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合同
随着楊博文的話,另一位相熟的工作人員陳钊也顧不上帶來的三人,湊到栅欄邊一個個的看着上面寫着的商品清單和價格。
“煙就不說了,肯定要,其他的好東西也不少啊,還有洗發水?價格還行,我來一瓶,還有……”
汪洋開着門,看了看明顯已經忘了帶來的三人的楊博文和陳钊,又看了看被人遺忘卻也跟着忍不住往栅欄挂着的商品清單那瞄了一眼又一眼的三人。
院子裏的劉佳和王媛媛對視一眼,站起身走過來。
看這情況,估計不買完東西,楊博文他們是不會進來了。
“煙和酒要買的話得排號,其他東西可以直接交易。”
楊博文他們連忙點頭,排號也沒問題,能買到就不錯了!
眼見楊博文和陳钊二話不說先排上號,被他們帶上來的三位中年人猶豫片刻,也湊上來,報了名,排號買煙。
煙這東西就算自家沒人抽,轉手就能倒賣出去,而且這家店雖然有限購,但價格真心不高,就算屯着也合适。
排上號,定好日期過來取煙就行,劉佳她們也不收訂金,反倒是排號的人恨不得先把信用點轉過去,生怕到時候煙沒留住。
不光是煙,其他的東西五人看了一圈後,也買了不少。
該買的買完了,才想起來還有正事沒辦。
陳钊摸了摸鼻子,帶着人走進院子,說明來意。
原來楊博文和陳钊帶來的三人是山下換購點的工作人員,這次過來是聽說楊博文他倆經手的這家蒼頂商店有雞蛋、大醬等東西長期售賣,所以他們上來想了解下蒼頂商店目前的供貨量,如果數量可以的話,換購點想和蒼頂商店進行合作。
原本換購點的人并沒有抱太大希望,一來雞蛋是蒼頂商店自家養的雞下的,楊博文他們來過幾次,對院子裏的雞鴨數量大概心裏有數,能合作的可能性不大,就連蒼頂商店自己都不夠賣的。
而大醬到是不太清楚能不能大量供貨,如今店裏賣的都是寧曉文自己做,早先那些收集來的袋裝醬料早就賣完了。自家做的東西數量上就得看原材料充不充足了,這一點楊博文他們不确定,所以才有了今天這一趟。
Advertisement
但換購點的人看見新出來沒幾天的商品清單,心裏對合作的事有了些把握。也許能夠合作的商品種類可以擴充一下。
聽完他們的來意,正如他們所想,劉佳和王媛媛直接拒絕了家禽類的合作,不管是現在每天在賣的雞蛋,還是将來可能出售的整只雞鴨,自家商店都不夠賣,根本沒辦法合作。煙酒這些東西雖然足夠稀缺,但寧啓言手裏的存貨并不是特別充足,能夠賣到什麽時候還不一定,雞蛋和将來等數量充足以後直接售賣的雞鴨才是蒼頂商店立足的根本,絕對不可能自家不賣反倒提供給山下的換購點。
對于劉佳和王媛媛的直接拒絕,換購點的人很理解,也就沒再試圖溝通。
而醬料的供貨,劉佳直接看向寧啓言和寧曉文。
換購點的人也不傻,一下子就明白真正供貨的就是這兩個長得很像的男人。
“你們想要哪種醬?在賣的大醬還是其他的?”寧啓言直接問道。
換購點的人眼睛一亮:“你們除了大醬還有其他的?”
寧啓言點點頭,“現在在賣的是大醬,上面寫的醬油也是我們自家做的,如果不着急的話,入冬之前我們還能做成一部分辣醬。”
不管是大醬還是醬油,市裏的庫存其實還有一些,但是因為量小,不能像之前那樣無限制的任人購買,只能偶爾開放一部分庫存換購。
而手工制作的醬料市裏其實也在做,但是相比幾百萬人口的城市,政府找人做的那些杯水車薪,如果能從這邊合作一部分,自然更好。
而對方最後說的辣醬,更是重中之重。之前為了種植糧食,市裏根本沒分出多少地種植辣椒等作物,沒有原材料,純粹靠着收集物資時入庫的那行成品醬料,比大醬、醬油等調味品還稀缺。不說別的,冬天的時候辣醬辣椒類的東西格外受歡迎,如果能合作,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只要能保證質量,你們有多少我們要多少。”換購點的人二話不說,直接許下承諾。
寧啓言:“……”
得了,他還想讓寧曉文估算下自家除了提供給蒼頂商店的數量以外,以現有的原材料,還能做出多少成品,然後好和對方合作。這下問都不用問了,只管往多的做吧!
不過寧啓言頓了頓,還是開口:“合作方面我們也沒問題,但我們小門小戶的,做醬的瓶瓶罐罐不夠用。還有确切能出多少成品我們現在也不能保證,醬料需要的黃豆還在地裏沒成熟,還有辣醬裏的辣椒,也還沒……到貨。”
換購點的人想了想,“裝成品的瓶瓶罐罐我們能提供,如果能簽好合同的話,我們可以讓人提前送上來,運費和瓶子費用你們不用管,咱們按照醬料成品的重量來算錢。辣椒的話……”說話的人頓了頓,雖然他很想問一下對方辣椒的來源,但怎麽想對方也不可能會說出來,否則辣椒提供者被換購點截了胡,對方的生意就會被直接影響。“等你們收到辣椒以後做出成品,給我們驗一下貨,沒有其他問題的話,再簽辣椒的合同。”
寧啓言點點頭,沒有其它問題,現場就和換購點的人開始起草合同。
起草的合同只是針對自制大醬和醬油這兩種。合同上并沒有注明将來寧啓言他們需要提供的成品準确數量,只是除開供給到蒼頂商店的數量外,所得成品全部交由換購點對外銷售,而換購點則有義務明示商品出自寧家。
由于時間緊迫,寧啓言和寧曉文他們一時間也想不出給自家以後的出産商品挂上什麽名字,幹脆就統一品牌——“寧家”。
至于除了蒼頂商店外,只能提供給換購點這一點,寧啓言沒有任何意見。
現在真正能換購的商家很少,相比蒼頂商店這種私人開設的商店,哪怕有政府承認的營業執照,也遠遠比不上政府直接掌控的換購點的交易量。除了因為距離過遠而不願來回上下山的人才會為了方便,就近到蒼頂商店買東西以外,只有類似于雞蛋、煙酒這種換購點稀缺的物資,大家才奔着蒼頂商店而來。
所以和換購點合作,對于寧啓言預想的打開他們家商品的知名度很有利。
确定好合同條款,雙方簽好合同,期限暫定為半年。
現在全世界都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态下,誰也說不準半年以後D市是什麽樣,所以不管是寧啓言他們,還是換購點一方,都不想一次把合同的期限定的太長,如果一直合作愉快,半年後的情況變化不大,完全可以到時候續簽。
送走楊博文他們五人,寧啓言看了看手裏嶄新的合同,又從杜程衣兜裏翻出之前和劉佳他們簽的合同,寧啓言突然笑了起來。
“今天這是什麽日子啊!”
一連簽了兩份合同,還是在這種重建還未展開的時候。
董文安等人一直旁觀,現在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是預示着咱們會越來越好。所以必須慶祝!”寧曉文笑着感嘆。
從糧食豐收,到蒼頂商店的營業執照,再到現在的合同。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一掃地震之後一年多的迷茫和無措,越來越接近地震前的社會狀态。哪怕如今依舊物資匮乏,生活環境不夠舒适,依然掩蓋不了已經看見曙光的重建希望。
“汪洋,你們幾個啥也不會的留下看店,劉佳,媛媛,還有文安,你們跟我上去,做大餐!”寧啓言一揮手,帶着一大半的人出了院子,往寧啓言自家的山洞走去。
被嫌棄連打下手都不會的汪洋和柯成偉他們也笑嘻嘻的看着大家離開。
雖然平時看不見,但一到做大餐的時候,寧啓言家總能拿出來不少好東西,他們一個個的就等着吃大戶就好。
有了換購點的訂單,寧啓言他們除了當天的慶祝以外,第二天就投入到大醬和醬油的制作當中。
地裏的黃豆還沒有收獲,但空間裏儲存的黃豆還有很多。之前每次做醬都是稱出十斤二十斤的小量制作,如今有了明顯期待他們做的越多越好的換購點訂單,他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眼瞅着地裏的黃豆距離收獲不遠了,他們也不用顧及着家裏現有的黃豆的存量,把所有空閑的壇子都洗幹淨搬出來晾曬,寧曉文打算第一批就把這些壇子全部裝滿。
不同于以前寧曉文一個人就能應付過來的小打小鬧,如今一家四口全上陣,就連地裏的黃豆都是白誠毅他們幫着收回來的。
有了新的黃豆補充,換購點又及時送來更多的壇子,寧啓言就算不想參合到制作醬料當中都不行。
而杜程和胡子在平臺上的辣椒收獲以後,又補種了一季辣椒。就算辣醬沒有醬油和大醬受衆面廣,單是成熟的辣椒,換購點就願意高價收購,所以算來算去,還是種植辣椒的性價比最高。
補種辣椒之後,杜程和胡子也沒閑下來幫寧啓言和寧曉文的忙,而是抓緊時間把平臺的大棚支上。
随着忙忙碌碌中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中,山裏的氣溫已經下降,地震後D市的季節中,春秋兩季的時間縮短到只有一個多月,冬季的嚴寒和夏季的高溫卻明顯延長。
十月份一連兩場瓢潑大雨之後,仿佛瞬間就沒了之前的炎熱,等到十一月初,已經有了往年初冬才有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