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醫學:科學育兒5
史書上對于李承乾與突厥的這一段糾葛,記載比較簡略。只說“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相互狎昵”,具體怎麽狎昵的,衆說紛纭。
有人說李承乾穿突厥人衣服,有人說李承乾自稱突厥可汗,甚至還有離譜的說李承乾曾經幻想過成為皇帝之後要帶幾萬大軍去投靠突厥做将軍。
前兩條也就算了,最後這條實在是無法理解,太像是野史編的了。所以午馬醫生幹脆都沒拿出來說,只把看起來最靠譜的那句記載發過去了。
讓帝後二人意識到有這麽回事,得和兒子好好溝通一下就行。病發時期的某些黑歷史無論真假,為了年齡尚小的李承乾考慮,還是隐瞞吧。
且如今大唐還在和東突厥開戰,大唐太子日後會與突厥人為伍這件事自然不好公布。這也是為什麽午馬醫生選擇私下發給家長看,而不選擇廣而告之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後來除了和突厥人相親之外,還做過因怒派人刺殺谏臣的舉動。
刺殺的也不是別人,就是那個最愛小題大做的于志寧。
太子想修個房子,于志寧批評他過于奢靡。太子想和宦官游戲,他說着這是堪比秦二世。太子和突厥人的事情,也是他捅出去的。
李世民看着記載裏于志寧、孔穎達、李百藥等人一句句過了火的批判,青筋直跳。
他的承乾!他自己都舍不得那麽罵!這群家夥怎麽敢的?!
而且這些人罵的時候往誇張裏罵,誇卻沒有幾句。
随便打開一篇谏言,裏面把太子拉踩得仿佛一絲優點都沒有。洋洋灑灑批判了幾百句,還好意思來一句:[我粗略地陳述了一下過去的歷史,讓你從中得到公正的評斷。]1
公正在哪裏???
你說說你公正在哪裏???
李世民要氣瘋了。
他現在看他家可憐的承乾哪裏都好,尤其是承乾什麽錯誤都還沒犯,還是那個衆人眼中的完美太子。
Advertisement
冷不丁給他看一篇把李承乾罵成這樣的谏文,一瞬間這文的作者超越魏征,成為李世民心裏仇恨值TOP1。
“這篇是誰寫的?”
李世民咬牙切齒地問道。
午馬醫生表示不知道,一堆谏言收錄在了一起,只有其中一部分标注了具體名姓。
想給人穿小鞋都不知道該找誰。
李世民:……
算了,那就一起記仇,回頭一個個地收拾。
長孫皇後擔憂地提醒:
“陛下,不可因言怪罪文臣。”
李世民按了按額角,口是心非:
“朕并沒有怪罪他們,朕只是覺得有些人還不夠優秀。應該也令人每日關注其言行舉止,時時進言替他們規範德操。”
你不是喜歡挑刺嗎?那就讓一群人逮着你們挑刺,看看你們能不能成長為比太子更優秀的人。
呵呵。
長孫皇後:……
怎麽感覺二郎因為孩子的事情被觸到逆鱗,開始黑化了?
李世民突然覺得,其實魏征這小老頭也沒那麽讨人厭了。至少他批評完還知道誇兩句好聽的,不會把人罵出病來。
要是當初被派去東宮的是魏征會不會好一點?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懸。他自己都差點被魏征氣死過,承乾肯定遭不住。
所以就不該放任這群家夥盯着孩子挑刺!
有什麽不能沖他這個當耶耶的來?!
李世民忍着火氣繼續往下看。
然後他看到了李承乾有了男寵,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個被他下令殺了的樂人。
李世民倒抽一口涼氣。
雖說在前頭的
朝代中,有男寵不是什麽稀奇事。但李世民是個純直男,有點接受不了這個,所以反應略大了一些。
努力告訴自己承乾這是心理壓力太大了,患病了才會這樣,終于好受許多。
長孫皇後卻不是特別在意這個。
想想劉徹的太子劉據,父子倆都有男寵呢。漢朝就沒幾個皇帝不玩男寵的,比起這個,長孫皇後更關心兒子過得開不開心。
她飛快地往下看着,看着看着,忽然驚愕地扭頭,望向了一直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李泰。
這最新的一條記錄的不是李承乾的事情,而是李泰的。
[貞觀十七年,太子被廢,李泰趁機表露野心,并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2
長孫皇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青雀!你怎能為了皇位說出殺害親子的話?!”
最離譜的是,她的二郎還被這種說辭打動了,起了扶持青雀的心思。要不是褚遂良揭穿,說不準真能成事。
李世民也驚了。
他這會兒還沒遭受太子造反那番打擊,腦子還未糊塗。聽皇後點明重點之後,也意識到了這話有多奇葩。
一個連自己兒子都肯殺的人,哪怕他只是嘴上說得好聽并不會真的動手,但能用這種話來為自己增加籌碼,可見心性涼薄。
李世民捂住心口:
“難道真的是朕不懂教養孩子,才會讓青雀也長歪?”
怪不得最後是雉奴繼位。
太子造反不能繼位,青雀可能會手足相殘。為了保住自己和觀音婢的所有孩子,只能選雉奴。
所幸如今孩子們都還小,還有重新養好的可能性。
李泰縮了縮脖子:
“娘,我不是這樣的人,一定是記載出錯了!”
現在的李泰确實沒到那個程度,權利欲還未腐蝕他。他如今只是有一點小心思,想和兄長争寵,想讓父母更愛自己一點。
長孫皇後冷靜下來,摸了摸兩個兒子的腦袋。
“娘希望你們日後都好好的。”
在大唐帝後查看資料的時候,主持人午馬醫生也趁機休息了一會兒,給大家群發了一份心理健康相關的科普資料。
資料比較多,一時半會兒肯定看不完。所以休息得差不多了之後,他就繼續開講。
【接下來是明太祖和他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聽到這裏并沒有升起什麽警惕,因為之前天幕就說了,會拿他舉例子讓李世民好好學習一下。
既然是作為正面例子,說明他的教育沒有任何問題,他的标兒肯定也不像其他人的兒子那樣出了事。
朱元璋得意地恨不得立刻去和馬皇後炫耀一下,還是他老朱厲害。
他老朱南征北戰,和兒子們的相處時間其實相對有限。就這樣,還能把标兒培養得那麽優秀,說明他本事高啊!
當然,這裏頭更大的功勞還是他家老馬的,畢竟老馬才是和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但他們老夫老妻不分彼此,嘿嘿嘿。
于是他就聽到午馬醫生表示:
【朱标是個十分優秀的太子,什麽都好,就是不會好好活着。他讓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受了極大的刺激。】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頭皮都要炸了,天幕說了個啥?他居然說标兒會早死?!
要是标兒死得比他早,豈不是說大明後來的第二個皇帝不是标兒,而是标兒的孩子?
想到聰慧穩重的太孫朱雄英,朱元璋頓生憐愛。多好一個孩子,小小年紀沒了父親,嗚嗚嗚,他們祖孫兩個都好慘啊。
午馬醫生嘆息着贊同了朱元
璋的觀點:
【太孫朱雄英确實很慘,唉,死得比他爹還早,都沒活過十歲。】
朱元璋:啊啊啊!!!
他的雄英!他的寶貝大孫孫!
朱元璋不可置信:
“但是雄英現在已經五歲了啊!”
這豈不是說,他孫兒幾年後就會沒命?
是誰!是誰幹的?!
他絕不相信這是巧合,先沒了東宮嫡長孫,又沒了太子。是不是有人想上位,故意害了東宮一脈?
眼看朱元璋要提前發瘋。
午馬醫生不緊不慢地補充道:
【朱雄英死因不明,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洪武十五年時他随太子朱标出去巡查。在巡查途中染上豆疾,因沒有被及時的發現,才釀成慘劇。】
朱元璋這才稍微冷靜了一點。
如果真是這樣,那不讓雄英在那時出門就好了。日後孫兒身邊多派一些太醫輪守,絕不再讓小病拖成大病。
解決完孫兒的事情,朱元璋又問:
“那标兒呢?标兒是怎麽回事?”
【這個倒是有記載,洪武二十五年,太子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推測是常年勞心勞力,引得周身抵抗力下降,才會被一場風寒帶走。】
朱元璋放心了:
“咱之前就讓标兒注意身體,日後再上心一些。他身子骨确實不夠強健,練點武就好了。”
朱标:……
朱标并不是很想習武,但他拗不過陷入喪子恐懼中的老父親。
午馬醫生看朱元璋接受得差不多了,便抛下最後一個大消息: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後病逝,比太孫僅晚幾個月。不出意外的話,應當是承受不住長孫去世的打擊,導致身體每況愈下。】
朱元璋:居然連老馬也離我而去了……
朱元璋雙目赤紅,幾乎難以想象未來的那個自己到底是怎麽撐下來的。接連失去長孫、老妻和愛子,他老朱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啊!
其他兒子們:???
所以我們都不存在是吧?
【對于朱元璋來說,他最在意的只有馬皇後和她生的長子朱标,外帶一個朱标的嫡長子朱雄英。接連失去了三位至親,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洪武大逃殺。】
“什麽是洪武大逃殺?”
所有人下意識問道。
午馬醫生在同一時間開口:
【什麽是洪武大逃殺?簡單點說就是,朱元璋他瘋了。他開始瘋狂打擊功勳老臣,一片一片地連坐,将朝堂上下清洗了個遍。】
【對于洪武一朝的群臣來說,要怎麽在大清洗中生存下來,是最大的難題。這整個過程仿佛在參加“逃離追殺”的游戲,但能幸存的寥寥無幾。】
洪武群臣們:……
救命!!!
【後世人在翻閱過這段歷史之後,編了不少段子。例如“馬皇後和太子死的時候,朝臣們哭得比朱元璋還要傷心,因為朱元璋失去的只是老妻大兒,他們沒的可是九族啊!”】
朱元璋:……
你是不是覺得你很幽默???
朱元璋難受死了,朝臣的九族和他老朱有什麽關系?他們加起來都比不過他的老馬和标兒,嗚嗚嗚。
【再比如“別的皇帝都是逼瘋兒子,朱元璋不一樣,他被兒子逼瘋。”嗯,被兒子的死逼瘋,沒毛病。】
李世民:……你這樣說朕就不高興了。
康熙:……朕也感覺到了冒犯,所以朕怎麽就逼瘋兒子了?主持人你倒是說啊!
主持人沒有搭理他:
【所以,朱元璋這一節我們重點講的不是兒子的心理問題,而是老父親的心
理問題。在育兒這件事上,并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受到關愛,父母的心态也很重要。】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朱元璋為什麽閑得沒事要屠殺朝臣。
真的是因為他瘋了嗎?顯然不是全是。他确實受了刺激導致手段偏激,但他絕對沒有失去全部的理智。】
這一點皇帝們也早就料到了。
當皇帝的,還是馬上打天下的開國武皇帝,心髒哪兒有那麽脆弱?真脆弱的早死戰場上了,等不到一統天下的。
【原因還是要出在太子的兒子身上。】
朱标微微皺眉:
“孤的兒子?”
去年他的太子妃常氏産下次子之後便薨逝了,如今得知長子早夭,那麽可能繼位的便是次子朱允熥。
為了允熥要打擊開國功臣嗎?是怕功臣勢大,允熥年紀小壓不住?
這麽說也有道理。
雖然允熥有常遇春這個外祖父和藍玉這個舅祖父,但他被長輩掌控住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常遇春倒是早已去世了,可藍玉還活得好好的呢。
為了确保皇權不旁落,勢必要打擊功臣……
想到這裏,朱标忽然意識到不對。
如果要打擊功臣,那藍玉只怕也逃不了。藍玉倒臺,怎麽可能不牽連與他有親的朱允熥?
果然,就聽天幕說:
【朱元璋原本是準備和太子朱标共用一套朝臣班底的,所以他并不擔心朱标繼位後壓不住這些功臣。但是孫子不同,朱标的兒子不一定有那個能力。】
前朝皇帝們的關注重點卻在:啊?這父子倆關系這麽好的嗎?居然連朝臣班底都用的同一撥人?!
這對朝臣來說是多麽好的消息啊,不必擔心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登基之後自己不會被罷免或者遭受清洗,還能繼續留在高位上當大官,簡直爽哭了好麽。
不過這對當皇帝的來說卻是一件很難下定決心去推行的事情。
畢竟自己的心腹也是太子的心腹,哪天太子想上位了,自己不是分分鐘就要成為李淵第二?
太上皇李淵:靠!不許翻吾黑歷史!①
【朱元璋選擇的繼承人不是朱标原本的嫡次子朱允熥,而是後來扶正的呂氏所出的朱允炆。】
【朱允炆排行第二,原是庶子,半路成為嫡子,天然就弱朱允熥一頭。朱元璋偏偏選擇了他而非朱允熥,正是和這次的洪武大清洗有關。】
朱标嘆了口氣,果然如此。
【無論朱允熥還是朱允炆,顯然都壓不住功勳赫赫的開國功臣,那麽就只能把這些功臣打倒,這樣下一任的朝堂才會穩固。
朱元璋選擇走這條路,就注定要放棄朱允熥。因為朱允熥和功臣之一的藍玉有親緣關系,藍玉一倒,朱允熥派系便遭受了巨大打擊。】
類比一下康熙一朝的大皇子胤褆,納蘭明珠倒了,大皇子黨一片散沙,再不成氣候。
朱元璋倒是沒什麽想法。
朱允熥朱允炆都是他孫兒,在他心裏都比不上朱雄英。那麽後頭選繼承人,當然是挑更合适的。
他不會因為朱雄英就愛屋及烏到朱允熥這個太孫的同母弟弟身上,就像他不會因為馬皇後就愛屋及烏對老馬生的其他兒子另眼相待一樣。
都是一個娘生的又怎麽樣?反正他只看重老大。
午馬醫生輕輕敲了敲桌子:
【讓朱元璋放棄朱允熥而選擇的朱允炆,是否是個英明的帝王呢?】
朱元璋豎起耳朵,這個問題他很在意。
未來的自己會選中朱允炆,應該能證明這小子還不錯吧?總不能是個廢物,那樣還不如選允熥呢。
【很顯然,朱允炆不是。】
朱元璋
:……
【朱允炆不僅不英明,反而非常神奇。上位一通折騰,短短四年就丢了皇位。】
!!!朱元璋要心肌梗塞了!
他老朱千挑萬選出來一個堪比秦二世的廢物?就比秦二世多撐了一年?!
這什麽玩意兒啊!
還不如當初直接選朱允熥呢。藍玉好歹不會害他甥孫,大不了就等朱允熥有本事了再奪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