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勸業街服裝店
李娥和範建中要去勸業街擺攤。
沈蘭想到婆婆給的新門面也在勸業街, 就邀請雪梅一起去。
幾個人之中,只有李謹北無所事事。
聽到他們要去看門面,他眼巴巴地看着。他手上的錢, 是不可能入股的, 也沒有準備入股的對象。
沈蘭順便邀請了他,“李知青,一起去逛逛吧, 說不定發現了新機會。”
一行五人出發,沈蘭原本是準備坐公交車, 可是李娥說走路吧, 她對京市不熟,正好趁機熟悉一下。幾個人一起走,也不會枯燥。
看她和範建中帶着擺攤要用的貨物, 沈蘭于是把單車推過來, 讓他們可以用來裝貨物。
沈蘭的單車是婆婆給她用的, 她自己的單車并沒有帶來京市, 而是被林嬸買走了。原本放在家裏的縫紉機還有縫紉鋪的繡花機,她交給胡豔,留在縫紉鋪使用。
雪梅笑沈蘭:“不是說買車了,怎麽沒見你開。”
沈蘭苦笑:“我還沒學過開車呢。杜若歌也沒趕時間。”
事實上,她是會開車的, 不過是上輩子的事了。
在現在的親友眼中, 她是不會開的。現在也沒有駕校, 只能等杜若歌有空“教”。
雪梅很羨慕:“真羨慕, 你都有車了。我還單車都沒混上。”
沈蘭暗戳戳猜雪梅手上的錢, 或許她也能買車了吧, 但是沒法拿出來。
李娥噗嗤一笑:“想要車, 這有何難?等範建中做了三輪車,讓他優惠賣臺給你。”
沈蘭被她逗樂了:“哈哈哈!”
雪梅:“哈哈哈!”
範建中也跟着呵呵笑,“沒問題,李娥說了算!”
李謹北看着範建中欲言又止。
範建中主動問:“兄弟,有什麽想法就說!我們從大福大隊一起到京市,肯定要互幫互助。”
李謹北這才說,他想找範建中買圖紙,但是他拿不出五百元。
範建中揮揮手:“兄弟,圖紙我當時找杜若歌五百元買的,我早就回本,這樣吧,你給我兩百四十九元,圖紙我們一起用。”
李謹北更為難了:“兄弟,兩百四十九元已經很良心價,只是我的情況,你也了解,四十元還能拿了同來,兩百四十九元我沒有呢!”
範建中擡眼:“你的錢留着買材料,給我打張欠條就行。”
李謹北很是感激。
李娥想了想,“範建中,要不以後你每天上午做三輪車?反正上午生意不好。”
範建中:“也好。等有了電動三輪車,我們出門擺攤也能省不少時間,也可以去更遠的地方擺攤,每次也能帶更多的東西。”
李娥用力地點頭:“對,磨刀不誤砍柴工。”
看到範建中也要做,李謹北更放心了,他之前只給範建中打過下手,但是獨自組裝還沒幹過。特別是京市他們不熟,要去哪裏買配件都不清楚,多個人,總是多一份力的。
到了勸業街,雖然是上午,已經可以看到三三兩兩擺攤的,李娥說,到了下午,擺攤的人會更多。
李娥他們之前擺攤的地方,與沈蘭的門面,不到一百米距離。
沈蘭還說,“李娥,你這幾天可以把貨放在門面裏,就不用天天拎來拎去,太費力了。”
李娥卻揮揮手,“不費力。我每天還得拿回去對賬,順便查看哪些款式短了,好及時補貨。對了,雪梅,那個褲兜邊上有花紋的款式,有空多做點,那一款賣得最好。”
雪梅眨眨眼,“那你催我沒用,你得催沈蘭,等着她繡花呢。”
雪梅的縫紉技術還行,但是繡花部分就很一般般,在大福大隊時,繡花都是胡豔完成的,到了這裏,只能靠沈蘭了。
沈蘭苦笑,“看來我得帶個繡花徒弟出來。”
同時,她想着,跟杜若歌提一提,他之前就說過,讓她不用帶繡花機,他再幫她做。現在還沒看到他的繡花機,該催催他了。
幾人說笑間,已經到了沈蘭的門面。
李娥驚得話都說不出來了,“三間大門面?”
雪梅也抿着嘴笑:“我以為一間呢,感覺很有壓力呀。”
沈蘭說:“你們放心,三間都賣衣服,我也有壓力。我跟杜若歌商量過了,隔成三間,用其中一間賣服裝,另外兩間,租出去。”
雪梅和沈蘭松了口氣。
她們倆都有想法入夥,一個門面還是三個門面,相差的,不僅僅是每個月房租不同,還有鋪貨的數量。
只是一個門面,三個人湊湊,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雪梅提議,“另兩個門面,我覺得沈蘭你倒是可以再開一家雜貨鋪。你已經有穩定的貨源了。”
沈蘭考慮一下,覺得很有可行性,“行,不過先得等服裝店開起來。我現在資金也不趁手。”
雪梅深有同感。
雪梅和李娥一致先字東邊的門面,門面大一點。
李娥問:“那我們一人投多少錢?”
雪梅想了想說:“我跟沈蘭的縫紉鋪,是一人投了八百元。這個店子,要不我們也一人投八百元?首批貨可以出兩成定金,從縫紉鋪賒購五百件衣服和褲子,大概就是三千元的貨。我們投至于其它的錢,主要用來後期裝修,和其它地方的進貨。沈蘭你看你在大福大隊那裏的鋪子能來多少貨,不夠的部分,我們又從哪裏進?”
沈蘭表示,她先給楚師傅打個電話,看他能不能幫忙找到貨源。
深圳過兩年就能有貨了,但是現在還不行。
他們的預算是,裝修一千二百元,剩下的錢,用來買櫃臺,買貨架、衣架,剩下的錢用來進貨。
這麽一算,還是很緊張的,李娥表示:“二千四百元,會不會不夠?”
雪梅卻說,“不夠再補吧,我現在能拿出來這麽多。”
李娥表示,她手上還有,到時不夠的話,可以先由她墊。
三個人商量,就分頭行動,沈蘭請裝修隊,并聯系貨源,裝修隊用的她之前裝雜貨鋪和縫紉鋪的熟人。
李娥選款式,畢竟她擺攤了幾天,有經驗。
雪梅則是督促縫紉鋪的員工們,加緊生産。
雪梅跟沈蘭商量分紅的事。
縫紉鋪的賬上有三百餘元流動資金,雪梅說留一百多等着買布,然後她們一人分到一百元。
這是縫紉鋪開張以來,第一次分紅。
沈蘭沒意見。
雖然她不差錢,但是與雪梅一樣人,她明面上能動用的錢不多。
八月的京市,又熱又悶,沈蘭用泡沫箱子抱了十幾支冰棒進縫紉鋪,“都辛苦了,過來吃支冰棒吧。”
員工們一人拿了一支。沈蘭又叫院子裏正在恢複如雨的組裝三輪車二人組也過來吃冰棒。
範建中是一叫就來,李謹北卻不好意思,“我們又不是縫紉鋪的員工,怎麽好意思吃你們的冰棒。”
沈蘭笑了,“李謹北,吃一支冰棒怎麽了,你不是還幫我們劈過那麽多柴?”
四合院用的是煤火,但是有時候煤火滅了,就得用柴禾點火。有時候,想吃個火鍋,要麽直接圍着爐子,要麽用那種可以擺在桌子上的小鐵爐,裏面放的是壁成小長條的柴火。
雖然不在農村了,但是還是離不開柴笑笑。
冰棒是系統換的,大家一邊吃着冰棒,雪梅說:“如果有個冰櫃就好了。我們加油幹,等賬上有錢了,叫我們沈總買個冰櫃!”
大家一陣歡呼。
李娥卻說:“如果院子裏能種點西瓜就好了。”
沈蘭看着院子裏被紅薯占滿的花壇,随口說道:“明年你早點說,我們種點西瓜。”
雖然不能種西瓜,但是系統是有西瓜換的。
沈蘭換了兩個,擰回了家。
巧了,杜爺爺也買了西瓜。他拿了一個西瓜,切成了兩半,拿了一邊放到井裏。
雖然杜家是有冰箱的,但是他們用得少。
吃着西瓜,爺爺問沈蘭:“我聽那小子說,你想裝個電話?”
沈蘭眨眨眼,“是呀,爺爺你有辦法?”
杜爺爺哼哼,“沈蘭呀,說了讓你有事找我們,你完全沒放心裏去。”
原來杜爺爺手上就有指标,直接把指标讓給沈蘭。
沈蘭眼前一亮,把電話裝到了縫紉鋪。
其實她是想裝雜貨鋪,不過雜貨鋪的鋪面不是她自己的。她想着過兩個月到期了,把雜貨鋪搬到四合院的門面,與雜貨鋪現在的位置相比,一個在熱水瓶廠西邊,一個在熱水瓶的東邊,人流量都差不多,自然是用自己的門面更省錢。
等到裝完電話,勸業街的門面也裝好了。
與雜貨鋪和縫紉鋪不同,勸業街的服裝店,他們裝了好幾個日光燈,只要燈打開,晚上也能把鋪子照得亮如白晝。
沈蘭把燈都打開,李娥已經先心疼上了,“沈蘭,這店子,一個月,得多少電費呀?”
雪梅捂嘴笑:“李娥,有句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想賣衣服,店鋪亮堂堂的,肯定比黑漆漆的,更能吸引顧客。”
李娥癟嘴,“好吧,我是鄉下來的,都聽你們的。”
沈蘭又帶着她們看,鋪子裏還裝了好幾個鏡子,此外,還弄了個兩個試衣間。
李娥看到試衣間很滿意,笑着說:“看來以後在附近擺攤,可以讓客人來這裏試衣了。”
沈蘭也笑了,“李娥,咱們能不能先把店子開好了,你再去擺攤。對了,縫紉鋪那邊,也沒貨供你擺攤了,得優先供應服裝店。”
李娥做了個哭相,“好吧。”
沈蘭和雪梅都被她逗樂了。
雪梅說:“都要開學了,我們把服裝店弄好了,才放心交給店員。”
沈蘭一看牆上的日歷,離開學,僅剩最後十二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