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客人走後,夏清才從書包裏拿出學校、縣裏、市裏給的獎金,三個牛皮紙的信封,金額夏清已經數過了,加起來四千塊,她把信封一齊遞給了李秀琴。
李秀琴接過,疑惑的問,“這是什麽啊?”
夏志民樂呵呵的說了獎勵跟報紙采訪的事,還讓夏禾注意這幾天的報紙,如果上頭有夏清的,一定得多買幾份回來。
“真的啊!哎呦真是,咱們家小清可太有出息了。”
李秀琴高興的一把摟過夏清,他們都是樸實的百姓,只盼着孩子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就好,從來沒奢望過狀元奢望過什麽獎勵,還能上報紙,今天發生的一切都跟做夢一樣。
姐妹們也很高興,夏琳調侃道,“小清,你真厲害,上學還能掙錢呢。”
“那是,小清可比咱們兩出息多了,小雯,你得像三姐學習,千萬別學我跟二姐。”
夏雯表示亞歷山大,市狀元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嗎?學成禿頭也不一定呢。
回屋睡覺時,李秀琴躺床上跟丈夫商量,小清考的這麽好,是不是得請擺幾桌酒慶祝一下。
夏志民沉思了片刻,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是大女兒、二女兒高考家裏都沒擺過酒席,當然,三女兒考出這樣的成績擺個酒也能說的過去,他也相信即便真的擺了酒,大女兒、二女兒也不會因為這個吃味,但擺酒在農村是大事,得好好考慮才行。
“要不明天問問小清的意思?”
夏清自然說不用,她最怕麻煩,如果因為她考試的事情擺酒席,所有的親戚、鄰居全都圍着她一通誇,她的臉肯定得笑僵了。
“沒必要,咱家從來不興辦酒,大姐二姐當年不也沒辦嗎?”
“哎,按道理是該辦的,還有你姐她們二十周歲的時候,但那時候家裏什麽條件你們也知道,所有的錢都得用在刀刃上,也是這兩年開了小賣部日子才漸漸好起來。”
說起來,開小賣部的點子也是三女兒提的,也幸虧聽了三女兒的話,否則一家人還得為錢犯愁。
而現在,經過兩年的發展,小賣部已經擴大了營業範圍,商品種類豐富了很多,有向雜貨鋪靠攏的趨勢,基本上農家日常用得着的在夏家的小賣部裏都能買着。
Advertisement
也因為夏志民、李秀琴為人厚道,不僅不會亂收費,還常給老主顧抹個零,送塊糖什麽的,回頭客挺多,不僅本村的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常來光顧。
“那咱們更加不能在這種事情上浪費錢了,咱們辦酒席請客,客人不好意思白吃還得出人情,最後咱們花了錢,別人也花了錢,就吃了頓飯,多不劃算。”
本來挺熱鬧一件事,經夏清這麽一分析,都有種不得勁的感覺,想想也是,請人家來吃飯人家出人情怎麽辦,收還是不收?不收人家硬塞過來怎麽辦?
到時候真心給的不收人家不樂意,要是收一部分不收一部分也不合适。
一家人的臉上都出現了糾結了神色,夏清笑道,“所以這件事完全不用考慮,請舅舅一家吃頓便飯就行。”
除了住在隔壁的大伯一家,夏家有血緣關系的近親就剩大舅他們了。
“行,不辦就不辦,咱們聽你的,至于你舅一家,一直關心你的成績呢,昨天下午你廣海哥就來家問了你的成績,知道你考得好,樂的不行,我看他自己高考那會兒也沒笑成那樣。”
夏雯補了一刀,“那是他考的不好,壓根沒考上大學。”
李秀琴瞪了她一眼,“別說話,你就能。今年是你三姐,過兩年就到你了,到時候所有人就像昨天一樣等着你的成績出來,不想丢人就好好學。”
夏雯嘆了口氣,決定以後不說話了,不管自己說什麽都能扯到考試上,再這樣下去自己非抑郁了不可。
市裏,編輯劉豫把自己的采訪稿交給主任審核,主任十目一行看過後點頭道,“可以,就這麽發吧,突出農村學生的刻苦精神,在教育資源相對落後的情況下能考出這樣的成績不容易啊。”
劉豫接過自己的稿子應下,沒有急着離開,反而說起了另一件事。
“主任,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我在查找夏清同學資料的時候發現,她的兩個同胞姐姐也是大學生,正在就讀高中的胞妹學習成績同樣優異,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出了這麽多大學生,也是一件值得探究的新聞。”
劉豫的話引起了主任的興趣,甚至放下了手中正在寫字的鋼筆。
“哦?你這麽一說确實值得探究,如果這個家庭真的只是普通的農村家庭的話,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幾個孩子都這麽優秀的原因是什麽,她們有沒有什麽好的學習方法,都是探究的方向。”
劉豫點頭,“是,我也是這麽想的。”
主任對劉豫的表現非常滿意,做新聞,就是要有一種善于發現的特質,劉豫名牌大學中文系畢業,來到報社的兩年時間裏,表現一貫出色。
“好,剛剛高考結束,關于學習的話題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樣,這個課題交給你,你去這家采訪一下,回來交兩篇稿子給我。”
主任拍了拍劉豫的肩,對他下達了工作任務,劉豫自然沒有意見的同意了。
他先去縣高中,從夏清的學籍檔案裏找到了夏家的地址,也向學校的老師詢問了不少關于夏家姐妹的信息。
“我教了快二十年的學,優秀的學生見過不少,但夏家這樣,姐妹幾個都這麽優秀的少,她們吧也沒什麽特別的,就是努力、勤奮,從來不會把心思花在學習以外的地方。”
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呢,誰能保證所有孩子都優秀的,當然,這僅針對一家有兄弟姊妹幾個的,八九十年代計劃生育,農村查的也嚴,一家幾個的情況是不大可能的了。
劉豫從縣城搭了個順風車去了水柳村,做記者的,首先情商得高,要善于與人交流,否則怎麽采風?怎麽從采訪者的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
夏家就在水柳村村口,十幾米開外就看到挂在牆上的木板,木板上的字有種塗鴉的味道,寫着朱紅色的“夏家小賣部”五個字。
夏家這時候正熱鬧着,小店裏有聊天的婦女,有買零食的孩子,院子裏也坐了不少人,都是過來補習的。
夏禾是老師,夏琳是大學生,夏清更是市狀元,不管家裏的孩子想不想補習,家長都要把他們送來沾沾夏家學習的“好運”。
劉豫背着包出現在小店門口的時候,十來雙眼睛注視着他,一般人被這麽多人打量臉都要紅了,但他在報社磨砺了兩年,算得上“見多識廣”,并在短時間內判斷坐在櫃臺裏的中年婦女是他要找的夏家人。
他年輕帥氣,渾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書卷味,笑容也很有親和力,因此縱然他出現的突然,還是陌生面孔,大家對他的印象還是挺好的。
“請問這是夏清同學家嗎?也是快訊時報的記者,三天前在學校給夏清同學做過采訪。”
一聽對方是記者,李秀琴趕忙起身從櫃臺後出來,非常熱情的走了過去。
“記者同志,歡迎歡迎,夏清在家呢。”
劉豫做了個自我介紹,跟小店裏的其他人也點頭致意,而後就跟着李秀琴穿過小店,進了院門。
“小清啊,有位記者同志上家找你來了。”
一進院門,清香的味道撲鼻而來,劉豫循香而望,原來是院角栽的一顆栀子樹,一位穿着嫩黃色連衣裙的年輕姑娘在樹旁給孩子輔導功課。
夏清聽到李秀琴的聲音轉頭一看,還真是見過面的劉記者,劉豫的視線也從栀子樹下拉回,看向屋檐下的夏清。
“劉記者?”
“夏清同學你好,今天冒昧登門,實在不好意思。”
“不會,劉記者你言重了,不過你今天來是有什麽事嗎?”
其他幾個姐妹也是一臉好奇,不過這時候,她們肯定猜不到劉豫來的目的不僅僅是采訪夏清,而是夏家所有人。
“是這樣,我們報社想探究關于“學習方法”的課題,幫助更多學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上次在學校聽了不少關于你,還有你的姐妹們學習的事跡,今天過來就是希望你們能夠接受我的采訪。”
夏禾她們這才知道,敢情這位記者同志不光采訪小清,還想采訪她們呢。
夏清沒有直接回應,而是看向姐妹們,她不能越俎代庖。
夏琳首先應了,她性格本就活潑,記者同志都找上門了,不答應不合适。
跟着夏琳轉頭問起了夏禾,“姐,你願意嗎?”
劉豫跟着夏琳的目光看向夏禾,原來在栀子樹旁坐着的正是夏家的大女兒夏禾,去年師範畢業,在鎮上的初中當老師。
夏禾臉頰微紅,撥着耳邊散落的頭發輕聲道,“可以啊,就怕說不出什麽有意義的內容來。”
劉豫揚起柔和的笑容道,“不會,你只要把自己心裏想的內容說出來就好。”
夏琳點頭,“是啊,反正咱們說,記者同志寫,不用有負擔。”
夏琳在大學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還向校報投過幾次稿,人又聰明,很多事都是一點就透。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給大家準備的大姐夫,滿意嗎?
感謝大家的支持哦,留評的寶寶們回饋小紅包,愛你們,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