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出仙衣所料,那兩個男子根本就不是本地人,而是離臨清縣大約隔着三個縣的“拐子村”人,所謂“拐子村”意思就是這村子裏大多數人是以拐賣婦女兒童為業的人販子,可算是個臭名昭著的地方,那裏不但爺們出去拐人,就連女人都跟着出去坑蒙拐騙,只是那村子偏僻,又在山坳裏,外人沒人帶路很難找到入口,再加上村裏的人一致對外,到讓官府的人頭疼了許久,也沒解決問題。而這次被金風華抓住的拐子,據說是拐子村的“中流砥柱”,在他們手上販賣的婦女兒童不計其數,更有着官宦之家的子弟也有被他們弄走的,官府早就憋着氣要先拿二人開刀,這番到算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只是拐子抓着了,嬰兒卻不知來處,那拐子被用了刑也只說出這是他們從一戶人家裏偷出來的,至于那家人姓甚名誰他們也弄不明白,再加上那襁褓的圖案雖然看起來不凡,知曉肯定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可是光憑那花紋也不能斷定這孩子的家世,更蹊跷的是,當官府根據拐子提供的線索找到那處宅院時,卻發現裏頭早就人去樓空,再尋了房子的主人一問才知道,拐子偷孩子的時候正好有一夫妻租住在此處,但之後便不知去向了。
被“拐子村”禍害的臨近縣鄉由于這次官府的大動作,各個拍手稱贊,甚至還有不少人,專門前往從“拐子村”去臨縣的路上,等着那些被官府捉拿的拐子路過,想要看他們的下場,如果不是周圍有人攔着,那些拐子說不定當場就要被人打死,而且由于這次官府大力搜查“拐子村”,還解救了不少近期被拐子們拐回村落,還沒脫手的孩子,以至于府衙外頭聚滿了丢失孩子的家屬,不少人都領回了自家的孩子,也算功德一件。
然而等了有一段時間,金風華帶回來的嬰兒都沒有人認領,就算有,也讓金風華查穿了老底給扔到了大街上,漸漸的就再沒人敢來了。
無奈,仙衣就想着暫時照顧一下這個孩子,等将來找一戶好人家再托付過去,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她心目中,嗜血狂躁的金風華居然想要領養這個嬰兒,而她還沒成親,就要“喜當娘”了。想不通金風華的用意,仙衣就覺着大概這又是金風華古怪的好奇心作祟,所以也沒有異議,再加上這個嬰兒看起來白白嫩嫩的,模樣又可愛,這個時代帶孩子也不需要她親力親為,便也應承下來,不過心裏卻打定了主意将來一定要好好教育,省得将來和金風華似的,性格扭曲。
決定了□□,當然不能随随便便扔在一旁,仙衣又和金風華要了個穩妥的奶娘還有一個打下手的小丫頭專門照顧孩子,也是金風華神通廣大,第二日這兩人就來到府上,仙衣只是讓她們當面照顧了一會兒孩子就将人留下了。奶娘李氏,夫家姓石,府裏都叫她石娘子,小丫頭年紀大約十歲出頭,可做事一板一眼,到是老成,來的時候就名喚琥珀,與碧玺也相熟,到看的出之前來自一處。不過仙衣從未好奇問過,金風華本來對她來說就是個謎,現在看着他對她不錯,可不代表他喜歡別人探查他的秘密,反正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何苦非要弄個明白。
“三奶奶,這孩子恐怕是早産,身子骨不太結實。”石娘子自來了就沒稱呼仙衣姑娘,反正再過不久仙衣就要嫁給少爺,再加上兩人領養了個孩子,再叫姑娘就不大合适了。
仙衣到沒想到石娘子居然會醫,再多問一句,才知道石娘子夫家世代學醫,只是什麽來歷卻沒多言,不過也讓仙衣放下心來,至少往後再有個什麽,身邊有會醫的總是保險許多。
“那以後會不會有妨礙?”
石娘子将孩子包好放在搖車上,笑道:“這孩子雖然四個月大了,但是因着早産看起來三個多月,不過從娘胎裏到沒帶出什麽毛病,往後養養就好了。”
仙衣點點頭,難怪之前看着孩子有點弱氣。
府上有了石娘子小家夥也算有了口糧,只是仙衣怕石娘子過來喂了這個孩子,而自己的孩子沒人照料,就想着一個養也是養,兩個養也是養,總好過殘忍的将人家母子分離。可誰料她剛開口,石娘子卻笑着搖頭道:“家裏有乳母照料,到不必奴親自照顧了。”
一句話,仙衣再沒多問了,也不知道金風華從哪個富貴人家把人家奶奶弄來做了自家養子的奶娘,不過她還是多了句嘴道:“到底是孩子小,你有空的時候就多回家看看。”
石娘子立刻感激應下。
家裏有了個孩子,仙衣也漸漸有了事兒做,只是眼看着孝期将過,從韓姨娘逝去到現在竟已快三個月滿,仙衣不但要忙活府裏入夏的衣物,還要忙活除服的事宜,而且除服之後,以金風華的性子,怕是又要折騰成親擺酒,反正這兩個月她是別想着能閑下來了。
金風華顯然是和仙衣想到了一處,不過俗事和除服都是仙衣安排,他基本幫不上忙,所以就把精力放在了之後的婚事上,反正這場婚禮京城的人也不會來,他當然想辦的熱鬧一些,只是由于仙衣是家生子,他又是庶出娶婢,當然不可能和正經娶妻一般,合八字,下聘禮,不過他也沒節省,親自找了人辦了二十四擡的聘禮,每一擡都塞的滿滿的,之後再充作嫁妝全給仙衣收着,這在庶出娶婢的家庭絕對是鳳毛麟角,有好些不講究的人家別說是給奴婢嫁妝,就是婚書也拖拖拉拉,畢竟良賤不婚,需要婚書就必須要給奴婢脫籍,嫡母還想着多侮辱庶子幾日呢,怎麽會好心放過?
Advertisement
不過忙歸忙,日子總算是到了,庶出娶婢都在自家,所以也不可能大排筵宴,但是終歸需要個長輩坐鎮,太姨娘原以為京城不來人,那麽金家最大的長輩就是自己,所以金風華成婚,金府必定會讓她支撐,卻沒想到金風華連提都沒提,直接從縣裏的書館請來了位夫子的媳婦,一開始別人還有些納悶,後來才知道這位夫子是進士出身,原在京裏百集書院教書,也曾在金府上指導過金家諸位少爺,金風華再不得寵,金大老爺也不可能讓他成個文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這位蔣夫子也算是金風華的授業恩師。天地君親師,太姨娘是個什麽身份,怎麽可能越過金風華的老師,所以蔣家太太自然就進了金府,幫金風華操持婚事。
有了靠譜的長輩,金風華又将仙衣的母親陳嬷嬷接來,當面給她看了婚書,以示仙衣已經脫籍,正式成為了金家婦。
仙衣開始還不知道金風華真的将母親接來,她忙完了府裏的事兒,就開始忙着給自己的嫁衣收尾,反正她就要成為新娘子了,這些外頭的事兒金風華又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她便萬般不管,只将嫁衣被套枕套這些正常新娘子該有的東西都準備妥當,好在她知道金風華下定決定要娶自己之後就開始慢慢張羅着這些,母親又提點過自己,不然事到臨頭還真怕來不及了。
兩人成親當日,金風華破了規矩,硬是租了花轎騎着白馬,帶着仙衣的嫁妝将一身紅衣的仙衣從岳母的手上接上花轎,之後又在臨清縣城裏轉悠了一圈,這才興高采烈的回到了金府拜堂成親,金風華是被相熟不相熟的男人拉去喝酒,仙衣自然被碧玺等人送進了新房。
姑太太幾乎是金風華要成親了才知道自家這個侄子居然扶韓姨娘的靈回到了臨清,這會子竟然要在臨清成親,眼瞧着是不想回京城了。姑太太為此心裏直打鼓,就怕大夫人日後知道了會連她都埋怨,後又想自己的孫女孟蕙藍已經嫁了人,自己的孫子年紀還小,也暫時用不上大老爺,她便将心事放放,帶着媳婦上得門來,也沒失禮。
同是親戚,太姨娘也帶着媳婦上了門來,只是她仗着輩分大對着府裏的人吆五喝六,又瞧着府裏的東西價值不菲,起了貪念,幾下就被金風華後頭送來的人制住了,弄了個沒臉。何氏是個有賊心沒賊膽的,一向只會挑唆婆婆,可這會子瞧見婆婆被人制住了,便立刻沒了聲音,老老實實攙着太姨娘找了宴席坐下,心裏卻在盤算着如此富貴的院子,要是能從金風華手上讨來多好。
與金家有關的女眷除了姑太太和太姨娘一家外,還來了族長的太太以及太姨娘那村的村長和裏正的媳婦,大家還算相熟,自然湊到一桌,不過金家的男人只有族長沒來,姑太太的丈夫孟秀才還有她的兒子孫子到都來了,村長和裏正當然也過來湊個熱鬧,金至寶一開始瞧不上金家庶出子的婚事,本不想來,卻沒想到書館的蔣夫子居然和金風華如此相熟,便也放下心中的不屑跟着母親與祖母一同前來了。
于是,除了去外縣讨生活的韓姨娘的哥嫂外,幾乎與金家沾邊的大多都跑來慶賀,金風華到不在乎他們送來的賀禮如何,他只是想體會普通人成親時的那種熱鬧,哪怕不能理解,他也樂在其中。到是仙衣沒想到她原以為會冷冷清清的婚宴,居然吵到半夜才慢慢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