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團隊
汽車沿着颠簸不平的黃泥路開了大概有三個小時, 終于達到通西省的汽車站。
他們剛一下汽車,省裏就派車來接了。
按照黃書記的脾氣,他是不會讓省裏專門派車來接的, 但現在有宋寶珠,怠慢不得,這才一早安排好。
黃書記回去還要處理積壓的工作,把宋寶珠和吳招娣安排進了省裏條件最好的招待所, 安排馬姐随時随時照顧她。
“小宋同志, 我先回去處理一點兒工作,等晚上再給你接風洗塵。”,他搓了搓手, 有些不好意思地問:“就是不知道小宋同志還有什麽需要的,我們什麽開始土地改造?”
他恨不得宋寶珠馬上就能開始改變土壤,但也知道這不可能,哪怕他不懂,也知道想把這麽大省份的土地從貧瘠變得肥沃,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準确的說, 這根本不可能辦到。
宋寶珠也不想在通西省待多久, 還有兩個月就要過年了, 草的培育需要時間,把種子撒到地裏從生長疏松土地到枯萎至少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等草枯萎化成肥料肥沃土地, 後面還需要進行一步才能保證這些營養過剩的草灰不會灼傷土地, 所以到過年前只怕她都離不得通西省了。
“先要一間實驗室,還需要一些能給我打下手的人, 大概五六個吧, 安排好了的話, 明天就可以開始進行培育草籽。”,來的路上,宋寶珠就把解決辦法給黃書記說了個大概。
黃書記雖然不理解為什麽培育出來的草籽長成後會改善土地的肥力,但到了這一步,他也只能相信宋寶珠。
“這個好辦,一會兒我就去安排,晚上剛好讓你和他們見一面,看看合不合你的要求。”,黃書記忙點頭。
黃書記走了,馬姐過來問宋寶珠和吳招娣中午想吃什麽,她去食堂買。因為宋寶珠,黃書記破天荒奢侈了一回,給馬姐批的經費很充足,告訴馬姐務必要把宋寶珠和吳招娣招待好。
就是不知道小宋同志吃慣了家裏那些好東西,對通西省這些飯菜能不能習慣。
宋寶珠還是挺挑食的,特別是習慣了吳招娣的手藝,食堂師傅的大鍋飯她真的不怎麽吃得下,索性路上吃飽了,也不怎麽餓,吃了一點兒後啃了一個蘋果,就開始睡午覺。
馬姐見宋寶珠吃這麽少,心裏打鼓,悄悄問吳招娣:“這,小宋同志是不是吃不慣這些飯菜啊,我們這兒條件就這樣,要是小宋同志一直吃不好那可怎麽辦?”
吳招娣知道自家小姑子挑嘴,她跟着來也有這方面的顧慮,聞言便道:“不知道食堂能不能給我用用,我家小姑可能比較習慣我做的飯菜。”
“能啊,肯定能!”,有了解決的辦法,馬姐非常高興,“一會兒我就去安排,只要能讓小宋同志吃好,什麽都好說。”
吳招娣謝過馬姐,送走了她後,自己揉揉肩膀,也準備休息一下,看着已經睡着的宋寶珠,吳招娣沒忍住輕輕捏了捏她白裏透紅的臉頰:“我們小姑走到哪兒都受人尊敬。”要不是宋寶珠,她怎麽可能和黃書記這樣的人有交集。
晚上宋寶珠和吳招娣在馬姐的帶領下到了通西省的大食堂,這食堂算是省裏規格最高的。
宋寶珠到的時候,黃書記帶着好些人在門口等着,見到她的身影,黃書記笑着揮了揮手:“各位,我們等的人到了。”
“書記,我們等的人是哪個啊?”,後面的人一看,一個穿着還算整潔的婦女,還有一個卻是個好看到發光的小姑娘。這誰都不像啊。
“就是前面的小宋同志,今年剛十四歲。”
“這.....”,衆人都一臉懷疑。
省裏的一部分人都知道黃書記親自去接了一個人,說是有可能能解決通西省的土地問題。他們還以為是京城或是從哪個國外回來的專家,沒想到竟然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
“書記,這沒弄錯吧,這麽小的姑娘怎麽解決我們省的土地問題?”,他們通西省為了解決土地貧瘠問題可沒少費功夫,國內的農業專家請了個遍,甚至之前和蘇國關系好的時候,還費盡心思請他們的專家來看過。可惜這些專家都束手無策,蘇國的專家給他們推薦了一款他們國家生産的化肥讓他們試試看,哪想到用了之後,當年的糧食産量是略微提高了點兒。那土地卻成了死板一塊,第二年再種的時候用鋤頭挖都挖不開,那年的糧食産量可想而知。
費了這麽大力氣,到頭年反倒加重了土地問題,後來他們就再也不敢随便折騰了。
雲縣那邊的化肥一開始他們還不敢用,後來見隔壁省份用了糧食大豐收,沒忍住買了一點來試驗。這些化肥雖然沒有提高多少糧食産量,但至少沒有加重土地問題,只是那化肥不便宜,增長的糧食産量還不夠他們買化肥的,完全沒有性價比,這樣的化肥他們也不得不棄之不用。
他們也算認清了,看來土地才是最根本的問題。不解決土地結塊死板貧瘠的問題,通西省的糧食永遠不可能豐收。
“你們可別小瞧這個姑娘,雲縣的化肥就是她和農業局的人研究出來的。”黃書記怕這些人因為宋寶珠的年紀小就看輕她,說出了一部分實情。省裏的有些幹部,辦事的本事不怎麽樣,耍官威倒是一套一套的。
聽到雲縣的化肥是宋寶珠和人一起研究出來的,衆人看向她的眼神開始重視起來。
就算是雲縣農業局那邊的人才是研究出化肥的主力,但宋寶珠一個小姑娘能加入這個隊伍,至少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吧。
不管心裏怎麽想,有黃書記在,這些人都對宋寶珠挺客氣的,黃書記席上還介紹了一下後面要給宋寶珠打下手的人。
“這位是郭指導員,他是我們通西省農業局最好的專家,這幾位也是農業局的,這位是朱同志,他以前留過學,現在在通西省化學研究所工作,這位是何同志,通西省物理研究所的,他曾經去過蘇國留學。”,剩下的四位分別是化學研究和物理研究所。
黃書記聽了宋寶珠的要求後一下午都在斟酌人選,這幾位都是他多方考量後請到的有真本事的人。
宋寶珠聽到這些人後,對黃書記的安排還算滿意,要是真的什麽都不懂,不但幫不上她的忙反而會拖後腿。
她十分真摯地說:“希望後面我們的合作愉快。”
她長得這麽好看,但臉上稚氣未改,偏偏還一本正經地說大人話,好些人都被逗笑。被黃書記安排過來的這些專家也是哭笑不得。
雖然對宋寶珠能解決通西省的土地問題不怎麽相信,但也不會在這時候跳出來陰陽怪氣地說什麽,好歹要給黃書記和省裏這些領導人的面子。
即便自己被安排給這麽個小姑娘打下手有些想不過,要找回面子等宋寶珠失敗後再提不遲。
“好啊,小宋同志,後面的日子我們好好合作。”,農業局的郭指導員很是溫和,還認真地和宋寶珠握了握手。朱同志和胡同志都沒動,但也沒說什麽。讓他們給年齡小的人幹活沒事,只要有真本事就行。如果什麽都不懂一通瞎指揮,他們可不會呆在這麽個小姑娘手底下胡來,就算是黃書記吩咐的也不行。
宋寶珠看出了幾位專家眼裏的懷疑,她也沒說什麽。之前因為她年齡小就不相信她的人多了去了,和誰都生氣,她氣得過來嗎?反正聽不聽話到後面就知道了。誰要是不配合或者不盡力,把他踢出研究團隊就行了。
和政府這些人打交道久了,也知道他們在乎的是什麽,要是解決了通西省的土地問題,可不止是添上一筆漂亮的履歷這麽簡單。
晚上一頓飯,雙方算是認識了。
宋寶珠不想拖時間,第二天就在通西省衆人的懷疑中開始啓動項目了。
農業局那邊有農業田但是沒實驗器材,宋寶珠便讓通西省的人把物理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的器材搬了過去,組建了一個大的實驗室外加一大片試驗田。
一些精密的儀器她自己帶的,宋寶寶運了一個大箱子,裏面裝的全是她帶過來的精密儀器。
在研究所工作的人無論水平怎麽樣,但儀器先不先進他們還是分得出來的,當這些精密儀器一拿出來,特別是那架高倍顯微鏡,引起了所有人的驚呼。衆人試過後都一臉震撼。
“哪怕是在漂亮國也沒有這樣高端的儀器。”朱同志抹了一把臉,一臉不敢置信。他留學的國家就是漂亮國,曾經還進入過漂亮國最先進的研究所,那裏面的器材堪稱世界上最尖端,但放在這些儀器面前卻根本不夠看。就算他回國了好幾年,漂亮國的水平也不可能短時間內進步到這麽大。
一時間,所有人看宋寶珠的眼神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