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前世(十)
且說鴻青酒醒後自知闖下大禍,但他心胸坦蕩,便坦然只身前往西王母處自求降罪。西王母自是震怒不已,但鴻青地位極高,也不好罰得過重,便令鴻青以三全命格之身下界經歷輪回,三世後方可重新返回天界。
而那小仙绛泉侍者玩忽職守,罪不可恕,遂剝去其仙身,降下凡塵世世受那輪回之苦。绛泉自是不忿至極,只是他人微言輕,雖心中忌恨鴻青,卻也無可奈何。無以發洩之下,下界前竟然一腳将仙草園一角的白石踢下凡界,生生将石青山一處峰頂砸得凹陷下去,時日一久,便在那裏形成一個小小的湖泊。而白石則被這一腳踢得魂魄不穩,仙力大減,仙身被破,成了凡界不仙不妖的尴尬存在。但要再成仙身,需要再度歷劫方成。
五年前,石緣終于修得圓滿将要歷劫,卻無意間再次遇到鴻青轉世而來的梅生。石緣愛慕鴻青多年,終是情難自禁,破了戒條,與之結合。他本意是想瞞過天界,與梅生偷偷交往,并盡量不去更改梅生這一世的命運軌跡。無奈人算不如天算,腹中胎兒的到來令得一切都失去了控制,石緣終是無法隐瞞梅生這一世多出來的這個孩子,被天庭察覺。
仙人結合,必遭天罰。梅生經歷輪回的三全命格被破,差一點遭受極刑,而石緣為救梅生又誤傷了無辜人命,此番恐怕是難逃天譴,兇多吉少了。
梅生這般想着,淚珠就滾了出來,心內哀痛,只喃喃道:“石緣啊石緣,你道我助你化成人形,卻也累你被驅出天界,修為大減;你道我助你渡劫,再修仙身,可我卻累你遭此大難,生死不知;你道我于你有恩,可我欠你的,又該怎麽去還?”
心痛到極處,梅生禁不住嚎啕大哭,卻不料身旁嬰孩兒被梅生哭泣聲所驚,竟也是小嘴兒一癟,放開了喉嚨放聲大哭。梅生一見頓時慌了神,急忙将襁褓抱起,手忙腳亂地哄騙一番,想要止住小兒啼哭,靈臺卻是在這一刻有了一絲明悟:這是石緣拼了命才留下的孩兒,也是他的骨血,無論如何,自己也要撫養他長成。如此想着,心頭萌生的死志竟也慢慢變淡了。
好不容易小嬰兒哭累了,再度吮着手指甜甜入睡,梅生盯着他的小臉兒看了許久,方才輕輕道:“你是我和緣的孩子,以後,你就叫思緣吧,梅思緣。”
梅生幾日未曾進食,身體極度虛弱,吃力地抱着孩兒站起身來,剛要邁步便踉跄一下,差點将襁褓脫手,将他唬了一跳。卻不料這一動,便從襁褓裏抖出一封信來。
梅生詫異地撿起信來一看,立時便認出那熟悉的字跡正是石緣所有,心頭頓時一陣狂喜,也顧不得手中的小思緣,忙着急急拆了信,一目十行地盡數看了。
一時閱畢,梅生長出一口濁氣,閉目片刻,竟是抱着思緣狂笑起來,氣息癫狂,仿若癡癫。驚得懷中嬰孩兒啼哭不止,林間鳥雀飛起無數。
原來當日石緣攜梅生急急奔回石青山途中,便被天庭聞訊而來的兵将捉了回去。他引-誘鴻青轉世的梅生在先,又與其私下結合,以至于破了他的命格在後,更兼傷了無數無辜人命,本是罪無可恕,石緣連同腹中麟兒該當被打入裂魂道,從此消弭于天地之間,卻不料正待行刑之時,中途卻有人前來阻攔,救下了石緣性命。
原來梅生曾因一時善念救下了一對在市井中被小販叫賣的怪魚。其中那條金魚本體乃是在南海海底受刑的東海龍太子,因刑滿上潛之時遭到對頭偷襲,身受重傷,陰差陽錯之下被一出海打漁的漁夫所得,又因梅生施以援手而重獲自由。龍太子感念梅生之恩,于是在西王母面前力保石緣平安,又知梅生對石緣用情極深而竭力撮合兩人。
若說單只一個東海龍太子說情也便罷了,卻不知為何,在天庭中向來寡言少語的銀珏上仙竟也出言幫襯,言語之中對石緣頗多維護之意,令得西王母心中暗暗納罕。
不過也因了這番緣由,西王母一時抹不開兩仙的顏面,又不想就這樣放過石緣,便許石緣與梅生三世糾葛。若二人能有一世結為伴侶,相濡以沫,終老一生,便許二人九世情緣,待得功德圓滿,再雙雙回返天庭。但若是兩人抓不住這個機會,鴻青下界歷劫結束之後立即回返天庭,而石緣從此被趕出上界,化為東山一尊石雕,從此二人生生世世,永不相見。
因此,石緣生下孩子後,便将孩兒送至梅生身邊,含淚下界投胎去了。而在信中,石緣又多方叮囑梅生,言道這個孩子乃是仙人結合生下的,将來必非凡品,但他懷胎之時動了殺戮,也因此,這個孩子一出生便沾惹了煞氣,戾氣過重,恐怕一生兵戈不斷,須梅生今後好生教養他。又告訴梅生他早已将梅家二老安然送回梅府,沒有性命之虞,萬勿挂心。而石緣自己,則會在來世等着與他的再次相遇。
梅生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竟是又犯了呆氣,口中只喃喃道:“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不好,不好……”一時竟是拿定了主意,抱了懷中嬰孩兒,踉跄着下山去了。
Advertisement
數日後,已将思緣托付給梅家二老的梅生,又悄悄回到了石青山上二人歡-愛過無數次的小木屋裏。他自知不孝已極,不敢再見父母,只手書一封塞到思緣的襁褓裏,又将其送到梅府角門外,然後叩響了門上銅環。隐在暗處,親眼看到家人将孩兒抱入府內,梅生方才嘆息一聲,回到了石青山上。
而後,竟是躺在木屋的床上,不吃不喝,絕食而亡,化作山間一抔黃土。
為的只是能夠趕得及與石緣一同投胎。
三十年後,因朝廷日漸暴虐無度,奸臣當道,苛捐雜稅繁多,漸至民不聊生,民衆苦不堪言,很快便有人揭竿而起,一時響應者衆,各地暴動四起,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這時,一個長相文雅俊秀,性格卻蠻橫暴戾的年輕人開始嶄露頭角,并很快踏上了開創梅氏王朝的開國帝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