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收玉米了
按照地震前的成熟時間,櫻桃應該在五月的時候就能吃的,更何況空間的氣候更加适合植物生長,但一直拖到六月快中旬,樹上挂着的小櫻桃們才陸續成熟,也許是有其他方面因素在影響吧。
寧啓言嚼着口中清甜多汁的櫻桃肉,也不去糾結時間的問題,只是在本子上記下變化後的采摘時間。
現在氣候變化,很多東西雖然可以追溯曾經的經驗,但變更的地方很多,他雖然沒打算改行研究植物在新氣候中的生長規律,但至少要記錄下自家有的作物,為以後留下經驗。
好吧,其實說白了,就是別像這次似的,從四月開花就開始盼着這兩顆櫻桃樹結果,到後來,要不是看着樹上已經開始結了青澀的小櫻桃,寧啓言還以為這三棵櫻桃樹已經成了擺設,差點就想砍了。
寧曉文坐在一邊看着寧啓言一邊吃,一邊記下櫻桃成熟的時間。
寧啓言手裏的這個本子上記錄的都是空間裏的東西,不光是去年各種果樹的成熟時間,還有蔬菜的長勢和之前那次做大醬所用的時間。這個本子平時就放在屋裏的櫃子上,和寧啓言記錄外面的變化的本子分開,從來沒被帶出空間。
“也許是授粉的問題。”寧曉文突然說。
寧啓言停下筆,有些茫然的擡頭。
“授粉?”
……寧啓言猛然恍悟,果樹要想結果,可不是得經過授粉嗎?!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但他之前看着滿院子開花的各種果樹根本沒想到這件事。不過……
寧啓言看了看手裏的櫻桃,“難不成咱們空間自動授粉?”要不這些櫻桃哪來的?
寧曉文好氣又好笑的看了他一眼:“怎麽可能!在空間住了這麽長時間,連只蟲子都沒見過,還沒風沒雨的,根本沒辦法自然授粉。”
寧啓言捏着一個櫻桃揮了揮,“可結果了呀。也許咱們空間不需要授粉呢?”
寧曉文嘆氣:“一開始是忘了授粉,後來胡子先想起來,四五月份的時候趕了幾個早上,你和杜程進空間之前,就把開花的果樹都人工授粉了。就是那兩棵桃樹開花的早,沒趕上。今年怕是吃不到桃子了。”
寧啓言點點頭,若有所思一會兒,突然問:“西瓜是不是也得授粉?”
寧曉文一愣,突然想起他和胡子剛知道空間的時候,空間的院子裏正好有将近一半地的西瓜。按照他對寧啓言和杜程的了解,這兩人就算知道要授粉,怕是也不會弄,而且這時候寧啓言能提出來……
Advertisement
“你們種西瓜的時候沒授粉?”
寧啓言笑眯眯的搖搖頭,他是剛才才記起來授粉的事,之前連想都沒想到,怎麽可能授粉呢!
寧曉文瞪着眼睛看寧啓言。
難不成這還真不用授粉?
不過也得感謝空間的這一特點,否則就寧啓言和杜程這倆對這些事一問三不知的德行,能種出東西才奇了怪了!
寧曉文白了寧啓言一眼。
笑成這樣是覺得很自豪嗎?!
寧啓言點點頭,空間是他的,有這麽神奇的空間在手裏,他當然自豪了!
寧曉文懶得理他,端起一旁裝着櫻桃的小盆,不讓寧啓言再繼續吃下去。
“就剩最後這些櫻桃了,等一會兒杜程和胡子回來給他們留點吧。”
寧啓言點點頭,然後看向已經挂果的棗樹。
不是他饞嘴,好幾個月吃不到水果的滋味,而且記憶深處還印刻着曾經兩三年都沒見過什麽水果的深刻記憶,就這麽三棵櫻桃樹結的櫻桃,還沒等放開肚皮吃,就全吃完了,但願樹上的棗能快點熟吧。
菜地裏的黃瓜和西紅柿雖然也能當水果吃,但比起真正的水果,總是不夠清甜。
寧曉文把櫻桃重新放進冰箱,他到不是非得給杜程和胡子留,除了寧啓言,不管是胡子、杜程,還是寧曉文自己,水果下來了,甜甜嘴,嘗嘗味就行了,平時吃着黃瓜和西紅柿也挺好。但寧啓言從半個月前櫻桃下來後,吃起來的架勢有點過于生猛了,他自己還覺得沒吃過瘾,但這恨不得拿櫻桃當飯吃的吃法,讓寧曉文不得不盯着他,以防他吃出問題來。
沒得吃了,寧啓言起來洗幹淨手,見寧曉文準備收拾屋子,挽起衣袖,也開始一起收拾。
屋子裏炕上、地上,到處都是之前裝小雞的木箱子和報紙。
這一批的小雞已經全孵完了,出生的比例比年前那次還高,想來應該是因為受精蛋存放的時間短,小雞更容易成活。
除了頭三天持續燒炕保證小雞們生活的溫度,今天上午杜程和胡子就趕着外面氣溫适中,把小雞裝在帶孔的箱子裏搬下山了。何俊那邊的倉庫已經調整好溫度和環境等着了。
這一批出生的小雞崽一共七十三只,寧啓言他們只留下五只母的,剩下的全讓杜程他們裝走拿去交易了。
按照公母交換,差不多能換回來四百九十信用點,再加上第一次交易的那些雞鴨,兩次下來已經掙了兩千一百五十點信用點,這些信用點都存在杜程的身份證上,平時到換購點換東西用的都是寧啓言他們三人的身份證,除了每次下山交易外,杜程的身份證就一直留在空間裏,等到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
收拾好房間,就留下一個鋪着報紙的木箱擺在火炕裏側,五只嫩黃色的小雞在箱子裏走來走去。
剩下的箱子清理幹淨重新放回儲藏室,之前攢下來的受精蛋這次并沒一次孵完,還剩下一些時間近的可以再孵一波。
全部收拾完,寧啓言出了空間,到山洞裏看了看,胡子和杜程還沒回來,又重新回到空間。
這時寧曉文已經把之前做大醬時寧啓言找出來的那一麻袋的黃豆搬到院子裏了。
寧啓言順手從屋外的窗臺上拿起電子秤。
“秤多少出來?”
寧曉文盯着黃豆算了下時間,“一共稱二十斤出來,分稱兩個十斤放着。”
“就做二十斤?眼瞅着玉米就能收了,到時候家家戶戶都不缺糧食,估計來換的人能有不少。”
寧曉文微微搖搖頭,“不用一次做出來,今天二十斤先做上,三五天以後再做二十斤,這麽依次把時間岔開,只要把每批的時間标注好,等時間到了,咱們就能一波一波的出來成品,賣也好賣,還能把保質期拉長。”
聽完寧曉文的話,寧啓言點點頭。
正如寧啓言所想的,玉米一成熟,整個D市上輩子最危險也最不可控的危機在這一世剛剛有了苗頭,就這麽輕描淡寫的度過了。
若非中間有白誠毅一家缺糧的事發生,寧啓言幾乎都沒感受到糧食危機。
無論是寧啓言之前猜測的有其他人重生或者預知,還是其他的引起這些改變的事情發生,他都發自內心的感激。
他是個自私的人,他的重生只想保住杜程的生命。但D市是他的家鄉,D市的安穩和欣欣向榮是他的期望,也是他們一家人的保障。
山下的玉米最先進入收獲期,哪怕寧啓言他們在山坳裏的田地比附近其他人家成熟的早了兩三天,也沒早過山下一周前就開始收獲的玉米地。
等到張平國和寧曉文同時點頭确定可以收了,不只是他們三家,附近其他人家的青壯年也跑來湊熱鬧般的幫着掰玉米。
因為三家的玉米都是和土豆一起種的,所以收玉米的時候還得注意着別踩傷地裏的土豆,而土豆和地瓜距離收獲的時間最快也得兩個多月。
每塊地的地頭上都鋪了張大塑料布,掰下來的玉米穗就先放在地頭,等晚上再統一往回搬。
運水的滑輪這時又有了用處。裝好袋的玉米系在繩子上,山坳上面的人借助滑輪把玉米拉上來,總比一趟趟背省力的多。
不同于山下已經接近尾聲的收獲期,山上其他的地還沒開始收,山坳這一波是最早的,就連水站駐守的兩個小戰士也忍不住輪流出來看看,順便在胡子他們累了以後替換上去幫着往上拉玉米。
王洋家距離山坳最近,三家人收回來的玉米都先堆放在他家院子裏,沿着山洞口旁的牆壁一點點落上去,平時還有劉佳她們在院子裏守着,一邊看顧雞鴨,賣賣東西,一邊就把玉米的外衣剝掉。
因為附近不少人都來幫忙,不到三天,山坳裏的玉米就都被收幹淨了。剩下的玉米杆還在地裏,原本王洋他們想直接包攬整個山坳裏收玉米杆的活,讓胡子他們可以分出手到其他人家陸續開始收獲的地裏幫忙收玉米,不過被胡子直接打發了。只要把皮膚包裹住了,注意點不被玉米葉劃傷,相對來說,掰玉米穗比收玉米杆輕松不少。而且地裏還有土豆,胡子他們怕汪洋幾個年輕人注意不到再傷着土豆,幹脆就讓他們幾個去其他人家幫忙。
雖然三家的地一起收的,但不管是堆在院子裏的玉米穗還是晾在寧啓言家上面平臺的玉米杆,都分成三堆,誰家地裏收上來的就是誰家的,收的時候稍微注意點,就能分的清清楚楚。
等整個山頂所有人家的玉米都收的差不多了,收獲最早的寧啓言他們已經把地重新翻好,準備下一茬播種。
原本地震前D市一年一般只能種一季玉米,但地震後氣候變化,開春後溫度上升的很快,只要保證澆水跟得上,市裏請的農業方面的專家也建議可以再種一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品種的區別,這一次市裏沒讓市民用新下來的玉米留種下種,而是統一到附近水站用信用點換取。
正所謂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幾百上千斤的玉米收進家以後,大家也就不像之前那麽仔細信用點的花銷,上面一說最好統一換取,幾乎所有打算再種一季的人家都到水站報數預定種子。
王洋家和白誠毅家也不例外。
王洋家六人都不是本地人,在D市所有家底都需要一點點積攢,況且現在普通市民間的通訊還沒有恢複,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和家人是個什麽情況,D市現在的勢頭不錯,他們都想多攢點糧,一旦通訊恢複,家人能幸運的活下來,生活不好的話,還能接到D市生活。
而白誠毅家不用多說,打死他們也不想再過之前那種算計來算計去,卻還是吃不飽肚子的生活了。寧肯多花些力氣,多多的種糧,收回來的糧食吃不完發黴了,也比想吃卻沒得吃強!
相反,寧啓言家沒有換購新一季的玉米種子,而是預定了黃豆種子。
有了成批量做大醬的經驗,他們又不缺糧食,決定把之前收完玉米空出來的地種滿黃豆。
D市幸存的人口有好幾百萬,哪怕只是極少的一部分會從他們這買醬,他們也不愁這些黃豆的去處,而且賣醬可比種地合适的多。
換個角度說,山上開墾出來的地并不算多肥沃,種一季黃豆正好還能養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