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聽着窗外一片寂靜,只是偶爾傳來青蛙的叫聲,看着躺在不遠處的父皇,朱環宇覺着自己仿佛還是兩個月前在父皇身邊安心學習的孩子。只是晨婉娘娘和朱環靖凄厲的呼喊一直悠悠的飄蕩在耳邊,提醒着他今晚的血腥和早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世界。
朱環宇許久都不曾夢見母親了。在朱環宇的印象中都曾見母親真正笑過,她一直清清冷冷的,對他和父親也始終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仿佛這樣就不會同她以前所幻想過的美好世界徹底劃清界限。也許一直到搬到紫金閣後,她才有了些許的後悔,聽去收屍的太監說,紫熙娘娘死的時候手裏一直握着二皇子的一件舊衣物不曾放手。而今晚她走進了他的夢中,笑意盈盈的看着他,仿佛在贊許他的勇敢,她是那樣親切的對待他,朱環宇知道這是他內心深處希冀卻從未發生的事情,所以他知道自己在夢中,但卻沉淪其中不願醒來。
直到聽見不遠處窸窸窣窣的聲音,朱環宇猛地想起今夜自己睡在父皇的旁邊,努力從夢中醒來睜眼一看,果見原本只是奄奄一息的父皇此刻異常清醒的看着他。朱環宇急忙奔到床邊,握着景帝的手,眼中一瞬便蓄滿了淚水。
“父皇,你等等,我去讓羽哥哥叫禦醫來。”
“小羽,不用了,我只是還有幾句話想跟你說。”景帝拉住要往外走的朱環宇,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
“小羽,我知道你一定會将那婦人繩之以法,我一直都在等着你。我的縱容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幸得你及時挽回,總算一切沒有錯的太多。等我死後,你把我同你母親葬在一處,我們兩人互相虧欠,我早已不怨她,希望她也能原諒我……”景帝說着說着有些意識模糊起來。朱環宇知道母親的冷淡是父皇這輩子的一塊心病。
“父皇,兒臣一定謹遵父皇吩咐。”
“羽兒,你生性淡泊,我本無意讓你被這皇位困擾。只是你大哥突然離世,你三弟性情殘暴懦弱,四弟尚且年幼,只能讓你擔此重任,希望你能體諒。但既然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你需時時提醒自己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很多時候你都比你大哥做的好,父皇相信你。別哭,父皇能在臨死前再見到你,已經沒有什麽遺憾了。”景帝伸手替朱環宇把眼淚擦幹後緩緩放下就沒在擡起來過。
景帝的葬禮辦的十分隆重,朱環宇追封景熙娘娘為端靜皇後并遵循景帝生前的遺願把他們一起葬在皇陵中。
登基儀式簡單而莊重,朱環宇站在高處仰望站在殿下對他俯首稱臣的的大臣們,他知道屬于他的時代馬上就要開始了。
登上皇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行賞有功之人,肅清叛賊餘黨。司馬羽、王餘華、尚武、應立夫、尉池這五人居功至偉,全都加官進爵,風頭一時無兩。晨婉娘娘餘黨被殺的殺,抄的抄,發配的發配,餘下一些藏的極深未被發現的零星勢力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來了。
朱環宇正愁身邊沒有能夠信任的心腹之人時,司馬羽告訴他,他們找到衛景了。
這個衛景在大牢裏被關押了将近一個月,後來不知用什麽通天的本事竟讓他逃了出去。逃出去後一直躲躲藏藏生活在魚龍混雜的三教九流之地。忽聽得二皇子領兵殺了晨婉娘娘奪回太子之位,不日景帝駕崩,二皇子登基,激動的眼淚鼻涕直流。奔去宮外嚷着要見皇上,被看守士兵好一頓訓斥。衛景被罵的清醒了,想到自己真是昏了頭,竟這樣就想見到皇上。後想到司馬羽應認得自己,跑去司馬府門口等了五天五夜,終于在他覺着自己就被餓死凍死的時候看到司馬羽緩緩歸來,一個箭步沖上去攔在司馬羽的馬前。就在他被踹了好幾腳後,司馬羽終于聽出他的聲音,下馬查看,認出了他。
朱環宇看見衛景激動異常,他以為衛景早已魂歸西天,不曾想竟然還能見到他,也虧得他以前在宮中掙紮求生時練出的一套圓滑處事的本領。有他在身邊,朱環宇覺着安心多了。
衛景更是沒想到自己這輩子竟能當上皇帝身邊的太監。以前跟在端靜皇後身邊時覺着自己這輩子已是夠幸運,雖然端靜皇後不得寵,但比在宮外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比起來還是好太多。後來二皇子出逃,他被關進大牢,總算憑着在宮中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各種關系得以出逃但卻又回到了最開始沒進宮時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本想着自己的命大概就是這樣了,卻否極泰來,自己從小伺候的二皇子當上了皇帝,而現在自己成為了宦官裏官位最高之人,他在心裏默默發誓定一輩子對二皇子效忠來報答他的恩情。
一切塵埃落定後,朱環宇就打算派人去取霍金田的人頭。只是他當時同意叛變歸順匈奴,定是得到了匈奴國王的許諾。具體許諾什麽沒有人知道,但世間之事無非一個“利”字。若自己能夠用比霍金田有利益的多的東西跟匈奴國王交換,把他換回來也不是什麽難事。當下讓衛景去召見王餘華。
Advertisement
“朕打算讓你去一趟匈奴,匈奴之患一直困擾着北部境邊,相信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此次朕讓你去跟匈奴人講和。聽說匈奴的太子是個明事理之人,朕上次見他的确是個守信之人,若你能去說服他同意我們的和議,自是能事半功倍。”
王餘華默默的聽着朱環宇的話,內心很是高興。他知道就算有着司馬榮這樣的大将也只是能和匈奴人打個平手,現在司馬榮已死,若匈奴拼死一戰,他們是絕無勝算可言。他本也想過一段時間跟皇上提出和議之事,沒想到皇上竟比他考慮的還早。當下振奮的應道:“下官定不負皇上使命。”
“還有一件事情切記,就是一定把霍金田給我活着帶回來。”
王餘華當下有些疑惑,但也沒敢多問,直接領命退下了。
因為朱環宇的全力支持,王餘華帶着大大小小數百事物,領着浩浩蕩蕩百餘人攜着朱環宇的诏書從京城出發前往匈奴。
當下朝廷對此事分為兩派,贊成的一方認為此舉能保得北邊邊境人民生活的安定,也能為以後開創太平盛世打下基礎。反對者則認為此舉是向匈奴示弱,我國兵力強盛,定要打到他們趴下才是,這樣求和算是什麽本事。
朱環宇此舉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把霍金田抓回來,但和議之事也一直是他父皇想做卻一直沒能完成之事,所以他并不在乎大臣對此事的态度,他們覺得對或者錯此事都非辦不可。但他還是很想知道司馬羽的看法。
“羽哥哥,你對和議之事有何想說的嗎。”
雖然朱環宇一直堅持在沒人的時候還是叫他羽哥哥,但司馬羽也一直沒能習慣。只是怎麽說朱環宇都不聽,他也只能由着他去。
“禀告皇上,微臣支持皇上此舉。戰争給邊境人民帶來的傷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恐怕永遠都無法體會。微臣小的時候時常聽家父說起那些慘絕人寰的戰事。家父雖身為武将,但他說此生若能看到國家太平才是他最幸福的事情。所以,微臣絕對全力支持皇上這次的決定。”
“羽哥哥,現在只有衛景一個人在,你不用這樣左一句皇上右一句皇上的,按我們以前那樣就好。”
“禀皇上,皇上貴為一國之君,微臣怎可直呼您的名諱,于禮不符。”
朱環宇看着司馬羽畢恭畢敬的樣子覺着他們生分了許多,他并不想要這樣,但他怎麽說司馬羽也不聽,他也不知道要怎麽辦才好。
但和議之事能得到他的認同朱環宇還是很高興,眼下就等着看王餘華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