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借娘娘吉言。”
魏采女起身, 還是謝了一話。
“妹妹,坐。不必掬禮。”
史妃擺擺手,還是挺客氣的樣子。
“說起來, 當年咱們一起進宮。本宮就得了一些幸運, 也是添有聖上的垂愛, 這才能登上一宮主位。”
史妃當然心中有些小得意的。
後宮的嫔妃, 哪一個都想做了娘娘。
可不是誰, 都有這等幸運的。
“要說本宮的遺憾,就是本宮落了一胎。”
史妃談起了過往,那是真遺憾。
落了一胎。
這些年一直沒懷上。
史妃如何想?
自然是想到了魏采女與她坐一宮。她想抱養了魏采女這一胎。
二人先有些小默契, 到時候, 更好求了聖上、皇後跟前。
史妃這跟魏采女通氣了。
可魏采女能如何?
官大一階還能壓死個人。
這史妃的位份,可是大了魏采女太多階。
“本宮當年啊, 就是高看了自個兒的本事。這後宮的嫔妃想懷上皇嗣不容易,想平安生下皇嗣更不容易。”
史妃意味深長的說道。
魏采女不傻。
她當然懂得史妃的意思。
魏采女沉默了片刻後, 她說道:“若能讓皇嗣平安誕生, 妾如何都願意的。”
魏采女在現實面前,是會低頭的人。
畢竟,史妃當年什麽情況?
在當時的皇貴妃護着, 史妃還不是落了一胎。
魏采女就更不敢高看了現在的自己一眼。
生恩養恩,占了哪一樣,都是做父母對子女的恩德。
魏采女見着史妃給了梯子。
哪怕不想踩了。
可在權衡後,魏采女終究妥協了。
魏采女的态度, 這讓史妃很滿意。
十分的滿意。
“魏妹妹,你放心。本宮盡了全力,定會保了妹妹和腹中的皇嗣。”
史妃的年歲漸長。
今年又是大選年。
史妃是盼着膝下有孩兒能承歡。
是不是親生的又怕什麽?
皇家是講一個養恩的。
上書房。
三皇子、四皇子結束了一天的課業。
二人沒直接回了皇子所,而是一起去了壽康宮。
等兩位皇子到了時。
這發現母後也在。
“孫兒給皇祖母請安。”
“兒子給母後請安。”
兩位皇子一起行禮。
玉榮瞧着, 心情甚好。
皇太後還是虛扶了一下,說道:“哀家的好孫孫,你們哥倆起身,坐,都坐。”
“謝皇祖母。”
二人謝了話。
“賢哥兒、禮哥兒,你們哥倆可得好好的哄一哄你們皇祖母。你們皇祖母可是候了你們許久,就等你們一起用晚膳。瞧瞧,你們今日比起往常可晚了一刻鐘的時間。”
玉榮還是遞了話梯子。
司馬賢和司馬禮對望了一眼。
兄弟倆為什麽會來晚了?
當然是聽了一些流言。
不外乎,就是母後懷了皇嗣,太子哥哥可能會不高興的。
總之,在司馬賢、司馬禮聰慧哥倆交換了想法後,都覺得是有人在挑拔離間。
“孫兒們來遲了,皇祖母,您可是受累了。”
司馬賢的語氣裏,帶着一些晚輩的撒嬌。
少年郎,倒是在長輩跟前,那是不端了小大人的架子。
司馬賢可是有一說一。
真是一個誠實小郎君。
司馬禮在旁邊看着,哥哥說話時,他就跟着拱手作禮。
讓皇太後瞧了,也是樂呵呵。
“你們都在上書房進學。皇祖母理解,哪會怪了你們。至于受累不受累的,皇祖母覺得你們兩個孫孫陪着用飯,皇祖母都能多用一小碗。”
皇太後說話時,語氣開心的。
晚膳後。
消食時。
玉榮笑着說了一話,道:“今個兒,母後診出了喜訊。過上七個月,你們哥倆又要添了妹妹。賢哥兒、禮哥兒,可喜歡了妹妹?”
玉榮會這般說,是因為她懷了這一胎,倒是有吃了甜食。
這酸兒辣女。
對于辣,玉榮倒有點兒小喜歡。
至于酸味?玉榮不像是懷了賢哥兒、禮哥兒時那般饞了。
這不,玉榮就想着,可能這一胎懷的是一位小公主?
“妹妹?”
司馬賢的眼中有認真。
“自然喜歡了妹妹。”
司馬賢答的認真。
司馬禮還是随着哥哥的答案,一起跟着點點頭。
“你們哥倆會當了哥哥,也是喜歡了妹妹,母後聽着,心頭歡喜了。賢哥兒、禮哥兒将來一定是好哥哥,會懂得疼了妹妹。”
玉榮眼中歡喜。
心情是好的冒泡泡。
“皇後确定這一胎是皇女?”
皇太後也是問了一句。
“倒不像是懷了賢哥兒、禮哥兒時愛了酸味兒。想是這一胎是一位皇女。”
玉榮點點頭,回了她的猜想。
“這一胎無論男女,哀家都喜歡。”
皇太後的态度,還是不變的。
她是支持了皇後,現在自然也是表達了喜歡了嫡嗣的。
玉榮在接下來的日子裏。
倒真真清閑了一些。
為了坐穩三個月的胎。
玉榮都是松下了手頭的一些事兒。
至于大選?
自然就是皇太後受了一回勞累。
由得皇太後主持,四妃協理。
劉妃、曹妃、李妃、史妃,這四人倒是各有心力,都是樂意的模樣。
對此,玉榮擱得開。
懷了皇嗣。
按說,正統帝是應該去忙碌了後宮裏的嫔妃那兒歇一歇。
可玉榮發現,她這兒正統帝還是來得勤快。
坤寧宮。
正統帝又來小坐。
二人自然一起用些下午小食點心與飲品。
“聖上好興致。”
玉榮也是好心情。
“人逢喜事精神爽利。”
正統帝回了話。
玉榮聽後,點點頭。
“後宮今年會添皇嗣。聖上又要添了新的嫔妃。這件件樁樁全是喜。”
玉榮表示了,哪兒都是喜事。
又添子嗣,又要添了美人兒,對于正統帝而言,沒有不喜的。
“與此無關。是前線有大喜。”
正統帝的眼中,全是歡喜與高興。
這當然是跟江山社稷有關。
對于美人兒?
正統帝看的淡些。
帝王的權柄在手。
這真不缺了美人兒。
沒了權利,又哪來的美人與享受?
“如此卻是家國之幸。”
玉榮也是态度認真的。
如果是前線的大喜,那是真正的大喜。
比起前線大勝利。
後宮的這些事兒,又變成了小事。
大事小事,是相對的嘛。
“朕得了喜訊,這特意來與梓橦分享。”
正統帝的态度表露出來。
玉榮聽後,滿面笑容。
“聖上樂意分享,我身為聖上的嫡妻,聽後心中也是全然的歡喜。”
玉榮是真心話。
“江山社稷,萬鈞重擔,全讓聖上擔于一身。聖上前些日子會頭疾,我瞧來,一定是朝中政務,前線的軍務,一切都要聖上操勞。聖上是太辛苦了。”
玉榮的眼中,正統帝是一個不錯的帝王。
哪怕感情上渣得明明白白。
可這不影響了,他是一位好君王。
君王嘛,主要還是讓四海升平,讓老百姓能過了好日子。
在青史之上,這就是好皇帝。
至于其它的?
四海都升平了。
哪有不好的。
一些其它的事情,可能在天下面前,都是小節。
“還是梓橦了解朕。”
正統帝表示他是真辛苦。
可這一份辛苦,正統帝是自己樂意擔起來的。
“聖上,我也得了一樁喜事。本來還想過些日子,再說與聖上聽的。今個兒湊巧,聖上講了,我也添一樁喜,這算雙喜臨門。”
玉榮笑了,還是捧了正統帝。
“梓橦說說,又是何等喜事。”
正統帝有好奇。
“印刷一事,工匠們已經攻克了難關。造紙方面的成本,也是攤薄了不少。最新的報紙,還在規劃中。不過,我讓工匠們印的書籍,卻已經有樣品呈上來。”
玉榮擺擺手。
然後,不遠處的秋蘭走過來。
玉榮吩咐了話。
不肖片刻,秋蘭拿木匣子,是遞給了玉榮。
玉榮打開了。
裏面是擺入的書籍。
裝訂好的書籍,在封頁上,還寫了《随堂筆記》三個字。
玉榮遞到了正統帝的面前。
正統帝拿出來,翻看了。
《随堂筆記》這自然是讀書學問。
做書人是誰?
真說起來,這是代筆的。
正緊的原箸者,現在自然不會來指手劃腳的。
因為,這是太宗皇帝當年的讀書随筆。
正統帝有留本。
玉榮就是讓人重新編一編,劃掉一些不好出現的。
然後,使人重新彙編,再是印刷成冊。
“不錯。”
正統帝看了,這真的很好。
“給父皇揚一揚文名,這很好。”
正統帝是滿意的。
“聖上滿意,我這便是放心了。”
玉榮也是笑了,說道:“聖上不妨猜一猜,這一冊書籍當多少錢?”
玉榮這一問。
正統帝也是心有猜測。
瞧這紙張一般,印刷卻是字跡清晰。
那麽,《随堂筆記》有兩冊。
按着一般的書籍,這樣厚實的,無論如何也應該要一兩銀子左右。
這時代的書籍,就是如此的貴。
官方的彙價,一兩銀子就是一千文。
實則随市的話,一般一兩銀子能值了一千一百文左右。
扣了商家的利潤。
計算一下皇後說的下降成本。
正統帝說道:“一冊書籍七百文至八百文左右,應該要得。”
玉榮聽後,輕輕搖搖頭。
“兩冊書一共八錢銀子,這是成本價。若是售賣的價錢,兩冊書一共一兩銀子才使得。”
玉榮吐了實情。
想要再降低?
卻是不容易了。
畢竟,這時代的人工、原材料,這擱那兒呢。
生産量有限。
不容易再降低了。
倒是報紙。
因為有廣告,玉榮琢磨了,可能還可以壓一壓成本。
哪怕不掙錢呢。
把輿論控制好,才更重要。
畢竟,報紙控制了輿論。
到時候,從別處也能把錢掙回來。
“這成本價倒是低。”
這是正統帝的看法。
“聖上,書籍是好。”
玉榮笑道:“這乃寫了聖人言。可真是論了給內務府掙來了金娃娃,還要靠別的。”
玉榮指了指木匣子。
“這下面還有寶貝。”
玉榮的語氣裏,也是有歡喜。
工匠嘛,皇家不缺。
玉榮做了後宮娘娘,早有培養勢力的想法。
至于入股其它商行。
那只是掙了銀子。
那些銀子,只能說小打小鬧。
真正的大錢。
難。
可冊立皇後。
這又不同。
玉榮有了權,可是想過許多的大生意。
只是有些生意,目前不能入行。
到底只是皇後啊。
這根基還不夠的。
耿氏一族的底蘊差遠了。
至于皇家?
皇後的名聲,可得注意着。
玉榮需要的是團結更多的人,而不是錢沒掙大把前,就把人給開罪了太多。
所以,舊有的大利潤行業,她沒有進入。
她能進入的,就是自己開辟了新路線。
“哦。”
正統帝挑眉。
他拿開了下冊的《随堂筆記》。
正統帝發現,木匣子的下面,還有一個小匣子。
正統帝拿起來。
然後,打開。
哪怕做了多年的帝王。
正統帝的眼光不差。
琉璃一直被譽為“寶玉”。
這自然是得了世人的喜愛。
現在這小匣子裏,除了琉璃外,正統帝看到的還有一小塊的玻璃,以及一小塊的鏡子。
“巧奪天工。”
幾近透明的玻璃。
以及照人見分毫的鏡子。
正統帝瞧了,那是贊嘆不已。
“聖上以為這可是寶貝?”
玉榮笑問一句。
“此是天賜之寶。”
正統帝給了答案。
“得了聖上之語,我這心中落了大石。”
玉榮笑的開心。
“想是內務府能否財源滾滾,這就要看了這寶貝的價值。”
玉榮說的開心。
“梓橦想是花了大心思。”
正統帝倒底是帝王,享了天下供奉。
哪怕這些東西是帝王眼中的好寶貝,可正統帝擱下時,還是淡然的。
正統帝誇的是玉榮。
對于這一位嫡妻,正統帝很滿意。
內務府的組建,皇後出了大力。
可裏面的人手,皇後還是主動的,讓正統帝安插了心腹。
這等光明的心思。
這讓正統帝更滿意。
于是,內務府的錢,在正統帝眼中,那自然便也是他的小金庫。
獨立于內庫之外的,皇帝一注大財源。
做為一位帝王。
那錢財也是重要的。
特別是前線大戰。
一旦打勝了,如何賞?
這還是要有分寸的。
“目前還不算真正的完美。內務府的工匠繼續鑽研。想來日,必有更好的寶貝。”
玉榮笑說了話。
“至于目前做出來的一批。我就想着能籌集一筆錢財,也解一解聖上的內庫空虛。”
玉榮說些好話。
前線打仗,從去年打到現在,眼瞅着,還要繼續。
這為了糧草,為了武器盔甲,正統帝可謂是消耗了內庫多年贊的家底。
皇家的內庫,再不入帳?
可能很快的就要跑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