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教育:對話音樂7
澶淵之盟是個什麽情況還沒解釋清楚,下一句再一次拉低了衆人的預期下限。
靖康之變:“恥落賀蘭山”。
都用上“恥”這個字了,還搭配了極具指代性的“賀蘭山”,想也知道肯定是在胡人手裏遭遇了什麽。
趙匡胤:……
趙匡胤要窒息了。
他的大宋!他的北宋!趙匡義你看看你兒孫幹的好事!
趙匡義也要哭了。
他哥之前就鐵了心要撸了他的封爵讓他去當個普普通通富家翁,少摻和朝堂上的事情。結果這個歌一唱,好嘛,最後的掙紮機會也無了。
所以他的好兒孫到底都幹了些啥?!
天幕表示,別着急,還有呢。
比如“南渡過河”啦、“莫須有罪”啦、“屈和于金”啦、“海涯宋滅”啦。
趙匡義:…………
趙匡義真的哭了,他覺得自己沒救了。
他并不知道最後那個宋滅的時候皇位已經回到了趙匡胤一脈,但這也沒什麽要緊的。畢竟沒有他的後代反複折騰,大宋還真不一定會就這麽滅亡。
最起碼,如果當年一直是趙匡胤一脈當皇帝,那趙構那個時期坐在皇位的可能就是個正常人。正常人肯定不會殺岳飛,這樣再拉胯也能收回北地啊。
有了北地再徐徐圖之,歷史說不準就改寫了。
Advertisement
趙匡胤已經沒心思去看到底是金還是元一統天下了,有區別嗎?反正宋已經亡了。
他也不想再搭理傻缺弟弟了,沒必要,他弟弟已經不是皇室子弟了(趙匡義:這就決定了嗎???)。
之前還有朝臣勸他不要因為區區皇位日後會落在晉王一脈這樣的理由褫奪同胞兄弟的王爵,容易落人口舌。
現在呢?他倒要看看還有誰敢給趙匡義求情。
宋初朝臣們:……
啊這,其實他們當初求情還真是打了一點小九九來着。
一方面确實是為了官家的名聲考慮,另一方面嘛,畢竟天幕也沒說晉王之子趙恒到底是怎麽登上帝位的。
萬一是官家的子嗣早夭,沒得選呢?要是提前把晉王搞掉了,以後沒了皇位繼承人選可怎麽辦?
趙匡美:呵呵,當我不存在是吧?
沒了他趙匡胤和趙匡義的子孫,不是還有我嗎?
趙匡美現在的心情大約就是這樣的,眼看皇帝二哥好像要絕嗣了,晉王三哥也被兒孫拖累到沒前程了,那不就顯出他來了?
趙匡美心中雀躍,但也不敢表現出來。他怕被二哥收拾,畢竟他也有在悄悄祈禱二哥确實是絕嗣了,而不是出現別的情況。
能當皇帝誰不想當呢?兒孫當也成啊,說不定自己能落個追封!
趙匡美萬萬想不到,趙匡胤的子孫好得很。皇位旁落純粹是趙匡義搞了出“斧聲燭影”來,所以他只怕是沒機會上位了。
趙匡胤眼睛一掃在場衆人,把他們的小心思看了個明明白白。
他冷笑一聲:
“還有誰沒發過彈幕嗎?替朕問一句,澶淵之盟、莫須有和紹興和議都是什麽意思。”
之前的彈幕資格也不是所有人都輕易用掉了的,總有人想着是不是留在手裏還有別的用處。這會兒一聽官家吩咐,立刻有幾人出列應是。
他們商量了一下,分開來問,一個個地試探,看會不會被屏蔽。
之前就有人試過在天幕上詢問未來之事,結果被屏蔽了,失去了發彈幕的機會。這一次的詢問他們也不太看好,感覺依然會是同一個結果。
事實證明确實如此,系統自動判定該彈幕違規,沒有通過。
不過也不是一點成果也沒有
的。
巳蛇老師單獨發了一條置頂彈幕:
【有關大宋的一系列事件,感興趣的可以在下課之後參與補課,到時候會簡單講講。】
當老師的怎麽能不搞補課呢?所以巳蛇老師搞了。
但補課也不一定非要一五一十詳細地給人講,因此它準備稍微解釋一下大家關心的幾個詞語,具體就暫時不說了。
先給他們透個底,做好心理準備。以後的頻道裏提到具體經過的時候,他們應該就不會被氣到昏厥了吧?
趙匡胤心平氣和地點頭贊同:
沒錯,畢竟那個時候趙匡義已經帶着他的兒孫滾蛋了,那他就只是朕的一個錯題集。
過分樂觀的趙匡胤壓根想不到簡化版的描述和具體經過之間有多天差地別。
別說是看完簡介之後氣過就不會再氣了,多少人明明都看過完整經過了,再看一遍依然要氣瘋。
忽必烈幸災樂禍地想着,趙匡胤別直接給氣死了吧。那樣可就便宜趙匡美了,也不知道趙匡美兒孫比趙匡義的好還是更爛。
他嘗試着發了個彈幕問候趙匡胤:
「宋太祖你還活着嗎?」
看到彈幕的趙匡胤:……
趙匡胤也不想再留着自己那個彈幕資格做底牌了,咬着牙回了一句:
「你爹我好得很!」
沒辦法再回嘴的忽必烈:……
趙匡胤發完之後卻是神清氣爽。
還別說,當這麽多人的面占人便宜是挺爽的。
他之前還覺得在彈幕上互相喊兒子太幼稚了,現在才發現,一件事情能飛快流行起來,确實是有它的道理在。
去他的留後手,破彈幕什麽內容都不讓發,留着也是浪費,還不如拿來打擊對手。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個忽必烈之前在新聞裏出現過,是那個元朝的皇帝。既然是奪了他大宋江山的元朝人,讓他喊一聲爹都是給他臉了。
畢竟按照他倆的年齡差,該喊祖宗才對。
忽必烈郁悶地看向臣下:
“你們……”
臣下紛紛搖頭:
“別問我,我早發過彈幕了。”
在場的絕大多數都是脾氣火爆的草原人,哪裏能忍得住不發彈幕?第一時間就找兒子去了。
忽必烈已經是憋得最久的那個。
忽必烈無語極了,這群家夥還真不靠譜。
“大汗,您可別和他吵架了,先看看歌詞吧。”①
有人甕聲甕氣地說道。
他們大元的歌詞可也沒好到哪裏去。
忽必烈定睛一瞧——
“行暴政”“起義”“瞬而崩塌”
…………
元朝衆人面面相觑,一時間不知道該說啥。
有人掐指一算,驚呼了一聲:
“八十九年!”
從一統天下到大元滅國,還不足百年。這還不如大宋呢,大宋好歹支撐了那麽多年。
忽必烈血壓上來了。
連忙有文臣上去扶他:
“陛下莫急,這只是統一到滅國,您定國號時還在此之前,更不提太祖建立政權還要更往前推幾十年。”
忽必烈最近吃多了葷腥,是真的高血壓。他頭暈目眩,還不忘回怼一句:
“按這麽算也才一百六十多年,你以為這很多嗎?”
文臣不說話了。
這不是好歹有個心裏安慰嘛。
這回輪到朱元璋笑裂了:
“他元朝還好意思嘲笑大慫,他倆兩個極端,各自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太子朱标懷疑自己是不是聽岔了。
剛剛父皇說的是“大慫”吧?還是說大宋的時候不小心嘴瓢了?
但不管他說的是什麽,現在都不是嘲笑人的好時機。先看看大明的歌詞吧,別一會兒和元朝一樣自打臉。
也怪天幕放出來的完整版歌詞并不“完整”,它都是根據播放來同步更新的。視頻沒唱到的部分就暫時隐藏,只能往前翻看已經出現過的詞,否則哪還能有這個烏龍。
朱标懷疑這是主持人故意的。
朱元璋卻覺得他大明再怎麽拉也不可能和大宋比了。
證據就是到了他大明的部分,歌曲不僅補了一句聽不太懂的戲腔念白,曲風還從之前的婉轉哀傷變得歡快起來。
這代表什麽?代表他大明是不同的啊!
朱元璋美滋滋地去看歌詞。
嗯,第一句是誇他老朱驅除胡夷人克複中華的,誇得真好聽。
第二句還是誇他老朱的,說他收複了燕雲,李世民看了都得拍手叫好。
李世民:……
看在之前明太祖把他改成開國皇帝列入太廟的份上,就勉強誇一誇吧。
害,其實也确實該誇,收複燕雲功勳很大的。可惜沒有發彈幕的次數了,不然他肯定要公開表揚一下的。
老朱沒得到誇獎也不在意,繼續往下看。
第三句還是誇,說五次禦駕親……等等!這不是誇他老朱的!
朱元璋夢中驚醒:
“這是啥?上面是不是寫着成祖親征?”
朱标欲言又止。
他不僅看到了明成祖禦駕親征五次,還看到了這個年份,就在二十年後。
區區二十年,能換幾代皇帝?
朱标默默看向之前給他們老朱家狠狠漲了一波臉的“征北大将軍”朱棣。
朱棣二臉懵逼:
“大哥你看我幹哈?”
他不開口還好,一開口他老爹朱元璋就反應過來了:
“五次出征,怎麽那麽像老四日後幹過的事情?”
雖然歌詞沒寫成祖具體是親征那一塊地方,但他大明最大的敵人不就在北邊嗎?正好和征北大将軍對上了。
不過這個時候,朱元璋還是心裏存了一點僥幸的。
“會不會是兩個人恰好都出征五次?或者老四其實後頭還有第六次第七次,只是天幕還沒說到?”
朱标不想打擊他爹,但是這個年份遲早會暴露。
于是只好殘忍地搖搖頭:
“成祖應當就是四弟了。”
想想覺得四弟可能要倒黴,他又補了一句:
“不過四弟不像是會造反的人,或許他是在當征北大将軍的時候北征五次。後來大明江山出了變故,他又力挽狂瀾上位,得了成祖的廟號。”
按照歌詞的春秋筆法,其實也說得通。畢竟之前發生在漢末的官渡之戰,歌詞裏寫在了三國部分。
朱元璋剛想點頭,很快又發現不對:
“要真有人篡位,大明中間不該插一個其他朝代嗎?”
朱棣嘴快地回道:
“那他沒篡位成功吧,可能就是把大哥的子孫弄死……額……”
後知後覺反應過來自己說了啥,朱棣覺得吾命休矣。
他看看老爹,很好,老爹果然一臉陰雲密布,仿佛下一秒就要弄死他的樣子。
再看看大哥,被他詛咒了兒孫下場凄慘,大哥臉上的微笑也變得危險起來。
朱棣:QAQ
明太祖位面在打朱棣,明成祖位面在幹什麽呢?在團團轉。
永樂大帝轉了幾圈被他覺得眼暈的好聖孫拉住了。
“皇爺爺,您歇歇吧。遲早都會暴露的,能瞞這麽久已經很
不錯了。”
朱棣嘆氣:
“天幕都幫我瞞了那麽多回了,怎麽不多瞞一瞞?”
也不知道你曾爺爺現在是不是氣壞了。
“老爺子氣壞了不要緊,可別把年輕的我給打壞了。”
朱元璋:???你可真是個孝順兒子。
朱高熾心說爹您可閉嘴吧。
這麽大年紀了嘴上也沒見有個把門的,剛剛一不留神還把心裏話說出口了。
就這樣的,年輕時候得多讨人嫌?
估計挨打時還在嘴賤呢。
朱瞻基趕緊打圓場:
“不管怎麽說歌詞誇了皇爺爺呢,禦駕親征之後肯定還有別的好詞,來咱們看看……”
于是看到了“北狩”和“國勢日下”。結果就這,還是“英宗”時期。
英宗?英你個頭的英,他配這麽好的詞兒嗎?
朱瞻基可不管什麽反諷不反諷的,他反正就是不高興。
上一個“北狩”的還是雪鄉二聖呢,他明英宗什麽東西?這種事情居然還能梅開二度的。
大明的臉都給他丢盡了!
罵完之後朱瞻基想起來了:
“那個明英宗是不是之前《今日說法》提到過的朱某鎮?”
當時是怎麽說來着。
好像是“朱某鎮為朱某基之子,曾禦駕親征,卻頻出昏招,後為北方瓦剌人俘虜”。還有個叫門天子的“美名”。
那個時候朱瞻基就懷疑過朱某鎮是他兒子,現在越發感覺是了。
只是朱瞻基這會兒還沒兒子,也沒給兒子起過名字,不是太确定。
他看了一眼年份,算了算,感覺對得上。如果朱某鎮确實就是明英宗,那應該就是他的崽。
草(一種植物)。
提前得知自己兒子是雪鄉二聖一般的人物,這也太刺激了。這個感覺,可能只有宋太宗能懂。
宋太宗位面的趙光義:勿cue,朕現在還不知道雪鄉二聖幹過什麽,謝謝。
對于好聖孫的複雜心情,朱棣是沒空去讀懂了。他現在氣傻了都,這歌詞寫的什麽鬼?
什麽叫“效先帝”?這明英宗要不要臉啊?他自己沒本事禦駕親征給人捉去北狩了,還好意思宣稱自己是“效仿先帝”的?
雖然不知道這個倒黴鬼先帝是誰,但朱棣覺得,前頭的皇帝湊合湊合都能稱先帝。
這麽一來,他朱棣風評被害啊!
先帝本人·明宣宗位面的朱瞻基,此刻不想說話。
他單知道蠢兒子是叫門天子,沒想到這家夥叫門之前還不忘扯他老爹下水。
好孝子,真是孝死爹了。
幸好緊接着那句歌詞帶了“中興”二字,似乎是挽救了大明。
雖然剛高興兩秒鐘,又是一個暴擊——
“世宗不視朝”“崇道誦法”
朱瞻基:……
天幕表示別急,你們大明就和過山車一樣,上上下下,這才哪兒到哪兒。
下一句是寫萬歷年間改革有成效的,下下句是寫崇祯年間不敵天罰的。
這還是寫得含蓄了,都沒提萬歷年先中興然後緊接着皇帝親政就開擺,學世宗一樣不上朝。也沒提木匠皇帝之類的學習前輩優秀經驗,一起開擺的這些糟心事。
朱瞻基捂着胸口:
“保心丸!朕需要保心丸!”
之前的天幕都沒有那麽多令人氣血上湧的內容,多為私生活方面的調侃,和這次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鏡頭給了崇祯上吊一個特寫,并且難得出現了一句來自後世的彈幕——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
所有看懂了的大明
皇帝:……
朱元璋已經氣到打不動兒子了,這都什麽玩意兒。
老四家的血脈也太不穩定了,時好時壞的。真是讓他不知道是該生氣還是不該生氣,畢竟幾個有作為的皇帝是真挺不錯來着。
朱标倒是很理智:
“後世兒孫本就良莠不齊,便是漢武帝也不能免俗。更何況,也不知大明之後的所有皇帝是否都是四弟血脈,父皇也要考慮過繼的可能性。”
漢武帝劉徹:……這裏有朕什麽事?不許拿朕舉例子!
大明衆人并不在意被牽連的劉徹,紛紛跟着勸導起來。
“太子言之有理,且連天幕都說我大明滅亡是天罰。雖天罰之說已不可信,但也能窺見一斑。”
大家都知道這個“天罰”顯然不是真的天罰的意思,聯想到之前的崇祯鼠疫,約莫就是說各種天災人禍了。
這些事情撞到一起,換個有為之君也不一定能扛得住,更何況末代君主可能能力上也有點問題。
朱元璋頹然地跌坐回皇位上:
“咱就是生氣。”
可他也不知道該向哪裏出氣,還能和老天爺叫板嗎?
朱标搖了搖頭,沒有再打擊他爹。
其實他覺得天罰只是原因之一罷了,哪可能真就那麽倒黴僅僅因為天災滅國?想想如今父皇給藩王們定的優渥待遇,大明末年的隐患就可見一斑。
現在藩王和他們的子嗣數量還不算很多,但以後呢?人越來越多,花費的錢財就會越來越多。
到了王朝中後期,龐大的宗室子弟數量恐怕會拖垮財政,除非規定只給嫡長子發俸、或是只有前幾代才能享受朝廷奉養。
朱标覺得得跟父皇好好聊一聊了,把明明白白的數據擺在老爺子面前,應該能說服他。
明朝皇帝們紛紛看向後面清朝部分的歌詞。
這個時候他們也沒什麽看笑話的心情了,就想知道以後還發生了什麽事情,導致華夏大地變得像電影裏那樣滿目瘡痍。
然後看了半天,好像就一句類似窮盡奢靡的話,緊接着就是“嘉道衰”了。
莫非這之間有因果關系?
被點名的當事人乾隆:滾!朕奢侈一點怎麽了?絕不可能與朕有關!
他兒子嘉慶:是的是的,就是和我皇阿瑪有關,你們都去罵他!
他孫子道光:是的是的,就是和我皇瑪法有關,你們都去罵他!
乾隆:???
有人還沒看電影,便問:
“這後一句的列強是何意?”
看過的人就回答他:
“是西方那些厲害的洋人國家。”
問話的人:……
能耐了啊,別的朝代都是自己人之間互打,他清和西方打,還被打趴下了。
本來自己人之間打一打沒什麽,許多胡人祖上其實也是中原人,只是遷居草原太久成了另一個族群。
但是西方人不一樣,那是純粹的外人了。
丢人啊!
最丢人的還是那最後一句寫滅亡的——
[千年帝制散成沙]1
好家夥,直接給他們預告了電影結局以後的發展。
之前娛樂頻道放的那個電影可沒寫到後頭帝王消,現在大家倒是看到了。
皇帝們青筋直跳: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天幕開放的位面只到清的緣故?”
後頭沒皇帝了,而天幕是根據皇帝來選位面的。一個皇帝/天子/列國國君一個位面,清後頭沒了皇帝,自然也沒了位面。
他們心情複雜難言。
誰也沒料到,帝制竟然有一天會和奴隸制一樣,走向消亡。他們以為皇權
是會永遠存在,畢竟人類的階級之分和權利慾望從上古時期就開始了,從未泯滅。
那麽沒有帝制的後世,又是如何在這方面達成平衡的呢?
後續的歌詞告訴了他們。
但是歌詞太過籠統了,只能窺見歷史面紗下的一點點輪廓。
看着最後收尾的那句[一唱天下白,醒獅屹華夏],所有人松了口氣。2
幸好,結局是好的。
“天幕那個電影……”
皇帝們紛紛想起這個,琢磨着以後是不是還能看到更多描繪清之後的電影,這樣他們就可以知道全部的過程了。
大家看着黑下去的屏幕,心說應該結束了。正準備扭頭和周圍人說點什麽,天幕忽然又亮了起來。
這次從秦開始,一個朝代一句詞,全是誇的。
秦統天下、漢鑄脊梁、唐得敬仰、明服衆邦,以及,新時代新氣象。
其他朝代:???我呢??
秦漢唐明:你不行,不帶你玩。
夏商周晉隋等齊齊破防,還能這樣的?要寫就一起寫,憑什麽不帶他們玩?
等一下,別的就算了,晉你先摘出去,你沒資格發言。
趙匡胤:……
趙匡胤:hello,有人記得大宋嗎?
大宋還可以搶救一下啊!不是說大宋經濟它繁榮嘛!
秦漢唐想起來了:
“對了,之前不是說要補課講一講[改贈為納]的事情?現在就講吧,讓我們看看大宋都幹了什麽。”
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