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新聞:國防大業4
迎賓車開過,鏡頭給到了車上坐着的老兵們。
主持人在旁邊介紹:
【這些是建國初期的老兵。】
衆人了然,應該是參與了當年那些重要戰役的老兵。這麽多年過去了,很多老兵已經去世,剩下還活着的真的是非常稀少了。
這些人的存在就代表着當初的峥嵘歲月,也代表着那些榮耀榮光。更代表着的國家從沒有一刻忘記這些士兵,一直都記得他們的功勳。
開國皇帝們同時看向自己周圍的老将。
王翦等人:……
不了吧,他們并不想坐在車上被人圍觀。雖然很榮耀,但是總覺得很尴尬。
王翦連聲表示:
“老臣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
開國功臣有很多個,不一定非要讓老兵上。他覺得蒙恬李信之類的年輕人也很不錯,這樣出風頭的事情也該交給他們。
始皇不贊同:
“老将軍功勞最高……”
王翦立刻把兒子賣了:
“不如讓犬子來替老臣上去?”
王贲:……
Advertisement
果然是親爹啊!
帝王和将軍的争論終止在群衆游行的開始。
這些方陣中的雕塑大家看不懂含義,不過看着雕塑周圍興奮的随車群衆,不少人還是被感染了。
他們還以為上去走方陣的都是板正的軍人,全都要步伐整齊、威嚴肅穆。結果群衆方陣出來之後,明顯沒那麽多規定了。
群衆們揮舞着不同顏色的扇子、花球,興奮得像是在過年一樣。百姓們從沒見過在大官面前這麽放得開的民衆,都看愣了。
好像很好玩的樣子?
接着,他們就看到一群腰上纏着紅綢帶的男男女女揮舞着綢帶跑了出來,在進行一種很新的表演。
百姓們:沒見過,感覺很精神的樣子。
唐太宗位面。
貞觀群臣沉默片刻,試探着問道:
“這個就不用學了吧?”
如果要安排舞蹈方陣,可以安排優雅一點。這種活蹦亂跳的舞蹈,大唐百姓可能欣賞不來。
代溝太大了,他們暫時還承受不住這麽歡脫的風格。
李世民再次聲明:
“朕沒有什麽都想學!比如唱歌,就沒準備弄。”
群臣:陛下還記得這一茬呢?
李承乾在旁邊敷衍地點頭:
“嗯嗯嗯,是兒臣理解錯了,您沒有。”
李世民:……
李世民還想說什麽,忽然被魏征打斷。
“陛下先不忙聊,看看天幕上這個是什麽車。兩個輪子就能騎,似乎不太難造。”
李世民定睛一看,确實,是兩個輪子的。男女老少騎在上面,用腳蹬着什麽,車子就自己往前走了。
“機關雙輪車?”
李世民來了興趣,這種車子他們搞清原理就能造啊,到時候百姓就多了一種代步工具。
不知道能不能造價成本壓低一些,讓百姓們能買得起。即便不能家家戶戶買一輛,一個村子能有一輛也好啊。
這種車子應該可以短途代步,改造一番就能多個裝東西的位置。而且它前進起來明顯比人用雙腿走路要快。
房玄齡觀察片刻,說:
“這個車子應該更适合平地使用,路況颠簸的話,就不太方便了。”
杜如晦有不同意見:
“路況颠簸應該也能用,只是用起來沒有在平地上那麽舒服。能代步能載東西就行,總比沒有好。”
大唐的官道還是比較平整的,颠簸的多為鄉間土路。但是只要不是
坡度特別大,颠簸就颠簸呗,能騎就行。
後世從近代一直到21世紀,鄉村路況也沒好到哪裏去。只要去過農村的人就會知道,那些鄉間土路普通自行車照樣能騎。
群臣們想象了一下土路騎兩輪機關車的情況。
大概就和乘坐沒有什麽減震能力的馬車、然後在不平整的土路上前進差不多。能把人颠個半死,但是比起走路,權貴依然選擇坐車。
房玄齡迅速改變口風:
“克明說的對,這個可以推廣。”
百姓們應該不會嫌棄它颠簸,只是如何制作還得研究。而且要做到像後世這麽輕便好用,也不容易。
秦始皇位面。
始皇剛準備開口吩咐相裏墨。
相裏墨領頭人主動接下這個任務:
“複刻不難,但是其中鏈條得用金屬的,木質的磨損嚴重,使用年限會比較短。”
始皇不以為意:
“木質造價也低,更換部件不會耗費太大。先制做一部分送去鹹陽附近的裏正手中,李斯,你們出一個庶民借用的章程。”
以大秦的政策,庶民壓根不可能買得起兩輪車。所以始皇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過售賣,而是弄成官方租賃點,類似共享單車的模式。
以裏村為一個單位,由裏正負責掌管維護。這樣不怕人偷盜,而且不怕庶民使用時不愛惜。
始皇現在對于“解放勞動力”這個操作很感興趣,為此不吝啬多給庶民一些甜頭,幫他們省點力氣。
空出來的力氣,就可以幹更多的活。
比如全國的馳道還沒徹底修好,因為不能耽誤農人耕種。等到農人空出手來了,家裏不需要那麽多勞動力,自然可以派更多人去修路。
所以曲轅犁的制作方法什麽時候能公布?
始皇望眼欲穿,恨不得馬上快進到下一天,直接觀看技術頻道的節目。
但是他先看到的,是壹國兩制彩車。
看到文字,皇帝沒終于搞明白之前疑惑的點了。不是治而是制,他們放心了。
天幕還貼心地解釋了何為壹國兩制,是說讓那三個曾經被外人占據過的區域維持之前的資本主義制度,并不強行改為如今大陸的社會主義。
雖然暫時還不太了解這兩種制度的具體區別,好在比起最壞的預設,這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皇帝們并沒有因此就忽略了這幾個地區曾經被外人占領的事情。
一個國家要積貧積弱到什麽地步,才會淪落到被外人占領?
而且是天幕中只提到了港和奧,說讓他們堅持這個方針,沒有提到苔。再想起之前說的沒有完全統一,顯然是苔島流落在外。
皇帝們:……
可惡,別讓朕知道是哪國龜孫幹的好事!
在始皇的設想裏,是西域小國。一想到西域小國那麽弱小還能侵吞中原,更生氣了。
劉徹倒是知道一些絲綢之路末端的西亞國家,是有一些實力還能看的。這個消息他知道的也比較晚,畢竟絲綢之路也是這級來年才成功開辟的。
如果是西亞那些國家幹的,那他們是從絲綢之路過來的,還是別的什麽路?
劉徹苦思冥想沒有結果,只認清了一件事。西亞那邊必然是發展到了很強大的地步,畢竟兩邊離得實在太遠了,無論是走絲路還是哪裏,都得有本事才行。
“現在滅掉西方各國不太現實。”
衛青見陛下這個樣子,以為他想把西方各國一起打了,趕緊勸道。
劉徹擺擺手:
“沒必要打,打了也是白費力氣。”
他還能殺光所有的番邦人嗎?那些國家就算滅了,等到千百年後,還會重新建立別的國
家,沒有意義。
與其這樣勞民傷財地發動戰争,不如換個法子。
劉徹目光灼灼:
“你們說,經濟戰怎麽樣?”
管仲那個經濟戰可太厲害了,他一直非常警惕。
國內重農抑商是國內的事情,外頭又沒搞這個。他完全可以利用絲路将國內一些成本低廉的東西包裝成昂貴商品賣過去,把他們的金銀財寶全部攬過來。
外國沒了錢,自然很難發展得起來。畢竟那些火藥一類的東西,研究起來哪個不費錢?原材料就很貴了!
否則丹藥也不會成為帝王權貴的特供。
衛青不懂經濟,但他聽着覺得好像可行,于是扭頭去看負責財政的大司農。
大司農沉吟片刻,提議:
“那便賣絲綢吧,它價格昂貴但輕便易于保存,更易于運輸。這條路也可以絲綢為名,[絲綢之路],說起來也好聽。”
光聽名字不像是用來打貿易戰的商路,可以拿出去糊弄糊弄那些西方人。
劉徹十分滿意:
“不錯!回頭你再想想其他适合的商品,光絲綢還掏不光西方的金銀存量。”
如今他們有天幕的技術頻道幫助,就算西方有什麽他們沒有的好東西,也不用花重金購買。
劉徹摩拳擦掌地想着,以後金銀只會大批量流入,不會大批量流出,拖垮西方各國指日可待。
想到絲綢之路的當然不僅是劉徹,後世早就把絲綢之路玩出花樣來了。
李世民比劉徹還自信,畢竟他大唐對周邊的威懾力還是很強的。等他打完東突厥,這個威懾力只會更強。
到時候唐人來往絲綢之路,必然無人敢犯!
李世民翹首以盼:
“希望技術頻道多分享一些易于長途運輸的商品,瓷器一類的太容易損壞了。”
在皇帝們商量經濟戰的時候,百姓們倒是看熱鬧看得不亦樂乎。
“剛剛那個什麽衆志成城的車,你們聽到沒有?說是上頭還有大夫,張神醫,要是咱們大漢也辦這個閱兵,以您的本事,肯定能上!”
年輕的張仲景幹笑一聲:
“那就借你吉言了。”
他并不覺得如今的大漢還會有閑心辦這種慶祝會,先不說大漢都亂成什麽樣了,就算不亂,好像也沒什麽值得慶祝的。
慶祝董卓能沒弄死小皇帝自己先死了嗎?
還是慶祝各地雖然州牧擁兵自重,但是并沒有真的把皇帝推翻?
村民完全沒發現張神醫的腹诽,他們繼續樂呵呵地看着。
下一個彩車、下下一個彩車,各種稀奇古怪的彩車過去,他們只能看個樂呵。天幕的講解許多百姓半懂不懂,但是這一點都沒有影響他們看得高興。
湊熱鬧嘛,足夠熱鬧就可以了。
“那個我也會!”
忽然一聲驚呼驚醒了半個村子。
大家定睛一看,是舞獅表演。
提到這個他們可就不困了,舞獅表演他們都看過,村裏還有人為了營生學過呢。①
學過的村民樂天地暢想起來:
“看來我也有機會去參加這個呢,我舞的不比他們差!就是我的獅子頭沒他們的好看,要是我有他們這個樣子的獅子頭,出去表演肯定能賺更多的錢。”
張仲景:……
所以到底該怎麽告訴充滿希冀的村民,大漢應該不會折騰這種慶典?
好在不用他多說什麽,村民已經自己把先前的事情忘了,開始認真研究起天幕裏的那些人是怎麽表演舞獅的。
他一邊學一邊嘀嘀咕咕:
“我要多學點,這個好看,下次出去表演肯定能得到更多賞錢
。”
行吧,能學到點知識也是好的。
張仲景放心了。
【接下來向我們走來的是“偉大複興”方陣。】
這一段方陣裏的高鐵、天宮、蛟龍等名詞介紹聽得皇帝們頭暈目眩。
“等等等等,記不過來了。”
這段過得太快了,天幕就提了一句名字,然後在旁邊搭配文字解釋。可是它提到的名字太多了,每個都有一大段解釋,一雙眼睛哪裏看得過來?
幸好明天還有重播,可以随時暫停研究。
這一段的彩車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緊接着來的那個什麽魔方車的介紹裏,就提到了區域協調并進、共同發展。
朱棣掰着指頭數: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
京津冀這個推測應該就是他的京城附近這塊,作為京都區域,确實應該作為發展中心之一。
那個長江三角洲,顯然就是之前的南京應天府一帶。作為先前的京城,肯定也要發展的。
珠江三角洲不知道是哪裏,先讓人查查珠江是什麽地方。
至于東北……
朱棣看向東北方向,如今的東北還被攔在長城外頭,是異族人的地盤。想發展還得先把他們打下來,可沒那麽容易。
“後世可以将東北納入重點發展地區,應該已經解決異族隐患了吧?”
朱瞻基十分向往地說道。
朱棣也充滿向往:
“東北雖然苦寒,但咱不嫌棄啊,地盤能多一個是一個。”
更何況能被後世列為重點發展區域的地方,絕不可能只是酷寒之地。一定還有他們沒發現的好東西,可能是某種礦藏,也可能是別的。
反正先記下,有機會就去尋摸尋摸。
要是有好東西,他也不介意偷偷把長城外擴一點,将礦産納入長城內。這樣不用費勁占領整個東北,就能撈盡好處了。
嘿嘿嘿。
關外的鞑靼們自然也對東北的資源眼饞,但……不好意思,他們沒有那個能力探查土地中蘊含的礦藏。
這樣的技術工種對于游牧民族來說實在是太難培養了。
得先去中原搶幾個人才來……
幾個還不夠,光探查到,不會開采也不行。而且開采之後,找不到哪裏能用也是白搭。
關外的環境實在惡劣,也沒有多少成規模的城市,城市中的産業也是非常零散,不成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拿着煤礦他們也沒法大規模煉鐵,只能大規模燒煤取暖。
這個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他們堅定了重新入主中原的決心。
朱元璋朱棣冷笑,不怕你們來,就怕你們跑遠了躲起來,沒法一網打盡。
然後雙方就聽見天幕說:
【接下來這個是民族團結方陣,五十六個民族代表組成,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等。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雙方:…………
反應過來之後——
朱元璋朱棣:呸!誰和鞑靼是一家!
鞑靼們:呸!誰和中原人是一家!
天幕繼續拆臺:
【如今苗、滿、蒙等,都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大家相親相愛團結共進。】
【以蒙古族為例,它是我國北方著名的熱情好客民族,國民都非常喜歡去蒙古草原游玩。在熱心豪爽的蒙古兄弟的帶領下體驗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品嘗蒙古族的傳統美食,是去蒙古草原的必備行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美麗草原是愛好旅行的國民絕不會錯過的景致,在蒙古包裏居住、吃着當地人精
心烹制的烤全羊、羊奶點心,這樣的體驗非常難得。】
“熱情好客”的鞑靼:……
朱元璋朱棣:噗噗噗噗,原來後世的鞑靼原來這麽和善可親嗎?那确實是咱的好兄弟,是咱錯怪他們了!
這後世的蒙古人就是和現在的不一樣啊,很有思想覺悟。果然還是後世好,連其他民族都這麽可愛。
什麽時候鞑靼們也能這麽和善熱情就好了。
話說讓天幕去多找幾個後世的蒙古人來給他們開課洗腦,這樣能不能行?
鞑靼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