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節
大院子後面。
五
服裝廠租的是學校裏面空房,一到服裝加工廠老板就問飯菜燒好了嗎?管食堂的一個師傅說已經準備妥當了!女老板說一路辛苦,大家先吃飯,吃完飯再考試,考試很簡單開個口袋或者做個襯衫領,只要能熟練掌握電動縫紉機都可以留下來工作。大家一起去和廠裏員工吃飯吧,白菜粉條炖豬肉和饅頭,挺好吃的。
剛剛吃完飯大家就要求考試說時間要緊,女老板讓大家排隊一個一個來,讓一個姓李的山東小夥子主持考試,結果是去的16個人通過考試的才5個,我心裏想應該都是混飯來的,我根本不會做衣服,肯定沒有戲就躲在最後一個,就是感覺這個女老板挺親切的摸樣,到我考試的時候我鼓足勇氣對她說我根本不會做衣服,但是我可以做其他事情,留下我好吧!女老板看看我想了想說好吧,你就打雜吧,就是做做衛生,有時間剪剪線頭疊疊衣服包裝衣服,有什麽幹什麽活吧!以後有機會也可以學習做衣服,有一門手藝就好了,俗話說:一把剪刀一把尺,走遍天下有飯吃。看你年齡這樣小也不好找工作的,老流浪在北京也不是辦法啊!
我高興極了,都不知道說些感謝的話。一起來的其他人走了,通過考試的5個人只留下了3個,另外2個說西三旗太遠了他們的老鄉都在木樨地那裏也走了。老板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緣分的人才會聚在一起共同發財,走的就走了,留下來的好好工作吧。
于是我有工作了,在北京有立足地了。女老板姓顏,顏姐對我真的很好,給我被褥,毛巾、牙刷、洗衣粉等等日用品,除了我其他人還沒有過這樣的待遇。顏姐說她是看我年紀小又特別老實,關鍵是從大老遠的西安來北京太不容易了,讓我安心留下來幹活不會虧待我的。我是月工資,說剛開始一個月150包吃包住,其他人有技術做車位流水線計件工資多勞多得。1991年那時北京制衣廠技術工的工資也就是四五百,普遍的低但是花費比現在也小的多,錢還比較值錢。
那個主持考試的25歲的男青年叫李寶軍,山東棗莊人,是車間主任也是指導工兼尾部主管,說白了是一個總管除了老板他最大有決策權。他性格沉穩,做事踏實,精通服裝制作流程。因為我是雜工當然歸他安排活路,我的勤勞、聰明很讓車間人喜歡,顏姐也是經常表揚。因為感恩,所以我用自己的勞動來回報顏姐,車間裏我什麽都做,甚至還去廚房幫忙擇菜、洗菜燒火,很得李寶軍和顏姐的喜歡,幾個月後到了五一,顏姐給我把工資加到300塊。
顏姐安排我和李寶軍住在一起,是庫房一個角落的一間宿舍,上下鋪,我成了李哥睡在上鋪的兄弟。李寶軍象大哥一樣對我,他工資高經常買零食吃我也有份,休息的時候我還跟他去***、北海公園、故宮、天壇、圓明園等地方玩,我心裏挺喜歡寶軍大哥,就順口叫他李哥,別人有事情找他叫頭兒或者主任,他不讓我那樣叫。後來他有時間就教我做衣服,讓我用布頭廢料練習踩縫紉機,我慢慢也會縫紉直線一類的簡單工序了,以後我也會做衣服了成了一名車位工,許多年以後去南方打工最後還在福建七匹狼服裝基地工作過,踩的是兄弟品牌電動高速縫紉機熟練地做任何工序。
我經常在洗衣服的時候就會給寶軍哥捎帶洗幾件,我們在宿舍的時候經常陪他說話解悶,李哥知道的事情特別多,他說已經打工好幾年了社會經歷多,我從他那裏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人際交往常識。
人心換人心,五兩換半斤。我明白這個道理。
我和寶軍大哥關系越來越親密,許多工人都說我們就象親哥弟一樣,我心裏特別高興,我真的慶幸我的運氣如此好,遇見兩個大學生貴人再遇見老板顏姐又遇見李哥,因為老板和車間主任喜歡我也沒有人找我的麻煩,一個月300元好像沒有技術工人工資高,我沒有一點不高興,無論如何自己在北京終于安頓下來了,我很滿足。
在北京安頓好,工作穩定下來了,生活卻定格成一個模式,車間——飯堂——宿舍,只要有加工衣服的訂單就不會休息,直到一批訂單做完另一批訂單還沒有開始上流水線的空間可以短暫休息一兩天。
雖然沒有星期日,每一天都在做事,我心裏還是挺高興的,那時候也不懂得勞動法,不知道打工者也有享受休假的權利,大家都說出來就是為了賺錢,如果圖個清閑呆自己家裏就好了,可惜那樣沒有錢花窮了難受,所以累點幾乎都木有怨言。下班的晚上挺無聊的,顏姐家有電視,放在她在加工廠的卧室門口,有些人喜歡看電視,我和李哥一般不會去看,就在宿舍裏或者院子裏聊天,好在有李哥跟我說話,一點也不孤單。
偶爾有時候缺貨沒有事情的時候,李哥就帶我出去玩,有時候是在北京街道亂轉,去許多胡同瞎逛,吃一串北京冰糖葫蘆也特別幸福,或者吃一個北京叫做驢打滾的小吃也特別快樂。西三旗去北海公園和圓明園都不遠,我們有時間就去看看北海公園裏的白塔,看看被洋人燒的殘敗的圓明園。有時候是跟他去探望他的分布在北京各個角落的山東老鄉。
六
李哥的山東老鄉在北京有很多,許多也是在其他制衣廠工作,對于他們作為車位的流水線工作,李哥身為車間負責人當管理人員就特別被他們羨慕。李哥卻羨慕流水線的工人,他說自己壓力大,不自由,我聽得百思不得其解的。
Advertisement
我自己十分羨慕和佩服李哥的能力。其實他是在一個大型服裝廠上班的時候,被經常來拿衣服加工賺錢的顏姐看中,然後就被顏姐挖到自己的服裝加工廠指導技術,管理車間生産的。為此那個大型服裝廠老板還找過顏姐想要回李哥,後來一協商畢竟顏姐主要加工他的訂單,李哥也是間接為他工作,就不追究了,并且還告訴李哥以後想回去随時歡迎,并且回去就直接當組長。
機遇就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所以李哥脫穎而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觀點,讓他擺脫流水線工人的命運,開始管理流水線工人,管理一個小服裝加工廠。
李哥經常對我說,人必須要有技術才能生存,也可以說更好的生活。他就在一些空閑時候教我關于衣服的種種知識,服裝構造,工藝流程,技術問題,縫紉機的使用操作。我知道自己沒有多少文化,對于關于服裝設計的事情我感覺複雜,但是對于用縫紉機做衣服的操作,我很快就能自己掌握了。
7月份顏姐的加工廠規模又一次擴大,加工車間加大,工人也從28人增加到45個人,我呢,也不打雜了,來了其他打雜的。我順利成為一名車位工人,做流水線工序。李哥有時間就指導我如何更好更快縫制衣服,他暗中告訴我其實打工在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有技術的話,如果他有其他大工廠管理機會,就帶我一起去也好安排我的工作。
規模大了,人多了,相對管理也費心了,李哥的工作壓力也大了,人多了想法多,當時有兩幫勢力,一幫是河南組,一幫是河北組,我一個人是西安的,另外幾個內蒙的、山西的和我一樣屬于少數,我們少數只能服從,人家兩幫經常搶貨做。
都是因為顏姐只想擴大生産線,招聘要求低,許多人也是我最初的困境為了安身不會做衣服也來應聘,顏姐工廠那裏比較偏僻招聘工人不容易,她就特別希望能自己培訓出自己的工人,事與願違,許多人盡管很努力還是對服裝沒有天分,所以他們的工作簡直就是制造次品浪費資源,加工的衣服返工率特別大,為此搞砸一個訂單與一家合作夥伴解除了關系還貼賠了加工費。
李哥一直勸說顏姐走精兵路線,要創造自己的信譽,質量才是最好的發展,人不在多,要技術好才有用。
顏姐有種急于求成的緊促,她希望自己的小公司很快的成長,所以她對質量意識不是特別看重,她以為工人多就是財富,卻忽略了工人技術與素質的培訓。況且許多剛剛出來的打工青年往往不考慮自己條件,盲目的要求待遇,許多人還不謙虛好學我行我素,讓管理人員與工人之間存在難以溝通的障礙。
我很多時候特別納悶,為什麽就有那麽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