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評價
宜妃的手放下來,便去撫胤禟的頭,原意本是安慰他,卻不料胤禟哭得更大聲了。
皇帝被兒子這哭聲哭得心煩,但胤禟畢竟受了大委屈,他也不能沖這兒子發火,更何況,胤禟的辮子被胤禛随手剪了,現在這樣子他看着也難受呢,更何況是胤禟自己?
于是皇帝只得冷着聲對胤禛說道:“你就為了這一個小畜生,剪了你弟弟的辮子?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嗎?!”
胤禛的臉漲的通紅,反駁道:“明明是胤禟不對,他自己不敬兄長在先,剪了‘百福’的毛!‘百福’又哪裏招他惹他了?!”
康熙的聲音更顯得不悅:“就算是胤禟有錯在先……”
他的話只說到一半,便被胤禟打着哭嗝兒打斷了:“明明,明明是那小東西先咬的我!”
皇帝也不生氣,畢竟是小孩兒,這件事又沒牽扯到外人,屬于皇家的家事。
皇帝看着胤禛,挑了挑眉,示意他解釋一下怎麽回事。
若是胤禟說的是真的,那胤禛前頭說的“胤禟不敬兄長在先”,便要算作欺君了。
胤禛憤憤地說道:“胤禟明知道‘百福’是我養的狗,居然還踩了它,之後還把‘百福’的毛也給剪了!”
似乎全然是胤禟無理取鬧的模樣。
胤俄原本安靜地待在八哥身邊,擔憂地看着胤禟,此時更是義憤填膺地喊道:“胤禛你胡說!宮裏養狗的貴人那麽多,我們怎麽知道那只是誰的狗?明明是你自己養的蠢東西,不長眼睛!”
胤俄說的是狗,不過聽起來,怎麽聽怎麽有股嘲諷的意味。
康熙聽完他們的話,也準備做出決斷了。
胤禟的年紀比胤禛小了好幾歲,胤禛已十二歲了,還和胤禟這小孩子計較。
那狗也不是什麽要緊的東西,為這小東西傷了兄弟情義,一點都不值當。
那吳三桂是沖冠一怒為紅顏,這胤禛倒好,沖冠一怒為一犬,下手的還是小了他六歲的親弟弟!
沖動暴躁,可見是個脾性大的;胤禟剪了他養的狗的毛,他便直接上手剪了胤禟的辮子,可見是個睚眦必報的;這麽點兒事都忍不得,可見心眼兒也不大。
康熙罵人向來是個狠的,還直接戳人心肝,沖着胤禛這麽個小子他也不避諱,直接就将他老人家方才的想法說出來了。
老爺子說話還是粉飾了一下的,畢竟那邊皇貴妃還病着呢,說重了,戳到胤禛的小心肝倒不怕,一不小心戳到皇貴妃的痛處就不好了。
就算是這樣,在整個皇宮都傳遍了皇帝對四阿哥的評語“為人輕率”、“喜怒不定”之後,終于收到消息的皇貴妃還是生生地昏死了過去。
佟佳氏簡直要被她的好兒子給氣死了!
她為他的玉牒問題在皇帝面前說盡了好話,結果回過頭來,他便鬧出了這麽大的一件事情!
一只狗而已,值得他那麽興師動衆嗎?
胤禟的辮子在他的眼裏,就和那只狗的毛一樣的份量?!
混賬!
現在好了,誰都知道皇貴妃的養子、四阿哥胤禛為了一只狗,直接鬧去了太子的毓慶宮,還當着好幾個兄弟的面,剪了九阿哥胤禟的辮子!
最後鬧到他自己挨了皇帝的罰不說,他的貼身太監也因為“看護不力”這個罪名挨了三十杖,貼身太監的人選也給換了。
至于那只惹出了那麽大的事兒的狗?
自然是被皇帝下令給處置了。
偷雞不成蝕把米,好兒子,胤禛還真是她的好兒子啊!
胤禛的處境一下子變得極為艱難,本就不好的兄弟關系現在更是冷漠,其他的皇阿哥們把對他的排斥都放在了明面上——雖然現在在無逸齋的阿哥也就那麽幾個人。
畢竟在胤禛的眼裏,一只狗都比他的兄弟要金貴!他們兄弟關系雖不好,也不願意讓胤禛這樣糟踐!
而胤禟的處境,卻比胤禛要好得多。
沒了辮子之後他氣悶了兩天,在胤禩、胤俄分別剪了自己的一截辮子給他接上之後,他的心情就好轉了。
雖然接起來的辮子不倫不類,特別是還接了兩截辮子,但是他就是高興。
這才是好兄弟啊!
而且為了補償他,皇帝特許他可以出宮去逛逛,在現在夠年齡出宮的皇阿哥只有大阿哥和太子兩個,實際上能随意出宮的只有大阿哥一個人的情況下,這種機會是多麽的難得啊!
而作為毓慶宮的主人,太子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了帶弟弟出宮的重任,在此情況下,能夠出宮的人,自然從胤禟擴大到了他和胤禩、胤俄三個人。
擇日不如撞日,四月十一那日,四人便換好了衣服,出宮了。
胤禩到底離了此世有數百年了,乍然出宮,雖不至于像胤禟、胤俄那樣見什麽都新奇,但也很是激動。
太子矜持地看着,然而胤禩知道,胤礽鮮少出宮,看東西自然也是新鮮的。
他們雖換了常服,然而衣服的料子都是上好的,身後又跟着侍衛們,也沒人不長眼來惹他們。
要知道,八旗子弟閑暇時慣愛在這四九城裏游蕩,便是王公貴族,也有不少借機出來松快的。
胤禟帶着胤俄在各個小攤旁邊亂跑,看見喜歡的東西就吩咐侍衛買下來,不一會兒,後頭的侍衛手上就拿了許多的東西。
行至一處,見那邊被人團團圍住,往裏一看,卻是幾個走江湖耍把式的在“撂地”表演。
那硬氣功、爬竿的表演看着新鮮,胤禟站在那不動了。
只是站在那邊看表演的人多,推搡起來,即使有侍衛攔着,也使得人心中不耐。
胤禩揪了揪胤礽的衣衫,太子殿下清咳了兩聲:“九弟,十弟,咱們一同去邊上的酒樓休息一下吧,那邊的二樓雅座正可以看見這裏的動靜呢。”
這麽一聽,胤禟還有哪裏不同意的?
兄弟四人一同去了邊上那家福源樓,讓小二将這裏的招牌菜送來之後,便讓侍衛在外頭守着了。
胤禟和胤俄一直盯着外邊看,胤禩和胤礽感覺很無聊。
可惜他們倆不能“以大欺小”強行帶着他們走,否則回宮以後這兩個小的非得鬧起來不可。
沒有辦法也只能跟着一起看爬竿表演的胤禩突然發現下面一群烏壓壓的人頭裏飄過幾個不一樣的色彩。
咦,是洋人?
胤禩不是沒見過洋人,畢竟如湯若望這等洋人,在大清為官者不在少數。
只是下面走過的那群人顯然不是常居大清的洋人,也不像是經商的。
胤礽順着胤禩的眼光瞥見了那群人,笑道:“怎麽,見着洋人很新奇吧?”
胤禟和胤俄聽到聲音,也把頭轉過去。
确實,雖然有幾個洋人在為大清效力,但是這等金發碧眼的外貌,他們瞧着還是新奇得很。
看了一會兒,胤禩突然開口問道:“二哥,聽聞洋人那邊也是有諸多國家的,倒不知咱們方才見到的,是哪個國家的人?”
胤禩冷眼瞧着這群人的樣子,倒像是從前稱為“羅剎”、如今和大清多有交戰的俄羅斯的人。
如今在京城裏見到俄羅斯的人……
胤禩覺得自己的記憶可能出現了混亂,他分明記得,前世在皇考恭靖妃去後三日,恰是四月初五那日,俄羅斯的談判使團的統領派了一個使者至京城,初九那日,皇帝先遣人随那俄羅斯使者先行,二十六日派了索額圖、佟國綱等重臣離京赴尼布楚。
而到了七月中,那《尼布楚條約》便簽訂了!
今日分明已經是四月十一了,怎麽還有俄羅斯的人在這四九城?!
胤礽仔細看了底下那群好似漫無目的,只在京城游覽的洋人,笑道:“你這可問對人了,瞧見沒有,那領頭的洋人,便是那俄羅斯遣來與我們商議雅克薩之事的,大小,也算個特使了。不過聽說他只是個小卒子,使團的長官另有其人,正在邊境那邊待着呢!”
胤禩心下了然,那下頭的俄羅斯的人,正是俄羅斯的使團了!可是,為何他們還在這兒,汗阿瑪也沒急着派人和他們接洽?
這卻是要感謝年前胤禩與胤礽被擄一事了。
他們給皇帝的那消息,說是噶爾丹可能和反清複明勢力等有所關聯,皇帝震怒之下,查得極為仔細,最後得到的禀報,卻有了個“意外之喜”。
大清與俄羅斯自雅克薩之戰後,邊境争端不斷,俄羅斯那邊便遣了人來與大清洽談。
使團的正使,也就是俄羅斯的“禦前大臣”戈洛文得了允許,說是若大清不接受他們的談判意見,他便可以“不經請示”再起刀兵,于是戈洛文一路行來,招募了不少兵員。
康熙二十六年的時候,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便是他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