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宋王的婚事
轉眼間又是冬天,大明宮一時間也冷清了不少。因着這幾日連續下雪的緣故,司徒佩幹脆免了各宮妃嫔的晨起請安,元岚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衍慶宮安心養胎。
沈太後一向最是怕冷,慈寧宮中的炭火也燒得比別處更為旺一些。齊秦也是帶着司徒佩到慈寧宮來回查訪了幾遍才放下心來,對着李尚宮陳詠宜也是一陣兒囑咐,天冷要照顧好母後雲雲。
這日難得日頭好了些,積雪也消融了大半,沈太後借着光挑了幾匹素錦樣子交給了陳詠宜,叫她在明妃生産之前趕制幾件小孩兒衣服出來。
陳詠宜領命坐在一旁勞作起來,沈太後看她偏着頭做針線,下颌被光線勾勒出美好的弧度,倒是別有一番娴靜溫雅,不禁動了心思。
“詠宜呀,算起來你今年多大了?”
“回太後,下官今年十七了。”
“嗯……”沈太後點頭,比齊宋小了六歲,年齡差距尚可,繼而追問道“哀家看着你很好,家裏可曾給你訂過親?若是沒有,哀家幫你說說。”
陳詠宜聽得這話臉上一紅,繼而應道:“下官……下官的父親已經給下官定了人家,等下官出宮後就要嫁人了。”
“這樣啊,娶你的那戶人家當真好福氣。看你身子單薄,東側殿又比這西側殿更為暖和些,你去那邊做活計吧。”
陳詠宜領命離開後,李尚宮端了幾盤點心進來,對着沈太後打趣道:“太後這些天看過的姑娘們少說也有百十個了,怎麽忽而對着陳大人動了心思?莫不是那些才女閨秀的都沒有入了您的眼?”
沈太後挑了一塊棗花糕吃兩口,聽到這話不由嘆氣:“有幾家姑娘我看着倒好,原本也是想給宋兒說說的;誰知前幾日接到了瑾兒身邊成姑姑的來信,突然覺得還是知根知底的好。若是哀家親自看姑娘,她們自然都願意表現得大方得體、文靜淑惠,可誰知道背後又是怎樣一番樣子?還不如找個哀家了解的,省得以後王府裏雞犬不寧讓人頭疼。”
李尚宮聽得“瑾兒”二字,心裏也是“咯噔——”一下,脫口問道:“弋陽長公主怎麽了?”
這位被稱為“瑾兒”的,正是漢王母妃熹妃膝下的公主,閨名齊瑾,封號弋陽。而李尚宮是當年漢王母妃王側妃身邊的采女,王氏離世早,早到先帝當時都還沒有登基,在先帝登基後才被追封為“熹妃”的。
李尚宮輾轉好一段時間,最後成了沈太後身邊的尚宮,并且一直工作到現在,但對漢王和他的妹子齊瑾終歸有很特殊的情感。
“唉,別提了,就是她那個混賬驸馬,前幾日有多吃了幾口酒,在她房裏摔了好些東西,還踢打了在旁邊勸架的丫頭。成姑姑當時也是氣得不行,不顧弋陽阻攔就給我寫了這封信,說這已經不是郭炀第一次發酒瘋了。弋陽也是,自個兒是公主還拿不起架子,由得驸馬爺欺負。依着哀家說,咱們皇家的公主願意嫁到郭家,是他們家裏天大的面子,弄出這些荒唐事真是讓人心裏堵得慌。那日正好是你休沐,本來想着你回來後跟你說一嘴的,偏生你回來就忘記了。”
“那後來呢?”
Advertisement
“後來哀家也是氣得不行,就托付了尚儀局的王卉去了趟郭府,把哀家的不滿跟蔣毅侯說道明白了。最後老侯爺把郭驸馬捆起來打了一頓,去給瑾兒道了謙,哀家想着瑾兒之後也要在侯府過日子,便也沒有再窮追猛打。”
李尚宮唏噓道:“太後說的是,當年咱們和萬歲爺看着這郭炀可算個好的,年紀輕輕文武雙全,一表人才且有功名在身。誰知這成親也不過幾年間,卻是‘吃喝嫖賭’樣樣占全了,可知這見一面或是幾面是不可以随便給人下結論的。不過咱們宋王爺倒是不擔心這個,他不欺負人家姑娘就算不錯了,哪裏就有給姑娘欺負的呢。”
沈太後笑笑:“兩個人過日子,還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好,你欺負我我欺負你的,這日子哪裏就還能過呢?說起來……這江陰侯馮勉外放期限似乎快到了,是不是近些時日要進京了?哀家記得馮家子嗣上有些艱難,家裏就只有一個嫡出的女孩兒,小名叫什麽安安的。那姑娘小時候也在哀家跟前待過一段時日,小小年紀就出落得水靈兒,不知道和宋兒有沒有緣分。”
“不光如此。”李尚宮接話道,“馮家算起來是皇上正經的母家,若是有了馮家的羁絆,那麽之後……王爺和皇上的兄弟情誼大抵會更好一些。如此一來,太後也能更為省心一些。”
沈太後半含笑地看着李尚宮,果然自己的心思她都能懂。
“晚上把宋兒叫過來吃飯吧,再把咱們的想法跟他說說,不能等馮家都進京了咱們再準備,到時候可就晚了。”
“是,下官這就着人去通知。”
誰知齊宋并不配合這一“偉大的想法”,聽得母後和李尚宮這一番論斷之後一跳老高:“我根本就不認得那馮安安,跟她也沒話說,幹嘛要跟她成親啊!母後你之前不是也說,馮家的人根本沒什麽能力建樹,不過就因為是三哥的母家才封侯的,我幹嘛要上他們家做女婿啊!”
沈太後登時就拉下了臉來:“你這是說得什麽話?叫你三哥聽到了豈不是心寒?再說你這些年又壓根兒沒見過馮安安,又做什麽對她這般排斥?”
齊宋這時性子也一下就上來了,扭頭傲嬌道:“反正我就不要見馮安安,也不要跟她成親。除非母後您收回您這一想法,否則我就……絕食!堅決不吃飯!餓死了就不娶馮安安了!”
沈太後氣得将筷子拍在桌子上:“餓死你算了,這樣我也省心了。”
李尚宮看母子倆鬧得不成樣子,走過去輕輕拍了拍齊宋的腦袋:“太後不容易,王爺也別氣你母後了。下官送您回去吧,這事兒之後咱們再商讨。”
齊宋一步三回頭,對着沈太後放話道:“商讨個什麽勁兒,兒臣是不會向強權屈服的!您找我三哥過來也沒用!”
李尚宮拉着齊宋走出老遠,才對他開口探尋道:“王爺這般堅決地想絕了太後的念頭,可是已經有心上人了?”
齊宋氣鼓鼓:“沒有,我就是不喜歡馮安安。”
“王爺少說也有十年沒見馮家姑娘了,哪裏談得上喜不喜歡呢?跟下官說說吧,興許下官可以幫着王爺探探太後的口風呢。”
齊宋一瞬間睜大了眼睛:“此話當真?”
“自然當真。”
“那你不許告訴我母後!”
“自然是不能的。”
李尚宮點頭,宋王爺的思路還算周全,估計是對那姑娘上了心了。不過話說回來,要是讓太後知道哪家姑娘勾搭了宋王爺,那姑娘可就慘咯!
“李尚宮我從小就見您脾氣老好了,您可一定要幫我呀,就是……我覺得……我三哥那邊的一個女官挺好的……”
“哦?不知王爺說的是哪一位呢?”
“就那個叫元瑞芷的司膳啊。”
是她?
李尚宮笑笑:“那王爺可是看上人家姑娘了?”
“我不知道,總之我見到她話就特別的多,如果太久見不到就會心裏很煩躁,想盡辦法去她可能出現的地方守株待兔。如果看到她和別的男人一塊兒,不論是大哥三哥還是誰的,我心裏就不開心……在沒有弄清自己的心思之前,我可不想跟馮安安有什麽瓜葛,萬一瑞芷因為這個不理我那可就麻煩了。”
李尚宮心中暗暗感嘆,王爺這“守株待兔”的成語用的很正确呀,過了這些年文化課當真還是有進步的。
“所以王爺希望下官怎麽做呢?”
“您去幫我問問母後吧,記得要不着痕跡哦,不能把瑞芷供出來,拜托拜托了。”
“成,我記着呢,還有……您是真的打算絕食不吃飯了麽?”
“絕食只是緩兵之計,李尚宮放心,為了達成目的餓幾頓死不了的。”
李尚宮:“……,好的我盡快,不會讓王爺您餓太久的。”
==
不過說起來這次齊宋還真是狠了心地對抗沈太後的逼婚,在這事情發生後的三天裏,無論是潛伏在府中的哪路人馬,都沒有讓太後得到“今天王爺進食”的消息,因為齊宋的确是三天沒吃過東西。
沈太後得到奏報後摔了手上的綠玉佛珠,對着李尚宮無奈道:“你看看他這幅混賬樣子,再不叫個人來管管,說不定哪天就跟漢兒一般跑到京外混個三四年了!”
李尚宮給沈太後上了一碗熱茶,柔聲勸慰道:“您消消氣,王爺身體好着呢,折騰個幾日也沒啥,日後多吃點兒就補回來了。昨兒我奉了您的吩咐去萬歲爺那裏送柚子,看那邊元典膳給皇上做了一種彎彎曲曲的西洋面條,皇上看起來吃得很滿意。您也一向覺得元典膳手藝非凡,不若咱們将她遣到王府給王爺做點吃的,宋王也是那小孩子脾氣,見到好吃的大抵也就忘了自個兒為何絕食了。”
沈太後喝了一口茶,對李尚宮肯定道:“你這話不錯,就叫她過去看看吧。那孩子一向懂事,勸勸宋兒聽話也是好的。”
李尚宮見太後允準,繼而不着痕跡地試探道:“您當初不是覺得瑞芷也不錯,說起來那孩子咱們也是知根知底的,若是她和宋王相投,您也就不必這般苦惱了。”
沈太後搖頭道:“這個不妥。既然秦兒對那元家姑娘有心思,咱們就別在那姑娘身上打主意了”
“可是下官見得那元姑娘同皇上之間……說是喜歡,不如說萬歲爺更像是把那元二姑娘當妹子待,尤其是明妃娘娘回來後就更沒什麽了,所以下官覺得還好。”
“說句誅心的話,宋兒雖然是我的嫡子,但這天下還是秦兒的,宋兒再怎麽也不能跟皇帝搶女人,哀家也斷不能看着因着一個女兒搞僵了他們兄弟間的關系。這事先放一放吧,眼下哀家最中意的還是那馮家的姑娘。”
太後這時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麽,目光一滞,繼而唏噓道:“若是越王唐家的姑娘還在,有婚約捆着宋兒,哀家就不必鎮日的這般勞心費神了。說起來,那元家姑娘倒是同越王妃長得真像,當年方家應了越王的提親,不知京中多少貴家公子都心碎了一地。哀家聽得楚王和皇帝都對元姑娘贊不絕口的,這還是在宮裏沒有見過幾個男人呢。若是将來放出宮去,她是侯府嫡女又是元妃的親妹子,還做過宮裏的高品階女官,大抵去元家提親的人也要踏破門檻兒了。哀家就思忖着,是不是長了這張臉的人……命裏都有桃花劫數?”
李尚宮想起唐家的滅門慘案,臉上也是動容:“唐家姑娘若是還在,估計也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了,越王和王妃長得都那般好,姑娘自然也是長不差的。王妃才名遠揚、越王行事坦蕩,教出來的女兒定然也是勝過旁家小姐千萬的,真是可惜呀……”
“況且人家越王當年還救過咱們宋兒的命,若不是他,哀家和先帝也不知道當年能不能順遂走下去……算了,不說這些傷感的事情,你叫元大人準備準備快去王府吧。”
“是,下官領命,這就去宣辰殿跟萬歲爺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