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孝武乃高宗年號,孝武十一年,正是熙正皇帝被立太子之年,此事若是真,那麽當今皇帝如今除了太子與二皇子外,還有一位皇子!
若是叫朝廷中人知曉此事,怕是又能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吳端與兒子吳正心下俱驚,讓人去将軍師石梅林請來。又抖開手中信件細細看起來。
“玉林軍副将,家中母親扣在丞相府,以挾之,得報令。”
“禮部尚書何鳴,其門人之子,置于玉林火頭軍中,靜以待命。”
“內官弟子,其在前鋒,靜以待命。”
“……”
林林總總,竟有二十餘條。
平日吳端并非不知曉玉林軍中有朝中眼線,但不知這軍中內外,竟有眼線如此衆多,仿佛将他赤條條置于日下,裏裏外外都叫人看得一清二楚。
吳端父子二人的臉色如出一轍地鐵青。
此時,石梅林踏着夜色跟着小斯三步并作兩步趕來。
未待喝下一口熱茶,便被将軍塞了一手的信件:“是那吳和今晚悄悄遞給本将的。”
石梅林一時接不及,山羊胡都随着腦袋的後仰抖了兩抖。他将吳端遞的信件對着燭光眯着眼睛便細細一字一句看了起來。
來之前,石梅林已料到有大事,但随着看的字越多,心下便越驚。
他眉毛顫顫:“将軍,這信件之說,您可信其事?”
吳端眉間攏成一個川字:“正是因不知該如何看待,才急急讓人請軍師過來,想問問軍師之意。”
石梅林眉頭也如同他一般,成了三條深深的皺紋:“将軍,莫論那吳和信中有何目的,亦不論此信件是真是假,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軍師之意是派人去江南?”
“還有軍中細作之事,将軍也莫要大意。戰場刀劍無眼,誰能知曉有一日軍中細作不會将刀劍指向将軍?”
吳正開口:“若是此事是假,卻被朝廷知曉了此事,怕是要大難領頭。”
吳正這話有理,但即便是真,以熙正帝防備玉林軍之心,若将那皇子認回,怕是更要承受天子猜疑。
此念一出,三人心下都有些沉重。半響,石梅林勸道:
“将軍,不破不立。無論如何,朝中局勢都不利于玉林軍,不如暗中派人調查,若是真的,便接觸那皇子,先留下印象,也不論他是否回宮。若是假的,也不會如何。”
吳端沉吟半刻,聽了他的意見,半夜就派了最相信的親衛前往江南。
此事了後,再有一事,便是查出玉林軍中細作。吳端并非相信書信中所有言語,但若是當真有如此多細作,越是官職高的越是難查,于是便先從不引人注目之處查起。
……
……
三月中旬,軍中陸陸續續來了新兵,随之而來的消息便是,那火頭軍中盯着林安的那人,因在夥食中誤下了瀉藥,被趕回家了。
但卻沒人見到他收拾行囊,所在營帳中之物,全然被吳端派人将那些東西搬走。
許多人嗅出了不同尋常的意味,更別說是被盯梢的林安。
又過了幾日,前鋒營中又一人以通敵的罪名被逮,随身衣物等皆是被搜到吳端營中。
這下,營中更多人知曉了怕是出了什麽不尋常的事情。
林安在當夜,便将從火頭軍那人處搜到的書信放在油燈下燒了。
宋敬亭側目看到她的舉動,捏着正在收拾的衣物緩緩道:“若是查到了你,你也不過是被人監視罷了。”
林安知曉他的想法,看着手中緩緩燃燒的書信,只說:“小心駛得萬年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