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豐收
炎熱高溫的酷夏雖然讓一天兩次不停澆水的人們苦不堪言,但氣溫略降,夏天漸漸接近尾聲的時候,豐收的土豆和地瓜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歡呼。
同樣還是從山下最開始收獲,但不等收割到山腰,漫山遍野的喜氣洋洋讓住在山頂的寧啓言也忍不住提前開始高興。
等到真正開始秋收,胡子、杜程、白誠毅、張偉和張平國五人一人一把犁,并排在前面翻地。犁地之後,土壤翻開,一個個比拳頭還大的地瓜露出土層,寧啓言他們就跟在後面撿。
地瓜個頭雖然比不得以前市場裏賣的地瓜那麽大,但在肥料不足,土壤肥力不夠的情況下長這麽大已經算是超出預期了。
整整八天,他們才把山坳裏的地瓜全部收了回來。好在現在還沒入秋,晚上的溫度也很高,收回來的地瓜放在院子裏也不怕受冷害。
王洋家的院子勉強能裝下他們自己家地裏收獲的紅薯,寧啓言家的就放在寧家自己的院子中,白誠毅家直接堆在他們暫住的懸崖邊的平臺上。
收完地瓜沒有停歇,除了寧曉文和張平國留在家裏檢查地瓜順便選擇一部分留種,剩下的人又投入到土豆的收獲裏。
土豆的種植量遠遠沒有地瓜這麽多,但因為是和玉米套種的,所以犁的時候格外小心,不管是王洋家和白誠毅家的第二季玉米,還是寧啓言家改種的黃豆,都沒到成熟的時間。
等到地瓜土豆全部收回來,劉佳提前約好的過來收糧的工作人員也按照時間過來了。
之前玉米收獲以後,把糧食換成信用點的人家很少,大多數都是等信用點不夠用了,才拿出點玉米少少的換點臨時用的信用點,只有把糧食留在自己家裏,大家才覺得安心。但地瓜和土豆不同,雖然張平國和寧曉文都說這次的産量遠遠趕不上地震以前的産量,但成千上萬斤的土豆地瓜還是讓以前沒種過地的汪洋等人興奮的睡不着覺。不過興奮歸興奮,該賣的還得賣。不是不想自己留着,但沒那麽大的地方裝啊!
除了留種的地瓜和土豆,剩下的寧啓言家又留出三百斤土豆和一千斤的地瓜。其他全都賣給政府收糧的人,換回來七千一百點信用點。
兩斤土豆能換來一點信用點,而地瓜則是三斤地瓜一點信用點。從換購的價位上來講政府相當于平進平出。無論是賣還是買,政府給的價位都是這樣。
這樣說起來,其實政府更賠本,畢竟剛收獲的地瓜和土豆水分都是最足的,同樣一顆地瓜,現在稱和兩個月以後再稱,無論怎麽妥當儲存,都會減輕點重量。
但是對于政府,對于國家來說,帳不是這麽算的。
D市的豐收不代表整個國家的豐收。甚至在全國所有幸存者聚集的地方裏,像D市這般大豐收的城市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還不等D市政府統計出大概的收獲總量,中央直接下達要求,調配D市秋收的多餘糧食,供給到糧食危機嚴重的城市。
D市政府自然聽從中央的安排,但眼瞅着自家糧食大豐收,明擺着以後再跟上面哭窮的底氣都不足了,所以D市的領導們也小小的耍了個心眼。沒有強制每家每戶必須上交多少糧食,或者只允許留下多少糧食。而是任由市民自己決定。想賣糧就賣,要是不想賣就不賣。按照地震之後的經歷,可以預見,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市民們肯定是至少會留出足夠吃到明年秋收的糧食,甚至家裏有老人的,指不定幹脆多挖個山洞或者地窖,把糧食全存起來。
Advertisement
領導們不是心狠的只顧自家,任由其他城市的幸存者忍饑挨餓,但自家的孩子自家疼,這場全球大地震之後,在哪活着不艱難?經歷過艱難困苦,酷暑寒冬,自家的市民用雙手辛辛苦苦勞作換來的成果,憑什麽不能想留多少留多少?!
你們家的幸存者吃不飽?關我什麽事?不管是中央的指令,還是出于人道主義,我都提供糧食了,至少能讓你們這幾個被中央硬塞過來的糧食危機的城市餓不死。但總不能還得管飽吧?
想多要些糧食?行啊,拿物資換!別說沒物資,就是廢墟裏扒拉出來的鋼筋鐵釘都行!
說白了,因為這一世不知哪一只蝴蝶扇動了小小的翅膀,讓本該出現絕收,擴大糧食危機的D市大豐收了,所以領導們的目光已經從糧食轉向了依舊是一片廢墟的城市。
重建的希望,已經近在咫尺。
寧啓言作為一個小小市民,完全不知道上面領導們的想法和計劃,但是曾經經歷過一次重建,他深知要想真正開始重建,糧食是基礎。反之,如今D市已經擺脫了糧食危機的掣肘,那麽城市的重建,已經馬上就要開始了。
拼了老命般的搶時間秋收,然後又馬不停蹄的選種、儲存,再修整土地。等到終于能休息的時候,已經九月底了。
寧啓言無語的看着日歷,感覺不過是一頓昏天暗地的忙碌,一轉眼,竟然過去将近一個月,除了身體上的疲憊,都不知道時間都過到哪去了。
“我說你都躺幾天了?”董文安拎着水壺走進山洞,看着還窩在炕上的寧啓言無語道。
寧啓言看了他一眼,心道:誰說我一直躺着了?每天還回空間做三頓飯呢!
不過這話沒法說,寧啓言看了看一點都沒客氣,就跟在自己家一樣的董文安伸手在炕腳摸出來杜程臨走前放着給寧啓言當零嘴的地瓜幹,自顧自的吃起來。
“你的臉皮呢?”
董文安笑眯眯的邊吃邊說:“就着地瓜幹吃了。”
寧啓言翻了個白眼,然後伸手:“給我點。”
董文安分出一半給他,順便把寧啓言往裏擠了擠,坐上來。
“你就打算這麽躺着?一直躺到你們家收黃豆?”
寧啓言咽下地瓜幹:“我在思考。”
“?”
“思考家裏還有什麽存貨,扒拉扒拉都拿出來賣掉。”
董文安:“……”
寧啓言坐起來,“沒跟你開玩笑。”
“之前賣了那麽多糧食,你們家不缺信用點吧?能被你存到現在的物資應該都是能長期儲存的,繼續存着呗,指不定越來越值錢,別這麽早賣啊!”
寧啓言搖搖頭,“之前那點信用點不夠,眼看着上面就要重建了,等新城規劃好了,我打算在新城附近買地。”
董文安瞪大眼:“新城?買地?胡子之前開玩笑說你以後打算當地主,別告訴我你真這麽想的!”
寧啓言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不行嗎?買塊地,自己種糧食,養牲畜,你信不信絕對能發家致富?!”
董文安沒再說話,而是開始順着寧啓言的想法仔細思考。
如果政府準備重建城市,那麽肯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撇出去不能施工的冬天,春夏秋三季如果投入建設,以現在的氣候來講,肯定不能兼顧田地的種植,自然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家家戶戶種莊稼大豐收。那時候大量種糧食,自然不怕賣不出去,但要是大量種植,寧啓言家四個人根本不夠,就算招人也招不上來吧?除了參與重建工作的人,其他市民憑什麽不自己種糧賣,而給別人種地呢?!
再說家畜,先不說發家致富,值錢是肯定的,但那也得買的着才能養啊。
随着董文安指出的兩點,寧啓言搖了搖手指,“第一,如果能包地種植,肯定要先做好灌溉系統,按照現在的氣候來看,澆水搞定了,那麽真正需要大量人手農忙的時期并不多,完全可以臨時招工,工錢給的足,就能招上來人。實在不行還可以聯系軍隊,農忙時過來臨時幫忙,我們提供一定的糧食或者家畜作為回報。第二,家畜我有門路,別的不說,雞鴨你也看見了,而那邊還能提供豬崽和羊羔。”
董文安想了想,不得不說,寧啓言想要當地主這條路,按照他的說法,解決這兩點以後,還真有很大可能成功。
但是……
“現在整個社會都在重建,你的想法雖然好,但你敢不敢更有點追求?”眼看着所有行業都在起步,以寧啓言的聰明勁兒,再加上他對外處事兒的圓滑,完全可以有更大的發展,就好像他有意無意引導着王洋家開設商店,就算他自己不開店,創建個企業也行啊,既然有家畜的門路,少少的養上幾頭豬和羊,作為福利發放,還怕招不到人才嗎?
寧啓言明白董文安的意思,更了解他平時笑眯眯的表情下的野心。
“不要小看別人,聰明人很多,相對咱們這種地震前并沒有什麽經驗資歷的人,那些度過災難,活下來的各界精英,他們的野心只會更大,而只要人沒死絕,他們的人脈網就是他們的資本,咱們争不過。”
董文安嗤笑一聲:“不争,你怎麽知道争不過?”
寧啓言捏着手裏的地瓜幹,“你把重建想的太簡單了。如今咱們D市有了糧食做資本,哪怕我并不知道其他城市的情況,也能猜測的出像咱們這裏這樣沒有饑餓的後顧之憂的城市不會太多。D市趕在第一批城市重建,你以為上面那些領導會甘願像地震前那樣,讓咱們市還當個在一二線徘徊的城市?”
董文安沒出聲,如果有機會争一争,別說那些領導,就是他這個小市民也希望自家城市成為國內繁榮發展的領軍城市。這不是為了利益或者其他,而是純粹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就好像很多人平時生活的時候沒有什麽特別的感覺,但一旦出國,那種與外界直接交流的環境中,國家的凝聚力和榮譽感就會更外增強。
這與出身的階層無關,與經歷過多少教育無關,純粹是深刻在骨子裏的對于“祖國”二字的執着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