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土地劃分
等到終于能下山把電線換回來的時候,土地的分配也開始了。
四月一日一早,寧啓言和寧曉文一起來到水站等着。
現在白天最高氣溫已經20度了,中午出門的話一件長袖T恤加一件外套就足夠了。而夜裏最低溫度剛剛上零度。
昨天趁着劃分土地之前,杜程就和胡子下山開車回市裏,把家裏的太陽能發電機搬了過來,這會兒兩人正在山頂按太陽能板。
“啓言哥,曉文哥,早啊!”
寧啓言兩人到了不一會兒,汪洋、王志翔和柯成偉也過來了,見到兩人,汪洋笑呵呵的打招呼。
“早啊。”寧啓言笑笑。
這會兒住在附近的人到的差不多了,前一天通知今日早上八點,開始正式劃分土地,寧啓言看了看表,還有不到十分鐘。
他們這的地勢高,住戶沒有下面那麽密集,雖然寧啓言一家跟附近的人來往并不是很多,但住了大半年,想不認識都難。
也正是因為住戶少,相對來說能夠耕種的土地也足夠各家分了,剩下多餘地就等他們這些就近的住戶全選完,才會分給山下住戶密集,附近土地不夠分的人家。
等到八點整,在水站駐守的士兵幹脆拿着這一片丈量完的土地平面圖直接走出來,平鋪到地上,大家一起看。
也就是住家少,要是附近住戶多一些的水站,根本不敢這麽一下子全打開,讓大家商量着選,指不定就為了點地打起來了。
寧啓言這還是第一次看見附近劃分的所有土地,一畝地一個小方塊,圖紙上不僅有數量不少的方塊,還标注了各家山洞所在的位置,對附近地勢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圖上的地點,選起将來要耕種的土地完全可以從圖上就看明白哪裏距離自家近,哪裏的地勢方便擡水澆地。
因為寧啓言家山洞上面的小樹林砍光了,後來測量土地的時候士兵将那一片地也測量進去,再加上他們家和汪洋家之間的地方,正好夠兩畝。
寧啓言家四口人,能分到八畝地,除去這兩畝,還得再選出六畝。
寧啓言也不急着選,先聽了聽旁邊其他人看好的地方,左右這附近的土地面積足夠,不過是多走兩步少走兩步的區別,等大家看好的地方他心裏有數以後,再選也行。
Advertisement
其實說起種地,這附近的人家除了家裏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大多都沒什麽概念,印象裏就是翻地、下種、澆水、除草等。所以也分不清哪塊地好種,哪塊地不好種,基本都是緊着離家近的地方選。
眼看大家選的差不多了,寧啓言有些詫異。
從圖上看,水站旁邊的小山坳,也就是之前他們下去救人的那個山坳,圖上标注了二十五個小方塊,相當于二十五畝地,竟然沒人選。
轉念一想,寧啓言就恍然,怕是大家都覺得進出山坳的斜坡不好走,擡水澆地也不方便,所以才忽略過去。
寧啓言轉頭和寧曉文低聲合計了一會兒。
“啓言哥,你們想選哪?”見寧啓言和寧曉文遲遲沒有動作,王志翔湊過來問道。
寧啓言指着山洞附近的兩畝地,又指了指山坳處的地,“上面兩畝離家裏近,然後再在山坳這加上六畝,正好八畝地。”
看完寧啓言指的位置,王志翔點點頭,又轉頭與柯成偉和汪洋商量了一會兒。他們家山洞和水站之間有五畝地,位置很好,不僅距離水站很近,地勢也比較平坦,但與這五畝地相連的不止他們一家,還有另外兩家,而且那兩家人也看好這裏,只不過因為鄰裏間關系都還好,大家就商量着三家平分,剩下不夠的地再各自從別的地方選。
五畝地三家分,一家還不到兩畝,王志翔他們見寧啓言一家大半的地都在山坳裏,而山坳裏還有很多地,一合計,幹脆跟另外兩家說放棄家門口那五畝地,直接在山坳裏選十二畝和寧啓言他們連在一起的土地,這樣照顧起來還不用分頭,兩家一起還能做個伴。
對于汪洋他們的選擇寧啓言沒意見,相鄰的土地是熟悉的人其實更方便,也省了可能會出現的小矛盾。
至于汪洋家門前的五畝地,最後就被那兩家人分了,其中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妻帶着個十一歲的兒子就要了其中兩畝,剩下的三畝地分給另一家上有七十多歲老人,下有四歲小孩的一家四口。這樣也算是鄰裏間相互照顧了。
彼此相讓一步,總比争來争去的強。
等所有人都選好土地,确定自家将要耕種的地方,每家每戶都忍不住先去自己的地頭看看,也好計劃着怎麽打理。
寧啓言沒急着回去,看着地圖上除了他們和汪洋兩家,就沒人選的山坳,還剩七畝地空着。他想着之前去白誠毅他們山洞串門的時候,附近好像還有不少人家,也不知道他們那的地夠不夠分,要是不夠的話,幹脆讓他們也來山坳這邊。
白誠毅他們的山洞距離寧啓言這邊打水的水站不遠,和寧啓言自家山洞到水站的距離差不多,但這次分地卻沒把白誠毅家劃分到這邊,具體怎麽劃分範圍的,寧啓言不清楚,不過反正距離不遠,而且大家都認識,湊一起種地還能互相搭把手。
想到就做,趁着這邊空餘的地還沒分出去之前,寧啓言和寧曉文跟汪洋三人打了聲招呼,就往白誠毅家走。
當初鋪設水管的時候,為了打水方便,相距差不多三四百米就有一個出水口,寧啓言他們山洞下面的水站是最高點,而白誠毅一家分地就聚集在下面那個水站。
看着吵吵嚷嚷的人群,寧啓言和寧曉文點着腳尖仔細尋找白誠毅他們。
啪!
寧啓言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一點準備都沒有,寧啓言吓的一激靈,回頭就看見董文安站在他身後笑眯眯的收回手。
寧啓言翻了個白眼。
“小心再把眼珠子翻出去。”董文安打趣道。
見面次數多了,而且有胡子和杜程在中間,兩家人現在相當熟稔,經常開玩笑,早沒了一開始的客氣勁兒。
寧啓言又一個白眼過去,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眼珠子還很安全。
“你們怎麽過來了?”不再說笑,董文安沒看見胡子和杜程,問道。
“我們那的地選完了,還有不少空餘,你們這要是不夠就過去,我們家和汪洋家的地就在山坳裏,還剩七畝地沒主。”寧曉文解釋道。
董文安想了想,“你們先等會兒,我進去看看大白選沒選好,之前我們倒是注意過幾塊地,但不一定能搶上。”說着董文安就擠進人群。
寧啓言和寧曉文退後幾步,準備找了個空地站着,免得被來回走的人擠到。
“還是咱們那好,人少地多,大家還能商量着來。這邊看着都要吵起來了。”寧曉文看到不遠處有個大石頭,拉着寧啓言往那走,低聲說。
寧啓言扯了扯嘴角,這才哪到哪,上輩子治安可沒現在這麽好,他和杜程住的地方都是用拳頭說話。
等了沒一會兒,就看見董文安和白誠毅還有張偉從人群裏擠出來。
寧啓言和寧曉文迎過去。
“怎麽樣?”寧啓言問。
白誠毅抹了把汗,“走,去你們那選地去!”
寧啓言也不細問,幾人快步往回走。
路上白誠毅才說,董文安找到他們前,白誠毅帶着張偉已經搶了五畝地,不過知道寧啓言那邊還有七畝和他們家連在一起的,又讓出去兩畝,剩下的三畝就在他們家身後,照顧起來也方便,加上寧啓言那的七畝,正好十畝地,五個人的份。
眼看着剩下的七畝落到白誠毅他們頭上,寧啓言心裏放心不少。這樣整個山坳都是他們三家的,耕種起來互相幫扶一把,也能容易不少。
土地落實好了,山上的各家各戶都開始抓緊時間翻地,趁着下種前,至少得把所有地都翻一遍。
山裏的地可不是平時耕種的農田,什麽石頭草根都有,更有甚者,翻地翻一半,發現下面全是岩石,只能重新換一塊土地繼續幹。
因為家裏的地分散成兩個地方,寧曉文就帶着寧啓言先松一遍山洞附近的兩畝地,把碎石和草根什麽的翻撿出來,土壤松軟透氣以後兩人把山洞的大門一鎖,拎着鋤頭到山坳下那片地。
汪洋和王志翔還有柯成偉別說種地,連農田都沒怎麽見過,這會兒被胡子還有張平國手把手教着,也總是不得要領。一鋤頭下去,不是深了,就是淺了,要麽幹脆砸在腳上。
胡子恨不得把他們腦殼撬開,直接塞個鋤頭進去。
張平國倒是不像胡子那樣氣的吹胡子瞪眼,但也直搖頭,要是就靠這三個扶不上牆的鋤好十二畝地,估計正好能趕上明年春天的播種。
最後白誠毅和胡子一合計,幹脆三家一起幹,所有人一起先從最靠近水站這頭的胡子家的地開始翻,接着是汪洋他們家,最後是白誠毅家。這樣有熟手帶着,汪洋他們一邊看一邊學,總有上手的一天。
至于王洋他們三個連連擺手拒絕……
胡子嘆口氣,總不能看着這三個蠢孩子餓死吧?!
眼看兩家人拍板決定了,身為拖後腿的汪洋一家,只能紅着臉接受他們的好意。
相對的,三人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是有句老話,笨鳥先飛嘛,他們幹的慢不要緊,那就把時間加倍!
所以雖然三家約好早上七點開始到地裏幹活,汪洋他們就五點來鐘起床,随便墊墊肚子,就先到地裏接着前一天翻好的地繼續幹。晚上六點多收工後,吃完晚飯,他們再回去接着幹到九、十點鐘。
對于汪洋他們的動作,另外兩家人心裏清楚,不過都默契的沒有制止。
他們不是非要計較誰幹的多誰幹的少,否則就算汪洋三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連軸轉,也趕不上胡子他們的進度。但現在就算傻子也知道,短期內要想活下去,肯定得紮根在農田裏。這個“短期”,誰也不知道會是幾年,或者十幾年。汪洋他們要麽幹脆混進政府設立的醫院當醫生,吃公家飯,政府養着。要麽,就必須得适應現在的勞動。
兩家人能照顧他們一年、兩年,但總不可能照顧他們一輩子。更何況這幾個孩子都不是本地的,一旦各個城市之間的道路暢通,他們要是回到家鄉,誰知道會面臨什麽樣的情況。學會種地,至少算是現在這世道裏最基本的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