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洛家食肆30
陳文斌靠在飛機座椅上, 自己與老伴這次去申城待了不到半個月,本來只是想去玩玩, 看看兒子兒媳和孫女,可萬萬沒想到......這去申城的時候是兩個人,回來卻變成了三個人。
想着兒子兒媳那一團糟的破事,陳文斌心中嘆了口氣, 只是苦了孩子。
孫女彤彤側着腦袋, 乖乖地看着窗外的藍天白雲, 原本因為要去爺爺奶奶家玩耍而開心亢奮的情緒, 此刻已經被未曾見過的景色所吸引,眼睛甚至不想多眨幾下, 生怕錯過了窗外的變化。
飛機一陣晃動,播報臺響起機組服務人員的聲音:“女士們先生們,飛機正在下降, 氣流颠簸,請您回到原位坐好,收起小桌板......”
陳文斌的老伴兒身體不太好,經濟艙人多擁擠, 一坐在經濟艙的小座位就有些喘不過來氣, 因此每次出行都是陳文斌坐經濟艙, 老伴兒去坐商務艙。他一個大老爺們,座位狹窄也就幾小時的功夫,忍忍就過去了,一年到頭還能坐幾次飛機?可老伴兒要是不舒服了, 飛機起飛了在天上,上哪找醫生去?
彤彤一直靠着小窗戶,這一晃,險些磕了一下。陳文斌急忙拉過來,“彤彤,沒撞着吧,飛機要下降了,咱們馬上就到海城,到爺爺奶奶家了,你這一路上也沒睡,把頭轉過來,好好坐着閉上眼睛眯會兒啊。”
“我不困爺爺,海城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啊,爸爸媽媽說海城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彤彤不趴窗了,轉過頭來小辮子一甩一甩的,晶亮的大眼睛看着陳文斌,爸爸可跟她說了好多。
“呃......”聽到孫女彤彤的問題,陳文斌一時語塞,他一個五十幾歲的老頭子,除了上班點卯喝茶看報,就是下班回家,出門遛彎。
又不是愛玩愛鬧的年輕人了,海城有什麽好吃的好玩的,孫女彤彤這個問題還真是問住了他。
若是老伴坐在身邊,沒準還知道幾個,老伴兒提前自己退休那幾年,好家夥,一天天淨顧着和老姐妹們出門玩了,海城周遭怕是玩了個遍!
陳文斌推了推眼鏡,“嗯,彤彤,海城有大海,還可以泡溫泉,還有游樂園,我們可以吃海鮮。”
“還有呢?還有呢?”
小孩子的求知欲一旦上來,那可是沒完沒了。
陳文斌絞盡腦汁搜刮了幾個地方,“爺爺奶奶帶你去北海,可以看海,抓小螃蟹,挖蚬子,還有水上樂園,然後我們去吃飯,去小洛的店裏,非常好吃。”
“好啊好啊,抓小螃蟹去小洛的店吃飯!”彤彤一聽能夠抓小螃蟹,瞬間被吸引了過去,咯咯拍着手笑了起來。
掰着手指頭,彤彤為自己安排起了行程,“爺爺,我們下飛機就去抓小螃蟹嗎,然後去找小洛?”
Advertisement
孩子就是孩子,提到玩的,就光想着去玩了。
“彤彤,爺爺奶奶帶着你,還有好多東西,沒辦法直接去抓小螃蟹,下了飛機咱們先回家,把彤彤的小箱子放到家裏,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再去抓小螃蟹。不過我們可以今天去小洛的店裏吃飯,就在爺爺奶奶家樓下。”
“啊,好啊,聽爺爺的。”彤彤聽到不能立刻去抓小螃蟹,神色有些蔫蔫的,不過還是懂事的應承下來。
“不過,小洛是爺爺奶奶叫的,這家店叫洛家食肆,老板你要叫小洛姐姐。小洛姐姐做的生煎包可好吃了,你不是最喜歡吃生煎嗎?比爸爸媽媽帶你在聚星樓吃的還要好吃。”
“我吃生煎最厲害啦,一滴湯都不漏!比爸爸厲害!”彤彤聽到爺爺說自己最喜歡吃的生煎,晃動着小辮子得意地揚了揚頭,媽媽說這是老天給自己的超能力,嘿嘿。
經濟艙一排六個座位,左右兩邊各三個,陳文斌帶着彤彤坐在左邊靠着窗戶和中間的位置,這右手邊靠過道的位置則是坐了一位中年男子,大T恤配短褲,身材微胖。
飛機上的同座,大抵是萍水相逢一個過客,除了幫着互相遞餐食說一聲謝謝,全程冷漠臉自顧自睡覺刷手機沒有交集的則更多。
既然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又何必産生交集呢?
中年男子癱在座位上,頭腦放空,他體态偏胖,座位對于他有些狹窄,渾身不得勁,要不是被家裏人趕着出門,就近定了最快的這一班機,商務艙早早賣空,也不至于淪落到坐經濟艙的地步。
一想到此去海城的任務,他揉了揉太陽穴,老爺子真是能折騰!不過這次去海城,也不只是為了私事,好友托付
了一件公事,讓他看着辦,也正好尋摸尋摸。
三小時的路程,腦子想着事兒,本來以為旁邊帶着孩子的乘客會比較吵,結果一路安安靜靜的。
這會子一老一小的對話,讓人聽着也不禁莞爾一笑。比聚星樓還好吃的生煎啊……他暗自記下了這家店的名字,不過內心也沒報多大希望,畢竟海城申城隔着大半個中國,許是人家是海城口味的生煎呢?
聚星樓就算這麽多年在申城牌子有些衰落了,但依舊不倒,手藝品控在那裏,申城高端餐飲始終占據了一席之地,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家餐廳就可以比拟的。
反倒是後排坐着幾個小年輕,好像是個什麽博客網紅團隊的,從上飛機就開始小聲說個沒完,什麽這次去海城出差沒想到還順路接到了什麽餐廳的推廣,叽叽喳喳的,吵的人心煩。
廣播又傳來了播報,飛機即将落地,進入滑行,北方明珠——海城,就要到了。
才出了廣播,已經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解開了安全帶,手機提示音接二連三地響起。
早班機,到達海城也不過是早上八點,剛好可以直接游玩。
“我看團員點評了,美食榜第一是一家叫“海邊食堂”的,而且還有推送,十點半營業,我們就去吃這個吧。”
“诶?之前不是說一家叫洛什麽的嗎?點評上說老板是個漂亮小姐姐,做飯特別好吃。”
“別提了,今天早上我又一看,評論區全是差評,各種問題,估計之前是刷好評刷上去的,還是別吃了,就去這家“海邊食堂”吧,我看還有海城當地的不少美食大V也推薦了,聽說老板是國外留學回來的。”
“位置在哪啊,我們得先去民宿放行李。”
“唔,我看看,明光巷後身八號商鋪,就在海城大學城附近,地鐵過去就幾站,我們放完行李正好直接過去等開門。”
......
洛家食肆內,
洛素本以為因為端午,許多來店裏吃飯的食客是上班族和打卡的學生回家了,客流量會減少。
可萬萬沒想到,人更多了。
孫雲奇艱難地維持秩序,年輕人還好,問題是有周邊住宅區的老人,先是過來湊熱鬧,然後狀似無意地插隊進來,等到排隊到了需要排號
小票的時候,一臉無辜:“啊?我不知道啊?你沒給我排號啊!都排到我了咋不讓我進?我告訴你,我要是不進去,後邊也別想吃着了!”
等孫雲奇詢問了裏邊,能不能破例給老人加個號,結果人看着小黑板上的價錢,
“一個白糖粽要五塊錢,什麽黑店?搶錢啊!”
轉身罵罵咧咧地走了。
簡直活生生能把人氣個倒仰!
可縱然再生氣,做服務行業的,表面上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不滿。
孫雲奇與姜磊上班不到半個月,已經深刻體會到賺錢的不易,社會之艱難了。
最近三天的早餐都供應粽子,也是洛素自己偷個懶,不用花費太多的心思。
她直接把團圓外賣關停了,這也是今天店裏還有這麽多客人的原因之一。
顧及到對方如果設定好了自動搶拍,上架菜品的話還是會被對方搶過去,緊接着刷差評,讓對方拿着一點外賣錢就來惡心自己,眼不見心不煩。
店內的生意始終火爆,外賣不過是個搭頭,就算是不開,對于洛素自己而言也是可有可無。
但這并不代表她會放過那些按照搞鬼的人。
小店的外賣評論區被差評大規模攻占之後,就被人截圖發到了博客,論壇,陰陽怪氣地指責網紅店真實水準,瘋狂帶節奏。
而為小店說話的人,則通通被打為“水軍”。
九點鐘小店停業,江磊揉了揉端盤子有些酸澀的胳膊,“今天怎麽沒看到姜爺爺,往常不都是姜爺爺來的最早?”
“來過了,早上比你倆早一些,老人家年歲大了消化不好,和我一起吃了口粥。”洛素回了一句,今早她開門通風,姜爺爺似乎在遛彎,直接進來了。
“差別待遇,差別待遇啊小老板,我中午不要吃粽子了。”孫雲奇笑着調侃,因為端午準備包粽子,小老板提前一周就開始調味食材各種準備,作為兩只無情的試吃機器,試驗品大都進了他們兩個的肚子。
這才吃了幾天,而且兩人也沒吃多少,粽子個頭也小,可現在就已經有點粽子PTSD了。
陳文斌三口人拖着行李回了家,在飛機上格外精神的彤彤此刻已經有些蔫了,早起趕飛機,到家就開始犯困,陳文斌和老伴忙着收拾
東西,給彤彤鋪好了床便讓她先睡一會兒。
等收拾完東西,驚覺肚餓,早上就墊了一口,飛機上的茶點就當零食了,一口正經飯都沒吃,孩子也是,十幾天沒人住,冰箱裏的東西也不能吃了,那就出去吃吧!
把彤彤叫醒,小丫頭還一臉沒睡醒不愛起來,說是要去小洛的店裏吃飯,提到生煎,才不甘不願地起床。
老伴兒磨蹭,陳文斌就帶着孫女先下樓,小老板店裏火爆他們也是知道的,先下去排個隊。
看着十幾日不在,門口還多了人維持秩序,陳文斌有些訝異,有點像模像樣了。
不到十一點,店門口已經排了七八個人了,只是前邊這個,看着怎麽越看越眼熟?
大黑T恤配短褲,可不是飛機同座的乘客?
只聽他正跟前邊的人說着什麽:“爸,您就跟我回去吧,你這一個人跑出來,保镖保姆一個不帶,自己跑到海城來,大哥二哥都急瘋了。”
只聽得前方的老人不鹹不淡地說着:“急瘋了也沒見着來找我啊,我這麽個大活人,又沒老年癡呆,還能丢了不成?”
“那不是他們忙,我這不是來找你了嗎?”圓臉胖子姜元很是無奈,他大哥二哥一個在國外開會,一個在封閉科研,一年見的次數都有限。
其實也不怪老爺子跑出來,偌大個別墅,除了傭人,孩子們工作上學,周末能見個人影就不錯了,父親這把年紀,老夥伴在世的也沒有多少了。
當初知道父親去了海城,家裏也只當是父親回憶往昔,過來看看幾天就走了,暗地裏都有保镖跟着,手環檢測,不至于出什麽問題。可萬萬沒想到,父親這一來半個多月,還不走了,被大哥奪命連環call叫到海城來,沒辦法,誰讓他最小,也最閑呢。
到了父親住的酒店,大眼瞪小眼,他只能開始嘚吧嘚,噓寒問暖最近孩子們怎麽樣了,家裏咋咋,工作上啥啥。
結果老爺子眼神都不給他一個,自顧自看着書,也不說為啥不走,非留在海城,要不是他知道老爺子當年和老媽情比金堅,都懷疑是不是有個白月光初戀了,呸,一定是最近和老婆看電視劇看多了。
直到十點半多,老爺子放下了眼鏡和書,慢吞吞地換衣服
出門吃飯,自己本來要帶着老爺子準備去飄香樓拜訪的,老爺子一句“不去”,緊接着就往外走。
還能咋的,跟上呗,這是親爹啊!你只能順着來!
親爹跟溜着自己似的,左拐一道又拐一下,到了個小店門口排隊,前邊還有三五個人。
他本想直接推門進去看看,結果被人攔住了,“新來的?還沒到營業時間呢,後邊排隊。”
雖然姜元很想來一句,“你知不知道我是誰?”但老爺子明顯看笑話似的看着自己,耷拉着腦袋老老實實的站在後邊排隊。
天大地大,親爹最大。
老爺子都這麽守規矩,他還能怎麽着,跟着吧。
這大六月,海城這邊雖然趕不上申城的濕熱,可也不遑多讓,溫度居高不下,好在是臨海的緣故,時時有風。
可繞是如此,眼瞅着快十一點了,這個時候臨近中午,正是最熱的時候,姜元又胖,更是受不得熱,這剛排了一會隊,就有些難耐了。
“咔噠”內門拉開。
風吹動門簾,叮鈴作響,內裏走出來的人捏着粉筆書寫着午餐的菜單。
門口的小夥子開始發號營業了,姜元拿着自己的排號票子跟着老爺子向前走,進門之前看着黑板上的字跡,一瞬之間,滿腦袋想的都是“這不會是他們家失蹤多年的孩子吧?”
進屋感受到絲絲冷氣,姜元一個激靈,他腦子裏都在想什麽鬼,不能再和老婆一起看某江小說和狗血網劇了。
即使他們家沒有一個人傳承了老爺子的衣缽,可鑒賞能力還是有的,那字兒,那風骨,年輕一代可沒有幾個人及得上的。
比起自己不着調的想法,姜元更懷疑是老爺子見才心喜,想要把人拐走當徒弟,只是革命還沒成功,老爺子仍需努力。
打量着店內的裝修,鼻子已經靈敏地聞到了後廚的香氣。
縱然品嘗過無數珍馐,可這股子濃郁的肉香,仍讓人不禁咽了口水。
大鍋熱氣氤氲,江磊端着盤子,看着小老板将醬大骨盛到盤子裏。
“咕嘟。”明明之前已經吃過了,飽的不能再飽,可還是被誘惑到了。
姜元看着其他人都在點單,看着老爺子一屁股坐下,自己則跟着別人後邊一塊去點單。
“醬香豬
骨,雞絲蒿子稈,額,主食只有粽子?那就一種來兩個,酸梅湯兩杯。”
江磊記着菜,“多少號?”
“六號,七號,我爸在那邊坐着。”姜元指了一下。
江磊順勢瞅了一眼,嚯,居然是姜爺爺的兒子,長得也不咋像,“行,盛惠一百八,一會兒喊號過來端菜。”
姜元有些愣,這就完了?一會兒還得過來端菜?他掃碼算了賬,排在他後邊的客人接着點單,自己走回了座位。
也不知道這家店手藝究竟怎麽樣,派頭倒是不小。
因為端午放假的緣故,洛素也開了大招,不像往日裏做着較為簡單的菜品供應午餐。
姜元心中犯了無數嘀咕,他倒要看看,這家小店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後廚一個人,就能做“醬香骨”和“雞絲蒿子稈”。
這兩道,可不是家常的炖個棒骨,雞絲炒個青菜,随便出鍋就能吃的菜。
說起“醬香骨”,就不可避免的提到一個人,廚子“王小餘”,王小餘這個人一般人不知道,但清朝時期寫出《随園食單》的袁枚大才子,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聽過的。
創作出“醬香骨”的名廚王小餘,正是袁枚的私人廚師,袁枚寫就《随園食單》離不開王小餘的幫助,甚至還為其作了文《廚者王小餘傳》
如今的京城連家酒樓,經營官府菜,傳承百餘年,一道醬香骨更是招牌中的招牌,姜元可是吃過的,滋味的确美哉。
至于那雞絲蒿子稈,來頭同樣不小,乃是《紅樓夢》中的菜品。
這兩道菜,可都是由古傳今,稍微做不好,可就打了臉。
這家店的廚師,有那麽大的本事?
姜元心中表示深深的懷疑。
且這營業前排隊取號,店面不大規矩不小,更是給他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心中懷疑乃是打着噱頭出來營銷的小店,好感又降了一分。
“爺爺,沒有生煎呀!”小女孩的聲音有些委屈,姜元一個擡頭,坐在隔壁的,居然是飛機上那爺孫倆,今兒個可真是趕巧了。
“彤彤,現在沒有生煎了,我們吃別的好不好,小洛姐姐做的菜都好吃,比生煎更好吃。”陳文斌有些尴尬,他确實告訴孫女說可以吃到生煎,可小老板今兒個沒做呀!
看着
孫女愈發委屈,泫然泣下的樣子,有些手忙腳亂,“都是爺爺不好,彤彤除了生煎你還想吃什麽?要不爺爺帶你去吃別的?”
屋裏就這麽大,有什麽動靜都能聽見。沒過一會兒,那收銀臺的小哥便喊自己的號去端盤子,姜元便不再關注那一老一少。
兩盤菜放在一個餐盤上,另外的粽子和酸梅湯又是另一個餐盤了,他一個人也端不過來,那小哥倒是一并幫着端上桌。
剛要道謝,姜元卻見這小哥低聲對自家老爺子說“明早您早點過來。”兩人對視一眼,不知是在打什麽啞謎。
轉身那小哥就走去了隔壁桌,安慰小女孩。
姜元把粽子盤挪到老爺子身前。
“老爺子,您和這服務員還挺熟的?”看這樣,連端盤子的都這麽熟稔,倒是令人真沒想到,畢竟在家,老爺子連親孫子孫女都不愛管教。
姜鑄顏掰開筷子,懶得理他,“吃你的飯吧,吃飯還堵不住嘴。”
得,老爺子有令,那就吃飯吧。兩杯酸梅湯,一杯放到老爺子手邊,再拿自己的,诶?這怎麽還一個涼,一個常溫呢?
老爺子直接将杯子換了位,姜元這才後知後覺,常溫的是給老爺子準備的,怕冰到腸胃,自己點餐時候忘了說,這邊主動備上了,無論是老客待遇,還是尋常關照,小細節倒是做的不錯。
雪白的瓷碗裏,是四塊碩大紅亮的豬棒骨,濃郁的醬汁覆在其上,香濃四溢。
豬棒骨呈紅棕色,骨頭上的大肉顫顫歪歪的,連帶着筋膜,骨肉将分未分,無需用勁,姜元的筷子只要輕輕一摁,肉便可以毫不費力地剔下來,已是足了火候。
姜元将骨頭夾到盤子裏,看了半天,似乎沒有一次性手套,瞄着隔壁桌直接上了手,呵,像什麽樣子。
他用筷子夾下一塊肉,一口咬下去,大骨肉已經炖的無比軟爛,帶着豬肉的香氣,醬香,鹹香,肉香,奇妙地交疊在一起,濃郁的肉汁在唇齒之間四溢,口腔內奏起一曲濃烈昂揚的高歌。
粽紅色的豬骨,看似平平無奇,表面上散發着油亮的光澤,可內裏卻別有乾坤,味道無與倫比。
過多的調味往往會讓食材失去本我,可這道醬香骨,醬香濃郁,與這上
好的豬棒骨相得益彰,精妙的調味在一起,恰到好處!多一分則鹹,少一分則淡!足見廚師本人的功底。
姜元微微一愣,這手藝......
光憑這一道醬香骨,就已經可以媲美京都八大名樓——連家酒樓的招牌!
光憑這一道醬香骨,廚師絕對可以被奉為高端酒樓的總廚!
這足以流傳百年的菜品,不是在哪個廚藝世家見到,而是在海城一家居民區附近的破爛小店裏吃到。
姜元此刻有些恍惚,究竟是他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
他喝了口酸梅湯,酸甜藥香,入口回甘,滋心潤神,标準的古方,這廚師,應該不會是野路子出身才對。
姜元把目光挪向另一道菜品,雞絲蒿子杆。
雞絲蒿子稈做起來并不困難,甚至可以說是一道平凡的家常菜,對于常人來說,自家炒一炒也就罷了,但對于廚師來說,則有着更加嚴格的要求。而且出自紅樓,安上了紅樓菜的名頭增添了幾分異彩。
茼蒿摘去嫩葉,只剩下嫩綠的莖條,切成小段,與滑嫩的雞絲清炒,無需多加配料,考驗的是火候與食材的精妙控制。
沒有什麽味精雞精,洛素只是加了一點鹽,由着食材的本味發揮,便是一道好菜。
姜元夾了一筷子,蒿子稈有一寸長,翠綠翠綠的,雞絲倍白,白綠交織,看着就清爽宜人極了。
吃完濃郁的豬棒骨,夾上一口雞絲蒿子稈,入口清爽,連帶着雞絲,也帶着蒿子稈特有的山野清香,深深嗅上一口,仿佛置身深山老林溪盤,清清淡淡的,實在是夏日佳肴。
這兩道菜,一紅一綠一白,顏色也是配的極好。
姜元三個粽子每個扒開,挨個嘗了一遍,不僅連連點頭,各個軟糯,白粽香甜,肉粽鹹鮮,滋味各有千秋,讓人吃了還想吃。
他倒是真沒想到,這海城倒是藏龍卧虎,一家小店也有着掃地僧一般的廚師。
姜元越來越好奇,真想見見這位廚師,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一份裏面四塊大棒骨,自己啃了一塊,還沒吃完,老爺子也只吃了一塊,粽子太墊肚子,留在最後盤子裏還剩了兩塊棒骨,老爺子腸胃有限,打包帶走也沒有先做的好吃,姜元此刻也不講究了,直接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