他現在聽不得太子要早死的話!
未央不管,她說完總結詞之後,就切換場景到了燕京。
【接下來我們說說明十三陵,也就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也有兩件比較出名的事情,我們一個個說。】
天幕先展示了明十三陵的分布圖。
【衆所周知,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一個葬在了明孝陵,一個不知所蹤,剩下十三個分別葬在十三陵。
那麽問題來了,這才十五個人,還有一個呢?】
衆人:對啊,還有一個呢?
【還有一個倒黴的明代宗朱祁钰,被重新登基的叫門天子朱祁鎮廢了帝號。毀壞了為他修建的帝陵,最後以親王的規制葬在了玉泉山。】
朱祁鎮之前的皇帝們:……
這個叫門天子怎麽這麽不要臉?毀人帝陵的事情居然都做得出來!
血壓上來了。
朱祁钰聽完臉色數變,但這個消息相比之下還不如朱祁鎮令他的妃嫔給他殉葬讓他失态。
所以朱祁钰很快鎮定下來,冷笑道:
“朕沒有皇兄那麽心狠,倒是不會毀他的帝陵,不過可以讓他提前和自己的帝陵相聚。”
有忠心的臣子在一旁糾正:
“朱祁鎮已經是庶人了,陛下不可稱其為皇兄。”
朱祁钰從善如流地改口:
“不錯,朕最近記性不大好,險些忘了,這還是前幾日才下的旨意呢。那就讓庶人朱祁鎮提前和他的陵墓相聚,不過也不必安排什麽守陵人了,如今朝中正缺人手。”
沒有守陵人,那墓會不會成為盜墓賊的天堂就不好說了。不過盜就盜吧,朱祁钰又不打算給他陪葬什麽東西,盜墓賊進去了也是一無所獲。
自然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朱祁鎮畢竟是曾經的天子,怎能如此怠慢?
朱祁钰反問:
“不是說好了他是‘庶人’朱祁鎮嗎?”
庶人是什麽墓葬規格,他朱祁鎮就是什麽規格。能把帝陵給他保留下來,都算很給他面子了。
反駁的人啞口無言。
于謙面不改色地上前稱贊:
“陛下保留帝陵規制,實在仁慈!”
朱祁钰謙虛地笑笑,他才不是仁慈呢。
他就是想着,後世人一看明朝的帝陵。其他的帝陵都富麗堂皇陪葬品特別多,就朱祁鎮那麽寒酸,那朱祁鎮不就格外丢人了嗎?
反正帝陵都建好了,放着也是浪費。
別人肯定不會用的,也就只有朱祁鎮能用。毀掉帝陵費勁不說,還得重新給朱祁鎮搞個陵墓,多此一舉。
【其實朱祁钰這個還好,畢竟他的陵墓好歹在明清兩朝的庇佑之下一直沒被盜。接下來我要說的第二件事,這件事裏的主人公才是最倒黴的那個。】
明朝皇帝們:怎麽還有壞消息?!
大家頓時人人自危,擔憂被說到的主人公是自己。
【這個人就是萬歷皇帝朱翊鈞。】
萬歷:???
萬歷這下擺爛不起來了,他推開酒壺,臉色凝重地看向天幕,靜待下文。
【雖然朱翊鈞不是明朝的亡國之君,但史學界一直都認為大明實際上亡于萬歷之手。在他死後短短24年,叛軍首領李自成就攻入了都城燕京。】
明朝皇帝們:!!!
朱棣覺得不對啊:
“不是說萬歷中興,還搞了很不錯的改革嗎?”
【萬歷中興說的是萬歷登基後的十年內,當時他年紀小沒親政,李太後将軍國大權交給了張居正主持。十年後張居正去世,萬歷開始親政,大明的災難就開始了。】
朱棣要心肌梗塞了。
合着他這個兒孫自己就是個廢物,還不如讓朝臣掌權呢?
【說回十三陵的事情,有傳聞稱李自成大肆破壞過十三陵,然而遭到了部分學者的反駁,認為這是虛構的。
真正慘遭李自成毒手的,可能只有萬歷的定陵一個,它被燒毀了地面建築。後來満清入關又破壞了一波,直到乾隆年間才出錢進行修繕。】
萬歷:?!
萬歷擺爛歸擺爛,但是還沒到自己的帝陵被折騰還不還手的地步。
他氣得直接命人去查李自成的下落,還有關外的満清也要盯着,防止他們再有機會入關。
本以為這麽多壞消息已經夠壞的了,結果還有。
【清朝滅亡後,定陵再次遭遇焚毀。】
萬歷:……
清朝滅亡距離太遠了,管不到,好氣!
【多年後,部分學者
為了了解明朝歷史,一意孤行堅持要挖掘定陵。結果因為技術不成熟,許多珍貴的陪葬品損壞報廢。
原本完好的陪葬品也因為沒有妥善保管,被旁人拿去綁籬笆、點火、甚至是人為毀壞。就連萬歷皇帝的棺椁,都被人劈開當柴火燒了,屍骨更是不知去了哪裏。】
萬歷:…………
萬歷一口氣沒喘上來,直接暈了過去。
【這件事被後世稱之為“萬歷給祖宗們擋災了”,因為經過這次的慘痛教訓,再沒有學者敢随意挖掘陵墓。于是明十三陵的其他陵墓,最終得以幸免。】
其他十二人:……咳,雖然不厚道,但是确實應該感謝一下那個萬歷。
不過想想萬歷折騰得大明亡國,忽然又覺得他是活該了。
感謝什麽感謝?他應得的!
康熙不關心萬歷如何,他現在就想知道,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兩個故事都講完了,是不是該說說他的清東陵了?
确實也該說了,吊了康熙這麽久的胃口。
未央終于切換到了清東陵的場景:
【這裏是清東陵,燕京還有個清西陵,清朝皇帝基本都葬在這兩塊地方。
唯有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葬在他們的東北老家。這是由于二人死時満清還未入關,燕京還在漢人手中。】
康熙:“那清西陵是怎麽回事?”
【清西陵是雍正皇帝建的,他有完美主義,嫌棄清東陵位置不好,所以最終還是選擇在另一處安葬。】
葬在東陵的康熙:……
沒記錯的話這個雍正是他兒子,而且看這個年號,大概率是老四。老四還嫌棄他們的陵墓位置不好,可把他給能的。
康熙怒火直竄,但是到底顧忌到之前未央說過清東陵被水泡了。由此看來,位置恐怕是真的不太好,也不能算是老四瞎挑刺。
未央緊接着就說到了這個:
【清東陵有很嚴重的滲水問題,然而在設計帝陵時,清朝皇帝們完全沒有考慮過排水。所以積水在其中越攢越多,混合着泥沙,自然就成了髒水。
雍正也是發現了這個滲水的問題,才選擇把自己的帝陵建在另一處地方。事實證明他的選擇非常正确,而且至今為止,雍正的泰陵也沒被盜過。】
言下之意就是,另外某些清朝皇帝的陵墓被盜過。
【最慘的大概要數康熙和乾隆的陵墓,康熙葬在東陵很正常,但是乾隆也不知道是不想和他爹雍正待在一塊兒還是為什麽,反正找了個借口葬去東陵了。
于是,乾隆順理成章地也成為了髒水泡帝陵的一員,真的是自找的。】
乾隆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先說康熙的景陵。如果地宮被水泡還能算得上是天災的話,那清朝滅亡之後景陵慘遭數百人的盜墓團夥洗劫就是人禍了。
關鍵是他們打開地宮入口之後也沒想過再給封上。拿着東西就跑了,任由康熙和他後妃的屍骨散落一地。】
康熙的呼吸漸漸急促起來。
【這還沒完,這群盜墓賊跑了之後,景陵大門大開的狀态一直持續了整整七年沒人管。七年來風吹日曬,還有滲水問題,直接導致康熙的屍骨在髒水中不斷漂蕩。】
康熙的臉漲成了紫紅色,手都顫抖了起來。
【不過七年後清東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有人過來把盜洞給封上了。就是不知道他們當時怎麽想的,也沒進去幫忙收斂屍骨。就單純封了個門,所以才說康熙的屍骨依然還在水裏漂。】
康熙徹底承受不住了,險些當場去世。
他這個遭遇也沒比之前的萬歷好到哪裏去。屍骨确實還在,但距離不在也不遠了。
盜墓賊,欺人太甚!
後世那個什麽保管所的人,也欺人太甚!
結果都這樣了,未央還在假裝安撫,實則火上澆油:
【康熙帝你冷靜一點,你屍骨好歹只是單純泡了水。你孫子乾隆比你更慘,他屍骨被盜墓賊弄得七零八落,不少骨頭都粉碎了、找不到了。
聽完這個消息,有沒有感覺到慶幸?】
康熙&乾隆:???
康熙有沒有感到慶幸不好說,反正乾隆現在是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皇瑪法不應該是最慘的嗎?怎麽他還能比他皇瑪法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