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娛樂:八卦轶事5
漢高祖時期。
“漢武帝劉徹?”
劉邦豎起耳朵,感覺這個應該是他老劉家的種。
蕭何欲言又止。
劉邦睨他:
“想說什麽就說吧,乃公承受得住。”
蕭何:“男人和女人都講過了,接下來……”
劉邦驚得一下子站了起來:“淦!”
這什麽丢人現眼的兒孫?你喜歡男人直接養男寵啊,和太監親親我我算個什麽事?
咱老劉家不介意你男女通吃,反正你祖宗我也有男寵。但是,太監不行!
張良輕咳一聲:
“陛下勿擾,這些應當都是後世編撰的,您想想始皇和太宗。”
兩位都因為和朝臣關系親密,被人拿出來浮想聯翩。照這麽看,或許那位漢武帝也只是和太監舉止稍微親密了一些。
劉邦搖頭嘆息,他不是沒想到這一點,但他還是覺得丢人。和誰舉止暧昧不好和太監,真是拎不清。
漢景帝時期。
劉啓看着身邊俊秀的少年太子,神情十分憂慮。
Advertisement
正好十四歲卡在節目底線上不能看八卦欄目的劉徹疑惑回頭。
“父皇?”
劉啓搖搖頭:
“無事。徹兒,你且繼續看那三國演義,看看我漢家江山到底是怎麽沒的。”
因為兒子年齡不夠,劉啓便幹脆安排他去看看其他的劇集。沒想到随便一翻,就發現裏頭的《三國演義》正是演的漢朝末年之事。
哪怕其中有大量杜撰的成分,也能看出不少問題來。而且劇中也提到了一些西漢時期的事跡,同樣可以記錄下來,慢慢研究。
劉啓想着,親近宦官問題不大,現在看演義更要緊一些。等到節目結束,再提點兒子不遲。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劉徹和他的男人女人們》。】
劉徹:……
“噗。”
也不知道是誰沒忍住,發出了非常輕微的噴笑聲。劉徹陰沉地看過去,沒找到笑出來的那人。
可惡,朕與說書人不共戴天!
【說起劉徹啊……】
“等會兒。”
劉徹非常不滿:
“別人的開場都有兩段描述,憑什麽到了朕就沒有了?就那個他怎麽怎麽樣,她們怎麽怎麽樣的開場白。”
衛青萬分無奈:
“陛下,這個就不必争了吧?”
沒有這種一看就很扯的開場不是挺好的嗎?
劉徹:“朕可以不要,但它不能不給!”
別人都有就他沒有,這不就顯得他很沒面子嘛。
衛青:……我就多餘搭理他。
事實證明,劉徹再怎麽抗議也并不會得到天幕的回應,說書人依然在自顧自往下講。
【說起劉徹啊,就不得不提他那句:“吾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雖然這話是後人杜撰的,卻也能看出劉徹平時是個什麽作風了。】
【但,你以為他只喜歡女人嗎?不是的,他還有很多著名的男寵。】
【下面,我們先講幾個很有名的後妃。她們的故事七分真三分假,不過不重要,反正後世人都覺得是真的,劉徹本人的意見無人在意。】
劉徹:???
【劉徹創造了三個成語典故,這個三個典故都和女人有關。第一個,也是最出名的一個,就是“金屋藏嬌”。】
劉徹:草,什麽東西?
這個金屋是他理解的那個金屋嗎?那嬌是指的誰,還是泛指漂亮的姑娘?
劉徹根本想不到自己的第一任皇後,因為陳阿嬌這個名字是《漢武故事》杜撰的。
【根據《漢武故事》一書的記載,劉徹六歲時他的姑姑館陶公主見他直盯着周圍的美貌宮女看,于是問他要不要從中挑一個日後給他做妻子。】
劉徹:不,朕六歲的時候沒有這麽好色!
【劉徹拒絕了。】
劉徹:哼,朕就知道。
【然後館陶公主又問他,自己的女兒阿嬌如何。劉徹答:“若得阿嬌作婦,當金屋貯之也。”】
【金屋藏嬌,由此而來。】
劉徹:…………
劉徹忍不住回憶了一下自己六歲的時候有沒有說過這種話,但是想不起來。
開什麽玩笑,正常人誰記得六歲時候的事情?除非印象非常深刻,不然大部分都忘幹淨了。
劉徹便問起居郎:
“有這段嗎?”
起居郎無語半晌,才硬着頭皮提醒:
“起居注是從您登基才開始記的……”
意思就是你當皇子時候說過什麽起居注裏沒有,想知道自己去問館陶公主去。
劉徹當然不會去問,他覺得自己應該就沒有說過了。他要是真說過這話,以他姑姑嚣張的性格,必然會拿出來調侃他,甚至要求他兌現承諾的。
【館陶公主十分感動,于是決定幫助劉徹登基。多年後,十六歲的劉徹繼位,果真立了表姐阿嬌為皇後。】
【但劉徹是一個心中裝了萬千少男少女的男人,他怎麽可能為一個陳阿嬌而停留?最終,他還是辜負了阿嬌,辜負了他們之間的情誼。】
【元光五年,阿嬌被廢,幽居于長門宮。】
景帝時期。
已經和王娡母子結成聯盟,就等大外甥登基的館陶公主:???
劉徹!你個負心薄幸過河拆橋的混賬東西!
劉啓再一次側目看向自家太子。
太子劉徹皺眉:
“父皇?您又怎麽了?”
劉啓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劉徹:?
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父皇今天都什麽毛病?
“沒什麽。”
劉啓覺得自己應該相信兒子。
他姐姐館陶一向嚣張跋扈,徹兒應該不會單純因為個人喜好廢立皇後。畢竟陳阿嬌背後的勢力不小,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廢的。
劉啓眉頭微皺,大致猜到了真相。
看來得想法子殺殺阿姐的氣焰了,過于嚣張只會害人害己。
【在此,需要聲明一點,金屋藏嬌這個故事是後世人編撰的,沒有史料證明其真實性。《武帝故事》這本書錯漏很多,應該和話本是差不多的性質。】
【但是,陳阿嬌被廢這件事是真的。雖然和負心薄幸沒什麽關系,純粹是政治鬥争的結果。】
劉徹攤手:不然呢?
後人不會真以為朕是會個為情昏聩的渣男吧?
要不是阿嬌多年無子又弄巫蠱之術害人,他也不能那麽順利地把人廢掉。
還有她和她娘的嚣張跋扈,劉徹是真的受夠了。沒有皇帝能夠容忍有人天天仗着從龍之功四處蹦跶,但館陶公主偏偏就愛這麽幹。
【第二個典故,“傾國傾城”。】
先前才被科普過傾國傾城這個詞是什麽意思的先秦衆人:哦豁,是那個北方佳人嗎?
【寫下傾國傾城這首歌的人叫李延年,他的妹妹十分美貌,此歌就是為她而作。憑借這首歌,李氏果然得到了劉徹的關注,成功入宮封為夫人。】
【可惜天不假年,李夫人在産下一子之後便病逝了。劉徹十分心痛,令其以皇後之禮安葬,還将她的畫像挂在甘泉宮中睹物思人。】
【不過睹物思人也不影響他劉徹“不可一日無婦”就是了。】
劉徹不滿,難道他堂堂皇帝還要為了一個女人守身如玉不成?
而且他讓李夫人以皇後之禮下葬是因為人家給他生了個兒子,和受不受寵沒關系。要說真愛,對不起,他劉徹沒有這個玩意兒。
不過說起李夫人,也幸好對方已經去世了。不然每次看到她都要想起被後人改得面目全非的《秦王侵城曲》,劉徹真的會萎。
滿朝文武不動聲色地吃着茶點看着戲,心裏直呼這次沒白來。
——對不起,但是看陛下無能狂怒真的很有趣。
【最後一個典故呢,則是“尹邢避面”,比較生僻,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這個典故說的是劉徹有兩個寵妃,一個姓尹一個姓邢,兩個人喜歡争風吃醋鬧矛盾。劉徹嫌她們鬧騰,就下令不許二人再見面。】
【後來尹夫人自恃美貌,非要和邢夫人比一比到底誰更有美麗。劉徹滿足了她,讓兩人再次見面。結果尹夫人自覺不敵,自慚形穢下主動選擇了避讓。】
說道這一段,劉徹可就不生氣了。
他不僅不生氣,還很得意。
“是朕英明神武,讓她們兩個不再碰面。你們看,這不就成果斐然嗎?尹夫人都學會自我反省了。”
群臣:啊對對對。
沒有什麽能打倒武帝陛下的厚臉皮。
對了,陛下的谥號原來是武帝麽?倒是很貼切啊!
此時霍去病剛剛封狼居胥回京,是漢武一朝武德鼎盛的那一年。因為已經把匈奴打老實了,大家才有心情坐在這裏談天說笑。
不過他們很快就笑不出來了。
【除了以上述三位女子之外,劉徹的後宮中還有兩位頗有分量的皇後,也很值得一提。】
皇後?還是兩位?
朝臣們面面相觑。
陳皇後之前已經說過了,以皇後之禮下葬的李夫人也說過了,就算她被追封皇後也肯定不是天幕提到的二人之一。
如今在位的衛皇後肯定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誰?難道說後期衛皇後薨逝,陛下又立了一位?
衛青和霍去病斂起笑容,心下忍不住擔憂了起來。
【這兩位皇後分別是衛皇後和鈎弋夫人,前者我們放到後面再說。】
衛霍:……
他們懷疑說書人是故意在吊人胃口。
【後者是劉徹巡行至河間時收入後宮的,大概在衛皇後去世前兩三年入的宮。】
【一年後,她為62歲的劉徹生下了最小的兒子劉弗陵。八年後,劉弗陵被立為太子。】
吃瓜群衆:……?!
吃瓜群衆們不平衡了,憑什麽這個叫劉徹的狗東西能活到六十多不算,這麽大年紀還能再生個兒子?
不過也有精明的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子少母強,劉弗陵出生時他的父親已經六十多歲了,還有幾年好活?等到他繼位時,他自己年幼,母親就可以順理成章把持朝政了。
什麽你說劉弗陵不一定能上位?都立為太子了,那可是劉徹七十歲的時候立的太子,肯定是為了讓他接班啊,不然玩呢?
說書人證實了他們的猜測:
【劉弗陵繼位,追封鈎弋夫人趙氏為太後。】
漢武群臣:等一下,怎麽就跳到追封了?鈎弋夫人什麽時候死的?
還有還有,他們的衛太子劉據呢?是不是陛下活得太久開始猜忌太子了,所以才讓年幼的弟弟摘了桃子?
【時間回到立太子的一年前。】
【劉徹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但幼子劉弗陵還小。為了防止年輕的母親把持幼帝,劉徹一手策劃了鈎弋夫人的死亡,随意找了個由頭将人賜死。】
【可憐鈎弋夫人受寵七年,終究是沒能在這個涼薄的男人心中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劉徹什麽都做得出來。】
劉徹撓撓臉,假裝無事發生。
“都看朕做什麽?”
劉徹瞪了一眼偷偷看自己的朝臣們。
他可是為了江山社稷穩固才這麽幹的,哪怕是祖宗知道了也得誇贊他。
祖宗們确實在“誇”他。
劉邦:“這小子不錯,知道不為情愛所困。不過怎麽立個這麽小的兒子當皇帝?他沒別的兒子了嗎?”
說起這個劉邦就糟心,他也覺得自己沒有合适的兒子繼位。
雖然他嘴上老說劉如意像自己,但是劉邦其實心裏很清楚,劉如意目前還不行,穩不住大漢江山。
要是給如意多一點時間成長,或許還能有戲。可要是他劉邦不幸早死,那麽他除了呂雉別無選擇。
是的,除了“呂雉”別無選擇,而不是除了“劉盈”。
在那種情況下,只有呂雉能夠平衡朝中的三股勢力,讓大漢江山延續下去。
年輕的劉如意暫時還做不到這一點。他上位後大漢只會因為諸侯王和功臣們擁兵自重而分崩離析,恢複到春秋戰國那種群雄割據的形式。
劉邦煩惱地推開懷裏的戚夫人,心裏埋怨她生的兒子還不夠優秀,不然自己哪裏需要向呂雉妥協?
結果第一個煩惱還沒解決,第二個就緊跟着出現了:
【劉徹殺死鈎弋夫人這件事做對了嗎?他成功阻止了大漢天下被他人掌控嗎?】
【只能說成功了一半,因為沒有鈎弋夫人還有個權臣能夠随意廢立皇帝啊(狗頭)。】
劉邦:……乃公決定收回剛剛對這小子的誇獎。
劉啓:……兒子你到底怎麽想的?只顧着防備後宮沒顧上防備前朝是吧?
劉徹:……是啊,朕未來到底是怎麽想的?朕也很費解啊!
說書人大喘氣:
【雖然權臣廢立的不是劉弗陵,而是在劉弗陵死後折騰他的兒子們。但是這不重要,畢竟權臣是劉徹當初給劉弗陵選的托孤大臣嘛。】
三人:……
你妹!這個很重要!
漢昭帝劉弗陵默默扭頭看向霍光,雖然天幕沒明說,但他總覺得說的就是霍卿。
霍光坦然地回望劉弗陵,這位天子手裏又沒有實權,他怕什麽?
劉弗陵默默收回視線。
算了算了,死後的事情他管不了。
反正霍卿也沒有當皇帝的想法,他就想當個權臣。而且天下被他治理得還不錯,他除了接受還能怎麽辦呢?
【說完鈎弋夫人,我們再說說劉徹的男寵。】
還等着聽衛皇後怎麽就死了的衛霍:……
确定了,天幕就是故意吊人胃口的!
這可冤枉222了,現在不說衛皇後是因為衛皇後要和“衛皇後”衛青還有“霍太子”霍去病一起說啊。一家四口,整整齊齊,誰也不能少,提前說了衛皇後容易劇透。
不過如今說的是劉徹在正史上确鑿風流韻事,衛霍這個屬于野史中的野史,肯定不能放在一起講的。
【劉徹一共有兩個記錄在冊的男寵。其他沒記錄的具體有多少未可知,但是肯定不少就是了。】①
【兩人中,第一個是韓焉。他是戰國時期韓國王室的後人,曾祖父是韓王信。而韓王信又是韓襄王的庶孫。】
被點名的韓王們:噗——
一口血吐了出來。
好兒孫你幹什麽不好為什麽去給人當男寵???
【另一個是李延年,就是李夫人的兄長。曾經受過宮刑,頗擅音律。】
劉徹:噗——
一口血憋在喉嚨口。
很好,這下真成《劉徹和他的太監》了,萬幸的是這裏面沒有“們”,就一個太監。
漢初。
劉邦:…………
劉邦懷疑人生:
“所以乃公這個兒孫真的和太監搞上了?”
張良:…………
張良選擇了沉默,仿佛之前安慰劉邦那些傳言都會被澄清的不是他。
澄清是澄清了,但是澄清的方向反了。
最後還是蕭何硬着頭皮勸道:
“武帝有記載的男寵只有兩個,沒記載的只會更多,這麽多人裏出一個太監還是很正常的。您不如想點開心的事情,比如武帝這個谥號或許代表着我大漢打贏了匈奴收複了河套呢?”
劉邦這才勉強高興了一點。
至于武帝可能只收複了一點犄角旮旯地區,或者武這個谥號是反諷,這種可能性就暫時忽略吧。
【好了,開胃小菜結束,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劉徹:什麽?這才開胃小菜???
吃瓜群衆:什麽!這才開胃小菜!!!
刺激!!!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就寫衛霍了!
大家放心,我會努力保證衛霍風評不被害的,但是豬豬就不保證了
畢竟迫害豬豬,我是認真的()
注①男寵記載出自司馬遷《史記》
我搜到李延年的時候還有點不相信,但是司馬遷把韓焉李延年都歸在了《佞幸列傳》裏,這個列傳是記錄劉邦到劉徹的情感秘事的。
司馬遷還生怕後人把“佞幸”與“佞臣”混為一談,特意解釋道:“力田不如逢年,善事不如遇合,固無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
不過《佞幸列傳》的結尾很微妙啊,莫名其妙突然cue了衛青。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
雖然是當正面典型提的,但問題是你看他說的話:
前半句是說男寵大多是出自外戚之家,後半句就接一個衛霍也是因為外戚才“貴幸”,這就很容易被人惡意曲解為衛霍也曾經是男寵,只不過人家上進後來當了大将軍。
因為這個,後世才開始編排衛青,所以司馬遷要負全責。
而且他自己都強調了佞幸列傳是寫男寵的,你很難說他在這裏頭cue衛霍是出于好意,更何況他是站李廣的、本就看衛青不太順眼。
這段話最讨厭的地方還不是他把衛霍和那些佞幸放在一起作對比,不太尊重人,而是他這麽寫,你沒法錘死他有問題。
文人可愛玩這一招了,寫得模棱兩可,你怎麽理解都行。但你的理解是你的事情,與我寫書人無關,我永遠清清白白。我可沒說衛霍當過男寵,那是你自己解讀的。
另外補充一點:
先秦和西漢時期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太監的,比如劉邦的男寵籍孺就是宦官,但是沒有他受過宮刑的記載,但是劉徹的男寵李延年是明确記載有受過腐刑的(腐刑就是宮刑)。
以及,趙高是宦官,但他不是太監,而且他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