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天心難測
先前衆說紛纭,有說天子安然無恙地到了雲中,淪為賀黨幽囚,又有人說天子已在半道為人所害,屍骨無存,還有些荒誕不經的說辭,什麽天子神功蓋世,竟半途掙脫守衛,乘坐一條黃龍往蓬萊仙山去了。
不管如何,衆人其實猜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天子恐怕再也不可能重現人間了。
孰料此番天子竟然從雲中的行宮修書與中書省,與此同時,還随信附上賀熙華上個月呈報給天子的密信。
保皇黨一開始自然不信,便請來見過天子手跡的開國勳貴和河東士族,這些人自視甚高,自然不會輕易倒向天啓朝仍是朝廷馬倌的賀氏。
颍川國公趙暲于勳貴中爵位最高,于士族中門庭最古,本應是裁斷的最佳人選,但因其子趙之煥卷入此事,不得不避嫌。
于是這秉公裁斷的活計便落到了廣陵侯沈勳的手上,仙風道骨、無心權勢的沈侯爺對着那信箋看了許久,又從府中取出歷年天子賜給群臣的桃符,比對了半天才拿身家性命起誓,确是天子手書無疑。
緊接着張掖侯肅承等勳貴,天子的親舅博陵侯崔簡等士族,紛紛附和,再如何不敢置信,衆臣還是不得不接受了天子修書力保賀黨新秀的事實。
天子的手書不過寥寥幾筆,點名讓安保良去治水,真正至關重要的乃是賀熙華的親筆信,信中除去極恭順地向天子問安外,便是對淮南道諸事的彙報,尤其是對黃河改道之事,描述地極其詳細,更用了足足兩三頁紙闡明了自己對臨淮水情的看法——希望伯父能摒棄政見不合,請安保良前來治水,寫這封信的意思,也是為了跪請陛下居中調停,以救兩淮百萬生民。
賀熙華不是天子,見過他筆記的人不多,好在賀熙華八百裏加急送去給陛下的是密折,尾端蓋着他的私印,群臣立即差人去京兆府取來印膜一對,分毫不差。
若說先前的朝局還是群臣攻讦不休,賀鞅置之不理,如今卻徹底形勢倒轉。見自家侄兒嫌疑洗清,賀鞅立時來了精神,派遣欽差大臣前往泗州,務必要查清是誰構陷了賀熙華,意圖對他賀鞅不利。
除此之外,不知是陛下欽點,還是賀熙華舉薦的作用,賀鞅終于摒棄前嫌,點頭同意安保良往兩淮治水。
衮衮諸公終究想起此事并不僅僅關系賀黨生死存亡,更幹系兩淮安瀾和百萬子民,又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舉薦欽差人選。
賀鞅冷眼看着這些滿嘴仁義道德,實則毫無血性,只會空談的士之冠冕,心知指望不上他們,沉思片刻,便立即以中書省之名發令,即日命中書舍人賀熙朝與大理寺正沈臨為欽差大臣,提舉按察堤壩毀壞之事。
朝野動蕩,此時的孫熊卻無暇顧及,他甚至無意與其他舉子一般,在六朝金粉的金陵逗留,去吟風弄月,去懷古傷今。
從茶寮出來後,他便尋到周儉昌,連夜歸返泗州。
“你可知賀熙華景況?他在獄中可有人照應着?未有皮肉之苦吧?”孫熊神色冷峻。
Advertisement
周儉昌搖頭,“尚未打探到,興許得等咱們到了泗州之後才分明。”
二人渡完江剛到瓜州渡口,準備換船由運河回泗州,就見趙之煥竟微服等候,一見他們便先做了個揖,吓得周儉昌忙側身還禮。
孫熊對他拱手,恭敬道:“明公有何吩咐。”
趙之煥半垂着頭,“本官與賀大人素有舊交,如今情勢晦暗難辨,恐中途生變,故而在此等候。這裏有十餘位近衛,還有兩匹快馬,二位壯士帶着上路,以求萬全。”
周儉昌覺得他未免太過客氣,就聽孫熊道:“多謝大人,這份人情我代我家賀大人收下,他日他定會報還。”
趙之煥的嘴角禁不住抽搐了下,“那再好不過,本官靜候佳音。”
渡口旁泊了艘大船,上面已然肅立着十名精壯甲士,以及十匹毛光锃亮的駿馬。
孫熊也來不及多寒暄,對周儉昌點了點頭,二人便跳上大船,命船夫立即開船。
“明公,”孫熊遙遙地對趙之煥道,“須知疾風知勁草。”
暮霭沉沉中,趙之煥的身形愈發模糊,仿佛是拜了下去。
“趙大人真是客氣。”周儉昌感慨。
孫熊面上卻更見憂色,“他如臨大敵,說明危在旦夕啊。”
天色愈發昏暗,唯見運河上漁火往來不絕。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公道自在人心。大人吉人天相,定會逢兇化吉。”周儉昌蒼白道。
孫熊忍不住笑出來,“你說的每句話,我都曾在話本中讀過。”
周儉昌正自尴尬,又聽孫熊道,“不過每個字我都深以為然。”
二人回了泗州,好在一路無甚阻礙,到了臨淮城內。
先前離開時,整個城便被洪水淹過一次,如今堤壩被人再度扒開,更是猶如澤國——人人乘船,戶戶劃舟,萬傾良田化為烏有,亭臺樓閣變作斷壁殘垣。
“桑田成滄海,我今日才知何為滄海桑田。”一行人本想下船騎馬,卻不料壓根無處下腳。
“孫秀才,”有位近衛眼力甚好,“你看那座山,半山腰上那是不是旌旗?”
孫熊定睛一看,“恐怕那便是了。”
衆人劃船向那山頭靠去,周遭所見百姓不多,許多孫熊常見的熟面孔都不見蹤影,不知是被洪水卷走死于非命,還是背井離鄉另求生計去了。
最讓人心酸的是,在幾棵大樹上竟也住了人家,拿僅剩的幾塊麻木勉強做個門簾遮蔽,一家人有如猿猴一般在樹上過活。
有人掀開那門簾,一兩鬓斑白的中年男子佝偻着背出來,對着一艘船上的商戶讨價還價,最終用兩貫錢買了些藥材。
孫熊定睛一看,發覺竟是原先得意樓的掌廚,他的兒子包俶還曾是縣學同窗。
“秀才可要去看看?”周儉昌善解人意。
孫熊遲疑須臾,搖了搖頭,“大事要緊,大人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