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夜照公子》(一)
梧州城并不是座繁榮的大城,相反,城頭的雞犬聲若是遇着大些的風,便能刮到城尾去。但它卻有個遠近知名的特色,那便是燈籠。梧州的上元節,那可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梧州人口也不多,但有小半的店鋪都是燈籠鋪子,每逢上元節前,別的城鎮都上趕着來梧州收些花燈回去,每每都能賣上極好的價錢。
何遠志家裏頭兄弟姊妹太多,父母又不富裕,何遠志才十三歲時便把他交給一間頗大的燈籠鋪子當學徒。師傅看他脾氣好,又有耐心,想着雖然年紀尚小,打打下手還是能夠的,便也收留下了他。
起初進燈籠鋪子,何遠志看着無數精巧至極的花燈,樂得嘴的咧不上了,他自小便喜愛花燈,沒到上元節和家人出游,見着路邊鋪子裏的紙燈、絹燈,甚至頗有些昂貴的琉璃燈、雲母屏、水晶簾、萬眼羅等等,好是羨慕。
可是當兄弟姊妹們哭喊着要爹娘給他們買燈籠時,何遠志卻是唯一一個沉默不語的。他知曉父母親養活自己這麽些兒女實在不易,就連最廉價的紙燈,對他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負擔。那時起,何遠志就想着,若是能學會做燈籠,那就可以做給弟弟妹妹們玩了,也不用讓父母因為買不起燈籠也羞愧難堪。
父母只以為何遠志選擇燈籠鋪只是想學一門手藝做營生,卻不知他其中的深意。他們把何遠志托付給燈籠鋪的師傅之後,便也離開了,臨行前簡單叮囑了兩句要聽師傅的話,不要頂嘴等等。何遠志自然是一一應下的。
頭個兩年,何遠志連燈籠架子都沒碰上手,師傅只是叫他做些端茶遞水,收拾鋪子的雜活。何遠志什麽都沒說,只是默默地做好手頭的工作,趁着空閑,也仗着自己年紀小,師傅師兄們都對自己不設防備,就這樣光明正大地偷着師。
可光看着畢竟手生,他便在夜間去柴房裏扒拉一些做廢了扔掉的燈籠,拆了重新再拼裝裱糊起來。久而久之,倒也有了些心得。
又過了兩年,師傅卻還是沒有教他做燈籠的意思,何遠志便有些慌了,畢恭畢敬地向師傅問道:“師傅,您什麽時候可以教授我做燈籠的手藝呢?”
師傅其實并不把這個小娃娃當回事兒,但就這麽晾着他,也是養個閑人,便道:“你年紀還小,就先從劈竹篾條開始練起來吧,只是注意些,別劈傷手便是。”說罷,叫來劈篾條的師兄,簡單吩咐了兩句,就把何遠志交給了他。
師兄比起師傅更不把何遠志放在眼裏,也沒有教導他劈篾條的技巧,就讓他自己折騰。何遠志之前偷師也沒有機會上手學劈篾條,剛拿着堅硬的竹子也不知道怎麽開始,詢問師兄他也敷衍了事,并不仔細解答。只數落道:“你這小娃娃又沒什麽力氣,怎麽學破竹劈蔑,師傅叫你過來也就是裝個樣子罷了,還能指望你有什麽作為麽?”
何遠志咬了咬牙,恭敬地回了聲:“謝師兄教誨。”白日裏,他也不和師兄多言語,只在一旁仔仔細細地記住師兄破竹劈蔑的步驟,每一個精細的地方都不放過。而到了夜裏等到師傅師兄們都睡下了,他才悄悄起身,拿起蔑刀來破竹練手。畢竟年紀小力氣也小,要不是破不開竹子,便是劈歪了把手給傷了。
他也只好簡單地包紮一下,逢人好奇他手上的傷問一兩句:“你的手是怎麽回事?”何遠志也只是說道:“沒什麽大礙,起夜時候太黑,沒看清路摔傷的。”就這樣又過了半載,倒是對破竹劈篾條的技巧也了然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