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前世因果(三)
鄭廣聞後來打聽清楚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劉梵容貌俊朗又才華橫溢,連中三元之事朝野震動。皇帝本十分欣賞他,便打算将珺春公主下嫁予他,成就一段才子佳人,聖上賜婚的千古佳話。
哪知這劉梵卻是個不識擡舉之人,當庭拒絕了皇帝的賜婚不說,在珺春公主私下裏偷偷見他之時竟口出譏諷之言,最終令公主含恨離去。
也因了此事,皇帝顏面受損,勃然大怒之下尋了個錯處,治了劉梵個“妄議天家,妖言惑衆”的罪名,處死了這個新晉的狀元郎。
據說劉梵被處死的當日,口中一直在高呼“父親”,聲音中滿是不甘與悲傷,凄啞絕望,聞者無不潸然淚下。
劉墨痛哭失聲,咳嗽着倒在了鄭廣聞的懷裏。
鄭廣聞猶豫了一下,終是擡手攬住了劉墨,低聲道:“雖是外間這般說法,總歸關系到皇家,恐怕事情沒有這麽簡單......畢竟依照梵兒的性格,該不至于這般魯莽才對......現在他......唉......”
劉墨只是恸聲大哭,真相如何還有任何意義麽?總歸劉梵死了,死在了皇帝手裏,他心愛的兒子,真的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劉墨哭了三天三夜,再睜開眼時,居然哭瞎了雙眼。之後他不顧鄭廣聞的阻攔,剃度出家。然後突然失了蹤跡。
十三年後,寧王在湖州起兵,高舉“清君側”的旗幟,自南而北出兵“靖難”,歷時七年之久終于攻陷王都,登基為帝。
在這場“靖難之役”中,寧王麾下一文一武兩名屬官最為引人注目。一個是大将軍鄭廣聞,他臂力無雙,骁勇善戰,治軍嚴明,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中立下赫赫戰功,卻于寧王即位之後便即挂冠而去,布衣素食,孤身一人,終老此生。
另一人卻是顯得十分神秘。許多追随寧王起兵的将官甚至根本就沒見過此人,更遑論他是高是矮,是圓是扁。卻有知情人道此人乃是一名和尚,法號梵墨,更是個瞎子,卻對未來之事有着可怕的預言能力,戰役之中諸多詭谲變化均在他的預料之中,寧王對此人的重視程度甚至更在鄭大将軍之上。
只是梵墨為人極為冷漠低調,少有人能從他口中得到只言片語。而同樣的,寧王率軍攻入王都之後,梵墨便即失去了蹤影。
可依舊有愛那宮闱秘事的內官侍女們口口相傳,便有零星謠言自宮門被攻破的那日起慢慢流傳了出去。
道是靖難軍入宮那日,前朝聖上——寧王的堂哥是死在了一個瞎眼和尚的手中,死後猶被鞭屍三百,卻不知是與之有何大怨仇,居然這般摧殘一具本該榮耀終生的皇帝之軀。
又道是珺春公主被缢死在長樂殿門前,死狀凄慘可怖,再不複往日狂妄嚣張模樣......而據說下辣手摧花折葉的兇手也是那瞎了眼的和尚呢......
Advertisement
流言不過掙紮幾日已被勃然大怒的寧王從源頭掐斷,此後寧王登基數十載,皆未嘗有人敢對此閑言碎語半句。此乃皇家秘辛,殘存下來的朝官都是明白人,無人敢放言談論半句。不過有一點十分明顯,謠言的主角——那瞎了眼的和尚,自靖難軍入王都那日之後就不見了。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數十載之後,猶然有人記得在靖難之役中崛起的鄭廣聞大将軍,并在史書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鮮少有人還記得,那個瞎了眼的,卻依然念念不忘要為自己兒子報仇雪恨的和尚——劉墨。
見血封侯的毒藥,吞下腹中也不過眨眼功夫便丢了這條小命。劉墨長長籲出一口氣,終于,終于可以解脫了......
劉墨已滿是皺紋的臉上顯出一股安詳的氣息,他平躺着,只感覺前所未有的輕松感襲上心頭,實在是因為他等了太久,太久了......
久到他甚至以為自己無法撐到為劉梵報仇的那一天......
結果他還是做到了。
梵兒,父親為你報了仇,你開心麽?你能......原諒父親麽......
始終墨黑的視野,似乎漸漸變得通透溫暖起來,劉墨無神的雙眼湧出了渾濁的淚,像是幹涸的泉眼,在吞下毒藥的最後一刻,劉墨終于還能再哭出來。
似置身于光影之中,劉墨雙目迷離,七竅已然溢出鮮血。眼前幻影幢幢,劉墨的目光卻在瀕死那一刻突然變得溫潤明晰起來。
梵兒,我記起來了,你只是一滴佛淚,沒有魂魄,這一世過後便只能消散于天地之間,再也無法與你相遇,即便是回到地獄,我依然找不到你的亡魂,你何其忍心.....
我什麽也做不到,只能為你報仇......我沒有通天徹地的本事,只因前世經歷而隐約記得掌控着世間權力的幾個大人物的命運軌跡,因此也只能依附着其中一人,借預言之能助其奪取天下,以此達到報仇的目的.....呵,父親是不是很沒有用?呵,呵呵呵......
梵兒,我心愛的兒子,我一生的愛人......
一滴眼淚緩緩滑過劉墨枯槁的腮邊,滴答入土,化為一道濕痕,很快便消失不見。
****************************************************************************
偌大的寶鏡上最後停留的畫面,便是劉墨死後枯槁而又平靜的面容。
大願菩薩右手結印,寶相莊嚴,面目不悲不喜,更不曾開口說話。
燃燈古佛卻微笑道:“不料你一滴眼淚竟引出這一番孽緣來,卻也是什麽因種什麽果了......也不怪他,畢竟你當時心生絕望之意,靈體幾乎毀滅,若非我與如來出手,恐怕那滴眼淚真正會成為你存留于世的唯一佐證了,呵呵......”
大願菩薩雙目半阖半閉,終于開口:“當日佛心動搖,實乃我之過。蓋因布道多年,地獄盛景依舊,未曾有絲毫變更,致我心生疑慮,乃至釀成當日之變故......此非朝夕之事,更非他那一問之罪......”
“只他因此而下界後,卻催生了世間這場浩劫......此事本便不該他插手,如此卻為複仇而頻然洩露天機,因此直接或間接毀在他手中的生靈不知凡幾,卻是造了大孽。”
燃燈古佛點頭道:“他本是陰司判官,陰德極為深厚,這一番變故卻将其陰德毀去十之八-九,又心含怨氣,戾氣纏身,此次回歸陰司,判官之位必将不保,再入輪回,若無法化解這番戾氣與積怨,積殺戮于身,來日恐怕便只能入畜生道,受那千刀萬剮之苦了。”
“再者,經過此事之後,其人體質已被改變,與尋常凡界男子截然不同,如此更添變數,此番再入輪回,若殺戮又起,恐怕更是難以善終了......”
大願菩薩沉默良久,嘆道:“此番因果因我而起,若因此袖手不顧,有違我佛慈悲之心。看來,我須下界走一遭了。”
燃燈古佛宣一聲佛號,微笑着點了點頭。
而就在同一時刻,掌管轉生臺的鬼差再一次無可奈何地把好友推下了巨大的輪回臺。因了鬼王的“善意提醒”,鬼差再不敢令孟婆在湯中少加料,只能心中默然祝這位倒黴的判官老兄諸事順遂,此番下界,當得多積陰德才好。
《蓮華經》記載,大願菩薩重塑靈體之後,旋即奉佛旨下界,入輪回,意在化解前世因果。
作者有話要說:上菜喽——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