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寧農場(三)
聽從了董文安的提議,第二天,汪洋和楊宇就被杜程載着,搬了一車的小白菜回蒼雲山。
因為農場人手并不是太充足,所以這一趟就他們三人回去。
至于車上成筐的菜,想全搬到山頂也不難,在停車場停好車,杜程就到最近的水站找了七個過來打水的年輕人。
一人兩筐菜,從山下搬到山頂,報酬是一人一小把小白菜。
七個年輕人一聽,二話不說就把水桶寄放在水站,興沖沖的跟着杜程來到停車場。
換購點出售蔬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管是在蒼雲山還是新城的人們都知道這事。但知道歸知道,真說到購買,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買來吃。
換購點每天對外限量銷售是一方面,價格上也讓人有些肉痛。
就拿汪洋他們三人今天搬過來的小白菜來說,一斤小白菜六點信用點,看似不多,但換算成糧食,那就是六斤糧食才能換來一斤小白菜,要是換算成土豆,更是十八斤土豆才能換一斤小白菜。經歷過缺衣少食的災後生活,現在的人們一個個哪裏舍得這麽奢侈。反正土豆也能當菜吃,還有野菜,湊合湊合也挺不錯了。真正能花費信用點購買這些蔬菜的人,要麽就是極少數不差錢的,要麽就是家裏有小孩、老人或者體質較弱的家庭,一般人家頂多十天半個月,買上一斤半斤,做上一小盤,大家一人一筷子,換換口味罷了。
所以杜程一說報酬,正在水站排隊打水的這七個人想都不用想,就答應了。
不過是爬一趟山罷了,一小把小白菜少說能有半斤,就相當于白撿一樣。
這七個人當中,就有家裏有賺信用點門路的人,他們不差錢,但換購點的蔬菜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每天銷售的量很小,每次都是剛上貨,眨眼功夫就賣光了。
對于這幾個不差錢的,報酬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杜程找人搬運,那量肯定就不小,否則青菜能有多重,哪需要雇這麽多人。菜量大,很可能不光是買來自家吃的,如果是對外銷售,他們也能知道是哪家在賣,等以後搶不到換購點的蔬菜,他們還能從這邊買不是?!
找好人,扛好菜筐,一行十人就這麽大刺刺的往山上走。
灰撲撲的敞口藤筐上,鮮嫩翠綠的小白菜就這麽明晃晃的從山下晃到山上,一路上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垂涎目光。
等杜程他們走到王洋家院子,放下藤筐,回身一看。
呵!身後不知什麽時候跟着一串人。
Advertisement
正坐在院子裏樹蔭下閑聊的劉佳和王媛媛一看這架勢,拉過汪洋低聲問完價格,轉身就招呼人把菜筐放到樹下,也不用搬回山洞了,直接開始賣菜。
換購點和寧家農場談妥的收購價格,小白菜和菠菜都是一斤四點信用點,生菜則是一斤三點信用點。不管是軍隊還是蒼頂商店,寧啓言都是按照同樣的價格給他們。
軍隊是供給給士兵們自己吃,所以不存在對外銷售的問題。而蒼頂商店,對外銷售的所有商品都是借鑒換購點的售價,所以這些蔬菜的價格劉佳她們直接按照換購點的等價來賣。
等到杜程他們休息了一會兒,打算下山的時候,他們搬上來的這批小白菜已經賣的差不多了,僅剩的三五斤,還是劉佳和王媛媛借着藤筐的掩飾,偷偷摸摸留下來準備自家吃的。
就沖着後面還有好多人沒買到,要是被他們知道還剩這些,指不定能跟劉佳她們磨叽多長時間。
汪洋和楊宇對視一眼,從他們到家到現在,還沒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虧了他們之前還擔心山頂的銷售量不行。
不過這裏一大半功勞,還是他們這一路的招搖。這些買菜的人,大部分都是路上被他們的菜吸引上來的。
眼看下山的時候他們甚至能直接把空出來的藤筐一起帶走,汪洋他們反倒不着急離開。趁着現在沒事,他們把董文安的提議跟劉佳他們說了一遍,舉手表決,所有人都同意還是按照董文安的建議行事。就算現在這邊能夠銷售掉寧啓言給他們留下的三分之一的蔬菜,但路途太遠了。要是能在新城就近賣掉最好,山上這邊只要偶爾送上來一些,就足夠保持住蒼頂商店在稀缺商品銷售上的優勢了。畢竟從農場到蒼雲山,這麽長的距離光汽油的消耗就不少,對比換購點對外銷售的油價,蔬菜這點價格,根本就是清倉大甩賣了!
有了當場就把小白菜銷售一空的情景,汪洋他們根本不擔心到新城擺攤的情況。
事實上,每天在新城結清工資回蒼雲山的那些人購買力比起停留在蒼雲山上的人,更強!
汪洋和楊宇每天到新城路邊擺攤的時候,總覺得他們不是在賣菜,而是在送菜。
至于這麽瘋搶嗎?!
銷售量走高,荷包自然越來越鼓。
原本按照以前三家商議的,蒼頂商店只抽取百分之一的提成,但寧啓言這次沒同意,按照百分之一來算,豈不是他賣給蒼頂商店的價格比批發給軍隊和換購點的價格還高?當他宰熟呢?!
合同歸合同,但落到不同的商品上,也不能一概而論。等到以後寧家農場有什麽獨家商品只交給蒼頂商店銷售的時候,再按照合同上的提成來分也不遲。
汪洋他們都賺了個盆滿缽滿,更何況作為農場主的寧家。雖然雇傭來的工人流動性很大,但仍能一邊采摘一邊播種,進二百畝的大棚,漸漸被錯開了成熟的時間,差不多每過五天,就有八分之一的大棚蔬菜能夠采收。而蔬菜的供應寧啓言依舊分成三份,換購點、軍隊和蒼頂商店都有份。
等到十月份,秋收之後,蔬菜的收入再加上農場其他田地收獲的糧食,杜程的身份證裏已經累積了七十多萬的信用點。
別說是寧曉文三人,就算是一手推動他們一家走到現在的寧啓言都震驚不已。
想想他們當初承包下這麽大的農場才花費多少信用點?那還是一次性交付了三年承包費。這才幾個月,翻倍賺錢也沒有翻這麽多倍的!!
寧啓言幹笑着抹了把臉,對着轉賬機器上顯示的餘額,他實在擺不出一切盡在掌握的表情。
雖然預想到大棚種蔬菜能賺錢,但他沒想到這麽賺錢啊!
足足半小時之後,胡子才打破屋裏的寂靜。
“錢……應該沒錯……”
寧曉文翻了個白眼,“錢當然沒錯,每一次的帳都記得清清楚楚!”說完,他頓了頓,“其實按照咱們家大棚的規模,再加上咱們一直種的都是一個多月就能長成的青菜,到現在每個大棚最少都賣了兩批了,賺的信用點也該這麽多。就是……”
“就是積攢到一起,數字有點吓人。”寧啓言接口道。
寧曉文表情有些複雜的點點頭。
地震前,別說七十萬,就是七萬他也沒見過,連房子帶地的,他和胡子兩人的家底能湊上七萬都是往多了說,更何況現在的一信用點可比以前一塊錢值錢多了。
杜程眼看氣氛又變得安靜,輕笑了下。
“有錢還不好?”
寧啓言看着杜程,突然也笑了起來。
沒錯,有錢還不好?他們在這糾結啥呀!
看着杜程和寧啓言沒心沒肺的笑着,寧曉文無奈,也不知該說這倆年輕人心大,還是該反省自己小家子氣。只不過在現在這種存款過五千,就算是小康之家,存款過五萬,就算是有錢人的時期裏,寧曉文看着他們家這些信用點,總覺得有點燙手。就算這些信用點都是他們清清白白掙來的,他也不自在。
寧啓言倒是沒寧曉文那麽糾結,想通了之後,他倒覺得這些信用點也沒多到哪去。眼瞅着新城這邊已經放出風聲,近期估計就要把市民全部遷回來過冬,到時候大家都忙着搬家适應新環境,他們就雇不到這麽多人幫忙打理大棚了,就憑他們自家這幾個人,只能改種生長周期長的青菜。那樣的話,産出就會減少,交易額自然也跟着下降,連帶着冬天一到,就算有大棚保溫,也不可能像空間裏氣候環境那麽适合植物生長,産量自然也會受影響。再轉過年,大家又不是傻子,親眼看見這些蔬菜這麽暢銷,家家戶戶肯定也會多少都種一些,就算不賣,留着自家吃,也比買着劃算。要是再有幾個有魄力的,就算不能承包這邊整片的農田,在山裏多開些地,大量種植青菜,肯定也會分走一部分零散的市場。
也就是說,短期內像之前三個月那麽大量積攢信用點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再出現了。不出意外的話,以後他們家一年的收益,差不多就在一百萬信用點左右了。
一百萬看似不少,但相比這次三個月就收入七十萬,也不算多。更何況一旦董文安那邊聯系到農耕機器,還不知道得花多少信用點。
想到這些,寧啓言收起笑容,重新看向正顯示着餘額的機器。
七十萬……
有點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