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作老師更苦啊!
作者有話要說:
阿慧站到老範跟前,面對着大家,面不紅,口不喘,一口氣給全背下來了!
“浔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将別, 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 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 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 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莺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
Advertisement
冰泉冷澀弦凝絕,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 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 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 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 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 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纏頭, 一曲紅绡不知數。
钿頭雲篦擊節碎, 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複明年, 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 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 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 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 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 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 谪居卧病浔陽城。
浔陽地僻無音樂, 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 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 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 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 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
阿慧向四周射出挑釁的眼神,看到四周人都張大嘴巴,目瞪口呆的樣子,阿慧勝利地挑挑眉,老範則完全呆住了,他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會聽一遍就會一口氣背出這麽長的詩嗎?
“格格,以前你有背過嗎?”他不敢相信世上會有這樣的人!
“沒有,別說背了,我連看都沒看過,其實我剛才沒睡着,只是閉眼在聽範老師講而已,你剛剛可是冤枉我了。”沒看過才怪了,那首詩在中學時就背熟了!反正騙死人不償命的,你奈我何啊!
“是嘛?那即然格格說剛才您沒睡着,就講解一下這首詩吧?”老範就是不相信會有這麽聰明的人,今天一定要把她考趴下,不然顏面何存啊!以後哪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嘛!
“可範老師沒有講過啊!為什麽要我講解呢?”這根本就是為難我嘛!
“誰讓格格您剛才耍老臣哪,會背卻裝做不會背,這就當是一個懲罰,或者說是一個讓你展現才華的機會,我想格格不會讓大家失望吧?”
“我哪兒有?你分明是跟我過不去嘛!我又沒讓你給我這個機會!”這個老範今天糊塗了,連皇上和格格都不放到眼裏了,真是學傻了、瘋了,我為書狂啊!好,認栽,算你狠!
“那格格是承認沒有那個能力了?”為了證明世上沒有那麽聰明的人,丢掉性命也無畏,何況這位格格是宮裏脾氣最好的,死不了的,今天就吃定她了。
“好,雖然你用激将法,但為了讓你輸的心服口服,小女子我就獻醜了,不過要是我能說出來,範老師就要以後無條見得聽我話,如何?”阿慧看大家都一副看好戲的表情,看來是沒有人能幫自己了,沒辦法,只好自己幫自己。可是又不想太招搖,樹大招風嘛!哎~~~~~
“只要是合理合法合情的事,老臣一定辦到,就請格格賜教吧!”阿慧真的沒見過這麽執着的人啊!算自己倒黴,沒事幹嘛惹他啊!總之一句話:命苦啊!就只好認命了。
阿慧回到座位上坐好,她是怕說得太多站着腰疼。我周羽慧不說則已,一說就會一鳴驚人。阿慧吞了吞口水,一張嘴叽哩哇啦的說個沒完,旁人聽了目瞪口呆,老範聽到這詳細深入不凡的講解,差點昏倒吐血身亡!難道這世上真的有這麽聰明又有不凡才智的人?老天吶~~~~~,我被你給賣了!
“本題為《琵琶引并序》,“序”裏卻寫作“行”。“行”和“引”,都是樂府歌辭的一體。“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铮铮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谪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當是傳刻之誤。宋人戴複古在《琵琶行詩》裏已經指出:“一寫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各有獨創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此後,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如“序”中所說,詩裏所寫的是作者由長安貶到九江期間在船上聽一位長安故倡彈奏琵琶、訴說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邁認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過虛構的情節,抒發他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容齋随筆》卷七),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虛構的情節既然真實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麽就詩的客觀意義說,它也抒發了“長安故倡”的“天涯淪落之恨”。看不到這一點,同樣有片面性。
詩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從開頭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寫琵琶女的出場。
首句“浔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浔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無管弦”三字,既與後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将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境烘染,就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無怪乎“主人忘歸客不發”,要“尋聲暗問彈者誰”、“移船相近邀相見”了。
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将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于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不那麽容易,又要經歷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摅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願見人。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寫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過描寫琵琶女彈奏的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
先用“轉軸撥弦三兩聲”一句寫校弦試音,接着就贊嘆“未成曲調先有情”,突出了一個“情”字。“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後《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撚抹複挑”描寫彈奏的神态,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此後十四句,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語”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缭亂,耳不暇接。旋律繼續變化,出現了先“滑”後“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莺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袅袅、餘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于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如此繪聲繪色地再現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已不能不使我們驚佩作者的藝術才華。但作者的才華還不僅表現在再現音樂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千變萬化,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為下面的訴說身世作了音樂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見”之後,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一樣;在曲終之後,也略去了關于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态,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面對這個形象,怎能不一灑同情之淚!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從去年辭帝京,谪居卧病浔陽城”的那個“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當琵琶女第一次彈出哀怨的樂曲、表達心事的時候,就已經撥動了他的心弦,發出了深長的嘆息聲。當琵琶女自訴身世、講到“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的時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病相憐,同聲相應,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寫琵琶女自訴身世,詳昔而略今;寫自己的遭遇,則壓根兒不提被貶以前的事。這也許是意味着以彼之詳,補此之略吧!比方說,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裏“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呢?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後的處境是不是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呢?看來是有的,要不然,怎麽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轉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把處于封建社會底層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壓抑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論,相互映襯,相互補充,作如此細致生動的描寫,并寄予無限同情,這在以前的詩歌中還是罕見的。”說完這一些,阿慧可要累個半死啊!
“範老師,這下你可心服口服了吧!那以後你就聽我的了,我是不會虧待你的!現在就先歇半個時辰再上,可否?”有一個這麽老的手下,也算是在古代的一樁“偉績”了!
“那~~~~,皇上你看~~~~~”老範請示皇上,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皇上,自己可惹不起這厲害的格格。
“好吧,宛如格格為我們展現了這麽多才華,應該要休息了,朕準奏。”其實皇上自己也很想早點下課,去靠近阿慧啊!
旁邊的人還是沒一個有動的的意思,阿慧只好第一個很酷地背着吉他離開,林楓見機前去,皇上緊跟不放,最後只留其他人回味着今天與衆不同的一天!
“不可能啊!老天啊~~~~~你在耍我呢!我的命真苦啊!”老範突然仰天長嘯,有種想吐血暈倒的沖動!!
******************************************************************************
呵呵!這章是有點摸魚哦!不過資料很不好找的!
帥GG和酷JJ們多給點意見,就算一句話也好啊!
好不好呢?
幫幫忙了!
——嘆息總分太少的靈炫上