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小昏君神邏輯
周元澈不情不願的松開周小賀的頭, 去捉衣架上的衣飾。
他身邊的太監宮女都在門外,便幹脆自己穿戴衣衫。
周小賀湊過去:“我幫你?”
周元澈瞪大了眼睛看了她一眼:“你想得美!”
周小賀:“……”什麽破毛病!
周元澈瞧着她失落的樣子,面容松動了一些, 他想了想,認真道:“嗯……你可以替我梳頭。”
周小賀:“額……”
四年了!四年了!就混了個梳頭工!
全天下都知道她是皇帝的寵妃!
而她,其實連小昏君的唇都沒碰到過。
周元澈有個神邏輯, 臉可以随便rua,但是唇不可以碰!
而且他的臉還是誰都可以rua的!
其中小胖墩太子rua的尤其是多。
周小賀使勁兒揉了揉周元澈的頭,老實給他收拾。
周元澈就偷偷笑。
小昏君換好了衣服, 帶了玉冠,這才拉開門走出去。
定北侯姜仁穿了身紫袍站在門口, 身邊還有老禦史嚴禮, 兩人都沉着臉。
禦史躬身道:“陛下, 臣聽說,起居舍人令狐囧, 去了廷尉衙門。”
周元澈神色不善,門裏有周小賀, 他也不進門,就站在門口,沉默的看着兩人。
深夜老臣來訪, 他不賜座,也不賜茶。
小昏君很不高興!
周小賀在門裏認真聽着,有點兒想笑。
姜仁看皇帝不說話, 老氣橫秋道:“陛下,臣聽說,令狐囧在宮中私會宮人,引發騷亂, 還請陛下處置。”
周小賀:“!!!1”
卧槽這個老東西!不虧是姜婉的爹!
明目張膽的就誣陷別人!
周元澈目光涼涼的看着面前的兩個老臣,半晌才道:“宮中小小的騷亂,倒引得兩位惦記。”
他眯了一下眼睛:“哼,事情發生到現在,不過半個時辰不到,你們這消息,好生靈通!”
禦史嚴禮愣了一下,頗為尴尬道:“老臣……也是……擔心陛下。”
周元澈當場爆炸:“你也知你老了!既然糊塗了,就滾回家去!”
禦史:“……”
姜仁皺眉,一雙陰鹜的眸子看了一眼周元澈,又低下頭,淡淡道:“陛下,令狐囧穢亂宮廷,其罪當誅。”
禦史吓了一大跳,他沒想到姜仁這麽剛,趕緊伸手偷偷扯姜仁袖子。
姜仁置若罔聞,直視着小皇帝。
态度很不恭敬!
周元澈閑适的抱臂靠在門上,似笑非笑的看着姜仁,問了一聲:“你當朕是什麽人?”
姜仁愣了一下,不是很懂他的路數。
周元澈道:“定北侯,你久在北疆,不知京城的規矩。”
姜仁瞧着面前的少年,不悅的皺眉:“陛下,臣忠心天地可鑒。臣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陛下。”
周元澈看了他一眼,嗤笑一聲,直起身子站好。
他幾步走到廊下,朗聲道:“禦前宮女,內侍,階下禁軍。都聽着,嘉平六年夏,定北侯姜仁稱起居舍人令狐囧穢亂宮闱,此為誣陷。”
十幾個在場的禁軍和宮女太監齊聲道:“諾。”
姜仁瞪大了眼睛看着小皇帝,仿佛吃了屎一般:“陛下,你!”
他“你”了半天,什麽都說不出來了。
這小皇帝是不是有點毛病在身上!
禦史尴尬的扯了扯要瘋掉的姜仁,讓收斂點,別再惹小皇帝!
他顫顫巍巍矮身道:“陛……陛下,老臣有密事要奏,請屏退左右。”
周元澈沖他翻白眼:“沒空,滾蛋!”
禦史:“……”
姜仁:“!!!!”
周元澈擺了擺手:“你倆回去吧,朕要睡覺了。”
姜仁:“!!!”這什麽情況!
威風了一輩子的定北侯憋着一口氣,勉強穩住,黑着臉道:“陛下,老臣有要緊事要奏!”
周元澈:“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陛下!”姜仁瞪大了眼睛喊道。
周元澈眼睛瞪得更大:“你信不信我把太史令叫來,讓你當面說!你一邊說,他一邊記。”
姜仁:“!!!”
卧槽,神經病啊!
惹不起惹不起……
老禦史心塞塞的扯了扯姜仁,拉着他一齊告退了。
兩位老大臣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互相攙扶着走到了宮門口。
姜仁見到自家威風的“姜”字大旗,還有威武雄壯的護衛,這才找回點定北侯的自信。
他深吸一口氣:“他他他,他是不是有毛病啊!這小皇帝吃什麽長大的!”
老禦史長嘆一聲:“唉,你不知道他,咱們這個小皇帝,跟先皇不一樣喽。”
姜仁捂着胸口:“氣煞我也!”
老禦史拍了拍他的肩膀:“習慣就好。”
姜仁咬牙:“哼,先前你說小皇帝行為乖張,我是不信,今日見他,倒是有點意思了。”
小皇帝登基之後休養生息,并沒有什麽大動作,姜仁在北方當定北候,一直不在京城。
對周元澈很不了解。
廷尉府把他妹妹抓去流放三千裏,他把賬算在了薛博雅頭上,覺得這大外甥是塊叉燒。
至于女兒姜婉的死,他又把賬算在了蕭太後身上。
并且記恨了周小賀,按照他的邏輯,是周小賀搞宮鬥鬥死了他女兒姜婉。
而蕭太後搞不好想讓自己娘家姑娘當皇後。
這次為了七星大比的事情,他上個月進京,見了幾次皇帝,覺得這年不過二十的年輕人謙遜溫和,平平無奇。
也就是薛博雅羽翼下的乖學生罷了。
誰能想到,這乖巧小皇帝瘋起來這麽狂野!
老禦史僵着臉:“咱們勸不住他,自有別人勸。我就不信太後能由着他翻舊賬,那件事情鬧出來,哼。”
姜仁道:“蕭太後一介女流,能管得住他?”
他現在對小皇帝的腦子很懷疑。
老禦史冷笑了一聲:“管不住,那就是命!他給妙心郎平反,沒人攔着他,但是翻舊賬,哼,翻出來大家沒臉,到時候他也臉上無光!”
姜仁恍然大悟:“沒錯啊,他嘚瑟什麽呢,到時候大家沒臉,他更沒臉。先皇是他老子,又不是我的!”
說道這裏,他眉頭一皺:“不過,那令狐囧,不能留他繼續當起居舍人了。”
老禦史哼了一聲:“你當我不想換啊,可令狐家撰史千年,他又沒什麽過錯,怎麽拉他下來!”
姜仁露出自信的笑容:“他?要拉下他還不容易?”
周元澈罵走了要給他說密事的兩人,自覺英明神武,精神百倍的沖進了門裏。
周小賀瞧着他臉上挂着的甜甜的明亮的笑容,不覺笑了起來。
“你就不想聽聽他們說什麽?”她伸手掐了掐小昏君的面龐。
小昏君搖頭:“鬼鬼祟祟的,一來就要我殺令狐囧滅口,能是什麽好事?”
周小賀心都要化了,抱着他胳膊,踮起腳尖,親了親:“我要喜歡死你了!”
周元澈瞧着她,心念一動,伸手戳了戳她臉。
次日,請假的青雲信回來繼續上班,他帶來了長公主的請柬,請周小賀過府一敘。
周小賀很忐忑的去了公主府。
或許是她的到來引起了蝴蝶效應,更或者是她本來就誤解了長公主。
這個長公主已經跟她原來想的完全不一樣了。
她在看原著的時候,下意識的以為要當皇帝的長公主是那種胸大腿長,霸氣側漏的禦姐,或者是那種能打能吆喝的女尊文女主。
但是她現在發現,長公主她除了亂搞男女關系,公然出軌青雲信,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樣。
她寡淡,堅韌,性情平和,獨具慧眼,鑽研詩文,科學。
會武功,但是很菜……
好美色,但是生活簡樸……
目前來看,她沒有要搞事的跡象。
也可能還在猥瑣發育……
周小賀有點緊張。
馬車停在了公主府的門口,迎出來的是蕭宗寶。
“咦怎麽是你!”周小賀嫌棄道。
蕭宗寶翻白眼:“公主說我同你算是舊識,理應出來迎接。”
周小賀:“……行吧。”
舊識就舊識。
“公主在哪兒”周小賀問他。
蕭宗寶領着她和錦芳邊走邊說:“公主在看戲。”
“戲?”周小賀愣了一下,她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挺喜歡跳舞的,看戲還不怎麽普及。
蕭宗寶樂颠颠的笑了:“對啊,京裏最近流行《天魔戲》,很有意思的。”
周小賀随着他七拐八拐的到了長公主看戲的地方,她就被一陣炮仗聲給震了一下,場上唱戲的一邊放炮仗一邊跳舞,口裏念念有詞的唱着。
長公主見她過來了,沖她招了招手,讓她到了身邊。
“下個月就是七星大比,你可有把握贏?”長公主微微笑着問周小賀,模樣很是和氣。
周小賀尴尬:“我就……試一試。”
蕭宗寶一旁激動的道:“你這麽厲害,不用怕的。”
周小賀:“……啊不是……我真的不厲害,那天晚上都是凰鳴劍的功勞。”
長公主嘴角微微勾起,顯出一個迷人的笑容來。
侍從捧來一個長匣子。長公主微笑着打開:“這是你父妙心郎的驚鶴槍,比凰鳴劍也絲毫不遜色。”
周小賀愣了一下:“我父親的?怎麽會在你這裏?”
長公主平靜道:“我與你父是故交。”
她将槍放在周小賀手上:“你拿着驚鶴,進了七星,不墜爾父威名。”
周小賀握着銀槍,一時間有些百味雜陳。
按照先前的推斷,妙心郎的事情,她覺得長公主是和老皇帝一夥的,但是現在看,好像不是這樣。
周小賀抿了抿唇,問道:“我父親真的是病逝的嗎。”
長公主緩緩背過身子,不再看她:“是。”
周小賀又問:“那為什麽,令狐大人一家會險些滅門。”
長公主背對着她,淡淡道:“令狐家的事情,與你父親無關,他們是因為起居注寫了先皇的惡行。”
周小賀追問:“寫了什麽?”
長公主轉過身,看着她,平靜道:“先皇賜婚給我和你父親的原因。”
周小賀愣了:“難道不是因為……公主……”
長公主嗤笑一聲:“妙心郎是我師父,且比我大五歲,我怎麽會愛慕他。”
周小賀:“????”
不是,她怎麽從來都不跟人解釋一下,全天下都以為是長公主花癡坑了妙心郎啊!
作者有話要說: 啦啦啦,我解釋下,令狐囧這個名字,囧字在古代有光明的意思,有用作人名的。
不過現在看起來有點沙雕哈哈哈。
還有那個起居注,是漢代開始有的一種東西,宮廷內部編撰的,記錄帝王言行的,并不是對外的正規史料,因為編史書還要去掉不必要的東西,不能當寫日記。
起居注按照規則是皇帝不能看自己的。
不過李世民他逼大臣要看,房玄齡怕惹事,就給他看了。
李世民開始了帝王改歷史的大潮。
到了清朝,基本emmmm……鬼都不信了。
還有個前面提到的谥號,這個東西我也要解釋一下,就是隋炀帝之前的谥號有價值,之後的就沒什麽意義了。
因為唐朝開始他們随便瞎搞,大臣也沒什麽骨氣,不斷給皇帝一堆美好的詞……
然後我看到很多姑娘喜歡研究清史稿的,會對着那些皇後的谥號,念出來孝慈高皇後, 孝端文皇後啥啥啥,會有一種特別高貴的感覺。
其實正确的應該是: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啓聖文皇後……
就很沙雕,完全沒意義了,加起來比不過衛子夫的一個“思”字。
還有就是一個東西我覺得需要解釋一下,就是古代以孝治國。
這個,不是每個朝代都以孝治國的。
大家會有這種錯覺,是因為清朝就是以孝治國的,所以電視劇裏會說“我大清以孝治國。”
然後很多編劇不懂,會在別的朝代或者架空歷史裏都設定以孝治國。
這個錯誤就跟我們現在依法治國,幾百年後,後人編電視劇,寫元朝也依法治國……
以孝治國不是挂在嘴邊上的,更不是太後皇後嘴炮用的,是個執政方針。
大家想一想,至少李世民,楊廣這些人執政,就肯定特別忌諱別人說以孝治國……
啦啦啦,上章被鎖,因為我搞了鵝群,大家自己想玩的,評論裏找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