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樂令關上房門,體內任督二脈內流轉不休歇的先天真氣才重新束歸玄關,壓抑許久的呼吸也終于恢複正常。他心頭如擂鼓般的響動猛然暴發,久久不能壓抑下去,兩頰也頓時浮起一層潮紅血色。
方才被雲铮盯視之時,他真以為身份要敗露,緊張得将呼吸方式轉為龜息,強行鎮定心神。但回到房中之後仔細思索一陣,他又覺着雲铮并不是發覺了自己的身份,甚至也不是真的認出自己與前世相像,而是……
雲铮說的一句“原來是像”,這“原來”二字,用得極是微妙。
能令雲铮特別注意他,甚至這樣露骨地審視他,其原因唯有一個——必定是秦休。那天門內大比時,秦休曾特別關注過他,之後他悄然觀察秦休時,便發現雲铮在看他。
大比結束後雲铮還想收他為真傳弟子,若非掌門從中插手,說不準他現在已成了明性峰的一員,正式落入雲铮手裏。可惜他現在已成了掌門的真傳弟子,不管雲铮是懷疑他的身份還是不悅于秦休對他的在意,都不可能随意動他。
樂令冷笑一聲,正欲開始修行,腦中卻靈光一閃,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雲铮能看出他有幾分相似前世,秦休可是也看出來了?難不成秦休那幾回在臺上看他,并非因為愛護家族子弟,而是觸景生情,重又念起了他的好處?
若真如此……若秦休對他仍有幾分情份在,将來他要接近、要殺此人,可就更方便許多了。
樂令高興得輕笑出聲,自法寶囊中召出鑒源劍,借着其平整如鏡的劍身照映面容,細細調整臉上的表情。直到尋找出一個絕無魔魅之意,卻有和前世有四、五分相似的神情,才滿意地收起長劍,開始修行。
按這飛梭的速度計算,他們離着摩夷州還有幾日工夫。若不把心思投到修行上,天天對着現在的仇人和從前的敵手,他自己也要受不了了。
四天之後,飛梭終于駛入摩夷州地界,蓮華宗也是近在眼前。與羅浮宗所在的黃曾州不同,摩夷州各大宗門皆是建在凡人生活的城鎮之中,蓮華宗本宗雖以陣法護持,本宗之外卻還興建了一座蓮華寺,其中多有凡人出入禮拜,香火甚是繁盛。
也正因這些宗門親近世俗凡人,在招收弟子上倒比與俗世隔絕的道門更方便些。雲铮将弟子齊聚在銀梭頭部,将四周梭身化作無色透明,叫四人一并觀看下方景致。十方帶來的兩名上師弟子在旁一一指點那些萦繞着佛光寶氣的廟宇,解說其所屬宗門。
直飛至接近蓮華寺上空,十方忽地起身道:“各位施主請稍待,貧僧先扣開山門,再請施主入內。”
雲铮微微點頭,伸手在梭邊一點,便化出一道可容兩人并肩通過的大門。十方走出梭外,在空中也如在地面一般穩穩站住,指尖點向身前,閃出一點金色明光,随着他手指起落,畫了一枚孔雀明王種子字。
那枚蜿蜒曲折、若連若斷的種子字似乎觸上了什麽東西,其金色光輝越漲越大,照徹一方天空,化作兩扇金色大門在空中打開,掩映着其中有若山峰大小、連綿成片的佛寺。這片佛寺正懸浮在蓮華寺上方,周圍又有陣法掩飾,不僅凡人無法想象其存在,就連修為稍低的修士也難以看破其護法大陣。
羅浮飛梭便自那道朱門進入,落在了正中那座最雄偉寬廣的大殿外。雲铮收起飛梭後,十方便派了一名弟子報信,親自引了雲铮一行進入客舍休息,等待掌門接任大典開始。
佛宗晨鐘暮鼓,生活極為規律。即便是即位大典這等盛事在即,阖寺上下依舊是平平靜靜。出入的僧人無論修為高低,皆是衣着簡素,性情淡泊,除了早晚誦經聲,竟連說話的聲音都聽不到多少。
Advertisement
唯有客院這邊,因有許多道門和海外散修來觀禮,還算稍熱鬧些。樂令平常出門探索寺中地形時,總會在院外遇到一名文舉州萬華宗來的修士在與人高談闊論;還有幾名形容古怪的海外散修四處兜售法寶,把個好好的佛門清淨地當作了凡俗商肆。
客院中來觀禮的賓客越來越多,住持繼任大典也終于召開。一群知客僧引導着來觀禮的道、佛兩派修士與海外散修分別進入大殿,依遠近親疏按排座次。
待衆人都已入殿,繼任住持圓海方才自殿後步出。他和樂令記憶中仍是差不多的模樣:看外表猶如三十許人,面色青白、形容略嫌枯槁;身着青色直裰、外披皂色袈裟。只是他的身形不如從前挺拔,脊背微微佝偻,每走一步都似身上壓着萬鈞重擔,步伐十分緩慢。
他登上法臺之後,便盤坐在當中一枚蒲團上,雙唇緊閉着,殿內卻回蕩起一道蒼老幹澀的聲音:“本門住持圓空師兄已得證大覺,飛升上界。宗門不能無人住持,老衲受寺中衆長老之命,今日便繼任住持之位。”
臺下樂音大作,梵呗悠揚,各色異花自殿頂飄落下來,其間夾雜着點點溫暖明亮的金色佛光,照得樂令心底嫌惡不已。
但繼任大禮并未正式開始。
圓海面色愁苦地盤坐于高壇之上,右手撚動念珠,仍閉着口對衆人說道:“諸位道友不遠萬裏來到蓮華宗,敝宗上下皆感念此情誼。老衲願先講解一段生死輪回之道,請諸位道友共相參詳。”
他已是菩薩境界的高僧,與道門相對應便是陽神真君的級數。不論其他前來賀喜之人如何,雲铮與問道峰那三名弟子皆是喜出望外,就連樂令這樣一入佛門就滿心不适的人,也舍不得放棄聽這樣一位高僧講論佛法的機會。
圓海的目光向臺下掃了一圈,其目光深遂而奇異,內中仿佛蘊含榮枯之意。雖只是泛泛望向下方,卻令所有聽道之人都覺着正與那雙眼對視,并從其中看到了一片生死輪轉的世界。
圓海枯老的聲音重新回蕩于殿中:“我今于千百頌中。略說一切如來所攝真實最勝秘密之法……”
随着那聲音不斷響起,殿頂諸色香花如雨般落下,落地之後又化作無盡青白蓮花,将人包圍其中。樂令耳中聲音漸漸模糊,眼前也被香花佛光所亂,漸漸只聞一片梵鐘聲在天地間回蕩,心中一片安寧清靜,仿佛已得了大自在、大解脫。
他的三魂就如超脫了肉體束縛,游蕩随心,只見身周有三千蓮花生滅,蓮花之上生出種種美好的天人、佛陀形象,光明純淨。然而蓮花之下又化生出一片血海,血海中浮沉着各色噬人的修羅餓鬼之類,顯出無盡恐怖形态。
這些天人、修羅、餓鬼、畜牲道衆生在他眼前由生至死,死而複生,盡顯輪回之态。而他自己的肉身也在其中漸漸衰老變化,直至斷絕生機,化為一片腐肉白骨。那白骨盡化為塵埃之後,原地卻又生出一個新的嬰兒,一點點成長壯大,最後重新恢複成他的本相……
一道空靈梵唱聲不知從何處響起,滌蕩盡人心塵垢。
樂令心頭似有波浪激蕩,飄蕩在空中的三魂重新被吸回皮囊之內。這副肉身當真似重生了一般,內外照徹,通透如琉璃一般,經脈穴竅清晰可見。
此時他已是周身融合、四肢綿綿。丹田內真氣氤氲不散,自動在體內任督二脈運轉周天,自下關尾闾穴透入玄關祖竅,與流轉不修的元精糾纏相接,混抱合一。
這一切皆是身體自發反應。樂令在梵唱之中已是忘身忘意,似乎完全不能掌控身體,又似乎對身體掌握得極為精準,推動着那道真氣與元精一點點交融。精氣之間本有一層無形隔膜,雖然緊緊相連,卻無法相融,然而在那似有若無的壓力之下,一點乳白元精與吸入玄關之內的無色真氣徹底融合。
元氣交彙,一道金色靈光自那點相融之處透出,映照在他眉心之處,昭示着他體內精氣終于自後天反歸先天,化生出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既生,他的實力便當真堪比築基修為了!
金光漸漸淡去,樂令已然睜開雙眼,滿心皆是狂喜。雖然不能凝結真種,一步登天突破築基關,可只要體內有了這道先天一炁,就可以運用法寶,借法寶之力提高本身威能。他體內的陰陽陟降盤終于可以真正運用起來,再不必明珠蒙塵,只當一個儲存五行精氣的盒子了。
此時圓海仍在上方講解輪回大法,樂令卻再沒有了初聽道時的沉迷感。他看了眼似乎沉浸于大道的衆修士,重又閉上雙眼,極力摒除佛法的影響,好靜下心煉化陣盤。
還沒等他靜下心來,圓海蒼老幹啞的聲音忽然止住,空中不停墜落的香花與缭繞其間的佛光也齊齊消失。堂中回蕩起渾厚梵鐘聲,衆僧齊誦佛號,宣告講道結束,住持繼任大典要正式開始了。
圓海端坐壇上,法壇下方左右列着幾名同樣修為不低的僧人,各捧木盤,盤上托着念珠、法衣、輪杵、法螺之類,準備一一敬獻與新住持。
就在這極莊嚴肅穆之時,殿外忽然響起一陣缭亂鐘聲,一股令樂令熟悉不已的魔氣自外間湧入,将殿內佛光梵唱沖散開來。
雲铮“咦”了一聲,立刻施展法域護住了自身與四名随行弟子,其餘道修與僧人亦是同樣反應。臺上的圓海驀然睜開雙眼,一片佛光便自他身上湧起,化為巨大金身虛影,身後散出淡淡金光,鎮壓住殿內缭繞黑氣。
一道慘叫聲猛然自殿內響起,更濃郁的血腥氣與魔氣随之四散開來。衆人向聲音看去,卻見衆道修中已有一處座位已然空虛,一道血影迅若雷電地向着四周修士撲去。
每撲過一名修士,便只留下一具枯槁焦黃的幹屍,衆人幾乎連兵刃都來不及抽出,滿身鮮血便已被抽得精光。
“幽藏魔宗……”殿中浮起一片驚怖之聲。圓海身後的佛陀法象高擎手中伏魔輪杵,将一道蓮華清光打向那道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