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重陽包粽子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大乾朝,天嘉八年,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當地人亦稱“老人節”。重陽也,九月九日,九為陽數,日月并陽,故而成為重陽,亦稱重九。
依着小河村歷來的風俗,家家戶戶要登高,登高以“避災”,此沿襲至今。但因着昨日就下起了雨,一切從簡了。
呂氏從箱底取出60文,讓唐大海看着家,自個兒去村口的雜貨店去買2斤糯米和半斤紅棗。雜貨店在小河村與河口村、灣裏村三村交界處。
“娘都忘了今兒個是重陽了,要包重陽粽的。幸虧現在,下雨天濕噠噠的,你們就別跟出去了。娘自個兒去,早去早回。春蘭,你幫娘把鍋裏水燒上。”
“娘,咱家就那麽點錢了,你還要數那麽多去買糯米幹嘛呢,随便用家裏的米包點就好了嘛,還紅棗呢。咱家又吃不了那麽多。”夏竹看着呂氏拿出那麽多銅錢,沉甸甸的,就心疼得要命。
“你這傻丫頭!這是咱家分家的第一年的第一個節呢,作為晚輩,理應給長輩送粽子的。這個可省不了。再說了,你幾個嬸婆對咱家的照顧,咱也得好好的像樣的送幾個去。”
“嗯,孩子娘,你想的對。咱是應該給二嬸、三嬸和李大娘家都送些去的,粽子少點沒事兒,咱心意要到。嬸子他們也知道咱們剛剛分家了條件不好,想來應該也不會介意的。”唐大海一臉贊同。
夏竹盯着唐大海看了許久,覺得不可思議。誰說自家爹老實木讷,怎麽瞧着越來越不像個事兒。咋就越來越能說了,還頭頭是道,怪事咧!
呂氏點點頭,便急匆匆地穿上蓑衣走了。
“大姐,你說咱們這兒怎麽那麽奇怪呢?怎麽重陽節要包粽子,端午不是又要包粽子的嗎?”夏竹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要問上一番。
“小妹,你可別問我,你自從會講話了,曉得點事兒了,就年年這個時候都要問。這個問題我可回答不了你。反正咱們這兒年年都這樣的,我也說不上來。”春蘭一副我怕了你了的模樣兒。
夏竹自從曉得事兒,會講話了,年年這個時候追在大人後面問為什麽重陽要包粽子?端午要包了重陽哪能還包呢?夏竹确實想不明白呢,咱們會那麽混亂,習俗不是應該有特色嘛。
其實對重陽包重陽粽,沒有人能解釋的清楚,祖祖輩輩都一直這樣過來了,習俗就是該這樣!
“我只是好奇那麽一問嘛,每年你們都沒有回答我,我當然每年都會問咯。”夏竹也好無辜,重陽登高能理解,包粽子一事兒耿耿于懷。
沒多久,呂氏便急匆匆地回來了,買了2斤糯米50和8文的紅棗幹。
呂氏将2斤糯米倒進木盆裏,加溫水泡大概1個時辰左右,不時地去翻下。紅棗幹也同樣泡水裏。将蘆葦葉子洗淨放鍋裏煮。因着家裏剛分家,沒有陳年的葉子,呂氏便用新摘的蘆葦葉來包。呂氏新摘的蘆葦,倒是盡是挑葉子比較大的,一葉包一個。
呂氏瞧着糯米泡發了,撈出放木盆裏,拿來葦葉打算包粽子了。呂氏招呼春蘭、夏竹姐妹倆來幫忙。呂氏拿起一片葦葉,很靈巧地轉了一圈,成漏鬥狀,将糯米放進漏鬥裏,,在最上面放上一顆紅棗,然後再在上面鋪一層糯米,将漏鬥填的滿滿的,用手壓壓實,将糯米用粽葉蓋上,将糯米用粽葉蓋上,多餘的粽葉沿粽子繞,最後用紅線将粽子纏起來即可。
“春蘭,你不要太用力,粽子不會散架就好,你那個就太緊了點,松點。包的太緊了煮的時候容易暴相反,太松就會進水。”
呂氏包好了兩個,指着春蘭手裏包着的說道。春蘭試着松了點,趕緊用紅線纏好。
慢慢地,春蘭也逐漸包的像模像樣了。只是夏竹從頭到尾都是打醬油的,偷嘗了幾顆紅棗,呂氏也當沒有看到,自顧自的包粽子。
沒有多久,母女三人就幫好了重陽粽,還剩下了幾顆紅棗,呂氏都一股腦兒地塞給你姐妹倆。呂氏将包好的重陽粽都放進了木盆裏,一個個地放進鍋裏,倒水剛剛沒過粽子一點點,整整放了兩鍋。呂氏拿了薄木板,壓在粽子上。
大概也就半個時辰左右,重陽粽便煮好了,滿屋子飄着香氣,淡淡地糯米香混在葦葉香。夏竹狠狠吸了幾口,看來今兒個能吃個飽飯了,還是糯米飯,真怕消化不好啊。夏竹偷着樂。
呂氏一個個地取出粽子,一邊數着,聽着大概有着36個粽子。
“咱一共包了36個粽子,個頭是小了點,也就一個拳頭那般大小,但是勝在個數多,倒也拿的出手。咱家也沒有多少錢,總不能都拿出來買糯米包粽子,小點就小點了,來年再好好的包餡料多的。”呂氏跟唐大海說着話。
“嗯,那咱怎麽分呢?二嬸他們三家是一定也要送的,錢舉人家也是少不了的,還有裏正那。還有那個咱爹娘那呢?”唐大海說起自己爹娘那的時候,氣勢也弱了一大截。
“放心,少了誰,也不會少了爹娘那份的。那就五家每家5個,錢管家對你也一直照顧着,咱也不能忘了他,也送個3個吧,還有8個,全部給爹娘那?”呂氏問着唐大海,畢竟也就那麽多個,自家留不留也都随唐大海了。
“唔……就8個了,大哥家就有四口人,加上爹娘,小弟家,剛好九口人,那個小侄子還在吃奶,那就是八口了。要不我帶着幾個孩子過去老宅子,重陽節照理也是要吃團圓飯的。
分家了就沒去過老宅了,這不趁着重陽節,我們都回去看看?”唐大海一臉地小心,看着妻子兒女。
看着唐大海那樣兒,呂氏倒不好說什麽。只是将粽子分籃子裝好,自個兒和唐大海先去其他幾家挨家挨戶地送粽子去了。
“大姐,我不想去,你跟爹爹說去,好不好,我寧願在家喝野菜粥了,好不容易舒心幾天了,還去自讨沒趣,我可不想去。”文佑看着爹娘出了門,便對春蘭說道。他壓根就不想去了,雖然作為唐家的孫子,爺爺嬷嬷倒也沒有對他怎麽樣,只是瞧着自家的爹娘和姐妹受委屈,實在是憋屈的慌。
“小弟,我也沒有辦法啊,看着爹那模樣兒,我可不忍心說出口。爹一向對咱們沒什麽要求,你要說自個兒說去,我是說不出口的。”春蘭其實也不想去啊,但是看在爹的面上,也沒有辦法啊。
文佑知道自個兒也就只能在爹不在的時候說說,真當着爹的面,他可不敢提,爹聽到了指不定多少失望。作為個兒子還要去照顧爹的感覺,真想仗着自己小,撒撒潑算了。
夏竹也不想去老宅子,分家後自由自在,父慈母愛的,實在不想去啊。不知道那文偉是不是還要來找茬。
唐大海兩人很快就回來了,說着村裏都是給長輩送粽子的,熱鬧極了。
“娘,怎麽竹籃子裏還有那麽多的粽子呢?沒有送完嗎?留着自個兒吃?”夏竹探了探竹籃子,還有好多粽子,倒都是各式各樣的。
“你幾個嬸婆家每家都回了2個粽子。錢舉人說着因着跟你爹是同輩,倒也回了五個粽子,這不,都在這了,還拿回來13個粽子。”呂氏将竹籃往前伸,讓幾個孩子瞧得真切。
“孩子娘,咱也快點收拾下,去爹娘那邊了,晚了可不好。”唐大海催促道。
“我去把這些重陽粽挂起來,春蘭,你把給你嬷嬷的8個粽子放進籃子了,咱這就去了。”呂氏招呼着。
唐大海一家子,六口人,拉着長長的隊伍朝着老宅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